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犯焉识》读后感

时间:2022-07-06 09:47:56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陆犯焉识》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陆犯焉识》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陆犯焉识》读后感

《陆犯焉识》读后感1

  《陆犯焉识》,是随着《金陵十三钗》一起买的。寒假里完完整整的,就算是看了这一本书。

  其实买书回来时,两本书都先让同事看了。看《十三钗》的大叔不断地感慨电影不如原著好;而看《陆》的大姐没有评论过太多,只是因为我与某领导在公开场合强硬对白时,说“你也学学人家陆焉识,为了保护自己装结巴都能装二十年,你倒好,压了两天火了,最后还是爆了。”她顺便叹息了一下陆焉识和冯婉喻最后的可惋结局。

  也就是这个冯婉喻,成了我读后最大的感慨。她是最幸运的人,无论陆焉识是否爱他,她的一生都是平顺的,平安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源自于她与生俱来的那种平静,静的让人佩服。她又是我所喜欢的上海女人,委婉雅致却不失力量--陆焉识由死刑变成无期,是她毅然出卖了自己换回来的结果。

  当然,这是陆焉识一辈子都不知道的现实。

  跟着作者一点一点进入那个时代,画面在服刑农场与旧上海之间缓缓切换,我一直就假想着这是严歌苓本人家庭发生的事情。那个时代该有多少的荒谬呀,谁都有可能瞬间失去一切,没有预兆没有来头,无缘无故成为历史的牺牲品,且没有谁能够保护你,比荒谬更多的是无奈。

  而留洋的博士陆焉识的脑筋一直没有转过来,下场可想而知。对于他这样“不识时务”的人,进监狱判无期好像真的是迟早的事情,能够活下来才是奇迹。20年的囚徒生涯,让一个留洋的知识分子变成了善于察言观色,在夹缝中生存的“狱油子”。监狱是能改变人的,文人风骨,自尊,在监狱里都一文不值,生存才是第一要务。老几装结巴,贿赂邓指,不救梁葫芦,都是为了生存。此时的陆焉识和玩世不恭的陆博士天壤之别,判若两人。他在农场又满怀了厚重的.希望,看电影上的女儿,逃跑探望妻子最后一面,他谋划着并付出着,一路是常人无法面对也走不过的艰辛。这一段一段的时间过去了,正当自己觉得要被执行时,他被释放了。

  他学术上没有建树又做了时代的牺牲品,只有妻子婉喻的爱是他生命中的一抹亮色。当他日益感觉到他对阿妮头的这种厚重的爱情时,绝望和无处逃生却无时无刻不在包围着他。也是这份厚重,伴随着他陪伴了失去记忆的冯婉喻四年,直至妻子终老。

  那么,有多少婚姻都是没有爱的悲剧。陆焉识起初那样的风流倜傥,从国外到国内的拈花惹草,而又有几花几草能够像阿妮头一样平静,一样自我安顿,一样不患得失,一样无怨无悔?如果没有那场大灾难,陆焉识是否一辈子都无法触及心底深处对于阿妮头的爱,无法感受无法回报?人呀,总是在失去之后总是在失意之时,才能领略那份纯朴和厚重,这是生命的戏耍。

  作者让我们我们目睹了那个农场的黑暗和不堪,却又让我们在最后邓指的三儿子放弃外面的世界回到农场时,恍然。在那个时代的农场的外面的世界,是否有更多的不堪入目,有更多的蛇龙混杂,有更多的无法面对?陆犯焉识也回去了,带着婉喻的骨灰。

  也许,对于那个时代的人们,那二十年的囚徒生涯也是一种幸运。

《陆犯焉识》读后感2

  当孩提时的陆焉识挺身而出把即将被送回娘家恩娘冯仪芳留在陆家时,就注定了他与冯婉喻一生一世的苦难因缘。

  放荡不羁的才子陆焉识虽然不情愿娶冯婉喻,但终因抵挡不住恩娘的眼泪而不得不屈服于娘;而自幼倾心于陆焉识的冯婉喻满心欢喜的嫁入陆家,对新婚后即刻出国的陆焉识毫无怨言,满怀期盼地在家中苦苦等待。四年后陆焉识博士学成归来。

  已掌握多种外语的陆焉识回国后在与婉喻共同生活上的几年里虽然与她共同孕育了一儿两女,但在内心深处也并没有完全接纳冯婉喻,恩娘与婉喻的“争风吃醋”,处处都要占婉喻的上风。(也恰恰因为有了恩娘这个主角夹杂其中,婉喻误将陆焉识对自己的冷淡理解为时陆焉识的不得已,从而更加坚定了婉喻地陆焉识的深爱。)

