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优秀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优秀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优秀读后感 1
最近选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书来读,闲来无事写一下感受。在以前从未关注过相关的东西,别说思考了。也很少思考过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有多么的不可调和,读这本书对社会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马克思在第一手稿论述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克思认为工资决定了劳动者和资本家之间是敌对的关系,而此前我一直认为两者是互利的关系;此外,由于工资的是由对工人的需求来定的,所以劳动者就变成了一种商品,而工资就是其价格,而且被维持在“工人及其养家糊口所能得到的最低的必要的起码生活费用,只能维持与畜类一样的生活。”真是令人震撼!
另一方面,马克思还对亚当斯密进行了批判。亚当斯密认为工人的工资只有在社会财富衰落的情况下才会下降;而马克思认为这是毫无根据的,他说工人在财富处于衰落状态受到的痛苦最大,因为对工人的需求下降,工人将面临失业;在社会财富增进时,虽然对工人需求增加,但因为扩大生产而会导致工人的过度疲劳和早死;到社会财富达到顶点时,工人的贫困状况不变。而且资本家可以较久的没有工人生活,反过来工人却不能活的那么长久。因此工人也离不开资本家。
读到这些观点让我吃惊不小,但我认为资本家虽然在分享利润时得到最多的部分是不公平的,但是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应该看到工人就是脱离资本家,他的生活依旧是贫困的,而农民既然想成为工人,说明工人的收入要比农民的.高,可以生活的更好;()就像如今的中国,几乎所有的农民都在外打工,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地。因为打工挣的钱是种地时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并且我认为农民成为工人,农民走进工厂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必然情况,是社会生产力增加的需求。
另外马克思说:“只有劳动产品最微小、必不可少的部分回到了劳动者手里,这是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不相一致的,我很奇怪难道在马克思眼里资产阶级就不劳动,实际上他们不仅要付出许多脑力劳动,而且还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工厂倒闭了,工人受到的冲击小,到对于资本家来说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不知出于什么目的,马克思把工人说的太可怜了。
1844年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末期,应该说此时的资本主义社会还没有完善的制度,因为任何新的事物在刚出现的时候都不会是完善的,都要经历一个“扬弃”的过程,而且新事物的产生一定会遭到当时人的非议,因为没有人可以真正清楚地知道“人类社会要到哪里去”,只有他逐渐完善才会被人们所接受。
而作为后人我们还是要感谢马克思,不是因为他是伟人,而是因为他帮我们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所在,后人才可以对症下药,社会主义就是从资本主义的扬弃中诞生的,这是为什么社会主义要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理论基础;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有必要说明的是,那种社会意识形态更优越,不是有理论就行的,还是要看实际情况,即人民的生活情况。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优秀读后感 2
第一次产生阅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的想法还是大二刚开学的时候。当时我参加了求是辩论社举办的一场比赛,辩题为:应该支持还是反对你的朋友使用快乐机器?
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快乐机器”并以较低的价格投入市场。已知其具有强烈的致幻作用,一次使用能带来数小时美梦成真的幻觉体验,伴随着高于任何药物的快感,且具有极强的心理成瘾性。尽管尚未证实其具有生理成瘾性,但已知长年使用会提高某些癌症的发病率,只是影响仅接近于高温油炸食品。“快乐机器”看似不会带来迫切的健康与犯罪问题,但却会令人深陷人造的快乐幻境之中,现在你的朋友很想使用。
在讨论时,一位学长谈起他的想法:“我心证偏向正方(使用快乐机器)。其实马克思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出了劳动对人的异化,今天的很多人劳动很勤奋,加班996,但到头来他们过得并不幸福,劳动到最后却丢掉自己健康的比比皆是,就算赚了不少钱最后也无福消受。所以如果能一直享有即时的快乐,何必阻挠我的朋友使用呢?”听完他的想法,我很惊讶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居然包含这些听起来并不很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没有想到马克思在建立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用到了一些听起来“很不马克思”的观点。但惊讶之余也有些怀疑,学长只是一家之言,究竟是马克思的哪部著作中阐述了这些观点?我由此产生了自己考证一番的想法。
查了一些资料,当我了解到《手稿》中的劳动异化理论时,这份求知欲又一次被唤醒,我决定弄明白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究竟是什么意思。在独立阅读后,虽然没有理解《手稿》中马克思“异化劳动”概念的全部四项规定,但至少已有自信说自己理解了其中两种表现。
第一种是结果意义上的。“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
