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告诉她》观后感

时间:2022-04-08 09:19:33 观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别告诉她》观后感(通用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别告诉她》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别告诉她》观后感(通用5篇)

  《别告诉她》观后感 篇1

  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去看了,我十岁的孩子对它的评价是:“比《玩具总动员4》好看。”

  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用心:车站外扑面而来的出租车司机,小区里体育彩票赞助的健身设施上晒被子,走在街上的油腻中年毫不掩饰地露出白花花的肚皮,随处都是抽烟的人。

  这些都是我女儿回国印象最深的地方。

  酒店里服务员逮着女主角问:“你觉得中国好还是美国好?”

  这个问题是经久不衰的ABC拷问。无论亲疏,几乎所有人一知道我们住在国外就会问我孩子这个问题。

  美国人平常距离感很强,即便是很熟悉的朋友都不会问这样二选一的问题。

  而且每个人坐在饭桌上都会先跟我们打听怎么去留学,同时还抱怨房价太离谱,简直没法过下去了,接着又劝我们海龟…

  我一开始很耐心的`告诉他们考托福GRE以及申请学校的方法,告诉他们很多留学中介避而不谈的生活困难。后来意识到,那些家长并不在乎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个人财物问题,更不在乎自己的逻辑无法自圆其说,只是一厢情愿的灌输自己想法,想为孩子选择短平快的途径,并不愿意了解对方的世界,也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劣势目标兴趣等等。

  电影里的人充满了这种一厢情愿的侵略,奶奶生病家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她无力承担噩耗,替她做决定,想当然地为她满足心愿,催人结婚。

  Billie说,也许奶奶想用最后的时间做一些她想做的事情呢?你们这样替她做决定不是很不尊重她吗?

  而奶奶对晚辈也一厢情愿地做安排,安排孩子出国留学,安排孙子赶快结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存在口号中。华人文化中,最难掌控的就是为自己生活中重大事件做决策。

  亲情,好意,跨过人和人之间的边界的借口。人不由自主地被亲情激流卷着随波逐流,别人早就帮你做好了决定。

  我记得片中伯父给奶奶敬酒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今天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今天。”

  华人出生后就和父母捆绑在一起。

  自己的努力、奋斗、抉择在父母养育之恩面前都不占权重。

  最终在父母年老后,孩子反过来一厢情愿地为父母的人生重大事件做决策。

  这件事属于谁的生活,谁的时间?应该由谁来做主?

  《别告诉她》观后感 篇2

  每一个家庭的维系都需要一个主心骨,可能是寡言少语的父亲,又或者是精明能干的母亲,也可能是一个固执暴躁的怪老头。在我家里,存在感最强的人就是我的奶奶。华裔女导演王子逸执导的《别告诉她》当中也有这样一位奶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华人家庭的奶奶被诊断罹癌后,家人选择隐瞒奶奶的故事。本片由王子逸导演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所以片中奶奶的一言一行都如此真实和鲜活,感觉每个家庭都有影片中这样的奶奶,作为家里的长辈,她们嘘寒问暖、偷偷塞钱、热衷于养生和晨练,她们很孤独,她们也很爱自己的家人,偶尔也担心被年轻的孙女嫌弃,这就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奶奶。

  主人公碧莉从影片开始不理解家人处理同一问题的不同方式,他们接触差异文化、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阅历,但生病的奶奶让他们从世界各地回到了一张饭桌,与其说奶奶像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不如说大家与奶奶之间的亲情才是主心骨。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这位中国式奶奶与碧莉之间的祖孙情感,幼时的碧莉被奶奶带大,但很快被父母接到了美国,两人从此再未见面,横跨着时间和距离,但彼此之间的亲情并没有断连。

  影片一开始,大洋两岸的孙女和奶奶诉说着各自琐碎的日常,嘘寒问暖间传达着浓浓的爱意,后来碧莉回到奶奶身边,奶奶又热心而执着的向孙女传授作为过来人的人生经验,在这一过程中,碧莉对奶奶的了解也逐渐加深,祖孙之间的亲情化解了文化差异。以至于到影片结局,碧莉在纽约街头吼出:“嘿,哈。”就像奶奶在练气功时喊的那样,这难道是碧莉此刻真的'发自肺腑的相信了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养生疗效吗?未必吧?我所理解的是她在与家人的相处中,那个鲜活的、真心实意的为碧莉好的中国式奶奶,碧莉感受得到,她不会再像此前在宾馆楼道里与父亲关于是否告知奶奶的争执时的不理解,而在浩浩的婚宴,碧莉更像一个观察者,她能够感受到这个家庭彼此之间的牵连和情感。就像影片中最后的部分的一个镜头,碧莉和家人们走在楼宇之间的街道上,这些人生活在全球不同的地方,他们经历着不同的事情,他们接受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但因为他们是家人,此刻他们走在一起。