  这时的冯婉喻是个可怜的女人,让人同情。之后,连他自己也不明白是什么罪行让他获刑十五年,因他的伶牙俐齿他不断被加刑,直至死刑。钟情于她的冯婉喻得知后,为能给他减刑不惜出卖自己,最终使他的刑期改为无期,而这直到冯婉喻死了陆焉识都不明白。

  但陆焉识明白冯婉喻是深爱着她的。他是在高墙内、在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在冯婉喻从不失约的探监中一点点感受,一点点回味,一点点醒悟到的。为了爱,他不惜冒真生命危险越狱,潜逃回家准备向冯婉喻表白;为了爱,他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只是默默地来到冯婉喻的身边,默默地跟随,默默地注视,然后默默地离开;为了爱,他毅然自首又回到了大西北,回到了那个让他生不如死的地方,承受这非人的待遇。

  这次回去,他开始提心吊胆的熬着每一个日子。他不想自己在劳改期间因死于自杀或是因逃跑被击了毙而连累冯婉喻,连累孩子们,因此他务必学会与管教们“斗智斗勇”。之后他最后想明白了,对妻儿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与冯婉喻离婚,他忍痛做出了艰难的抉择。

  被特赦陆焉识,几经周折最后回到了家,但年过七旬的冯婉喻已经得了老年痴呆,已经不认识他陆焉识了。再相聚后的四年里陆焉识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冯婉喻,他陪伴冯婉喻一齐等待着冯婉喻心中陆焉识,直到冯婉喻生命的最后一息。

  那时那刻陆焉识对冯婉喻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是心无旁骛的;冯婉喻陆焉识的爱是始终如一的,是坚毅执着的。他们对这份爱的执着,他们对这份爱的坚守让人感动。这时的冯婉喻是幸福的女人,令人羡慕。

《陆犯焉识》读后感3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我对上海这一城市的最初印象,来自一代歌后邓丽君。

  "夜上海,夜上海,迷失的不夜城……"

  伴着邓丽君如夜莺般娇柔婉转的嗓音,我脑中慢慢勾勒出一幅奢靡繁华的景象:十里洋场霓虹灯闪烁、终日不灭;百乐门前舞女巧笑的倩影;还有黄浦江,船只川流不息,不顾一切似的奔向远方……

  但长大后,我对上海的印象又发生了改变。石库门一幢幢、一栋栋排列成行,看起来沉默寡言,却又像是将这房子、这城市的秘密娓娓道来;还有那冬日里的老虎灶,在没有暖气的旧年,无数老上海人靠它烧出的热水熬过漫长湿冷的冬天;弄堂里的粉笔画出的跳房子图案、清晨深夜里买早点宵夜的推车……老上海在我的脑中逐渐丰满,直至有血有肉。它衰老又年轻;繁华又贫瘠;曾遭遇过无数重创,却又一次次顽强地站起来……

  上海让人迷恋,吸引我逐渐深入地探寻她的秘密与魅力。我尤其喜欢上海的女子,这得益于各类电影,画面中的上海女子,身材苗条纤细,通身气派如神仙妃子却又不失南方女子的柔美温婉。惹人为其魂牵梦绕。

  后来读严歌苓的.小说,发现她的小说里常有上海女子的影子:《芳华》中美丽的林丁丁和卑微的何小曼;《寄居者》中孤绝坚强的May等。还有,《陆犯焉识》中的女主角冯婉瑜。

  我能理解冯婉瑜。一见钟情,二见误终身,足矣形容冯婉瑜对陆焉识的爱情。你看,无知少女懵懂无知中嫁给一个会四国语言、曾赴美留学、20岁最年轻教授,而且,人家还是相貌堂堂一米八二的美男子。你说,你开不开心,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可是,你只是一厢情愿,人家根本不爱你,不仅是因为三观不和,还有中间夹着的一个别扭的恩娘……这样下去,简直要变成三流言情的开头。但是,严歌苓就是严歌苓,在她冷峻中夹杂着黑色幽默的笔触下,时代的大画卷缓缓铺开,两人的命运随着时代的变迁,跌宕起伏。

