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科举考试我们永远的疼的散文
提起隋兴起、唐盛行至清末废除的科举考试,几乎人人都会痛恨骨髓,然而这场撼人心魄的文化改革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静心而思,确也耐人寻味。
首先它培养出十万进士、数不清了知识分子,为国家的政治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科举考试改变了以往选拔官吏的体制,使得一大批经过教育的人才走了政治舞台,极大地推动了国家政治生活的知识化,知识让以往通过察荐、征召而入官场的缺乏才干者感到尴尬和不安,从这一点来看,确实盛况空前。难怪西方人惊呼,“科举”是世界奇迹。
其次,科举考试使得儒学这一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几乎所有求知者都认为,它既是治世良方,又是进入上流社会的唯一跳板。于是,数不清的求学者便埋头苦学、皓首穷经,让自己的无限青春演绎出轰轰烈烈的应试大战,有人一战而得,有人屡战屡败,然而一个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向着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奋勇前进。
传统文化的延展是科举考试成功的又一贡献。文以载道,让无数的秀才、举人们认识到,只有在自已的文章里表达出治世之道,才能真正成为实践意义上的治世者,于是挖空心思、殚精竭虑,努力求取文章的义理,义理有了,还要旁征博引,还要注重辞章,就这样,一篇又一篇像模像样的应试佳作便带着应试者的满腔热血和真诚的祝愿问世。传统文化便在这一收一放中走向历史,走出了长度,也走出了厚度。
我始终不太相信现在大多数人对它的指责,有时竟想,在那样的社会制度下,能推演出这一令世界叫好的科举体制,这不能不说明是中国人的一大奇迹、一大聪明,回头想想,除此以外,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更让社会文明程度更高一些的方法吗?
因而,在中国历史上,那些最终成为统治者的人,那管匪也罢,盗也罢,挥戈南下征服中原的入侵者也罢,以正义的名义揭竿而起者也罢,谁也不废掉这一选拔官吏的方法,你说,这是为什么?
至于缺点和弊端,正象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一样,难以避免,不说也罢。如若要说,它最根本的不足并不在于毁弃了多少求知者,浪费了多少人的青春年华,而在于科举考试只注重文化的传承,而忽视了科学,因而真正走上官位的官员们,缺乏科学观念,缺乏经济头脑,中国经济在长期得不到发展,一直在黑暗中摸索跟这有极大的关系。只可惜研究者们熟视无睹,从未就这一点而进行深入的探讨。中国古代官吏的标准在清、在廉、在让百姓冤屈得是昭雪,历史上传下来的好官,除包拯、海瑞外,还有谁?真正的经济学家,真正的以科学立身的官吏,天下之大,有几人矣!
写到这里,我猛然间感慨万千,一种真正科学的官吏选拔制度要想成熟真的是步履维艰,试想科举试度进行了隋至清未,难道真的没有看出端倪,这中间假若对它进行科学意义的改良,特别是进行考试内容上的改革,它又会是怎样的呢?只可惜那时皇帝忙着消受皇宫内的三千佳丽,大臣们忙着营营苟苟,百姓们忙着求衣问食,一场伟大的文化改革就这样最终走到了它的尽头,轰然倒塌,留给后人的只有无穷的思考和叹息。
【科举考试我们永远的疼的散文】相关文章:
永远铭记的师恩散文06-24
永远舞蹈的炊烟优美散文07-03
清朝科举考试简介04-29
随笔散文:单恋可以永远吗06-23
可爱的宠物,我们是永远的好朋友07-03
愿你们的恋爱幸福直到永远散文06-22
后来的我们随笔散文06-25
她们我们随笔散文06-25
读我们永远不分开的感想10-10
源于科举考试的成语和由来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