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变冷门专业原因

时间:2024-01-04 14:37:12 春莲 职业/专业/职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校热门专业变冷门专业原因

  又是一年金九银十求职季,无数大学生徘徊在各大人才市场里,寻找梦想……近日,教育部公布两年来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电子商务、动画、表演、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市场营销等15个专业榜上有名。这些昔日大红大紫的热门专业,如今何以惨遭社会抛弃?

  与教育部公布的结果大致相同。3个月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称,在2013届毕业生中,前些年火热的法学、动画学以及艺术类的音乐表演专业,此次都“入围”就业率最低的十大本科专业。这也是法学专业连续第7年登上“红牌”专业榜。

  同样曾经热门的临床医学专业如今成为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本科专业“榜首”。曾经的另一大报考热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日子同样不舒坦。由于几年前报考人数太多,如今出现了市场饱和的情况,各大招聘市场上,昔日人人争抢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忽然变得无人问津。据智联招聘统计,与计算机专业对口的岗位是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网游,从事这两大岗位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只有6.92%和6.64%。

  “挤”进热门专业

  毕业就转行

  家住汉阳麒麟路的罗璟是一所三本学校的应届毕业生。3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她兴冲冲填了个电子商务。按老师和家长当时的理解,这个专业毕业后应该是在外资、国企或者大单位工作,新潮时髦而且待遇高。但如今,找工作似乎没有想象的容易。

  罗璟每周都在跑招聘会,上周东湖高新一高校招聘会现场,罗璟发现,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单位只有两家,还有一家要求硕士学历。这两家展台后面,都排起了长队。其中不乏211、985学校的学生,这让她毫无底气。

  据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反馈的信息,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就业方向太模糊了。太高端的拿不下来,太低端的不愿意做,大多人只能毕业就待业或转行。

  考虑再三,罗璟决定换个方向求职,转行销售或者文职。

  计算机、物流专业

  由大热转超冷

  记者在梳理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XX年以前的专业和近两年专业录取名单发现,曾经很火的计算机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近两年招生情况也在走低。

  该校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王红兵分析,热门专业之所以变“冷”,因为这些专业在许多本科院校都是重合的,包括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这说明这些大学在当初都热衷走热门路线,蜂拥而上。相对的,一些看起来冷门比如哲学等专业,由于招生人数少,但就业状况反而好得多。

  其中的原因,一是高校扩招速度快,热门专业学生招生增加量大,自然显得人多求职难;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往往需要专业性强、有经验的人士,对新手的认同度低,因而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总体而言,热门专业的就业难,是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就业之间的结构性问题,实际上就是供大于求。”

  一家知名招聘公司职业规划师陈敏老师认为,现在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也存在误区,从目前情况来看要找完全专业对口的工作确实很难,且与本地产业也有较大关系,但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招聘储备干部大多没有很细致的专业划分。大学生如果愿意到生产一线去,即使专业不完全对口,只要掌握了技术有了经验,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与市场脱节

  人才培养陷恶性循环

  以曾经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为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负责人回忆,本世纪初招生情况非常火爆。2000年——2004年,招生人数连续5年以百位数递增,平均报到率达95%左右,到2004年更是近800人;招生专业由最初唯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到增加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专业,共三个专业;教师人数从2000年27人迅速扩充到2004年的54人。

  随着各高校竞相开设计算机专业,专业设置雷同,与市场脱节,造成人才过剩、就业难的局面。从2005年——2009年,计算机学院招生人数以百位数递减,平均报到率仅85%左右,到2009年只有近400人。

  根据专业调研反馈的信息,2012年初武职决定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个最老的专业方向定位为:IT运行维护工程师。并采用“工学结合:证书+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其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苹果电子产品的风靡,市场对苹果IOS应用和开发人才缺口巨大,根据市场需求,计算机学院在2012年与企业合作,新增苹果IOS应用和开发专业,培养IOSAPP开发工程师和苹果设备维护工程师。由企业提供高配置的苹果机房以及系统的专家培训。该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即将毕业,目前全部被企业预定,而且月薪都在万元左右;有的企业甚至在学生二年级的时候来校“抢人”。

  1、供大于求,社会需求小

  其实,在高考过后的志愿填报中,无论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无论是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将来好就业。

  也就是说,考生在填志愿时,绝大程度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尤其是社会的供求关系就是志愿填报的一根“无形指挥棒”。

  法学也算是志愿填报中的热门专业了,每年都有无数学子争相报考。可是随着就读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毕业数量也随着“水涨船高”,加之法学相关岗位的更新换代较慢,近年来社会需求逐渐趋于“饱和”,且有点“供大于求”的苗头。因此,法学专业也一度被评为红牌专业。

