白蛋白是什么,什么是糖化白蛋白

时间:2024-02-29 14:20:16 春鹏 职场健康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白蛋白是什么,什么是糖化白蛋白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蛋白是什么-什么是糖化白蛋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蛋白是什么,什么是糖化白蛋白

  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几乎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

  有实验证实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细胞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片段而进入血循环。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其氨基酸可被用为组织修补。又称清蛋白。溶于水且遇热凝固的一种球形单纯蛋白。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几乎存在于所有动植物中。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白蛋白、麦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属于此类。

  白蛋白的作用

  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本品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通过膜内速度较慢,使得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血管的静力压相抗衡,以此来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浆容量;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对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有较好的疗效。

  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通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人血清白蛋白(HSA)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4q11-13),初级翻译产物含有由18个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和6个残基组成的原肽,正常血浆存在的成熟 HSA 为由685个残基组成的单纯蛋白质,含17个二硫键,使整个肽链折叠成3个相似的区域,每个区域又由3个相似的环组成。HSA 分子中只有1个游离的硫氢基和1个色氨酸残基。

  HSA 除具有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生理功能外,尚能与铜离子、半胱氨酸、胆红索、维生素 B6、长链饱和脂肪酸和药物结合,这些物质与 HSA 分子中不同的部位结合后在血浆中进行运输。HSA 分子结构发生遗传变异时,其电荷亦随之改变,电泳时可呈双白蛋白区带(杂合子),现已报道 HSA 的这种变异体约有50种,弄清了结构变异的已有12种。

  什么是糖化白蛋白

  一、先从糖化血清蛋白说起

  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血中葡萄糖与蛋白(约70%为白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

  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大概17~19天,所以GSP水平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GSP测定方法简易、省时且不需要特殊设备,可广泛适用于各医疗单位。

  但由于GSP测定是反映血浆中总的糖化血浆蛋白质,其值易受血液中蛋白浓度、胆红素、乳糜等的影响,尤其是在低蛋白血症和白蛋白转化异常的患者,故GSP检测法特异性差,目前逐渐被GA所取代。

  二、糖化白蛋白(GA)

  GA是在GSP基础上进行的定量测定,是利用血清中的糖化白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来表示GA的水平,去除了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较GSP更为精确。

  1、检测方法:

  刚开始是应用HPLC法,但代价高昂,不适宜临床常规开展。现在已渐渐过渡到应用液态酶法或干性酶法,其检测方法趋于简便、迅捷、精确和实用。

  2、正常参考值:

  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正常值。2009年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初步建立中国人GA正常参考值为10.8%~17.1%,同期北京地区的研究显示GA正常参考值为11.9%~16.9%。

  3、临床应用:

  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GA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比HbA1c敏感,通常认为GA测定可反映患者近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调整后疗效的评价。

  筛查糖尿病:GA≥17.1%时可以筛查出大部分未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4、GA检测的优势: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等影响到红细胞寿命或有贫血的糖尿病患者,HbA1c常被低估,而此时候GA测定不受影响,因此GA较HbA1c更能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5、影响GA检测结果的因素:

  血白蛋白的更新速度影响GA的水平,如果有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白蛋白更新速度加快的个体,GA水平相对较低。

  BMI也是影响GA水平的重要因素,与之呈负性影响,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肥胖者白蛋白更新速度、分解速度加快有关。因此,在体脂含量较多或腹型肥胖的人群中,GA可能低估实际血糖水平。

  目前尚缺乏有关G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因此GA暂时还不能用于判断长期血糖控制水平,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糖化白蛋白是白蛋白链内赖氨酸残基上的ε-氨基,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的物质。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和血清蛋白的N末端发生非酶促的糖基化反应,并形成高分子酮胺化合物,结构与果糖胺相似,称为糖化血清蛋白,可简写为GA。