  另一方面,影片中关注的许多城市变化和民俗似乎也早已被最近几年的影片市场所遗忘。它不像其他美国大片那样描写中国的功夫、戏曲、等等脱离日常生活的奇观式场景,而是将镜头聚焦于红白喜事的酒桌饭局、各式街头小吃的叫卖、按摩麻将消遣娱乐之类的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其背后的社会议题。比如隐瞒老人病情的行为是否正当,孤寡老人的再婚,婆媳矛盾,青年人的晚婚,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等问题均在影片中有所体现。影片中穿插着许多看似与剧情无关的桥段,事实上种种意象背后暗含着导演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能够在圣丹尼斯电影节上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影片”,便可看出《别告诉她》所蕴含的深厚艺术价值。

  日前,电影《别告诉她》女主奥卡菲娜凭借出色表演夺得第77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大奖,她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感谢饰演“奶奶”的赵淑珍,台下的赵淑珍也为“碧莉”激动鼓掌。这部华人家庭的“告别”故事深深打动了专业影人和影迷观众,很多观众也称其是2020年开年必看影片之一,该片还被美国电影学会AFI评为年度十佳电影,受到金球奖认可,可以看到的是,全世界都在为中国本土故事鼓掌,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都如此青睐这部影片,相信身为炎黄子孙的你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后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

  《别告诉她》观后感 篇3

  分享最近看的一部电影,华裔导演王子异的作品《别告诉她The Farewell》,来自于她家庭的真人故事改编,带有自传色彩,讲述的是奶奶得了肺癌之后,散落到世界各地的子女假借孙子结婚的喜事回到老家团聚,实则是为了在最后的日子多陪陪奶奶。

  故事里有很多文化差异的部分,也有很多感同身受的部分。

  本片的女主是奥卡菲娜,也是一位美国华裔,上一次我看到她是在浮夸的《摘金奇缘》,她饰演女主的闺蜜好友,全程都是热情洋溢,high到不行。而在这部《别告诉她》里,基本全程情绪低落,垂头丧气,配上她的驼背和探脖,让人忍不住想往她后背拍一掌,跟她说抬头挺胸。

  凭借《别告诉她》,奥卡菲娜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在美女如云的好莱坞,也算是闯出一片天地。导演王子异和女主奥卡菲娜有种蜜汁相像的气质,同不算美女,但笑起来蜜汁相似,也许,这就是导演找到她来扮演自己的原因吧。

  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在长春,一座东北老城,从影片中你能感觉到这座城市并不算繁华,但也不能说很落后,有着时代发展的印子,但又带着以前的历史。

  无论是奶奶住的老房子,给孙子结婚定的婚宴饭店,还是女主碧莉全家入住的宾馆,都有着老旧的感觉,但是他们所乘坐的出租、正在建设的高楼工地,又在告诉你,这是最近的事情。

  而对长期居住在国外的女主来说,这些都是陌生而新鲜的。她在美国的生活告诉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在老家的所有人都告诉她,你不能告诉奶奶真相,女主一直在这种困惑中挣扎,藏不住心事的她郁郁寡欢,思考着她所不理解的这种文化。

  上面的这张照片里,有奶奶的妹妹,两个儿子,儿媳,孙子和孙媳妇,孙女,从他们的表情中,你能看到什么?

  我能看到奶奶妹妹的不开心,她撇着嘴。我能看到女主孙女的茫然又好奇。我能看到孙子抱着手的.忍耐,孙媳妇的一脸疑惑。我能看到左边大儿子的沉思,中间小儿子直直得看着坐在对面的奶奶,两个儿媳妇也都皱着眉头,并不开心。

  在他们的对面,是奶奶拿着被他们PS处理过的检查报告,向他们汇报自己的病情并不严重,不用担心。

  但他们所有人都知道真相,其实奶奶已经肺癌晚期了,时日不多,但是为了让老人能更幸福的走完这一段路,他们选择隐瞒。

  在电影中,不解的女主有多次向父亲、母亲、大伯、医生询问,为什么不告诉奶奶真相,但是大家说,这是中国的文化,这里和美国不一样。

  姨奶奶(奶奶的妹妹)告诉孙女,在她爷爷得病的时候,奶奶也选择了隐瞒,让他平静地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所以,就不告诉她吧,等时间差不多了,再告诉她,就和送爷爷走的时候一样。

  其实女主有很多次都表现出忍不住想告诉奶奶的样子,但她在听了长辈们的话后,选择了保密,守住这个除了奶奶之外,其他人都知道的秘密。

  作为孙女,碧莉喜爱自己的奶奶,因为在年幼的时候,是奶奶陪伴了她的童年,所以,她也怕失去奶奶。在她的记忆中,奶奶和当年的老房子,就是她童年的美好回忆,她希望留下这些在她心中美好的东西。

