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关推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通用8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 1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发现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容易吸水的。
2、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使幼儿乐于在活动中动手操作。
二、活动准备:
每位幼儿一个八宝粥的瓶子里面装上毛巾和一个装有水的杯子;餐巾纸、海棉、石头、泡沫材料若干;图表一张。
三、活动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赵老师今天要给你们变个魔术,你们想看吗?(想)
1、出示一个装有水的杯子和一个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的水倒进瓶子,然后装成变魔术的样子,再请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吗?(结果是水不在瓶子里了)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二)请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1、教师为每个小朋友都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瓶子和一个杯子,请幼儿象老师一样变魔术,(做实验)看看水是不是也会不见。
2、幼儿实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探索其原因。
师: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那你们的'水变到哪里去了呀?(幼儿自由探索)哎,是不是瓶子里有什么秘密呀?(引导幼儿发现瓶子里有毛巾)那毛巾把水变到哪里去了呀?为什么说水被毛巾吸掉了?(引导幼儿说出毛巾是湿的)原来呀,毛巾会吸水的。
(三)、为幼儿提供一些材料,请幼儿再次实验。
1、幼儿先猜测,师记录。
2、幼儿实验。
要求:A、放材料时,一种材料放一个杯子,要轻拿轻放,而且一定要想办法让材料放到水里。
B、操作的时候,要仔细观察,哪些材料是容易吸水的,哪些是不容易吸水的。
C、操作好了,要坐回自己的小椅子上,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实验结果。
(四)交流实验结果,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
请幼儿说出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记录。
(五)请幼儿说说这些容易吸水物品有什么作用。
小结:正因为餐巾纸吸水所以我们小朋友可以拿来擦汗、擦鼻涕;毛巾吸水可以擦桌子、擦手。
(六)总结延伸。
哎,赵老师发现容易吸水的材料还有很多很多呢,不但我们小朋友的家里有,而且我们的教室里也有,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一找吧!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 2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是无色、无味、无嗅、透明、会流动的液体。
2、知道水能溶解糖、盐、颜料等物质。
3、乐意与同伴一起探究各种水的现象。
活动准备:
1、课件、糖、盐、奶粉、黄颜料、杯子若干、小勺若干。
2、实验用的酒精灯、冰块、小电扇、纸船、抹布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水,引起幼儿兴趣。
1、老师带来了一样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请你们闭上眼睛,用小鼻子闻一闻,是什么气味?
2、猜一猜这盆水是甜的还是咸的?
3、我们一起来尝一尝这盆水是甜的还是咸的'?
4、老师小结:这盆水是无色、无味、无嗅的液体,像这样透明的能流动的液体就叫做水。
二、实验活动。
1、教师示范实验活动:糖不见了。
(1)老师有一样东西要放进水里去,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用鼻子闻一闻是什么东西的气味?
(2)教师示范实验过程:将糖放入透明的杯子里,请幼儿观察糖在杯子里的样子。教师往杯子里注入水,请幼儿观察糖到哪里去了?
(3)讨论:为什么糖会不见了?水到哪里去了?
(4)教师小结:糖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水到哪儿去了?水变成甜甜的水了。
2、实验活动:溶解盐。
(1)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放在水里不见了?
(2)教师出示盐,问幼儿盐可以放在水里吗?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示范实验过程:将盐放入透明的杯子里,请幼儿观察盐在杯子里的样子。教师往杯子里注入水,请幼儿观察盐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盐不见了?水到哪里去了?盐在水里化了,看不见了。请幼儿闻一闻水有什么气味?(咸的)
(4)讨论:为什么盐会不见了?水到哪里去了?
(5)教师小结:盐在水中化了,看不见了,水到哪儿去了?水变成盐水了。
3、实验活动:吹纸船。
(1)师问:小朋友你们知道一张纸放在水里会怎么样呢?教师出示纸船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
(2)教师示范实验过程:将纸船放在水盆里,用酒精灯加热盆里的水,让幼儿观察纸船的变化。(纸船漂浮在水面上)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纸船没有沉下去)用小电扇一吹纸船会怎么样呢?(纸船动了)纸船上有什么?(水)纸船湿了,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纸船会湿呢?(因为水到哪儿去了?水跑到了纸船上去了。)
(3)讨论:为什么纸船会湿呢?水到哪里去了?