  由于糖化血清蛋白中,有90%以上的是糖化白蛋白,所以糖化白蛋白可以反映糖化血清蛋白的总体水平。

  白蛋白在体内的半寿期比较短,大概是20天,并且白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速度比血红蛋白的速度快,所以常用糖化白蛋白来评价短期血糖的控制情况。

  同时,可以将糖化白蛋白辅助鉴别应激性高血压。研究显示,如果使用酮胺氧化酶法来检测糖化白蛋白的含量,其正常范围是10.8%-17.1%。

  如果糖化白蛋白的指标升高,提示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可能较高,所以机体可能患有糖尿病。反之,则提示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

  无论是指标过高还是过低,都属于异常现象,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果确诊是糖尿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等降糖药物。如果是低血糖,则可以适当饮用糖水、吃糖果等补充葡萄糖。

《白蛋白是什么,什么是糖化白蛋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白蛋白是什么,什么是糖化白蛋白】相关文章: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 白蛋白有什么作用06-25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白蛋白有什么作用06-22

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白蛋白高吃什么06-21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 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06-22

白蛋白高是怎么回事 白蛋白偏高的原因有哪些06-22

关于白蛋白偏高的原因及危害08-04

人血白蛋白有什么作用 人血蛋白有什么不良反应06-23

宾语是什么-宾语是什么06-22

明矾是什么-明矾是什么盐- 明矾是什么物质06-22

白蛋白是什么,什么是糖化白蛋白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根据用途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类型。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蛋白是什么-什么是糖化白蛋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白蛋白是什么,什么是糖化白蛋白

  白蛋白是由肝实质细胞合成,在血浆中的半寿期约为15-19天,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其合成率虽然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但主要受血浆中水平调节,在肝细胞中几乎没有储存,在所有细胞外液中都含有微量的白蛋白。关于白蛋白在肾小球中的滤过情况,一般认为在正常情况下其量甚微,约为血浆中白蛋白的0.04%,按此计算每天从肾小球滤过液中排出的白蛋白即可达3.6g,为终尿中蛋白质排出量的30-40倍,可见滤过液中多数白蛋白是可被肾小管重新吸收的。

  有实验证实白蛋白在近曲小管中吸收,在小管细胞中被溶酶体中的水解酶降解为小分子片段而进入血循环。白蛋白可以在不同组织中被细胞内吞而摄取,其氨基酸可被用为组织修补。又称清蛋白。溶于水且遇热凝固的一种球形单纯蛋白。在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几乎存在于所有动植物中。如卵白蛋白、血清白蛋白、乳白蛋白、肌白蛋白、麦白蛋白、豆白蛋白等都属于此类。

  白蛋白的作用

  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本品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通过膜内速度较慢,使得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血管的静力压相抗衡,以此来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浆容量;主要用于治疗因失血、创伤及烧伤等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大脑损伤所致的脑压增高,防治低蛋白血症以及对肝硬化或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有较好的疗效。

  增加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占血浆胶体渗透压的80%,主要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分的动态平衡。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高,与盐类及水分相比,通过膜内速度较慢,使白蛋白的胶体渗透压与毛细管的静力压抗衡,以此维持正常与恒定的血容量;同时在血循环中,1g白蛋白可保留18ml水,每5g白蛋白保留循环内水分的能力约相当于100ml血浆或200ml全血的功能,从而起到增加循环血容量和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作用。

  人血清白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人血清白蛋白(HSA)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4q11-13),初级翻译产物含有由18个残基组成的信号肽和6个残基组成的原肽,正常血浆存在的成熟 HSA 为由685个残基组成的单纯蛋白质,含17个二硫键,使整个肽链折叠成3个相似的区域,每个区域又由3个相似的环组成。HSA 分子中只有1个游离的硫氢基和1个色氨酸残基。

