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学生跑步技巧
中学生的跑步训练关键点在于年龄制约、能力和习惯的训练要求,本文从关键点出发,进行了中学生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研究,以期为提升中学生中长跑训练的效果做出了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跑步技巧,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中学生跑步训练的关键
1.重视年龄特点
从总体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不适合进行中长跑训练的,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处于十分活跃的阶段,对任何事情都存在好奇心下,但是又很难长久地坚持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耐力和意志力都将面临最为严峻的考验。中长跑训练本身的运动较为简单,缺乏变化,学生很容易失去兴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相应的耐力训练和意志力的心理能力的培养。同时,训练过程中要适当地变化训练方式和运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不同形式的训练方式实现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2.形成训练能力
中长跑训练既要有良好的耐力做基础,又要具备很高的速度水平,属于高速度的耐力项目。良好的有氧能力是中长跑运动员的基础,而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是决定中长跑运动员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对中学生进行中长跑训练的过程中,要重视对这种能力的培养,要使得学生通过相应的训练拥有有氧、长跑的运动能力,这种能力在学生步入社会和大学生活时会发挥出超强的体能优势。
3.养成训练习惯
中长跑训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必须要形成训练习惯,通过中长跑训练养成学生终身体育运动的能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也就是说,要求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价值观,能够依据外在条件与主观意识的变化,自觉调整运动时间、手段和内容等。
二、中学生跑步训练方法
1.基础训练
进行中学生中长跑训练首先要进行基础训练,基础训练的内容包括呼吸、初步的运动方式、运动能力训练等。具体的方法包括:
(1)氧气训练法
氧气训练法主要是教会学生进行正确的运动呼吸,在长跑过程中呼吸的调整是十分重要的,一次吸气分成四次连续的吸气与一次正常的呼气构成一个呼吸周期,并使呼吸与步数相适应。这就要求建立在正确动作的基础上,用全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过渡到前脚掌蹬地。上体正直放松,两臂自然有力的摆动。
(2)体能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主要是通过基础训练来实现对肌肉运动力量的调整和刺激,实现肌肉力量的增强,提升运动的速度。对与中学生而言,体能训练要选择较为简单又多样化的训练方式,基本的体能训练方法有:俯卧撑、仰卧起座、纵向劈腿、横向劈腿、交叉跑、后腿跑、负重蹲起、单腿蹲起等。沙地跑和水中跑也是高水平中长跑运动员经常使用提高速度力量的训练手段。另外,还可以进行“小步跑”训练,这种训练方式的优势在提升肌肉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关节灵活能力的训练,提升了学生腿部弯曲的运动效果。
2.加强训练
加强训练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耐力的方式训练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提升在中长跑中的成绩。加强训练的方法包括:
(1)改变环境方法
为了迎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进行改变环境的相应训练,通过改变运动环境来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实现长期坚持的动力。这种方法要与运动的变化相结合。一方面,要对运动环境进行改变,可以利用自然环境如田野、树林、沙地等进行走、慢跑、快跑的练习、运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既发展了学生的有氧能力,又发展了学生的无氧能力,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另一方面,要转变训练手段,如越野跑与跑道跑交替进行;重复跑与不同距离跑、追逐跑间隔采用;爬山、游泳等都是提高耐久力水平的较好方法。这样的训练能够实现学生活跃的心理活动的需求,从心理需求方面满足学生的训练要求。
(2)缓解疲劳训练法
中长跑的训练强度较大,在训练方面需要投入更多的体力,为了缓解学生的这种感受,在针对中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要进行缓解疲劳的训练法。训练方法包括:负荷训练;运动游戏等。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的多样化的,要重视对基础训练方式和强化训练方式的探索,研究更多的训练方法增强学生的基础体能和长跑能力。
