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毛虫变蝴蝶》课堂实录及反思

时间:2024-02-24 12:06:43 毅霖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毛毛虫变蝴蝶》课堂实录及反思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毛虫变蝴蝶》课堂实录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毛毛虫变蝴蝶》课堂实录及反思

  《毛毛虫和蝴蝶》这首歌曲,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音乐故事情节充满童趣,音乐形象深受幼儿喜爱。因此,我选择了这个音乐作品,辅以影像资料的观赏、手臂动作的指导,启发幼儿通过倾听歌曲、理解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性质、创编身体动作来表现故事内容,体验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课堂实录】

  1.欣赏音乐A段,观看毛毛虫爬行影像资料,让幼儿熟悉音乐故事内容,了解毛毛虫爬行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段发生在花园里的音乐故事,我们先来听一听这是关于谁的故事,它在干什么?

  幼1:一只毛毛虫在花园里爬。幼2:它的身体是软绵绵的。幼3:毛毛虫会一伸一缩地爬。

  2.欣赏音乐B段,引导幼儿学习用手腕动作“小波浪”表现“毛毛虫爬”的动作。

  师1:谁能够把自己的手臂变成这只软绵绵的毛毛虫,来学一学它是怎样爬的?

  师2:我们一起向它学一学,手臂变成一只软绵绵的小毛毛虫,和我这只大毛毛虫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来爬一爬。

  (幼儿伸出手臂,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腕的上下起伏表现毛毛虫爬行的身体特征。)

  师3:谁看出来我这只大毛毛虫爬起来的时候,什么地方动得最厉害,毛毛虫才会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伸一缩地爬?

  幼1:毛毛虫的头动得最厉害。幼2:老师的手腕动得最厉害,大毛毛虫才会一伸一缩地爬。

  师:刚才大家在录像中看见这只毛毛虫吃饱了在什么地方散步?

  幼1:草地上。幼2:树叶上。

  师:那我们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地方当树叶让毛毛虫散步呢?

  幼1:可以用手臂当树叶。幼2:可以用肚子当树叶。幼3:可以在大腿上爬。(头上、脸上、腰上……)幼4:可以在别人的背上爬。

  师:为什么要在别人的背上爬?

  幼:因为在自己的背上爬不方便。

  师:现在请大家在自己或者别人的身体上,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让毛毛虫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去散步。听一听,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纷纷在自己或别人的身体上找一处“树叶”,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臂“小波浪”动作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

  3.欣赏“毛毛虫吐丝结茧变成花蝴蝶”的影像资料,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故事中“毛毛虫不吃不喝不唱歌”的原因。

  师:刚才大家听到散步时毛毛虫爬着爬着就怎么啦?

  幼1:毛毛虫睡着了。幼2:毛毛虫不吃不喝不唱歌。

  师:为什么?

  幼:因为它很困了。(很累了)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接下去把这个故事看完,看看毛毛虫为什么不吃不喝不唱歌?

  幼1:毛毛虫要吐丝把自己绑起来。幼2:毛毛虫要变蝴蝶。

  4.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C、D段,创编“毛毛虫吐丝结茧”的动作。

  师l: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了“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现在我们要用耳朵完整地来听这个故事,听一听哪句音乐中“毛毛虫开始吐丝结茧,最后变成了蝴蝶”。它变成蝴蝶后又做了什么?

  师2: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听到哪句音乐中“毛毛虫开始吐丝结茧”?

  幼:有一句“呜……”的音乐毛毛虫开始吐丝。

  师:哪只毛毛虫来表演一下,你会用什么动作来吐丝结茧?

  (幼儿纷纷用手臂往身体的上面、下面、旁边、前面等方位,用站着、跪着、蹲着等姿态表现“吐丝”。)

  师:毛毛虫吐丝做什么?

  幼:用丝把自己的身体包起来。

  师:毛毛虫会怎样把自己包起来?