  HSA 除具有维持血管内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生理功能外,尚能与铜离子、半胱氨酸、胆红索、维生素 B6、长链饱和脂肪酸和药物结合,这些物质与 HSA 分子中不同的部位结合后在血浆中进行运输。HSA 分子结构发生遗传变异时,其电荷亦随之改变,电泳时可呈双白蛋白区带(杂合子),现已报道 HSA 的这种变异体约有50种,弄清了结构变异的已有12种。

  什么是糖化白蛋白

  一、先从糖化血清蛋白说起

  糖化血清蛋白(GSP)是血中葡萄糖与蛋白(约70%为白蛋白)发生非酶促反应的产物。

  白蛋白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大概17~19天,所以GSP水平能反映糖尿病患者检测前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GSP测定方法简易、省时且不需要特殊设备,可广泛适用于各医疗单位。

  但由于GSP测定是反映血浆中总的糖化血浆蛋白质,其值易受血液中蛋白浓度、胆红素、乳糜等的影响,尤其是在低蛋白血症和白蛋白转化异常的患者,故GSP检测法特异性差,目前逐渐被GA所取代。

  二、糖化白蛋白(GA)

  GA是在GSP基础上进行的定量测定,是利用血清中的糖化白蛋白与血清白蛋白的百分比来表示GA的水平,去除了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因此较GSP更为精确。

  1、检测方法:

  刚开始是应用HPLC法,但代价高昂,不适宜临床常规开展。现在已渐渐过渡到应用液态酶法或干性酶法,其检测方法趋于简便、迅捷、精确和实用。

  2、正常参考值:

  目前尚缺乏公认的正常值。2009年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初步建立中国人GA正常参考值为10.8%~17.1%,同期北京地区的研究显示GA正常参考值为11.9%~16.9%。

  3、临床应用:

  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GA对短期内血糖变化比HbA1c敏感,通常认为GA测定可反映患者近2~3周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价短期糖代谢控制情况的良好指标,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调整后疗效的评价。

  筛查糖尿病:GA≥17.1%时可以筛查出大部分未经诊断的糖尿病患者。

  4、GA检测的优势:

  对于进行血液透析等影响到红细胞寿命或有贫血的糖尿病患者,HbA1c常被低估,而此时候GA测定不受影响,因此GA较HbA1c更能反映血糖控制情况。

  5、影响GA检测结果的因素:

  血白蛋白的更新速度影响GA的水平,如果有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等白蛋白更新速度加快的个体,GA水平相对较低。

  BMI也是影响GA水平的重要因素,与之呈负性影响,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肥胖者白蛋白更新速度、分解速度加快有关。因此,在体脂含量较多或腹型肥胖的人群中,GA可能低估实际血糖水平。

  目前尚缺乏有关GA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因此GA暂时还不能用于判断长期血糖控制水平,也不能反映血糖波动的特征。

  糖化白蛋白是白蛋白链内赖氨酸残基上的ε-氨基,与葡萄糖结合形成的物质。血液中的葡萄糖可以和血清蛋白的N末端发生非酶促的糖基化反应,并形成高分子酮胺化合物,结构与果糖胺相似,称为糖化血清蛋白,可简写为GA。

  由于糖化血清蛋白中,有90%以上的是糖化白蛋白,所以糖化白蛋白可以反映糖化血清蛋白的总体水平。

  白蛋白在体内的半寿期比较短,大概是20天,并且白蛋白与葡萄糖结合的速度比血红蛋白的速度快,所以常用糖化白蛋白来评价短期血糖的控制情况。

  同时,可以将糖化白蛋白辅助鉴别应激性高血压。研究显示,如果使用酮胺氧化酶法来检测糖化白蛋白的含量,其正常范围是10.8%-17.1%。

  如果糖化白蛋白的指标升高,提示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可能较高,所以机体可能患有糖尿病。反之,则提示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较低。

  无论是指标过高还是过低,都属于异常现象,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因进行治疗。如果确诊是糖尿病,可以遵医嘱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达格列净片等降糖药物。如果是低血糖,则可以适当饮用糖水、吃糖果等补充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