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以狩猎和农业为主,渔业较发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欢迎大家分享。
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
语言:
有自己独立的语言,达斡尔语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无本民族文字。达斡尔语与蒙古语族的其他亲系语友的语言有许多共同的语法特点和相同、相近似的词汇。在清代,达斡尔族多使用满文,少数人兼用蒙文和哈萨克文。辛亥革命后至今,普遍使用汉文。
生产方式:
初始以猎、渔、排木业为主,后来发展为农、牧、林各业。由于达斡尔族一直生活在北方寒冷地区,过去以空皮制服装为主,现多以布质为主。
饮食:
在饮食构成中,过去肉食占较大比重,近代转变为以食粮为主。喜食“稷子米”,经常吃加牛奶的热稷子米饭或加牛奶的荞麦面、饼,带牛奶和狍肉的燕麦和荞麦粥是老年人喜欢的食物。珍贵菜有“瓦奇”(猪肘子)、“手扒肉”。喜欢吸烟、喝茶和饮酒。
住房:
达斡尔族人的村屯一般都建在依山傍水,视野开阔,地势较高的岗坡或山脚下,即使在平原地区,村屯也建在临近河川的高地。住房多为砖瓦房,也有草房。家家筑有矮院墙,上有柳条篱笆。
婚俗:
在旧社会,达斡尔中封建的婚姻观念较强,婚姻大事完全由父母、长辈做主包办,送亲乘车、骑马,新娘乘坐蓬车,由她的亲弟弟或近亲弟弟驾车,女婿先驰马回报。时至当代,那些封建道德观念早已为婚姻自由、男女平等、婚事简办等新风俗所替代。婚姻以入赘婚较普遍,婚礼一般在春暖花开时举行,新郎要迎着新升的太阳去接新娘,希望家庭像旭日东升一样美好。
丧葬:
家中有人逝世,在院门外立几米高杆,在顶端横棍上挂三四尺长的白布,以示家有丧事。从前,灵柩要抬到墓地,后来多用马车。墓地位置由长子事先在明白人指点下选好,提前破土开挖。灵至各家大门口,各家老者为之洒酒,以示告别送行。在整个葬礼过程中,娘家亲属的地位最为重要,可以当场挑剔不周之处,办葬者对娘家亲的招待最为勤谨。3日后子女等去填土圆坟,烧七、烧周年等与汉族无异。长者故去,晚辈和小于死者的近亲都要服孝。
文化艺术:
达斡尔族的文化艺术十分丰富,既有达斡尔族文人创作的优秀作品,又有大量的民间口头文学。如清代达斡尔文人阿拉布丹的《蝴蝶花的荷包》、《四季歌》、《戒酒歌》等数十篇优秀作品,近代达斡尔族文人钦同普创作的《农夫歌》、《打渔歌》、《伐木歌》等作品,都在达斡尔族人民中广泛流传。
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
达斡尔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习俗和传统文化,这些习俗和传统体现了他们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相处,以及他们的智慧和创造力。
达斡尔族的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男子们的服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冬季穿皮袍,春秋季节穿“哈日密”皮袍,夏季则穿皮裤。妇女穿长袍,不束腰带,不穿短衣,颜色以蓝为主。达斡尔族男女均穿长袍,男束腰,女反之。妇女多插金属簪笄和绢缎花朵,戴金银或玉制耳环、耳坠、手镯和戒指。
达斡尔族的饮食文化也十分丰富,他们喜欢吃加牛奶的热粷子米饭和荞麦面饼,爱吃腌菜,喜好烟、酒和茶。
达斡尔族的居住习惯和建筑风格也反映了他们的文化特色。他们的住房多为砖瓦房,也有草房,房四周围以红柳条做篱笆。
达斡尔族的婚姻习俗遵循一夫一妻制,过去不与外族人通婚。婚礼多在春暖花开季节举行,新郎要迎着新升的太阳去迎娶新娘。
达斡尔族的节日庆典丰富多彩,包括春节、二月二、端午节、黑灰日等。库木勒节是达斡尔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达斡尔人的春季狂欢节。
达斡尔族还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乌钦”和民间音乐。这些艺术形式表达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客观真实地再现了达斡尔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此外,达斡尔族的绘画、雕刻和刺绣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绘画以桦树皮画为代表,雕刻以木雕和骨雕为主,刺绣以花边和图案为主。
达斡尔族还曾多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
总之,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合体,不仅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如服饰、饮食、居住习惯等,还包括了丰富的民间艺术、信仰和节庆活动等。
【达斡尔族的民俗文化】相关文章:
民俗文化的介绍01-31
有趣的民俗文化07-04
(经典)民俗文化的介绍05-12
小年民俗文化由来07-11
客家的民俗文化介绍07-01
民俗文化作文07-03
民俗文化的总结范文10-12
厦门元宵民俗文化12-17
民俗文化村之旅作文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