  (幼儿纷纷用手臂将自己的肩膀、腰部、双膝等部位抱紧,表现“毛毛虫吐丝将自己包起来”。)

  师:毛毛虫吐丝结茧后“叮”的一声,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幼1:茧爆开了。幼2:毛毛虫变成蝴蝶从茧里钻出来。

  师:小蝴蝶会怎样钻出来?谁来表演一下?

  (幼儿用手臂表现“蝴蝶”的翅膀,分别从前面、后面、上面等方位表现“蝴蝶从茧里钻出来”的过程。)

  师:如果洞太小,头先钻出来后身体要怎样?

  幼:头先出来,身体向下滑一下。

  师:现在请毛毛虫们轻轻地站起来在花园里找一个空的位置,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来吐丝结茧变蝴蝶。

  (幼儿在创设的“花园”场景中自主选择手臂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模仿毛毛虫吐丝结茧的姿态。)

  师:我们刚才听到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做了什么?

  幼1:飞起来了!幼2:在花丛里飞来飞去采蜜。

  师:小蝴蝶会怎样飞?谁来表演一下?

  (幼儿纷纷尝试用手臂表现“蝴蝶翅膀”,在身体两侧上下、前后、两手交错地起伏舞动,并用“小碎步”来移动自己的身体。)

  师:最后“看看谁最美丽”,请小蝴蝶摆一个最美的停在花上的动作来比一比。

  (幼儿用站立、半蹲、后踏步、旁点步等身体姿态来造型。)

  师:现在我来伴奏,大家把小蝴蝶“从茧里钻出来、晒干翅膀、在花中飞舞、比美”连起来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

  (幼儿自主选择喜爱的“飞舞”动作,尝试跟着节奏来表现“蝴蝶飞”的姿态以及造型动作。)

  5.教师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集体表演《毛毛虫变蝴蝶》的音乐故事,创编造型动作。

  师:接下来我们要把《毛毛虫变蝴蝶》用身体动作来讲给老师们听。想一想刚才毛毛虫都喜欢在哪些树叶上散步,想好的小朋友请你先在旁边的篮子里找一个触角头箍戴上,打扮一下自己。然后在花园里找一个空的位置,选一片最喜欢的树叶,做好毛毛虫散步的准备。

  (幼儿在创设的“花园”场景中自主选择自己或同伴的身体部位、“开花”的栏杆等,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臂“小波浪”动作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并自主选择喜爱的“吐丝结茧”“飞舞”动作,尝试跟着节奏来表现“蝴蝶飞”的姿态以及造型动作。)

  6.自然结束: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飞”出活动室。

  师:小蝴蝶们和大家再见,我们要飞到更美的花丛中去采花蜜。

  【活动反思】

  在本次音乐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高结构”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观看影像资料——理解故事情节——创编身体动作表现角色特征”的步骤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表现“毛毛虫散步——吐丝结茧——变成小蝴蝶飞舞”的故事情节。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努力倾听音乐的节奏,积极参与故事表演,并能迁移已有的经验来创编“吐丝结茧”和“蝴蝶飞”的动作。我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仔细观察幼儿的动作,点评幼儿动作的优、缺点,示范、提示幼儿该怎样将动作做得更好看,有身体的韵律美。体现了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但由于是借班上课,我总是担心“放”得太多幼儿会“乱”,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预教在先”,让幼儿按照我设计好的环节参与活动。在“教”与“放”的“度”上失衡,没有充分地放手让幼儿自主表现。

  [交流研讨心得]

  在本次现场观摩活动后,有幸得到了同行们在“教与放”这个问题上的个别指导,特别重要的收获是:对幼儿要敢于“放”,但不是盲目地“放”,要在“放”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幼儿在动作的节奏性、丰富性、合作性、情绪的控制表达等方面存在的发展空间。一旦发现新的生长点,就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启发和激励幼儿的自我完善,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后有如下反思:

  1、注重知识性的传授,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还少了些。

  2、老师说得多,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多,活动体验不够。

  3、多媒体使用频率过高,幼儿看课件的时间多了,幼儿容易产生疲劳感。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将作如下改进:

  (1)将看动画片时间减少,增加幼儿参与体验活动量。

  (2)鼓励幼儿大胆发问、提问、答问。

  启发:

  1、多加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理念的更新。

  2、多加强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如普通话、教资、教态的学习和借鉴。

  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倾听、观看、表演了解了蝴蝶的演变过程,感受音乐的变化。整个活动动静交替,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在毛毛虫演变过程中,让幼儿用身体来表现时,孩子的情绪很高,都积极表现,有几个孩子趴在地上学习毛毛虫一伸一缩的爬,非常形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和老师互动起来,只有几个平时胆小的幼儿不太积极,但是在老师的鼓励和小朋友的感染下,在最后的环节也都参与进来啦。整个活动过程比较流畅,只是在让幼儿取放袜子和纱巾两个环节时,我是让幼儿坐着由老师去发放,没有让幼儿自己去取,有的孩子说:“我想要红色的,我想要……”

  看到这个现象时,我后悔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选自己喜欢的呢?我怕课堂秩序乱了,没有尊重幼儿的意愿。如果孩子们选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我想他们的情绪会更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以为戒,尊重每一位幼儿,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发展。

《《毛毛虫变蝴蝶》课堂实录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毛毛虫变蝴蝶》课堂实录及反思】相关文章:

毛毛虫变蝴蝶作文02-16

毛毛虫变蝴蝶音乐教案04-12

大班舞蹈创编活动《毛毛虫变蝴蝶》教案06-21

小蝴蝶和毛毛虫课后反思06-24

神鸟变树课堂实录07-02

假如我会变课堂实录07-02

毛毛虫变蝴蝶幼儿园大班舞蹈创编活动示范课教案07-03

中班音乐毛毛虫和蝴蝶教案05-05

中班音乐教案毛毛虫和蝴蝶04-20

《毛毛虫变蝴蝶》课堂实录及反思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一个场景和事态中抽身出来,看自己在前一个场景和事态中自己的表现。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毛毛虫变蝴蝶》课堂实录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毛毛虫变蝴蝶》课堂实录及反思

  《毛毛虫和蝴蝶》这首歌曲,生动形象地讲述了“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音乐故事情节充满童趣,音乐形象深受幼儿喜爱。因此,我选择了这个音乐作品,辅以影像资料的观赏、手臂动作的指导,启发幼儿通过倾听歌曲、理解故事情节、感受音乐性质、创编身体动作来表现故事内容,体验情节表演带来的乐趣。

  【课堂实录】

  1.欣赏音乐A段,观看毛毛虫爬行影像资料,让幼儿熟悉音乐故事内容,了解毛毛虫爬行的特点。

  师:今天我们来听一段发生在花园里的音乐故事,我们先来听一听这是关于谁的故事,它在干什么?

  幼1:一只毛毛虫在花园里爬。幼2:它的身体是软绵绵的。幼3:毛毛虫会一伸一缩地爬。

  2.欣赏音乐B段,引导幼儿学习用手腕动作“小波浪”表现“毛毛虫爬”的动作。

  师1:谁能够把自己的手臂变成这只软绵绵的毛毛虫,来学一学它是怎样爬的?

  师2:我们一起向它学一学,手臂变成一只软绵绵的小毛毛虫,和我这只大毛毛虫一起跟着音乐的节奏来爬一爬。

  (幼儿伸出手臂,尝试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腕的上下起伏表现毛毛虫爬行的身体特征。)

  师3:谁看出来我这只大毛毛虫爬起来的时候,什么地方动得最厉害,毛毛虫才会跟着音乐的节奏一伸一缩地爬?

  幼1:毛毛虫的头动得最厉害。幼2:老师的手腕动得最厉害,大毛毛虫才会一伸一缩地爬。

  师:刚才大家在录像中看见这只毛毛虫吃饱了在什么地方散步?

  幼1:草地上。幼2:树叶上。

  师:那我们可以用身体的什么地方当树叶让毛毛虫散步呢?