  一开始,冯婉瑜是卑微的,陆焉识在美国如何,她不可能半点风声都听不到,却选择默默原谅。

  当陆焉识到了西宁,她似是觉得当年那个远在天边的少年终于和她的距离接近。冯婉瑜觉得好幸福啊,每日例行的秀娟小楷一封家书送往西宁,又每隔一段时间收到的陆焉识特有的苍劲笔触一封。感觉就在身边,这一生,就这样爱在内心,在话里家常,在每日所期盼的信件,和三个抚养成人的子女。所有的坚持都是一份对陆焉识的爱。

  最后,患了老年痴呆的冯婉瑜,只记得那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陆焉识,却不认得衰颓的老年陆焉识。复婚现场,她大闹现场,因为她心里记挂的仍是那个少年……

  生命的最后,冯婉瑜已不记得陆焉识叫陆焉识,只记得她心里记挂的”他“,”他回来了吗?”“快了,回来了,在路上。” “一定是道路不好走,他才晚的。” 临死了还要为他开脱,我不由潸然泪下。她爱的如痴如醉,陆焉识是她生命中的白月光,害她苦苦追求了一生。我不又想起那句话:‘’哪怕是岁月,篡改我容颜,你还是心底,多情的少年。”

《陆犯焉识》读后感4

  陆犯焉识》与《归来》在我这儿有一段小小的纠结:先出现的是《陆犯焉识》,因为当时在读《巨流河》,我就将这本先放着;然后看到电影《归来》,发现前者竟是原著,虽则电影有陈道明和巩俐的演绎很动人,但是却消磨了我读《陆犯焉识》的欲望--实在的,电影里没有一个人能够勾起我与他或她相处一段时间的渴望。

  直到秋天的某个下午,我坐在飘窗上喝着茶,看着窗外齐楼的树顶变换斑斓的色彩,我从床头翻出这本书,开始慢慢地看,严歌苓的语言是我喜欢的,干净、温厚又带着苍凉。历史风云可以在她的笔下凝聚成生活琐碎的场面,磅礴自然可以转变成纤细的盆景,内心的波涛可以化为某个电光般的眼神--能写出这样文字的她应该是消瘦、沉思,还该有一头细碎的白发。偶然看到她在《锵锵三人行》里做嘉宾,却完全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一头乌黑的卷发,白皙的皮肤,柔美的声音--我没想到她原来是那么美丽、温婉。

  故事徐徐展开,被唤作“老几”的政治犯陆焉识被流放到大荒草漠上,装结巴,沉默,警惕……一切为了“活着”。死亡成了家常便饭,活着成为最艰难的事,但还有比活着更艰难却又不可放弃的事--那就是内心对爱的体验。

  那么多的寂寞,在寂寞包裹中陆焉识开始回望冯婉喻这个他一直忽视和拒绝的女人。她的惊艳的眼波,她的隐忍,她的感激,她的等待——他一直在拒绝着这个“硬塞给他的”女人,而现在这个女人的一切给了他死寂的`生活里最好的精神营养,成为了让他活下去的动力所在。

  为了去看一眼冯婉喻,告诉她他想对她说的话,“老几”成了逃犯,冒死前行,看起来诡计多端,实则是被心中的渴望所逼生出的计策。等到他费劲千辛万苦站在离她不远的地方,看她买菜挤车跟丹珏、学锋她们一起吃饭,他觉得也该为她们做点什么了,于是选择了自首。

  又是更漫长的等待,等待中冯婉喻的爱足够陆焉识慢慢品味了,他像一头牛,不自觉地吞咽下金黄的温暖的稻草,然后在寂寞的冬夜慢慢反刍,将每一根稻草里泥土的味道流水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都咀嚼一遍,甚至不放过每一个褶皱每一粒虫斑。

  际遇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获得。陆焉识在这样的对爱的反刍中慢慢惊觉到了冯婉喻的美丽——容颜、书法、性情和她的带着崇拜的爱。

  际遇也总是给人缺憾。陆焉识平反归来,可是冯婉喻却失忆了--这不是命运的玩笑吗?可是,这应该是命运最善意的玩笑吧?失忆的老年的冯婉喻只为了一件事活着,那就是等待她的陆焉识。纯粹的等待,纯粹的爱和一个纯粹的人。

  我一直是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但是对待书中结尾的遗憾,我却深深喜欢,真的,没有比这样的缺憾更美丽的结局了。

