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马诗》课堂教学实录
《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是《马诗二十三首》的第五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马诗》课堂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诗》课堂教学实录 1
师:我们已经学过不少的古诗,谁能背一首给同学们听一听呢?
(指名三位学生背诵古诗,对出现的不准字音予以纠正,并予以鼓励。)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请大家看老师写诗的名字。(板书“马诗”)齐读课题。同学们见过马吗?请说说。(学生交流对马的认识)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可都是骑着战马,威武得很。今天我们要学的《马诗》就是写古代战马的。诗的作者是唐朝的李贺,他可是很了不起,7岁就成了全国有名的诗人,是个神童。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1页。
师: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会认的字就读字,不会认的字先读读音节。要把诗多读几遍。
(学生自读古诗,教师巡堂辅导,了解学情,及时个别辅导。)
师:(指着一位同学)黄可欣同学很会学习,他读了几遍诗后,就把生字做上了记号,还把生字多读了几遍,这样就可以把生字记得更牢了。
(学生圈画生字,自读生字。)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我们可不可以再在小组里读一读呢?小组长可以把老师发给你的生字卡片拿出来与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考一考。
(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现在能不能认识这些生字呢?
(屏幕出示本首诗的生字。指名一个小组先来齐读生字,再指名一个学生按顺序认读生字,重点指导“燕”“脑”“踏”,再指名一个学生不按顺序认读生字,及时肯定学生,并在肯定中指导读准字音。)
师:老师还有一样特殊的本领,就是不用看字,只看你们的嘴巴,只要一做生字的口型,老师就能猜出是哪个字。
(师生玩猜字游戏)
师:我们把生字都读准了,那么把这些生字送回诗句里去,我们能读准他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读诗吧,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读,教师巡堂辅导)
师:我们也可以在小组里一起读一读。
(小组内一起读)
师:谁可以来大声的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要认真听,还要评价一下别人读诗。
生1:(读完了这首诗)
生:李强同学读书声音很大,但是把“月似钩”的“似”字读成了“shi”。
师:王娜同学既会听,又会评。他表扬了李强同学读书的声音大,但又能发现他的不足之处,真棒!
(老师用卡片出示了读得不准的“月似钩”三个字,组织全班同学巩固了这三个字的读音。)
生2:(正确地朗读了这首诗。)
师:张昕同学读得很好,不仅读对了每一个字,还读得很通顺连贯,不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屏幕上的这幅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图画并练说看到的景象。)
生1:我看到了很大的'沙漠。
生2:我看到了弯弯的月亮。
生3:我还看到了远处有很多山。
师:是啊,你们看得真仔细。这正是“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课件在原图上加上这两行诗)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行诗
(学生自读并指名读)
师:我听了艾芷箐同学的朗读,好像看见了连绵起伏的燕山上空挂着一轮弯弯的月亮,就像打仗的铁钩。月光下,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沙漠就像铺了一层薄薄的白雪。多么安静的夜晚啊。我们再来读读这两行,争取也像艾芷箐一样,让同学们和老师听了你的朗读,就像到了大沙漠一样。
(学生练读,再指名读。在评议之中不断肯定、鼓励学生。齐读)
师:(接着学生的齐读后范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课件出示第二幅图和三四行诗,并指着诗句描述诗意)骏马呀,什么时候能戴上昂贵的络脑,在战场上奔驰杀敌,为国家立下功劳?
师:听了老师的朗读和描述,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吧。
(学生自读并指名读)
生1:(较好地读完了两行诗)
师:田付志同学读得很好,尤其是“何当”这两个字,让老师一听就感觉到心里很想早一点上战场,很急切。
生2:(比生1读的还好,除了读出了急切之情,还注意到了“快走踏清秋”的节奏。)
师:读得多好!老师不仅听出了急切之情,还从“快走踏清秋”中似乎听到了战马奔驰的脚步声。老师很想学习着他们来读一读。(再次范读这两行)
(学生再次练读,然后指名读,分男女读,齐读)
师:现在我们再来完整地读一读全诗,大家一定要记住刚才是怎样练习的。
(学生练读,指名读,女生一起读前两行,男生接着读后两行,再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可以不看书把这首诗读好吗?
(全班学生一起诵读,指名诵读,小组诵读,全班再次一起诵读。)
[课后反思]:
古诗诵读是鄂教版教材的一大特色,编者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之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精粹,丰富语言积累,接受美的熏陶与感染。《马诗》(大漠沙如雪)是唐朝诗人李贺的作品,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骏马自喻,抒发若遇知己定当一展雄才的远大抱负。同时,表达自己对国家的忧患意识和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这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古诗文字虽少,但蕴含颇深。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了边疆战场景色:连绵起伏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既是悲凉肃杀的战场,也是志士报国之地。在悲怆冷峻之中又有些豪情壮志。三四句则是借马抒情,直述胸臆: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树功勋呢?强烈传出无限期盼之情。这样的诗,对于一年级学生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年代相隔久远不说,诗的意思与意境都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去甚远,情感更是难以产生共鸣。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落实古诗的价值呢?