  影片因为是来自于导演本人的亲身经历,所以,她把女主内心的矛盾拍了出来,她作为受到中美文化教育冲击影响最大的人,在两种文化中寻求共同点,表现不同点。

  她找到了吗?可能找到了一些,但是我作为一名国内的受众,其实对导演在一些细节上的体现是不能认同的。

  比如女主刚入住宾馆,那个不停问女主中国和美国哪里更好的大堂经理,表现出了对女主谄媚的样子。比如医院中给奶奶看病的年轻留学医生,刻意的炫出自己的留英经历,来与女主对话。

  那场为了看望奶奶而筹备的婚礼,更是充满了尴尬的色彩,在结婚前一天才拍摄的结婚照,这样的事情,好像大概率不会发生,婚宴的操办完全是奶奶一人做主,完美体现了上个世纪的风格,奇奇怪怪的各个组成部分,最终成为了一场俗气的婚宴。

  更尴尬的是结婚的新人,新娘日本人,完全不会中文,全程靠着尬笑撑满全场,新郎也一点都不帅气,好像被套进西装的木头人,两位新人在婚礼上好像并不是很熟,尴尬都要从脚趾头里蹦出来了,好想替他们挖个缝钻进泥土里。

  但有些场景又让人感同身受。

  在电影中,有一个家庭聚餐的场景,就像亲戚间的年夜饭,讲着东家长西家短,说着说着就聊到了美国好还是中国好这个话题。

  女主的父亲,奶奶的小儿子其实已经倾向于自己是个美国人,拿的美国护照,住的美国别墅。

  而奶奶的大儿子虽然去了日本多年,但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还没有出国的亲戚一边觉得还是中国好,一边又想着要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

  究竟中国好,还是外国好,电影里的家庭聚餐因为这个话题聊得并不愉快,互相不能说服,最后尴尬收场。

  在碧莉即将跟随父母离开的时候,奶奶递给她一个红包,告诉她,买点好的,不要委屈自己。奶奶的爱就是这样,即便你30岁工作了,还是把你当孩子,心疼你。

  电影的结尾,碧莉还是回到了美国,回到了以前的生活里,奶奶继续被亲人们隐瞒着。

  这样做真的好吗?

  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的奶奶在得了癌症后,又好好的生活了6年,笑容满面的出现在电影的彩蛋里。

  《别告诉她》观后感 篇4

  Bili在6岁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了美国,二十多年,这次是她第一次回国。表面上是参加在日本定居的表弟的婚礼,实际上,是为了见身患癌症的奶奶最后一面。

  一切,从一个谎言开始。

  25年从未团聚过的一家人,陆续从美国、日本回到中国长春,大家都知道奶奶得了肺癌,大概只剩三个月的命,但为了让奶奶开心度过所剩不多的日子,一家人都瞒着奶奶,借一场婚礼与奶奶度过最后的团圆日子。

  这就是昨天新上映的`电影《别告诉她》的全部剧情,小成本独立制作,全亚裔阵容,99%中文对白,却在初期口碑和上座率打败过同档期的《复联4》,甚至被看好冲击今年的奥斯卡。

  2020年第一部治愈系电影,非它莫属。

  你会惊讶于,一位6岁跟随家人去美国,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女导演,能够在第二部电影作品中,把中国家庭的情感拿捏得如此真实细腻又家常,让人在患得患失中被爱所充实。

  尤其我这种80后,头顶着“人到中年”四个字。

  这是个不得不开始学习如何面对逝去的年纪。

  早在几年前,我的外公也被确诊肺癌,但他并未如Bili的奶奶那样幸运活了过来。当时整个家族都如Bili他们家那样,集体决定瞒着老人家,让他“安度”余生,尽量不要活在身患绝症的恐惧之下。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面对长者生老病死的典型做法。家族是整体,家庭是组成家族的一个个小单位,长辈就像“长老”一样拥有话语主导权,后辈需要听从长辈的决定。所以常年生活在美国的Bili一开始并不理解,甚至搬出了美国的法律:向病人隐瞒病情属于违法,因为病人有知情权,包括自己病情的知情权,生命是属于个体而不是寄托于家族的。

  有意思的是,哪怕这部电影说的是文化差异,却没有把笔墨过多放在这种差异带来的冲突中——倒不如说,它是借了文化差异的壳,说了一个人类共通的情理:无论是中国式隐瞒绝症,还是美国式说出绝症,只是对当事人的爱的两种表现。毕竟爱是全世界影迷都能读懂的东西。

  奶奶对家人的爱,是无私的包容与付出;家人对奶奶的爱,是感恩的亏欠与愧疚。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对错之分。