  合上书,再回想一下《归来》,发现两者完全是两码事,不过是名字上的“巧合”而已,害我差点错过了这本好书呢。

《陆犯焉识》读后感5

  《陆犯焉识》讲了一个“犯人”陆焉识的一生。

  陆焉识有他的变与不变。

  在成为犯人之前,他是上海大户人家少爷,不情愿的娶了自己无嗣继母的侄女冯婉喻。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留学海外,过了一段花花公子的自由生活,会四国语言,留学回来后在大学当教授。归国后和婉喻的生活在他看来很是寡味,再加上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做什么事情都是在夹缝中,没有什么特别的趣味,也没有什么自由可言。一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的生活都还算波澜不惊,一直过着学术生涯。好的日子就快要到头了,陆焉识因为不愿意加入各种阵营,一味的只是表达自己的学术观点,在政治上栽了跟头。在历次运动中,他的刑期多次更改,从十年到无期到死刑。他却带着自己的坚持不曾妥协,认为总有说理的地方,居然敢在当时毫无章法的环境下要求给他判刑的法官在案卷上写不再改判,于是这次判决从无期改成了死刑。

  婉喻深爱焉识,她不停的运用各种能力甚至牺牲自己想要救出焉识,却最终只是换来个无期。陆焉识被判刑后前往青海,他的编号随着犯人的接连死去从2868变成278,成了严寒、饥荒、劳累里最难以杀害的人之一。他为了隐藏自己,假装是结巴,脑子里却仍然在分门别类的撰写各类文章,也总是回忆起和婉喻一起的生活。他和婉喻互通书信,看着自己的孩子们一点点长大,也看到她们的.生活,几十年过去了,婉喻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入狱前和婉喻寡味的生活,在漫长的刑期与脑海的文章中已然变成了惊心动魄的信念。他想回去见见婉喻,他要从这里跑出去,这几十年来,没有一个人成功跑出去过。但是,陆焉识成功了,他跑到了西宁,给婉喻打了第一通电话。在随后的再次联络中,焉识的女儿接了电话,劝说他自首,否则对家人很是不利,街坊都说她们一家是“敌属”。焉识想,不管怎么样,他就算是死也要再见一眼婉喻。于是,他偷偷回了上海,只是在上海的街道远远的跟了婉喻几天,抱着必死的决心回去自首了。陆焉识在漫长的时间里终于熬出了头被平反放出,他可以回家了。可是,家哪还是家,已然失忆忘却了一切的婉喻,因为父亲是政治犯错失爱人成为平庸市井小市民的儿子,大龄未婚的小女儿,这场长达几十年的风波让这个家庭支离破碎。最终,在婉喻去世后,焉识带着婉喻的骨灰不告而别。

  陆焉识的变,是他在漫长的刑期中,终于看到了自己对妻子的爱。陆焉识的不变,是他年老回家后教附近孩童外语时仍然坚持学术,说新华字典上的“革命”一词解释不正确,在政治上毫无长进。对了,在焉识逃跑回上海的时候,婉喻其实早就认出了焉识,焉识的爱她一直就藏在心里。

  故事就此结束,陆焉识的故事也是时代的故事。

《陆犯焉识》读后感6

  《陆犯焉识》是作家严歌苓在探求自己祖辈的故事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位叫陆焉识的知识分子。陆焉识原本是一位具有照相机记忆力,才华横溢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留学美国华盛顿五年,肆意畅谈时政,之后偶写随笔评论,生活相对富足的大学教授。但是由于自己特立独行,并不愿意随波逐流,在20世纪50年代被打入大牢,陆焉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陆犯,或者简称“老陆”或者“老几”。老几在关押20多年后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最爱自己的原来是一直在自己身边不离不弃的妻子冯婉瑜。而这故事的结尾就是张艺谋导演的《归来》截取的电影故事原型。电影《归来》表现的是恒久不渝的爱,而《陆犯焉识》以第三者冷静旁观角度追思陆焉识一生的变化,探求外界对陆焉识的人生轨迹的影响以及寻求一个人真正的恣意自由的状态。

  《陆犯焉识》是严歌苓走心之作。原本一位留美归国的博士教授多年后沦为阶下囚,经年之后才回到自己的家,才发现深爱自己的妻子因为痛苦而失忆。即使自己仍让失忆的妻子觉得自己温文尔雅、博学多识、可以交往,但是温柔的妻子即使在失忆后始终记得自己还要等待自己的焉识,所以她在人生的末尾也没有接受老几。

  这个故事情节让我不得不感慨我一直相信的魔咒,那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有一种被上天设置的命运。命运的车轮在碾压陆焉识,或许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但是我也相信只有在剖析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以及影响人生轨迹的`各种因素以后,一个人是可以改变或者至少说是修正自己的人生。这也就是这本小说让我觉得着迷的地方。严歌苓在冷静地思考,犀利地表现残酷,认真闪回书写一个人的前后变化,温情地诉说人与人之间存在的真挚情感,呐喊心灵的归宿。