一、读是根本。相对于现代文的教学,古诗教学对读的依赖更强,这不仅缘于古诗的韵律特色,更因为古诗语言精练,几个字往往表达复杂的意思,深刻的道理,须仔细品味才能深究其中蕴味。在一年级,古诗的读可分为自主读通读顺和教师指导读好读美两个过程。读通读顺必须先由学生自己独立自主读诗,哪怕花费较多的时间;然后识字,可以采取较多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识字,最后再来读诗,争取读通读顺。这是一个明显的三部曲。它是学生感受诗意,读好古诗的前提与基础。读好读美是在初步感受诗意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帮助下,努力读出一点诗的韵味,它需要反复的涵咏,并达到熟读成诵。
二、感受诗意的指导。针对《马诗》,必须提供一定的直观形象。“大漠”学生也许还可以理解,但“沙如雪”则很难想象了,所以老师可以出示类似的图片,帮助学生感知。“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只有靠教师的描述和课堂创设的情景给与学生的一种感觉了,并在反复朗读中去感受诗意。
三、朗读的指导。读好读美古诗是古诗诵读教学的重要内容,感受诗意与读好古诗交织在一起,看图、听老师描述明白了一点意思,并争取把这种意思读出来;同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如场景的创设,音乐的渲染、烘托,也能帮助学生读好古诗。教师的范读尤为重要,因为学生对古诗的节奏、韵律都不是很清楚,老师的范读能起到引领、示范的作用。但范读不能滥用,否则学生都学成了老师的强调,失去了自己。另外,组织形式多样的朗读活动,比如比赛读、轮读、齐读、配乐读等,可以使读书活动丰富而不枯燥。当然,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每次读诗的目的要明确,读书的层次要明显。这样,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就能逐渐读好诗,从而达到熟读成诵,这是水到渠成的功夫,也就无需再去指导学生背诵了。
《马诗》课堂教学实录 2
一、 导入:
1.师:今天张老师和同学们共同上一节语文课,高兴吗?看到大家这么精神,老师决定给大家画一幅画,想知道是什么吗?(师画马)认真看黑板,对了是马。没等老师画完,就看出来了,好眼力。喜欢马吗?你们对马有哪些了解?谁来说说?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
2师:马是六畜之首。是吉祥、幸福、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古代战马的唐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 初读古诗,感悟大意
1.师:诗人李贺被称作“诗鬼”,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却遭小人迫害,只当过九品小官。请同学们轻轻地打开课本63页,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标出节奏。(生自由读)师板书全诗。
2.师:因为这是一首五言诗,所以节奏应为二三停顿,谁愿意来读一读. 3.想听听老师读吗?端好书:范读。
4.谁还愿意读一读?让我们有气势的读一遍吧!
三、理解诗句,体会情感
(一)前两句诗
1.师:我们先来看古诗的第前两句,(幻灯)谁愿意来读一读。
2.出示幻灯,师:知道感悟故事的几种方法吗?(借助注释、插图、查找资料。反复诵读)
3.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法理解一下这两句诗的大意?(生汇报)
4.师:同学们在汇报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能基本弄懂古诗的诗面含义,但还需更深的挖掘课本,理解诗意。
5.幻灯
师:(幻灯片)是啊,这默默旷野,沙石像雪一样的晶莹洁白,燕山顶托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
6.师画
7.:“沙如雪”“月似钩”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边画)比喻的修辞手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8.出示图
师:“大漠”“燕山”是古时候边塞之地,那里曾有过无数的战争,也曾有过无数征人的生命与鲜血在这里挥洒。所以这行诗给人一种清冷而且悲凉的感觉,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找六名学生)指导朗读
(二)后两句诗
1.师:如果有一匹矫健的骏马能在这样秋高气爽的疆场上,纵横腾跃,那该多么威武豪迈。可是却恰恰相反。我们来读一读古诗的后两句。
2.幻灯诗
3.下面同学们细细品读着两句诗,采用你喜欢感悟古诗的方法和同桌之间讨论这两句诗的含义?
4.生汇报
师:(幻灯片)骏马啊什么时候,才能戴上镶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辽阔原野上,任意驰骋。
5.师:这是一匹怎样的马?通过那个词看出来的?金络脑“快走”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
师: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何当“这是作者的希望,你从那个词体会到的?(,表达了诗人什么心情?)感慨,期盼希望这样的骏马早日驰骋沙场,同时想到自己,希望施展自身的才华,不仅只当九品小官,建功立业。
所以他才发出感叹:谁来读读这两句?
四、李贺生平 升华全诗结构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在借马自喻(板书托物言志),那作者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2.师:李贺在唐代是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富才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在这里,老师一定要向大家介绍李贺的一生。(看幻灯)
3.师:作者在这漠漠狂野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师指黑板上的古诗:“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作者想到之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四、总结结构.
1.师:让我们再次回顾全诗,上下两部分,两两相对,前两句是在写什么?后两句又是在写什么呢?上两句写景,下两句抒情(板书)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写景有什么作用呢?
师:写景是为后面抒发感概做铺垫。尤其是这些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如果说哪些汉唐战争史历史的正剧,那么这景色就是其舞台背景。唐代的边塞使人们,正是连同这背景一起摄入笔下,写出了许多豪壮的诗章。例如求不久我们学过的《出塞》《凉州词》前两行都是情景描写,可谓传神之笔。
5.师:其实《马诗》是一首组诗,共有23首组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其⑤,老师这里也搜集到了其他的二十二首,感兴趣的同学下课可以到我这进行摘抄。
五、诵读全诗。
最后让我们再次怀着对李贺才华的钦佩,对其命运的哀叹,齐读这首诗。
【《马诗》课堂教学实录】相关文章:
名师马诗教学实录03-02
《小虾》课堂教学实录02-24
《繁星》课堂教学实录09-11
《手指》课堂教学精彩实录01-14
《鸟的天堂》课堂教学实录03-04
生物课堂教学实录03-03
《蒹葭》课堂教学实录03-03
《天鹅的故事》课堂教学实录04-17
“统计”课堂教学实录与分析09-29
《梅花魂》课堂教学实录范文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