  2、就业环境艰苦

  在大学专业设置中,有一些工科专业也被归为“冷门专业”,它们因为就业的环境艰苦,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都会比较保守的对待这些专业。

  其中包括:船舶工程技术、力学、矿业工程、地质工程、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动力工程、冶金工程等。

  这些专业毕业后要不是偏远的山区、海洋,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要不就是在一些危险的环境工作,因此许多考生及家长都会选择“避而远之”。

  宁愿选一个工作环境安定,薪资报酬不高的专业,都不愿填报这些薪酬高、工作环境艰苦的专业。至此,这些工科专业久而久之,就自动成为无人问津的“冷门专业”了。

  3、谈“农”色变

  提起农学,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农民伯伯在田地里辛勤地劳作”,其实广义的农学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多个行业。尽管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农业始终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命脉,可是农业相关的专业依然没有受到考生的“青睐”。

  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家长,本就盼着自己的孩子考一个好大学,读一个好专业,以后有一份好工作,与“农”划清界限,自然也是不愿意孩子填报与“农”相关的专业。

  事实上,国家目前在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而且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农业这样的基础产业,因此未来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4、基础学科不受欢迎

  基础性学科由于专业内容理论性强,与现实经济生产活动的联系不如应用型专业紧密,导致就业对口性差,只有少数顶尖人才能留在本领域工作,这似乎已成为某种共识。

  诸如历史、哲学、数学、物理这样的文、理基础性学科,往往被大家当成“学问”,却不知道这些学问如何应用,或者是不了解这些学问对就业有什么用。

  似乎读了这些基础性学科专业,要么一直读到博士留校,要么只能到中小学去教授相关科目,“学无所用”的顾虑把不少人挡在了这些专业门外。

  有些专业确实就业竞争压力大、薪酬低、因此考生在填报的时候比较犹豫。可有的专业,仅仅是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或者是因为家长、考生不了解,就被归为“冷门”实在有点冤了。

  因此,希望各位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还需全面深入的了解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前景、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不要人云亦云。

  专业不管冷热,提高竞争力是关键

  资深教育界专家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张文凭包打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之下,盲目跟风热门专业显然已经不明智。

  报专业时,学生还是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发展目标,因为不管这个专业是热专业还是冷专业,不管这个领域现在很热门还是很偏僻,存在就必然有存在的理由。就算是一个比较冷僻的领域,如果能够在里面学得很好,将来成就很高,同样比在一个所谓的热门领域里做一份平平淡淡的工作更有发展前途。建议学生先要考虑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我想学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趁早定下来。学生和家长只有在全面评估自身与专业的基础上,努力找寻兴趣和能力的平衡点,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未来职业市场中的紧俏人才。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虽然一直在进步,但有些事情就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的过程。各行各业其实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行业环境的动态决定了行业结构的动态,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会在多年以后发现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热门和冷门之间也不过是在相互切换的过程,就像我们追捧的时尚也在不断地更迭,当然在科技时代的带领下这种反复也有所差距,但大多时候本质还是一样。因此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找对发展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未来。

  如今高考已经落幕,相信不少学生也已经报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然而还有一些人依旧在纠结,究竟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呢?如今的形势变化让人捉摸不透,世界经济都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谁也不知道究竟在何时才会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才最有利。

  选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影响更是重大。高考是考生第一次面对社会,这个重要的时刻没有人会忽视。但是面对不明朗的世界形势,大多数人对于未来报考什么专业都十分迷茫。

  一、没有永远的冷门或热门

  每年学生报考的方向无疑是热门专业,看到别人报考什么专业他们也会人云亦云,什么金融类、医学类、师范类、计算机类等着估计就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专业。然而这些大热门就一定会在毕业后适合自己的发展吗?何以见得呢。

  1、金融类

  报考金融类的学生相信不在少数,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那么真的不建议报考,毕竟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点真才实学很难在行业内有所成就。学生看重的无非是涉及到金融类会有高薪资、高待遇,然而当你毕业后就会发现没那么简单。

  为何我国那么多的金融界精英学霸选择出国,因为国内没有市场,起码没有他们理想的市场。而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却不具备相对应的企业要求和能力,因此所谓的大热门在毕业后却让你处处碰壁,如果你考研深造,那么你有那样的条件吗?