  幼1:可以用手臂当树叶。幼2:可以用肚子当树叶。幼3:可以在大腿上爬。(头上、脸上、腰上……)幼4:可以在别人的背上爬。

  师:为什么要在别人的背上爬?

  幼:因为在自己的背上爬不方便。

  师:现在请大家在自己或者别人的身体上,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让毛毛虫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去散步。听一听,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幼儿纷纷在自己或别人的身体上找一处“树叶”,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臂“小波浪”动作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

  3.欣赏“毛毛虫吐丝结茧变成花蝴蝶”的影像资料,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故事中“毛毛虫不吃不喝不唱歌”的原因。

  师:刚才大家听到散步时毛毛虫爬着爬着就怎么啦?

  幼1:毛毛虫睡着了。幼2:毛毛虫不吃不喝不唱歌。

  师:为什么?

  幼:因为它很困了。(很累了)

  师: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让我们接下去把这个故事看完,看看毛毛虫为什么不吃不喝不唱歌?

  幼1:毛毛虫要吐丝把自己绑起来。幼2:毛毛虫要变蝴蝶。

  4.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C、D段,创编“毛毛虫吐丝结茧”的动作。

  师l:刚才我们用眼睛看了“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现在我们要用耳朵完整地来听这个故事,听一听哪句音乐中“毛毛虫开始吐丝结茧,最后变成了蝴蝶”。它变成蝴蝶后又做了什么?

  师2:谁来告诉大家刚才你听到哪句音乐中“毛毛虫开始吐丝结茧”?

  幼:有一句“呜……”的音乐毛毛虫开始吐丝。

  师:哪只毛毛虫来表演一下,你会用什么动作来吐丝结茧?

  (幼儿纷纷用手臂往身体的上面、下面、旁边、前面等方位,用站着、跪着、蹲着等姿态表现“吐丝”。)

  师:毛毛虫吐丝做什么?

  幼:用丝把自己的身体包起来。

  师:毛毛虫会怎样把自己包起来?

  (幼儿纷纷用手臂将自己的肩膀、腰部、双膝等部位抱紧,表现“毛毛虫吐丝将自己包起来”。)

  师:毛毛虫吐丝结茧后“叮”的一声,猜一猜发生了什么事?

  幼1:茧爆开了。幼2:毛毛虫变成蝴蝶从茧里钻出来。

  师:小蝴蝶会怎样钻出来?谁来表演一下?

  (幼儿用手臂表现“蝴蝶”的翅膀,分别从前面、后面、上面等方位表现“蝴蝶从茧里钻出来”的过程。)

  师:如果洞太小,头先钻出来后身体要怎样?

  幼:头先出来,身体向下滑一下。

  师:现在请毛毛虫们轻轻地站起来在花园里找一个空的位置,跟着音乐的节奏一起来吐丝结茧变蝴蝶。

  (幼儿在创设的“花园”场景中自主选择手臂动作,跟着音乐的节奏模仿毛毛虫吐丝结茧的姿态。)

  师:我们刚才听到毛毛虫变成蝴蝶后做了什么?

  幼1:飞起来了!幼2:在花丛里飞来飞去采蜜。

  师:小蝴蝶会怎样飞?谁来表演一下?

  (幼儿纷纷尝试用手臂表现“蝴蝶翅膀”,在身体两侧上下、前后、两手交错地起伏舞动,并用“小碎步”来移动自己的身体。)

  师:最后“看看谁最美丽”,请小蝴蝶摆一个最美的停在花上的动作来比一比。

  (幼儿用站立、半蹲、后踏步、旁点步等身体姿态来造型。)

  师:现在我来伴奏,大家把小蝴蝶“从茧里钻出来、晒干翅膀、在花中飞舞、比美”连起来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

  (幼儿自主选择喜爱的“飞舞”动作,尝试跟着节奏来表现“蝴蝶飞”的姿态以及造型动作。)

  5.教师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集体表演《毛毛虫变蝴蝶》的音乐故事,创编造型动作。