  《陆犯焉识》让我想到佛教讲究的一种因果循环。陆焉识在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发现自己妻子的美,蔑视她,瞧不起她。但在陆焉识坐牢时,冯婉瑜不断给他带各种好吃的。比如说冯婉瑜偷偷地瞒着渴望吃好吃的孩子们,用手指一个一个地给陆焉识拨蟹黄。可是在陆焉识年轻的时候,他可是在心里最厌恶婉喻的。这就是她喜欢他时,他喜欢另一个她;他喜欢她时,她已经不记得他了。或许就是因为她太喜欢他了,所以在她思念过度的时候,她在心里内化了一个永恒的他。

  《陆犯焉识》写出了人世的浮沉,爱的恒久忍耐,还有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和不可预知。陆犯焉识,犯陆识焉。老陆在大漠坐牢,坐牢前知道什么,坐牢后又知道什么呢?整本小说的最后一句话是“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或许陆焉识在人生的结尾就是因为不能预知未来,所以选择留在了曾经关押自己20多年的西北劳教大漠,选择了简单,选择了接受爱,选择了灵魂的归属。

《陆犯焉识》读后感7

  当孩提时的陆焉识挺身而出把即将被送回娘家恩娘冯仪芳留在陆家时,就注定了他与冯婉喻一生一世的苦难因缘。

  放荡不羁的才子陆焉识虽然不情愿娶冯婉喻,但终因抵挡不住恩娘的眼泪而不得不屈服于娘;而自幼倾心于陆焉识的冯婉喻满心欢喜的嫁入陆家,对新婚后即刻出国的陆焉识毫无怨言,满怀期待地在家中苦苦等待。四年后陆焉识博士学成归来。

  已掌握多种外语的陆焉识回国后在与婉喻共同生活上的几年里虽然与她共同孕育了一儿两女,但在内心深处也并没有完全接纳冯婉喻,恩娘与婉喻的“争风吃醋”,处处都要占婉喻的上风。(也恰恰因为有了恩娘这个角色夹杂其中,婉喻误将陆焉识对自己的冷淡理解为时陆焉识的不得已,从而更加坚定了婉喻地陆焉识的深爱。)

  这时的冯婉喻是个可怜的女人,让人同情。后来,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罪行让他获刑十五年,因他的伶牙俐齿他不断被加刑,直至死刑。钟情于她的冯婉喻得知后,为能给他减刑不惜出卖自己,最终使他的刑期改为无期,而这直到冯婉喻死了陆焉识都不知道。

  但陆焉识知道冯婉喻是深爱着她的。他是在高墙内、在荒无人烟的大西北,在冯婉喻从不失约的探监中一点点感受,一点点回味,一点点醒悟到的。为了爱,他不惜冒真生命危险越狱,潜逃回家准备向冯婉喻表白;为了爱,他没有打扰他们的生活,只是默默地来到冯婉喻的身边,默默地跟随,默默地注视,然后默默地离开;为了爱,他毅然自首又回到了大西北,回到了那个让他生不如死的'地方,承受这非人的待遇。

  这次回去,他开始提心吊胆的熬着每一个日子。他不想自己在劳改期间因死于自杀或是因逃跑被击毙而连累冯婉喻,连累孩子们,因此他必须学会与管教们“斗智斗勇”。后来他终于想明白了,对妻儿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与冯婉喻离婚,他忍痛做出了艰难的抉择。

  被特赦的陆焉识,几经周折终于回到了家,但年过七旬的冯婉喻已经得了老年痴呆,已经不认识他陆焉识了。再相聚后的四年里陆焉识尽心尽力的照顾着冯婉喻,他陪伴冯婉喻一起等待着冯婉喻心中的陆焉识,直到冯婉喻生命的最后一息。

  那时那刻陆焉识对冯婉喻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是心无旁骛的;冯婉喻的陆焉识的爱是始终如一的,是坚毅执着的。他们对这份爱的执着,他们对这份爱的坚守让人感动。这时的冯婉喻是幸福的女人,令人羡慕。

【《陆犯焉识》读后感】相关文章:

《陆犯焉识》读后感01-27

《陆犯焉识》读后感6篇02-26

新识作文06-01

面试易犯的错误07-13

网站不可犯的禁忌07-14

面试犯的最大错误07-13

招聘面试巧“识”谎07-11

尾犯·甲辰中秋原文及赏析10-09

求职面试最易犯的错误07-11

最易犯的面试错误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