(4)教师小结:纸船里有许多空隙,水分子就钻到这些空隙里去了,把纸船给弄湿了。
三、小结。
水能溶解糖和盐等许多物质,水能从物体中吸收热量,能使物体保持一定的温度不降低。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 3
一、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让幼儿初步了解水的蒸发现象,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消失。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操作,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透明塑料杯、水、温湿度计、热水壶、湿布、记录纸、彩笔等。
2、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区域安全,有阳光或者风可以利用,以便进行蒸发实验。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5分钟): 教师讲述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引导幼儿思考:“小水滴为什么会不见了?”引发幼儿对水变化的好奇心。
2、主体活动(20分钟):
(1)实验一:请幼儿将一杯水放在户外阳光下,并用温湿度计测量周围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每隔一段时间观察水量的变化,引导幼儿发现水变少的.现象。
(2)实验二:将湿布挂在通风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湿布上的水迹逐渐消失的过程,理解蒸发的概念。
在此过程中,鼓励幼儿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看到的现象。
总结讨论(10分钟): 针对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水在受热或风吹的情况下,会慢慢变成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这就是“蒸发”。同时,教育幼儿要珍惜水资源,因为水蒸发后虽然还能形成雨水回归大地,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所以我们平时要节约用水。
延伸活动(5分钟): 让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水蒸发的例子,第二天带回幼儿园分享。
四、活动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实验操作情况以及讨论环节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水蒸发现象的理解程度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 4
一、活动名称:
《水到哪里去了》
二、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初步理解蒸发的概念,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水蒸气。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透明塑料杯若干、湿毛巾、热水、标签纸、画有太阳的图片、计时器等。
2、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区域安全,通风良好,便于幼儿观察。
四、活动过程:
1、引入活动(5分钟): 教师讲述故事:“小水滴旅行记”,引出“水去哪里了”的问题,引发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2、实验探索(15分钟):
(1)教师演示:将热水倒入透明塑料杯中,贴上标签并记录时间,然后放置在阳光下或通风处。
(2)引导幼儿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杯中的水量有什么变化?杯口和周围的环境有没有什么变化?
(3)讨论交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尝试解释“水到哪里去了”。
3、原理解析(10分钟): 教师根据幼儿的反馈进行总结,引入“蒸发”这一概念,简单明了地解释水在受热后会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
4、活动延伸(10分钟): 让幼儿用湿毛巾进行同样的实验,进一步感知蒸发现象的存在,并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到蒸发的现象。
五、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乐于探究,并布置家庭作业,如观察晾晒衣物、湿地板变干等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 5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是无色、无味、无嗅、透明、会流动的特性。
2、知道水是生物生长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
3、教育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水、盛水的容器(最好是不易变形的`大玻璃或陶瓷碗、盆等)、透明的塑料软管、颜料等。
2、一盆水、一张纸巾。
3、节约用水的录像带或VCD。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感知水的颜色、气味、状态。
教师:谁知道水是什么颜色的?水是什么气味?水是什么形状?水是流动的吗?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问题,如回答“水是白色的”“水是甜甜的”“水是平的”“水会流动的”,教师可启发幼儿进一步讲出水的其他特征。
教师小结:水是无色、无味、无嗅、透明、可以流动的液体。
2、了解水对人类及生物界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节约用水。
教师:人类和动植物离开水能生存吗?为什么离不开水呢?怎样节约用水呢?
幼儿自由讨论后回答,然后观看有关节约用水的录像带或VCD。
教师小结:水是生物生长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工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资源,我们必须保护它,节约用水。
3、教师请幼儿做小实验,进一步感知水的特点。
教师可分别将颜料加入水中,让幼儿观察颜色的变化;也可让幼儿用塑料软管吹水,感知水的流动;还可让幼儿用纸巾在水盆里沾水后拿出来,观察纸巾的干湿变化。
教师可针对幼儿感知水颜色、气味、状态及水对人类的重要性等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请幼儿回答。同时也可引导幼儿之间相互讨论。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 6
一、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让幼儿了解水的蒸发现象,初步理解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描述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3、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透明塑料杯若干、温水、标签纸、彩色笔、湿布、晾衣架等。
2、环境准备: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设立实验区。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入主题,例如:“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水滴的故事,它本来在杯子里快乐地游泳,可是有一天突然不见了,你们知道小水滴去哪里了吗?”