  看片的时候,我想起了《推手》,还有是枝裕和,那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到底它们哪里像了呢?完场之后再琢磨了一下,原来在他们的作品里,重要的不是故事,亦不是事实或虚构本身,而是身处具体环境中的人,以及他们处于何种动机作出抉择。

  导演永远不会下定论,结局永远开放,你不会看上瘾,但走出影院后,会不自觉地抬头望天,阳光透过云层穿透在大地上和你的肩膀上,伸个懒腰,伴着对日常的喜爱,生活继续。

  《别告诉她》观后感 篇5

  在刚刚举行的金球奖举行颁奖典礼上,电影《别告诉她》女主奥卡菲娜凭借出色表演夺得第77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大奖,她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感谢饰演奶奶的赵淑珍,台下的赵淑珍也为碧莉激动鼓掌。恰好,我也刚刚看过这部影片,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甚至可以说是这一年来,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一部平淡温情的家庭剧情片,一部轻喜剧,一部没什么大明星却能潜移默化让你笑让你哭,让你最后感恩活着真好的片子。看完后,我跟朋友说,特别喜欢它。

  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国内的奶奶得了癌症,在美国的儿子、儿媳妇、孙女回国看奶奶,为了不让奶奶察觉自己生病的事儿,一家几个儿女都假装以办理一场假婚礼的方式来和奶奶做最后的告别。这电影里引出了一个巨大的人生命题,那就是:当你最爱的亲人即将离世时,是否要告诉她真相。

  在中国,这个真相显然是不会说的。就像电影中的医生和孙女的对话。留学回来的英俊男医生告诉一直在美国生活的孙女:中国人一般都瞒着病人,因为觉得瞒着会对他们好。

  但孙女却在内心一直纠结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告诉她,那她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就走了会不会更不好?

  一方面是传统做法,另一方面是反思维定式。都有道理,也都没道理。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考虑了。但是电影本身显然是不要给我们这个答案,而是着重于展现一家人为了真相的`隐瞒给奶奶做一场婚礼秀。呆萌的堂弟和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媳妇,一家人其乐融融,生病的奶奶跑前跑后,这过程真是特别生活也特别有趣。其中有一段儿是奶奶教给孙女练喊气功。这个在不少老年人那里都是养生的日常神功。奶奶一边儿带着孙女喊,一边说,自己就因为喊气功身体就特别结实。让明白真相的观众哭笑不得。

  还有弟弟婚礼现场,那个长达几小时的现场,两个儿子轮番上场在台上给母亲讲话,其实观众知道就是向母亲做告别,但母亲却乐呵呵接纳又感动流泪。这个场面应该是本片中最让人动容的部分。我很喜欢本片的一种态度,就是它没有站在批判中国传统婚丧嫁娶陋习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是站在了亲情这一角度。因为改编自真人真事,是真正导演自己的亲奶奶,他们做的这样的婚礼秀,所以,片中主人公和各种儿子、儿媳、小姑姑的态度就特别真实和微妙。奶奶的表演也确实好,最后当彩蛋出来,真人原型奶奶生前的录像在大银幕上放起的时候,让人还是感到一种暖意的。

  这种反应家庭剧情的电影,拍好了不容易。虽然产量不少,但经典作品能提出来的也就几部,比如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喜宴》就常常被人提起。但《别告诉她》这部电影,我觉得可以和《饮食男女》相比。轻松、黑色幽默、亲情感人、真情流露、有伦理探索。这些都是它让人看后可以被传出好口碑的原因。

  包括刚刚收获的金球奖,电影《别告诉她》海外获得全面盛赞,此前不仅获得圣丹斯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项、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将十佳独立电影,近日还被美国电影学会AFI评为年度十佳电影。据说,《别告诉她》是李安导演2020年最喜欢的电影。导演李安在《综艺》特别企划的Directors on Directors活动中,更把它列为自己2020最喜欢的电影。这一点和我的推荐不谋而合。当全世界都在为这个东方故事鼓掌时,我们也该有文化自信,力挺一下属于这个中国家庭的故事。

【《别告诉她》观后感】相关文章:

别放弃作文06-11

关于别作文06-01

《别惹蚂蚁》观后感11-29

《别惹蚂蚁》电影观后感08-03

《别惹蚂蚁》观后感(15篇)03-29

别虎迎兔的对联01-11

《别董大》教学设计07-03

别丢了你的钥匙作文06-05

别担心,我可以的作文05-03

《别告诉她》观后感(通用5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了。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别告诉她》观后感(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别告诉她》观后感(通用5篇)

  《别告诉她》观后感 篇1

  这部电影在美国上映的时候我们全家就去看了,我十岁的孩子对它的评价是:“比《玩具总动员4》好看。”

  电影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用心:车站外扑面而来的出租车司机,小区里体育彩票赞助的健身设施上晒被子,走在街上的油腻中年毫不掩饰地露出白花花的肚皮,随处都是抽烟的人。

  这些都是我女儿回国印象最深的地方。

  酒店里服务员逮着女主角问:“你觉得中国好还是美国好?”