  师:接下来我们要把《毛毛虫变蝴蝶》用身体动作来讲给老师们听。想一想刚才毛毛虫都喜欢在哪些树叶上散步,想好的小朋友请你先在旁边的篮子里找一个触角头箍戴上,打扮一下自己。然后在花园里找一个空的位置,选一片最喜欢的树叶,做好毛毛虫散步的准备。

  (幼儿在创设的“花园”场景中自主选择自己或同伴的身体部位、“开花”的栏杆等,跟着音乐的节奏用手臂“小波浪”动作模仿毛毛虫爬行的样子,并自主选择喜爱的“吐丝结茧”“飞舞”动作,尝试跟着节奏来表现“蝴蝶飞”的姿态以及造型动作。)

  6.自然结束:引导幼儿跟着音乐节奏“飞”出活动室。

  师:小蝴蝶们和大家再见,我们要飞到更美的花丛中去采花蜜。

  【活动反思】

  在本次音乐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高结构”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观看影像资料——理解故事情节——创编身体动作表现角色特征”的步骤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表现“毛毛虫散步——吐丝结茧——变成小蝴蝶飞舞”的故事情节。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努力倾听音乐的节奏,积极参与故事表演,并能迁移已有的经验来创编“吐丝结茧”和“蝴蝶飞”的动作。我在引导幼儿创编动作时,仔细观察幼儿的动作,点评幼儿动作的优、缺点,示范、提示幼儿该怎样将动作做得更好看,有身体的韵律美。体现了音乐活动的有效性。

  但由于是借班上课,我总是担心“放”得太多幼儿会“乱”,所以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预教在先”,让幼儿按照我设计好的环节参与活动。在“教”与“放”的“度”上失衡,没有充分地放手让幼儿自主表现。

  [交流研讨心得]

  在本次现场观摩活动后,有幸得到了同行们在“教与放”这个问题上的个别指导,特别重要的收获是:对幼儿要敢于“放”,但不是盲目地“放”,要在“放”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幼儿在动作的节奏性、丰富性、合作性、情绪的控制表达等方面存在的发展空间。一旦发现新的生长点,就要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启发和激励幼儿的自我完善,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反思

  本堂活动内容是属于幼儿科学领域的活动课。蝴蝶本是日常生活动中常见的一种昆虫,通过本堂教学活动,幼儿对听故事、看动画片、拼蝴蝶图以及随音乐用姿体表现毛毛虫变蝴蝶过程,总体还是感兴趣的,也初步对蝴蝶蜕变知识有了感知上的认识,整个活动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活动的全部内容,基本实现了教学活动目标。

  通过教学后有如下反思:

  1、注重知识性的传授,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还少了些。

  2、老师说得多,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机会不多,活动体验不够。

  3、多媒体使用频率过高,幼儿看课件的时间多了,幼儿容易产生疲劳感。

  4、如果重新上这节课,将作如下改进:

  (1)将看动画片时间减少,增加幼儿参与体验活动量。

  (2)鼓励幼儿大胆发问、提问、答问。

  启发:

  1、多加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理念的更新。

  2、多加强幼儿教师教学基本功,如普通话、教资、教态的学习和借鉴。

  反思:

  在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倾听、观看、表演了解了蝴蝶的演变过程,感受音乐的变化。整个活动动静交替,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在毛毛虫演变过程中,让幼儿用身体来表现时,孩子的情绪很高,都积极表现,有几个孩子趴在地上学习毛毛虫一伸一缩的爬,非常形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和老师互动起来,只有几个平时胆小的幼儿不太积极,但是在老师的鼓励和小朋友的感染下,在最后的环节也都参与进来啦。整个活动过程比较流畅,只是在让幼儿取放袜子和纱巾两个环节时,我是让幼儿坐着由老师去发放,没有让幼儿自己去取,有的孩子说:“我想要红色的,我想要……”

  看到这个现象时,我后悔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选自己喜欢的呢?我怕课堂秩序乱了,没有尊重幼儿的意愿。如果孩子们选了自己喜欢的颜色,图案,我想他们的情绪会更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引以为戒,尊重每一位幼儿,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