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5-01-07 12:29:57 佩莹 考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的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离不开考试题,考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还在为找参考考试题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的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的范文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1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弯曲")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

  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6、下饮黄泉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感斯人言(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介词结构后置。)輮以(之)为轮(省略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利”“之强”,定语后置。)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省略主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省略宾语)

  聚之(于)咸阳(省略介词)(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2

  1.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 )监;

  ②数(shu )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5.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6.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07-27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总结10-27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总结反思作文11-16

高二物理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01-29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总结12-10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总结优选5篇10-17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01-22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总结11-04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03-02

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07-27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的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离不开考试题,考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还在为找参考考试题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的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的范文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1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

  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

  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

  3、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

  (輮,通"煣","使……弯曲")

  4、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5、上食埃土

  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6、下饮黄泉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

  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

  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难于上青天(状语后置)感斯人言(被动句)

  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

  问其人,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沉吟放拨插(于)弦中(省略句)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之有”即“有之”,宾语前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以孝悌之义”,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五十者可以(之)衣帛矣(省略句)七十者可以(之)食肉矣。(省略句)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介词结构后置。)輮以(之)为轮(省略句)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之利”“之强”,定语后置。)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省略句)

  (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山河。(百越之君)委命下吏(省略主语)

  以(之)为桂林、象郡铸以(之)为金人十二(省略宾语)

  聚之(于)咸阳(省略介词)(人)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曰……(省略主语)

  其下(于)圣人也亦远矣(省略介词“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吾”,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2

  1.字注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 ji )监;

  ②数(shu )通使相窥(kuī)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hng)也;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 wi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m)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 yānzhī )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 (附:此课本注音yn错误)

  ⑧拥众数万,马畜( ch )弥山;

  ⑨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 );

  2.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3.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 古义:牵连 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 古义:判罪 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 古义:财物 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 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4.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 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 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5.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6.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者汉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得生

【高二语文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知识点总结07-27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总结10-27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总结反思作文11-16

高二物理期末考试复习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01-29

高二期末考试语文总结12-10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总结优选5篇10-17

高二物理知识点总结01-22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总结11-04

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03-02

一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总结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