2、实验探究:
(1)教师引导幼儿将温水倒入塑料杯中,并贴上标记。
(2)将装有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引导幼儿定时观察并记录水面高度的'变化。
(3)过一段时间后,引导幼儿发现杯子里的水变少了,讨论“水去哪儿了”。
3、解释原理: 教师解释这是由于太阳照射使水分子获得能量,变成我们看不见的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去了,这就是“蒸发”现象。
4、延伸活动: 让幼儿用湿布做实验,观察湿布在晾晒过程中变干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和感知蒸发。
四、活动结束:
总结本次活动内容,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寻找和观察“水到哪里去了”的例子,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习惯。
五、家园共育:
建议家长在家中与孩子共同进行相关实验,加深幼儿对水蒸发的理解,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 7
活动目标:
1、感知水会流动、无色透明、无味的特性,体验玩水的乐趣。
2、初步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课件-水的变化
2、实验用的酒精灯、试管;水桶、小碗、小勺、杯子等盛水的容器;油、糖、盐、洗衣粉等。
3、发动幼儿收集一些关于水的用途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回忆有关水的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提问,启发幼儿回忆有关水的经验。
教师:小朋友,水是什么样子的?你见过的水是什么颜色的?你喝过什么味道的水?水可以用来做什么?
2、教师出示一个盛满水的小碗,请幼儿描述和感知水的特性。
教师:小朋友,看看老师这里有什么?这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摸一摸,有什么感觉?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教师小结:水是无色透明的,没有固定形状的液体,摸起来感觉凉凉的,闻起来没有气味。
二、幼儿观看课件,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观看课件。
教师:水里面都有些什么呀?是什么让小河变得清清的?植物和动物是怎样利用水的?如果世界上没有水会怎么样?
2、教师启发幼儿交流观看课件后的感受。
教师:小朋友,水是不是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呀?你平时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呢?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做呢?
三、幼儿实验操作活动“油水分离”,进一步感知水的特性。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及实验操作方法。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盐、糖、洗衣粉和油,还有试管和滴管。我们来看看这些东西放进水里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幼儿将油分别和盐、糖、洗衣粉混合后放入水中进行观察实验。
3、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结果。
教师:油和糖、盐、洗衣粉混合在一起放在水里会怎么样?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油不能溶于水,盐、糖能够溶于水;油浮在水面上,而盐、糖却沉在水底。
四、游戏“寻宝”,培养幼儿节约用水的意识。
1、教师交待游戏规则。
教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寻宝游戏,大家分成四组在不同的地方寻找宝物,最先找到的小组为胜。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哪个小朋友找到的宝物最多。找到的宝物在回来时要给大家展示一下。
2、幼儿游戏,教师指导。
3、幼儿展示自己寻找到的“宝物”。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 8
一、活动名称:
中班科学活动《水到哪里去了》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理解蒸发的概念,初步了解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2、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其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体验科学现象的.乐趣,形成珍惜水资源的初步意识。
三、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透明塑料杯、水、温湿度计、毛巾、电风扇、记录纸、彩笔等。
2、环境准备:确保活动区域通风良好,安全无隐患。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主题:“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水宝宝的故事,它突然不见了,你们猜猜看,水宝宝去哪里了呢?”
(二)探索发现环节(15分钟)
1、实验一:将一杯水放置在开放环境中,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水位的变化,同时用温湿度计测量环境温度与湿度。
2、实验二:用电风扇吹动另一杯水,加速水的蒸发过程,对比两杯水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
(三)讨论交流环节(10分钟)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教师适时解释“蒸发”这一科学概念,即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水会从液态变成肉眼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
(四)拓展应用环节(10分钟)
引导幼儿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水蒸发的例子,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五、活动结束: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内容,强调水的珍贵性,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并布置家庭小任务,让幼儿回家后继续观察生活中的水蒸发现象。
六、活动延伸: 可以设计家园共育活动,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科学探索,共同关注家里的水资源使用情况,进一步强化孩子节约用水的意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水到那里去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中班筛子的本领科学活动教学设计07-04
幼儿中班科学活动优秀教学设计07-04
中班科学活动《废品的回收》教学设计06-22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梯形》教学设计范文07-04
哪儿去了课文教学设计07-04
幼儿园中班手工教学活动设计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