  这个问题是经久不衰的ABC拷问。无论亲疏,几乎所有人一知道我们住在国外就会问我孩子这个问题。

  美国人平常距离感很强,即便是很熟悉的朋友都不会问这样二选一的问题。

  而且每个人坐在饭桌上都会先跟我们打听怎么去留学,同时还抱怨房价太离谱,简直没法过下去了,接着又劝我们海龟…

  我一开始很耐心的`告诉他们考托福GRE以及申请学校的方法,告诉他们很多留学中介避而不谈的生活困难。后来意识到,那些家长并不在乎在陌生人面前暴露自己的个人财物问题,更不在乎自己的逻辑无法自圆其说,只是一厢情愿的灌输自己想法,想为孩子选择短平快的途径,并不愿意了解对方的世界,也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劣势目标兴趣等等。

  电影里的人充满了这种一厢情愿的侵略,奶奶生病家人一厢情愿地认为她无力承担噩耗,替她做决定,想当然地为她满足心愿,催人结婚。

  Billie说,也许奶奶想用最后的时间做一些她想做的事情呢?你们这样替她做决定不是很不尊重她吗?

  而奶奶对晚辈也一厢情愿地做安排,安排孩子出国留学,安排孙子赶快结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存在口号中。华人文化中,最难掌控的就是为自己生活中重大事件做决策。

  亲情,好意,跨过人和人之间的边界的借口。人不由自主地被亲情激流卷着随波逐流,别人早就帮你做好了决定。

  我记得片中伯父给奶奶敬酒的时候说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今天一切成就都归功于我的母亲。没有母亲就没有我今天。”

  华人出生后就和父母捆绑在一起。

  自己的努力、奋斗、抉择在父母养育之恩面前都不占权重。

  最终在父母年老后,孩子反过来一厢情愿地为父母的人生重大事件做决策。

  这件事属于谁的生活,谁的时间?应该由谁来做主?

  《别告诉她》观后感 篇2

  每一个家庭的维系都需要一个主心骨,可能是寡言少语的父亲,又或者是精明能干的母亲,也可能是一个固执暴躁的怪老头。在我家里,存在感最强的人就是我的奶奶。华裔女导演王子逸执导的《别告诉她》当中也有这样一位奶奶,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华人家庭的奶奶被诊断罹癌后,家人选择隐瞒奶奶的故事。本片由王子逸导演的亲身经历改编而成,所以片中奶奶的一言一行都如此真实和鲜活,感觉每个家庭都有影片中这样的奶奶,作为家里的长辈,她们嘘寒问暖、偷偷塞钱、热衷于养生和晨练,她们很孤独,她们也很爱自己的家人,偶尔也担心被年轻的孙女嫌弃,这就是一位典型的中国式奶奶。

  主人公碧莉从影片开始不理解家人处理同一问题的不同方式,他们接触差异文化、经历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阅历,但生病的奶奶让他们从世界各地回到了一张饭桌,与其说奶奶像是这个家庭的主心骨,不如说大家与奶奶之间的亲情才是主心骨。其中最具代表性就是这位中国式奶奶与碧莉之间的祖孙情感,幼时的碧莉被奶奶带大,但很快被父母接到了美国,两人从此再未见面,横跨着时间和距离,但彼此之间的亲情并没有断连。

  影片一开始,大洋两岸的孙女和奶奶诉说着各自琐碎的日常,嘘寒问暖间传达着浓浓的爱意,后来碧莉回到奶奶身边,奶奶又热心而执着的向孙女传授作为过来人的人生经验,在这一过程中,碧莉对奶奶的了解也逐渐加深,祖孙之间的亲情化解了文化差异。以至于到影片结局,碧莉在纽约街头吼出:“嘿,哈。”就像奶奶在练气功时喊的那样,这难道是碧莉此刻真的'发自肺腑的相信了此前从未接触过的养生疗效吗?未必吧?我所理解的是她在与家人的相处中,那个鲜活的、真心实意的为碧莉好的中国式奶奶,碧莉感受得到,她不会再像此前在宾馆楼道里与父亲关于是否告知奶奶的争执时的不理解,而在浩浩的婚宴,碧莉更像一个观察者,她能够感受到这个家庭彼此之间的牵连和情感。就像影片中最后的部分的一个镜头,碧莉和家人们走在楼宇之间的街道上,这些人生活在全球不同的地方,他们经历着不同的事情,他们接受着截然不同的文化环境,但因为他们是家人,此刻他们走在一起。