  2、师范类

  都说师范类是铁饭碗,然而当你成为教师后却发现工资低这只是其一,现在从国家到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们嘴上说这是最轻松的工作,当你接触后才发现麻烦不断。从来没想过自己还会有属于私人的时间,因为经常会有人打电话或发消息找老师。

  特别是在去年教育改革大整顿后,教师这个行业瞬间遇冷,很多老师因为在培训机构上班成了无业游民。今年教育依旧在不断的改革,就比如“私转公”,又会有多少私立学校的教师从此消失,所以说教师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

  3、农学类专业迎来新机遇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对于农业这个专业十分排斥,用家长的话说“我花费十几年时间,几十万金钱供你读书,最后你却走上了我的老路”。在家长眼中选择农学类专业,这不就是花钱学种地吗?与其花钱学还不如不浪费钱和父母直接种地。

  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改革,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时代的发展也创造了不少机遇,就像三年前的疫情让不少人没有了经济收入,甚至有的人决定返乡发展。再加上今年国际行情动荡不安,世界粮食经济战争已经持续许久。

  二、考生应该如何选择职业?

  种种情况都在告诉我们专业的选择并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门,我们要学会结合实际出发。即使是面对如今当红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也要斟酌一番,首先我们要知道计算机领域现在也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需要新的突破才能继续发展,因此在选择的时候还要慎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滋生了不少新的专业,而一些大热门专业也在逐渐遇冷,想要靠热门专业就业的想法应该重新估测。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在选择专业的同时结合市场的发展,当然也要结合自己的需求,还有自己的能力所在。

  总结:

  无论什么时候当你拥有一项超出常人的技能时,这个时代就不会淘汰你。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些冷门的专业,比如考古、文物保护和鉴定,还有服装类纺织专业,当初消失了的一些专业,也在逐渐地回暖,帮随着人们需求的不同,我们也应该相对应的调整。

《高校热门专业变冷门专业原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高校专业变冷门专业原因】相关文章:

高考报考冷门专业热起来的原因12-13

冷门专业的前途06-25

文科冷门专业06-25

高校哲学专业遭冷遇的原因07-03

关于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的误区12-13

冷门专业有哪些06-27

美国冷门专业简介07-03

冷门专业如何突围12-13

理科冷门专业有哪些06-27

高校热门专业变冷门专业原因

  又是一年金九银十求职季,无数大学生徘徊在各大人才市场里,寻找梦想……近日,教育部公布两年来就业率较低的15个本科专业名单,电子商务、动画、表演、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市场营销等15个专业榜上有名。这些昔日大红大紫的热门专业,如今何以惨遭社会抛弃?

  与教育部公布的结果大致相同。3个月前,麦可思研究院发布《2014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报告称,在2013届毕业生中,前些年火热的法学、动画学以及艺术类的音乐表演专业,此次都“入围”就业率最低的十大本科专业。这也是法学专业连续第7年登上“红牌”专业榜。

  同样曾经热门的临床医学专业如今成为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本科专业“榜首”。曾经的另一大报考热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日子同样不舒坦。由于几年前报考人数太多,如今出现了市场饱和的情况,各大招聘市场上,昔日人人争抢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忽然变得无人问津。据智联招聘统计,与计算机专业对口的岗位是计算机软件/系统集成和互联网/电子商务/网游,从事这两大岗位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却只有6.92%和6.64%。

  “挤”进热门专业

  毕业就转行

  家住汉阳麒麟路的罗璟是一所三本学校的应届毕业生。3年前填报高考志愿时,她兴冲冲填了个电子商务。按老师和家长当时的理解,这个专业毕业后应该是在外资、国企或者大单位工作,新潮时髦而且待遇高。但如今,找工作似乎没有想象的容易。

  罗璟每周都在跑招聘会,上周东湖高新一高校招聘会现场,罗璟发现,要求电子商务专业的单位只有两家,还有一家要求硕士学历。这两家展台后面,都排起了长队。其中不乏211、985学校的学生,这让她毫无底气。

  据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们反馈的信息,以“万能”为应用目标的电子商务人才,就业方向太模糊了。太高端的拿不下来,太低端的不愿意做,大多人只能毕业就待业或转行。

  考虑再三,罗璟决定换个方向求职,转行销售或者文职。

  计算机、物流专业

  由大热转超冷

  记者在梳理武汉商贸职业学院20XX年以前的专业和近两年专业录取名单发现,曾经很火的计算机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近两年招生情况也在走低。

  该校招生就业办公室主任王红兵分析,热门专业之所以变“冷”,因为这些专业在许多本科院校都是重合的,包括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这说明这些大学在当初都热衷走热门路线,蜂拥而上。相对的,一些看起来冷门比如哲学等专业,由于招生人数少,但就业状况反而好得多。

