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环境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意象论文
自古以来,中国建筑为框架结构形式,以木材为主体,砖瓦为表面覆盖材料,以木梁柱支撑形成主体构架,依次由柱础、柱、梁、檩、椽、飞、望板、瓦、脊兽等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以榫卯结构连接。“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同样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木雕、砖雕等,彩绘集装饰和保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常位于内外檐的梁枋、斗拱及室内天花、藻井和柱头及室外的悬鱼、雀替、牛腿、垂头等处,纹样造型与建筑构件形体密切结合,绘制精美,色彩艳丽。唐代以前,建筑的门窗洞口较小,发展到宋代才出现了隔扇这个装饰构件。隔扇,又称长窗,宋时称格门或格木门,高度通常落地,安装在上槛与下槛之间,既有窗的功能也有门的作用,故亦称它为“落地长窗”或“落地门窗”。隔扇是最实用的窗扇之一,不仅能供人出入,还有采光、通风的效果,居室内能还能通过隔扇观赏室外美景。在建筑正面大量设置并排的隔扇门,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打开,使内外空间连成整体。隔扇是传统建筑在门窗领域的一大发明,它既是门又是窗,也因此内部空间与室外空间可以灵活过渡。在建筑的正面,隔扇装饰造型及内容可随心所欲进行设计,简繁俗雅,依主人审美而定。这就提供了雅俗共赏的形式,使门窗造型衍生出多种多样的风格。
传统建筑门窗的装饰题材很少单独出现,往往是不同题材之间进行组合,山水、人物、花草、动物等自然和谐,完美古人诠释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另外,戏曲故事与神话传说相互辉映,也是门窗装饰图案的常见创造题材,使门窗文化的内涵与古人的世界观达到和谐统一。古人将许多的自己的感受、认识体现到门窗上,使门窗在住宅装饰中的地位首屈一指。室内的家什陈设上也有大量装饰纹样与图案,但与门窗相比,题材的选择上还略显单调。室内陈设往往以家具为主,各类不同的家具皆以立体存在,门窗以平面存在,这就是门窗题材丰富于家具题材的根本缘由。而且人们习惯于用利用建筑装饰表达祈福吉祥的愿望,吉祥图案逐渐成为建筑装饰的主要内容,不仅美化了建筑,而且给建筑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这些图案有反映了我国淳朴的民俗、民风,同时寄托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情怀,也有部分是跟信仰有关,还有部分属于服从官方规定,逐步变得隐讳,即使象征物被毁也能以隐讳的相识存在。整体来说,中国吉祥图案属于百姓对于幸福的寄托,并完美地融合了祝福语的装饰图案,通常以植物、日月星辰、神话传说、民间故事、飞禽走兽等为题材,这些传统吉祥图案通过文学上的借喻、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案与寓意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当中形成了多元化的包容性很强的信仰,认为万物有灵,人与自然之间的沟通与合谐共处是人们生活的常态,基于这种观念,在环境装饰上出现了丰富多彩的以各类不同信仰为依托的象征性装饰物,这些物象集吉祥、富贵、健康、财富等各类美好寓意于一身,呈现为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如福、禄、寿三星;牡丹富贵;五福临门;鹿鹤同春等。集中体现了我国民俗文化的生活价值观。
在建筑构件装饰上利用汉字谐音也是一种常见做法。汉语的语音特点是异字异义却多同音,利用这一点用不同词语的发音组成吉祥的语言这是常用的手法之一。如“连年有余”是利用“莲”与“连”、“鱼”与“余”谐音,表达美好寓意;蝙蝠的“蝠”与“福”谐音、“鹿”与“禄”谐音,借以表达“福禄”的寓意。还有部分借助动物形象,以物喻志。或借助动物的习性相关寓意,如:狗、马等与人联系紧密的常见动物。还有通过龙、凤、麒麟等是中国人普遍认同的图腾表达美好寓意。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凤为百鸟之王,凰、鸾等都是灵异的禽类,麒麟、囚牛、饕餮、貔貅、蒲牢都是传说中的神兽,具有超凡的灵性和神力。另外,还可以直接对一些动物赋予吉祥的含义,如龟、鹤代表长寿,喜鹊、蜘蛛代表喜庆;鸳鸯、蝴蝶代表恩爱等。再者,十二生肖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一环,这些动物分别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并且各自形成了相应的含义,典型如:头顶大角的山羊借喻“三阳开泰”;“猴”与“候”同音,与马结合组成“马上封侯”,与太阳结合“指日高升”等。
使用具体事物直接表达也是一种常见形式,如用铜钱、元宝、玉石、如意表达财富寓意;在其上绘稻、麦、黍等作物表达五谷丰登;描绘琴、棋、书、画寓意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还有常用道家的“明八仙”、“暗八仙”、佛教显宗的法宝和密宗的法宝借以加持。随着文人画的
【环境设计中的传统文化意象论文】相关文章:
海南黎族传统文化元素中环境设计的应用论文07-04
动漫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论文07-04
居住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的运用论文07-04
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论文07-03
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论文04-26
论传统文化中“和谐”精神的美学探源论文03-24
中国传统文化在商品包装中的运用论文04-22
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实践模式分析论文07-03
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论文07-04
现代平面设计中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论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