  另一方面,影片中关注的许多城市变化和民俗似乎也早已被最近几年的影片市场所遗忘。它不像其他美国大片那样描写中国的功夫、戏曲、等等脱离日常生活的奇观式场景,而是将镜头聚焦于红白喜事的酒桌饭局、各式街头小吃的叫卖、按摩麻将消遣娱乐之类的中国老百姓日常生活,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其背后的社会议题。比如隐瞒老人病情的行为是否正当,孤寡老人的再婚,婆媳矛盾,青年人的晚婚,海外华人的身份认同等问题均在影片中有所体现。影片中穿插着许多看似与剧情无关的桥段,事实上种种意象背后暗含着导演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能够在圣丹尼斯电影节上被评为“最受观众喜爱影片”,便可看出《别告诉她》所蕴含的深厚艺术价值。

  日前,电影《别告诉她》女主奥卡菲娜凭借出色表演夺得第77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大奖,她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感谢饰演“奶奶”的赵淑珍,台下的赵淑珍也为“碧莉”激动鼓掌。这部华人家庭的“告别”故事深深打动了专业影人和影迷观众,很多观众也称其是2020年开年必看影片之一,该片还被美国电影学会AFI评为年度十佳电影,受到金球奖认可,可以看到的是,全世界都在为中国本土故事鼓掌,他们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都如此青睐这部影片,相信身为炎黄子孙的你在观看这部影片之后一定会有更深的感触。

  《别告诉她》观后感 篇3

  分享最近看的一部电影,华裔导演王子异的作品《别告诉她The Farewell》,来自于她家庭的真人故事改编,带有自传色彩,讲述的是奶奶得了肺癌之后,散落到世界各地的子女假借孙子结婚的喜事回到老家团聚,实则是为了在最后的日子多陪陪奶奶。

  故事里有很多文化差异的部分,也有很多感同身受的部分。

  本片的女主是奥卡菲娜,也是一位美国华裔,上一次我看到她是在浮夸的《摘金奇缘》,她饰演女主的闺蜜好友,全程都是热情洋溢,high到不行。而在这部《别告诉她》里,基本全程情绪低落,垂头丧气,配上她的驼背和探脖,让人忍不住想往她后背拍一掌,跟她说抬头挺胸。

  凭借《别告诉她》,奥卡菲娜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在美女如云的好莱坞,也算是闯出一片天地。导演王子异和女主奥卡菲娜有种蜜汁相像的气质,同不算美女,但笑起来蜜汁相似,也许,这就是导演找到她来扮演自己的原因吧。

  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在长春,一座东北老城,从影片中你能感觉到这座城市并不算繁华,但也不能说很落后,有着时代发展的印子,但又带着以前的历史。

  无论是奶奶住的老房子,给孙子结婚定的婚宴饭店,还是女主碧莉全家入住的宾馆,都有着老旧的感觉,但是他们所乘坐的出租、正在建设的高楼工地,又在告诉你,这是最近的事情。

  而对长期居住在国外的女主来说,这些都是陌生而新鲜的。她在美国的生活告诉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而在老家的所有人都告诉她,你不能告诉奶奶真相,女主一直在这种困惑中挣扎,藏不住心事的她郁郁寡欢,思考着她所不理解的这种文化。

  上面的这张照片里,有奶奶的妹妹,两个儿子,儿媳,孙子和孙媳妇,孙女,从他们的表情中,你能看到什么?

  我能看到奶奶妹妹的不开心,她撇着嘴。我能看到女主孙女的茫然又好奇。我能看到孙子抱着手的.忍耐,孙媳妇的一脸疑惑。我能看到左边大儿子的沉思,中间小儿子直直得看着坐在对面的奶奶,两个儿媳妇也都皱着眉头,并不开心。

  在他们的对面,是奶奶拿着被他们PS处理过的检查报告,向他们汇报自己的病情并不严重,不用担心。

  但他们所有人都知道真相,其实奶奶已经肺癌晚期了,时日不多,但是为了让老人能更幸福的走完这一段路,他们选择隐瞒。

  在电影中,不解的女主有多次向父亲、母亲、大伯、医生询问,为什么不告诉奶奶真相,但是大家说,这是中国的文化,这里和美国不一样。

  姨奶奶(奶奶的妹妹)告诉孙女,在她爷爷得病的时候,奶奶也选择了隐瞒,让他平静地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所以,就不告诉她吧,等时间差不多了,再告诉她,就和送爷爷走的时候一样。

  其实女主有很多次都表现出忍不住想告诉奶奶的样子,但她在听了长辈们的话后,选择了保密,守住这个除了奶奶之外,其他人都知道的秘密。

  作为孙女,碧莉喜爱自己的奶奶,因为在年幼的时候,是奶奶陪伴了她的童年,所以,她也怕失去奶奶。在她的记忆中,奶奶和当年的老房子,就是她童年的美好回忆,她希望留下这些在她心中美好的东西。

