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

时间:2025-01-06 16:09:59 晓凤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汇总

  在我们上学期间,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 1

  一、彼得一世改革

  (一)演变: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

  (二)改革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三)改革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四)时间与领导人:18世纪初,彼得一世。

  (五)主要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3、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4、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5、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6、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六)形式:自上而下。性质:封建农奴制改革。

  (七)作用:

  1、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2、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七)局限性:拒绝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与政治制度,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一)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二)外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三)时间:1861年。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四)根本目的:巩固沙皇专制,维护地主、贵族利益。

  (五)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六)实质:对农奴的疯狂掠夺。

  (七)形式:自上而下。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八)进步性: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 2

  【知识梳理】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市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

  (2)表现:

  ①资本主义农业:19C80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份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社会分化加剧、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农民:赎地的.农民富农

  富农: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地主:开始使用雇佣劳动力

  ②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

  A.原因:a、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b、沙皇政府的扶植;c、两次工业革命先后进行。

  B.表现: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传统工业部门产量大幅度增加,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崛起;新型交通工具作用重要等。

  (3)问题:①经济水平总体落后于欧美国家;②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2、政治近代化(特点:变革缓慢):

  (1)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由选举产生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建立城市杜马(议会)。

  (2)司法制度方面:城市废除旧的按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3)结果: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改革后仍是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合作探究】观看P102漫画

  思考1:“文明火炬”是指什么?“到西伯利亚去”又说明了什么?

  是指西欧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制度

  说明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局限性,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对沙皇专制的挑战都要受到惩罚

  思考2:该漫画反映了俄国历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政治改革。

  说明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局限性,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对沙皇专制的挑战都要受到惩罚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俄国的改革》说课稿03-18

初中历史《俄国的改革》说课稿【优秀】03-19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精选5篇)10-30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06-27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01-31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02-01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07-02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常用5篇】06-27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1-29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06-27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汇总

  在我们上学期间,不管我们学什么,都需要掌握一些知识点,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汇总,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 1

  一、彼得一世改革

  (一)演变:基辅罗斯——莫斯科公国——沙皇俄国

  (二)改革背景: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农奴制盛行,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三)改革目的: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四)时间与领导人:18世纪初,彼得一世。

  (五)主要内容:

  1、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3、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4、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5、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推行文化教育。

  6、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六)形式:自上而下。性质:封建农奴制改革。

  (七)作用:

  1、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2、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七)局限性:拒绝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与政治制度,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一)根本原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

  (二)外因: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度下俄国军事和经济的落后,同时加剧了俄国国内的社会矛盾。

  (三)时间:1861年。领导人:亚历山大二世。

  (四)根本目的:巩固沙皇专制,维护地主、贵族利益。

  (五)主要内容: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六)实质:对农奴的疯狂掠夺。

  (七)形式:自上而下。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八)进步性: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局限性: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 2

  【知识梳理】

  一、1861年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俄国封建经济的解体,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市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使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解体

  (2)表现:

  ①资本主义农业:19C80逐渐成为俄国农业的主要成份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村社会分化加剧、资本主义农业发展

  农民:赎地的.农民富农

  富农:经营资本主义农业

  地主:开始使用雇佣劳动力

  ②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

  A.原因:a、改革增加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国内市场;b、沙皇政府的扶植;c、两次工业革命先后进行。

  B.表现:19世纪后期,主要工业部门完成从手工工场向机器工厂的过渡;传统工业部门产量大幅度增加,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崛起;新型交通工具作用重要等。

  (3)问题:①经济水平总体落后于欧美国家;②对外国资本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平衡。

  2、政治近代化(特点:变革缓慢):

  (1)政治体制方面: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由选举产生的地方和城市自治机构,建立城市杜马(议会)。

  (2)司法制度方面:城市废除旧的按等级审判制度,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实行公开审判。

  (3)结果: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改革后仍是个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合作探究】观看P102漫画

  思考1:“文明火炬”是指什么?“到西伯利亚去”又说明了什么?

  是指西欧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制度

  说明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局限性,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对沙皇专制的挑战都要受到惩罚

  思考2:该漫画反映了俄国历史上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政治改革。

  说明改革不彻底,带有明显局限性,改革后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沙皇权力至高无上,任何对沙皇专制的挑战都要受到惩罚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俄国的改革》说课稿03-18

初中历史《俄国的改革》说课稿【优秀】03-19

九年级历史下册《俄国的改革》教学设计(精选5篇)10-30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06-27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01-31

孝文帝改革的历史02-01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07-02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常用5篇】06-27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11-29

初一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