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劳动的对象。劳动在那个年代归根结底是把自然界的物质加工转变为人类可以直接利用和消费的产品,而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随着劳动的不断进行,剩下的可供劳动的对象也越来越少,即“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举例来说,一个挖煤工人挖的煤越多,自然界中剩下的还能给他挖的煤就越少。
第二,“这个外部世界越来越不给他提供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即劳动者的肉体生存所需的资料。”工人生活也需要衣食住行等间接从自然界获取的资源。由于劳动对自然界资源的榨取,这部分用于工人自身生活所需的资源越来越少。这是工人同劳动产品这个异己的统治着他的对象的关系,同时也是工人同自然这个异己的与他敌对的对象的关系。这些都是不难理解的,但我认为这样的观点也有些太过宏观,尤其是第二个观点,工人劳动反而会让自己能够消费的资源变少,这与我们一直以来认为的“劳动是为了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这一常识背道而驰。那么劳动究竟让我们活的更好还是更坏?虽然在极度宏观的尺度上看确实如《手稿》所说,但仍会让人一时间不明白这样说的意义何在。
第二种是过程意义上的,其中也包括两方面。
“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因此,这种劳动不是满足一种需要,而只是满足劳动以外的那些需要的一种手段。劳动的异己性完全表现在:只要肉体的强制或其他强制一停止,人们就会像逃避瘟疫那样逃避劳动。外在的劳动,人在其中使自己外化的劳动,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折磨的劳动。最后,对工人来说,劳动的外在性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在宗教中,人的幻想、人的头脑和人的心灵的自主活动对个人发生作用不取决于他个人,就是说,是作为某种异己的活动,神灵的或魔鬼的活动发生作用,同样,工人的活动也不是他的自主活动。他的活动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因此,结果是,人(工人)只有在运用自己的动物机能——吃、喝、生殖,至多还有居住、修饰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在自由活动,而在运用人的机能时,觉得自己只不过是动物。动物的东西成为人的东西,而人的东西成为动物的东西。”
这一观点可谓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劳动即便在今天也仍然并非人们自愿的,我们大多抱怨工作辛苦、加班伤神。那些真正热爱自己工作并从自己的劳动中感到快乐的人固然存在,但想必凤毛麟角。
前一阵我们在概论课上讨论了外卖员困在系统中的文章,这一职业就是工人在劳动中身体可能被摧残的典型(车祸)。如果没有老板强制,如果没有生活所迫和同事之间的竞争,相信大多数人也会像逃避劳动。事实上,我并不觉得这有什么值得批判的,厌恶劳动的心理是很正常的。惰性是人类的天性,勤奋的人只是很好的克制住了懒惰,并不意味着他们从来都没有懒惰的心理。动物生存都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因而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消耗是一种明智的进化策略。所以我们的大脑也会厌恶思考而喜欢沉浸在外部信息的不断刺激中,这也正是快手、抖音等信息流APP之所以如此火爆的原因所在。可见,人对劳动的厌恶之根深蒂固,而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劳动异化的根深蒂固。
可以说,我达到了最初阅读《手稿》的目的,对最初“快乐机器”辩题的理解也更进一步。
关于这个辩题固然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结合《手稿》而言,劳动虽然对人产生了异化,我们在劳动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但毕竟我们还是能够在劳动和工作中找到人生的意义和乐趣。何况在物质较为丰富的今天,哪怕无法在工作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劳动也会因其在这个时代的全新意义值得我们去奋斗。
人有两种属性,自然人与社会人。偏向自然人的活法就是顺从最原始的欲望而活,不顾旁人的看法,顺从本性,无须奋斗。偏向社会人的活法就是为社会而活,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都有渴望被社会认可的自尊。当我们参加10年同学聚会,我会想要别人称赞“混得真不错”。当成就一项事业,我会想要接受媒体采访,谈谈自己的成功心得。这些无不反映着我们渴望被认同的本性。马克思认为,人最根本的属性还是社会性。人与动物最根本的不同在于社会性,由此可以说,社会人比自然人更值得被追求一些(从短期快乐和长期快乐等角度也可以分析)。社会人的生活更能体现你的生而为人的价值,带给你的成就感更大。现在想来,我大概不会支持朋友使用快乐机器。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优秀读后感】相关文章:
马克思经典哲学名言07-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命题规律07-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03-23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后题答案09-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言(精选120)09-27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介绍07-02
考研政治大纲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07-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章节讲义07-02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07-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背诵讲义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