  影片因为是来自于导演本人的亲身经历,所以,她把女主内心的矛盾拍了出来,她作为受到中美文化教育冲击影响最大的人,在两种文化中寻求共同点,表现不同点。

  她找到了吗?可能找到了一些,但是我作为一名国内的受众,其实对导演在一些细节上的体现是不能认同的。

  比如女主刚入住宾馆,那个不停问女主中国和美国哪里更好的大堂经理,表现出了对女主谄媚的样子。比如医院中给奶奶看病的年轻留学医生,刻意的炫出自己的留英经历,来与女主对话。

  那场为了看望奶奶而筹备的婚礼,更是充满了尴尬的色彩,在结婚前一天才拍摄的结婚照,这样的事情,好像大概率不会发生,婚宴的操办完全是奶奶一人做主,完美体现了上个世纪的风格,奇奇怪怪的各个组成部分,最终成为了一场俗气的婚宴。

  更尴尬的是结婚的新人,新娘日本人,完全不会中文,全程靠着尬笑撑满全场,新郎也一点都不帅气,好像被套进西装的木头人,两位新人在婚礼上好像并不是很熟,尴尬都要从脚趾头里蹦出来了,好想替他们挖个缝钻进泥土里。

  但有些场景又让人感同身受。

  在电影中,有一个家庭聚餐的场景,就像亲戚间的年夜饭,讲着东家长西家短,说着说着就聊到了美国好还是中国好这个话题。

  女主的父亲,奶奶的小儿子其实已经倾向于自己是个美国人,拿的美国护照,住的美国别墅。

  而奶奶的大儿子虽然去了日本多年,但骨子里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认同自己的中国人身份。

  还没有出国的亲戚一边觉得还是中国好,一边又想着要让自己的孩子出国留学。

  究竟中国好,还是外国好,电影里的家庭聚餐因为这个话题聊得并不愉快,互相不能说服,最后尴尬收场。

  在碧莉即将跟随父母离开的时候,奶奶递给她一个红包,告诉她,买点好的,不要委屈自己。奶奶的爱就是这样,即便你30岁工作了,还是把你当孩子,心疼你。

  电影的结尾,碧莉还是回到了美国,回到了以前的生活里,奶奶继续被亲人们隐瞒着。

  这样做真的好吗?

  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她的奶奶在得了癌症后,又好好的生活了6年,笑容满面的出现在电影的彩蛋里。

  《别告诉她》观后感 篇4

  Bili在6岁的时候跟着爸爸妈妈去了美国,二十多年,这次是她第一次回国。表面上是参加在日本定居的表弟的婚礼,实际上,是为了见身患癌症的奶奶最后一面。

  一切,从一个谎言开始。

  25年从未团聚过的一家人,陆续从美国、日本回到中国长春,大家都知道奶奶得了肺癌,大概只剩三个月的命,但为了让奶奶开心度过所剩不多的日子,一家人都瞒着奶奶,借一场婚礼与奶奶度过最后的团圆日子。

  这就是昨天新上映的`电影《别告诉她》的全部剧情,小成本独立制作,全亚裔阵容,99%中文对白,却在初期口碑和上座率打败过同档期的《复联4》,甚至被看好冲击今年的奥斯卡。

  2020年第一部治愈系电影,非它莫属。

  你会惊讶于,一位6岁跟随家人去美国,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女导演,能够在第二部电影作品中,把中国家庭的情感拿捏得如此真实细腻又家常,让人在患得患失中被爱所充实。

  尤其我这种80后,头顶着“人到中年”四个字。

  这是个不得不开始学习如何面对逝去的年纪。

  早在几年前,我的外公也被确诊肺癌,但他并未如Bili的奶奶那样幸运活了过来。当时整个家族都如Bili他们家那样,集体决定瞒着老人家,让他“安度”余生,尽量不要活在身患绝症的恐惧之下。

  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面对长者生老病死的典型做法。家族是整体,家庭是组成家族的一个个小单位,长辈就像“长老”一样拥有话语主导权,后辈需要听从长辈的决定。所以常年生活在美国的Bili一开始并不理解,甚至搬出了美国的法律:向病人隐瞒病情属于违法,因为病人有知情权,包括自己病情的知情权,生命是属于个体而不是寄托于家族的。

  有意思的是,哪怕这部电影说的是文化差异,却没有把笔墨过多放在这种差异带来的冲突中——倒不如说,它是借了文化差异的壳,说了一个人类共通的情理:无论是中国式隐瞒绝症,还是美国式说出绝症,只是对当事人的爱的两种表现。毕竟爱是全世界影迷都能读懂的东西。