拓展:中学生1500米跑步技巧
1、姿势。
正确的姿势可以使跑步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费,减少疲劳,从而为提高时间打下基础。正确的姿势在正面看来,身体在比较低的高度上下起伏,看不到左右晃动,这个在跑步机上面最直观。
中长跑的姿势要保持于比较平衡,跑步的时候身体稍微向前倾,与地面的角度大概是80°到85°左右,女生的速度相对慢些,保持85°左右就可以了。跑步的过程中要注意抬头收腹,双手自然配合脚步运动,减少身体左右晃动,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浪费(跑步的时候左右晃动最好让人在旁边纠正)。
中长跑的后程(就1000M和800M来说,500M和400M以后就是后程了),跑步者的体内乳酸增多、氧债增大,人体已处于疲劳状态,在这种困难的状态下,跑步速度会自然而然的减低。要提高技术和跑速,确实是很艰难的。这时候就要求加大躯干的前倾(男的80°,女的85°),从而带动身体向前,为平衡这种前倾,自然要加强蹬摆的配合,增大上肢的摆动幅度,以促使后程技术动作不变形,最终达到提高后程的效果。
2、步频和步长。
增大步长和提高步频对提高中长跑成绩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步频和步长又是一对矛盾。当步长加大时,步频相对较慢,而步频加快时,步长有会变得相对较小。因此很难做到同时提高步长和步频。通常只能是保持步长,提高步频,或是保持步频,提高步长,来到达提高成绩的目的。
一般情况下,一个1.75M的男子,其步长应该可以达到1.8M-2m,一个身高1.6M的女子步长可以达到1.5M-1.7M米(按身高比例来说,男的下限也就是1.7M,女的是1.5M,上限男的是2.2M,女的是1.9M))。大家在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计算100M的平均步长,换算一下,至少要达到步长的下限。
如果你刚好腿短身长,那么就需要适当提高自己的步频,一般是一秒3.5次。
3、蹬摆送髋技术
蹬伸是由髋、膝、踝、趾的由上而下的发力,使各关节达到较充分的伸展,支持反作用力才能作用于髋部,使身体重心前移。在蹬伸的同时也是摆动腿折叠前的开始。蹬摆配合协调,就会起到髋关节迁移的效果,做到蹬要有力,摆要迅速,既能提高步长,又能加快步频,还能减小身体重心的上下起伏。1000M和800M中,蹬地腿伸直时应该和地面形成60°左右的夹角(夹角小小于50°,会加快速度和频率,是冲刺跑的技术)
4、着地缓冲的技术
落地要让跟先落地,但注意脚面不能和地面形成大的夹角(少于10°)或者整个脚落地,在着地缓冲时,要尽量减小阻力,迅速过渡到前蹬动作。在着地后身体重心向下移动的同时要向前移动。以上是着地缓冲的两大技术难点。一般大部分跑步者容易犯的毛病是着地前蹬阻力减少的不够充分,缓冲时身体重心向下但没有向前,甚至出现"坐着跑"的情况,身体重心留在后面,就给蹬身送髋加大了难度。
5、呼吸。
呼吸是中长跑一项重要的技术,对于平时缺乏锻炼的人来说,呼吸调整得好,可以提高最少20秒时间。
a、学会从牙缝中吸气
跑步时,我们应该用鼻子和嘴配合呼吸,缓解呼吸肌的压力,口不能张得太大,最好是口微开,轻咬牙,让空气从牙缝中进出。呼吸时,要注意做到均匀而又有节奏,呼气要短促有力,吸气要缓慢均匀,有适当深度。
b、呼吸节奏与步伐配合
跑步时,人们一般习惯于按照自身需要自由调节呼吸节奏。其实,呼吸节奏应该与步伐密切配合才行。通常开始跑的时候(前400-500M)呼吸节奏是每3步一呼,3步一吸,在保持速度的时候感觉呼吸困难,就需要调整为2步一呼,2步一吸,前后需要并保持呼吸均匀和深度一致,这样跑起来才会感到轻快。
c、加强呼气深度
许多人在慢跑时不注意呼吸的深度,所以在较长时间运动时,就会出现呼吸表浅而急促,从而产生胸部涨满难受,呼吸困难的感觉。有些人虽然注意深吸气,但往往忽视了呼气的深度。其实,当跑步时间较长时,只有适当加大呼气深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要。深度加强了,才可能更多地排出废气、增大肺中负压,从而使吸气更省力,吸气量也能增加。
6、弯道跑技术。
弯道跑是做圆周运动,跑的途中会受离心力的影响,应该说速度越快,圆周弧度越小,离心力就越大,所以当以较快的速度前进时,中长跑的运动员仍要将整个身体自然协调的向左倾斜一下,其向左的角度均应控制在7~10°左右。
弯道跑的上肢动作主要集中在摆臂上,摆臂的动作一般可以帮助制造离心力,右臂向前摆动时,右手的位置应向左接近身体中线,有时可以适当过中线一点;向后摆动时右肘可以向右斜后方摆出,但动作不要摆的过高过大,以免影响重心向前。左臂摆动的要比右臂小些,向后摆动时肘部要紧贴于躯干部并适当的摆动快些。这样摆动,两臂可以很好的协调起来,有助于身体向前的速度。两臂的肩部在摆动时要自然的放松,左肩略低于右肩。
中长跑在弯道上两腿的姿势是至关重要的,右腿前摆时,膝盖应稍向内扣一些,不要向外撇,是个细微动作。有些人体会不出还可以做向前的姿势,以免影响向前的速度。右膝内扣的同时,右脚也应自然的以前脚掌内侧的大拇指部先落地,在膝同时稍向左撇一些,左脚自然的以前脚掌外侧的无名指和小趾先着地。
【中学生跑步技巧】相关文章:
跑步减肥技巧06-28
正确跑步技巧02-10
跑步技巧有哪些06-23
关于正确的跑步技巧06-28
800米的跑步技巧07-26
跑步不累的小技巧10-12
正确的跑步技巧及要素01-22
原地跑步减肥方法-原地跑步技巧及好处06-22
跑步机减肥的技巧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