  其中的原因,一是高校扩招速度快,热门专业学生招生增加量大,自然显得人多求职难;另一方面,有些单位往往需要专业性强、有经验的人士,对新手的认同度低,因而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总体而言,热门专业的就业难,是大学专业设置与社会就业之间的结构性问题,实际上就是供大于求。”

  一家知名招聘公司职业规划师陈敏老师认为,现在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职业定位也存在误区,从目前情况来看要找完全专业对口的工作确实很难,且与本地产业也有较大关系,但是现在有很多企业招聘储备干部大多没有很细致的专业划分。大学生如果愿意到生产一线去,即使专业不完全对口,只要掌握了技术有了经验,还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与市场脱节

  人才培养陷恶性循环

  以曾经热门的计算机专业为例。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学院负责人回忆,本世纪初招生情况非常火爆。2000年——2004年,招生人数连续5年以百位数递增,平均报到率达95%左右,到2004年更是近800人;招生专业由最初唯一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到增加软件技术和网络技术专业,共三个专业;教师人数从2000年27人迅速扩充到2004年的54人。

  随着各高校竞相开设计算机专业,专业设置雷同,与市场脱节,造成人才过剩、就业难的局面。从2005年——2009年,计算机学院招生人数以百位数递减,平均报到率仅85%左右,到2009年只有近400人。

  根据专业调研反馈的信息,2012年初武职决定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个最老的专业方向定位为:IT运行维护工程师。并采用“工学结合:证书+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其次,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苹果电子产品的风靡,市场对苹果IOS应用和开发人才缺口巨大,根据市场需求,计算机学院在2012年与企业合作,新增苹果IOS应用和开发专业,培养IOSAPP开发工程师和苹果设备维护工程师。由企业提供高配置的苹果机房以及系统的专家培训。该专业第一届毕业生即将毕业,目前全部被企业预定,而且月薪都在万元左右;有的企业甚至在学生二年级的时候来校“抢人”。

  1、供大于求,社会需求小

  其实,在高考过后的志愿填报中,无论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无论是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将来好就业。

  也就是说,考生在填志愿时,绝大程度受到社会需求影响,尤其是社会的供求关系就是志愿填报的一根“无形指挥棒”。

  法学也算是志愿填报中的热门专业了,每年都有无数学子争相报考。可是随着就读学生数量的急剧增长,毕业数量也随着“水涨船高”,加之法学相关岗位的更新换代较慢,近年来社会需求逐渐趋于“饱和”,且有点“供大于求”的苗头。因此,法学专业也一度被评为红牌专业。

  2、就业环境艰苦

  在大学专业设置中,有一些工科专业也被归为“冷门专业”,它们因为就业的环境艰苦,对于考生和家长而言,都会比较保守的对待这些专业。

  其中包括:船舶工程技术、力学、矿业工程、地质工程、农业工程、水利工程、动力工程、冶金工程等。

  这些专业毕业后要不是偏远的山区、海洋,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要不就是在一些危险的环境工作,因此许多考生及家长都会选择“避而远之”。

  宁愿选一个工作环境安定,薪资报酬不高的专业,都不愿填报这些薪酬高、工作环境艰苦的专业。至此,这些工科专业久而久之,就自动成为无人问津的“冷门专业”了。

  3、谈“农”色变

  提起农学,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农民伯伯在田地里辛勤地劳作”,其实广义的农学涵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多个行业。尽管我国是世界著名的农业大国,农耕文明历史悠久,农业始终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命脉,可是农业相关的专业依然没有受到考生的“青睐”。

  尤其是一些农村的家长,本就盼着自己的孩子考一个好大学,读一个好专业,以后有一份好工作,与“农”划清界限,自然也是不愿意孩子填报与“农”相关的专业。

  事实上,国家目前在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缺口很大,而且经济发展也离不开农业这样的基础产业,因此未来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

  4、基础学科不受欢迎

  基础性学科由于专业内容理论性强,与现实经济生产活动的联系不如应用型专业紧密,导致就业对口性差,只有少数顶尖人才能留在本领域工作,这似乎已成为某种共识。

  诸如历史、哲学、数学、物理这样的文、理基础性学科,往往被大家当成“学问”,却不知道这些学问如何应用,或者是不了解这些学问对就业有什么用。

  似乎读了这些基础性学科专业,要么一直读到博士留校,要么只能到中小学去教授相关科目,“学无所用”的顾虑把不少人挡在了这些专业门外。

  有些专业确实就业竞争压力大、薪酬低、因此考生在填报的时候比较犹豫。可有的专业,仅仅是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原因或者是因为家长、考生不了解,就被归为“冷门”实在有点冤了。