  奶奶对家人的爱,是无私的包容与付出;家人对奶奶的爱,是感恩的亏欠与愧疚。无论是哪一种,都没有对错之分。

  看片的时候,我想起了《推手》,还有是枝裕和,那是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到底它们哪里像了呢?完场之后再琢磨了一下,原来在他们的作品里,重要的不是故事,亦不是事实或虚构本身,而是身处具体环境中的人,以及他们处于何种动机作出抉择。

  导演永远不会下定论,结局永远开放,你不会看上瘾,但走出影院后,会不自觉地抬头望天,阳光透过云层穿透在大地上和你的肩膀上,伸个懒腰,伴着对日常的喜爱,生活继续。

  《别告诉她》观后感 篇5

  在刚刚举行的金球奖举行颁奖典礼上,电影《别告诉她》女主奥卡菲娜凭借出色表演夺得第77届金球奖音乐/喜剧类电影最佳女主角大奖,她在获奖感言中特别感谢饰演奶奶的赵淑珍,台下的赵淑珍也为碧莉激动鼓掌。恰好,我也刚刚看过这部影片,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甚至可以说是这一年来,我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一部平淡温情的家庭剧情片,一部轻喜剧,一部没什么大明星却能潜移默化让你笑让你哭,让你最后感恩活着真好的片子。看完后,我跟朋友说,特别喜欢它。

  电影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国内的奶奶得了癌症,在美国的儿子、儿媳妇、孙女回国看奶奶,为了不让奶奶察觉自己生病的事儿,一家几个儿女都假装以办理一场假婚礼的方式来和奶奶做最后的告别。这电影里引出了一个巨大的人生命题,那就是:当你最爱的亲人即将离世时,是否要告诉她真相。

  在中国,这个真相显然是不会说的。就像电影中的医生和孙女的对话。留学回来的英俊男医生告诉一直在美国生活的孙女:中国人一般都瞒着病人,因为觉得瞒着会对他们好。

  但孙女却在内心一直纠结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告诉她,那她来不及和家人告别就走了会不会更不好?

  一方面是传统做法,另一方面是反思维定式。都有道理,也都没道理。就看你站在哪个角度考虑了。但是电影本身显然是不要给我们这个答案,而是着重于展现一家人为了真相的`隐瞒给奶奶做一场婚礼秀。呆萌的堂弟和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媳妇,一家人其乐融融,生病的奶奶跑前跑后,这过程真是特别生活也特别有趣。其中有一段儿是奶奶教给孙女练喊气功。这个在不少老年人那里都是养生的日常神功。奶奶一边儿带着孙女喊,一边说,自己就因为喊气功身体就特别结实。让明白真相的观众哭笑不得。

  还有弟弟婚礼现场,那个长达几小时的现场,两个儿子轮番上场在台上给母亲讲话,其实观众知道就是向母亲做告别,但母亲却乐呵呵接纳又感动流泪。这个场面应该是本片中最让人动容的部分。我很喜欢本片的一种态度,就是它没有站在批判中国传统婚丧嫁娶陋习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是站在了亲情这一角度。因为改编自真人真事,是真正导演自己的亲奶奶,他们做的这样的婚礼秀,所以,片中主人公和各种儿子、儿媳、小姑姑的态度就特别真实和微妙。奶奶的表演也确实好,最后当彩蛋出来,真人原型奶奶生前的录像在大银幕上放起的时候,让人还是感到一种暖意的。

  这种反应家庭剧情的电影,拍好了不容易。虽然产量不少,但经典作品能提出来的也就几部,比如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喜宴》就常常被人提起。但《别告诉她》这部电影,我觉得可以和《饮食男女》相比。轻松、黑色幽默、亲情感人、真情流露、有伦理探索。这些都是它让人看后可以被传出好口碑的原因。

  包括刚刚收获的金球奖,电影《别告诉她》海外获得全面盛赞,此前不仅获得圣丹斯电影节观众最喜爱影片奖项、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将十佳独立电影,近日还被美国电影学会AFI评为年度十佳电影。据说,《别告诉她》是李安导演2020年最喜欢的电影。导演李安在《综艺》特别企划的Directors on Directors活动中,更把它列为自己2020最喜欢的电影。这一点和我的推荐不谋而合。当全世界都在为这个东方故事鼓掌时,我们也该有文化自信,力挺一下属于这个中国家庭的故事。

【《别告诉她》观后感】相关文章:

别放弃作文06-11

关于别作文06-01

《别惹蚂蚁》观后感11-29

《别惹蚂蚁》电影观后感08-03

《别惹蚂蚁》观后感(15篇)03-29

别虎迎兔的对联01-11

《别董大》教学设计07-03

别丢了你的钥匙作文06-05

别担心,我可以的作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