  因此,希望各位考生及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还需全面深入的了解该专业的学习内容、就业前景、就业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不要人云亦云。

  专业不管冷热,提高竞争力是关键

  资深教育界专家建议,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张文凭包打天下的时代早已过去,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在这种形势之下,盲目跟风热门专业显然已经不明智。

  报专业时,学生还是要明确自己的兴趣和将来的发展目标,因为不管这个专业是热专业还是冷专业,不管这个领域现在很热门还是很偏僻,存在就必然有存在的理由。就算是一个比较冷僻的领域,如果能够在里面学得很好,将来成就很高,同样比在一个所谓的热门领域里做一份平平淡淡的工作更有发展前途。建议学生先要考虑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我想学什么,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趁早定下来。学生和家长只有在全面评估自身与专业的基础上,努力找寻兴趣和能力的平衡点,才能为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未来职业市场中的紧俏人才。

  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时代虽然一直在进步,但有些事情就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的过程。各行各业其实都存在着这样的情况,行业环境的动态决定了行业结构的动态,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都会在多年以后发现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热门和冷门之间也不过是在相互切换的过程,就像我们追捧的时尚也在不断地更迭,当然在科技时代的带领下这种反复也有所差距,但大多时候本质还是一样。因此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找对发展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定位自己的未来。

  如今高考已经落幕,相信不少学生也已经报考了自己喜欢的专业和学校。然而还有一些人依旧在纠结,究竟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最正确的呢?如今的形势变化让人捉摸不透,世界经济都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谁也不知道究竟在何时才会恢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选择才最有利。

  选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特别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影响更是重大。高考是考生第一次面对社会,这个重要的时刻没有人会忽视。但是面对不明朗的世界形势,大多数人对于未来报考什么专业都十分迷茫。

  一、没有永远的冷门或热门

  每年学生报考的方向无疑是热门专业,看到别人报考什么专业他们也会人云亦云,什么金融类、医学类、师范类、计算机类等着估计就是众人眼中的香饽饽专业。然而这些大热门就一定会在毕业后适合自己的发展吗?何以见得呢。

  1、金融类

  报考金融类的学生相信不在少数,但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那么真的不建议报考,毕竟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没有点真才实学很难在行业内有所成就。学生看重的无非是涉及到金融类会有高薪资、高待遇,然而当你毕业后就会发现没那么简单。

  为何我国那么多的金融界精英学霸选择出国,因为国内没有市场,起码没有他们理想的市场。而一个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却不具备相对应的企业要求和能力,因此所谓的大热门在毕业后却让你处处碰壁,如果你考研深造,那么你有那样的条件吗?

  2、师范类

  都说师范类是铁饭碗,然而当你成为教师后却发现工资低这只是其一,现在从国家到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人们嘴上说这是最轻松的工作,当你接触后才发现麻烦不断。从来没想过自己还会有属于私人的时间,因为经常会有人打电话或发消息找老师。

  特别是在去年教育改革大整顿后,教师这个行业瞬间遇冷,很多老师因为在培训机构上班成了无业游民。今年教育依旧在不断的改革,就比如“私转公”,又会有多少私立学校的教师从此消失,所以说教师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铁饭碗。

  3、农学类专业迎来新机遇

  一直以来不少学生对于农业这个专业十分排斥,用家长的话说“我花费十几年时间,几十万金钱供你读书,最后你却走上了我的老路”。在家长眼中选择农学类专业,这不就是花钱学种地吗?与其花钱学还不如不浪费钱和父母直接种地。

  然而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改革,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时代的发展也创造了不少机遇,就像三年前的疫情让不少人没有了经济收入,甚至有的人决定返乡发展。再加上今年国际行情动荡不安,世界粮食经济战争已经持续许久。

  二、考生应该如何选择职业?

  种种情况都在告诉我们专业的选择并不能一味地追求热门,我们要学会结合实际出发。即使是面对如今当红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也要斟酌一番,首先我们要知道计算机领域现在也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需要新的突破才能继续发展,因此在选择的时候还要慎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又滋生了不少新的专业,而一些大热门专业也在逐渐遇冷,想要靠热门专业就业的想法应该重新估测。万事万物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要在选择专业的同时结合市场的发展,当然也要结合自己的需求,还有自己的能力所在。

  总结:

  无论什么时候当你拥有一项超出常人的技能时,这个时代就不会淘汰你。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些冷门的专业,比如考古、文物保护和鉴定,还有服装类纺织专业,当初消失了的一些专业,也在逐渐地回暖,帮随着人们需求的不同,我们也应该相对应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