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日记

时间:2022-07-05 11:37:21 冬至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冬至的日记(精选28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至的日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的日记(精选28篇)

  冬至的日记 篇1

  今夜是冬至夜。三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今晚要吃汤圆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而且妈妈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汤圆。我们高兴得在大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妈妈先打来几勺白花花的汤圆粉,接着加了些温水与汤圆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汤圆和成了一团。我用手一捏,觉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软滑有弹性。我们照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揪些小面团,先把小面团搓成一长条,接着把长条分成寸长的一段段,然后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两手轻轻揉搓,一个小圆子的汤圆就诞生了。

  水开了,我们把一个个洁白的小圆子放进锅里,一个个汤圆像爱睡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又开了,汤圆像一个个打着哈欠、调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来。妈妈连忙把火力关小,个个汤圆在锅里不断地翻滚着。又过了一会儿,汤圆皮软了,熟了。

  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出锅了,上面还撒着用白糖、芝麻和花生磨成的糖料,顿时,我的眼睛亮了,嗅觉也灵了,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圆圆胖胖的汤

  圆往嘴边送,太烫了,又连忙搁回碗里,可是实在又馋得很,只好翻来覆去地把那个汤圆左吹右吹,待它稍稍凉了,又忍不住地往嘴里送,一口咬下去。那汤圆色滑洁白,滋润香甜,爽滑软糯,不粘筷,不粘牙,味道太美了!表妹和表弟也在一旁皱着眉头,闭着眼,大张着口,唏嘘唏嘘地狼吞虎咽,真是太甜蜜了!

  吃汤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可惜爸爸却独自一人在外地出差,今晚我更想念他了。

  冬至的日记 篇2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物,逢年过节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除了春节有吃饺子的习俗之外,还有在冬至时吃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今天,我就尝试包饺子。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全家人都来到奶奶家,妈妈提议说“今天我们吃饺子吧!”大家都一致同意了。

  于是我们开始包饺子了。妈妈对我说:“你也来学包饺子吧!”我虽然嘴上兴奋地说:“好啊,我一直想学呢!”但心里却不以为然:“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肯定比你包的还好。

  说着,我就拿起一块饺子皮,一股脑似的放了一大块馅,使劲一捏,饺子皮炸开了,原来是我放的馅太多,把饺子皮给弄破了。我爸爸大笑起来,这时,我脸一下子就红了,刚才那股神气劲全没了像泄了气的皮球,真是无地自容。

  我爸爸见此情景,怕我太尴尬,忙给我解围:“大家不要见笑,我们的孩子其实并不笨,一教就会,是不是?”我爸爸转过身,给我使了个眼色,我连忙对我爸爸说:“我爸爸,你来教我吧!”我爸爸笑着点了点头。这回我可认真了,仔细看着我爸爸的动作,一步一步的学了起来。学完后,我爸爸说:“该你了”我紧张极了,我爸爸叫我不要紧张,但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我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关系,包坏了可以再学嘛,谁一生下来就会呀!”我爸爸的这句话使我勇气倍增,我学着我爸爸的样子,终于包出了一个半圆的饺子,我顿时欢天喜地,嘴咧得如同一朵绽放的荷花,久久地合不拢。

  这件事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知道了干什么事都不能自以为是。要谦虚,遇到不懂的事情要请教别人,不能不懂装懂。

  冬至的日记 篇3

  今天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伤耳朵没人管”。大家都应该知道冬至的来历吧,那是医圣张仲景为了救助受难的人们,发明的“祛寒娇耳汤”,后来演变成的一道美食,也叫饺子、扁食。

  我是最爱吃饺子了,受雾霾天气影响,学校放假两天,我就帮奶奶、妈妈一起包饺子。奶奶做好了饺子馅,妈妈和好了面,我就挽起袖子等着开工了。今天我的任务就是擀饺子皮,别看我人小,干起活来一点也不马虎呢!妈妈帮我把面做成一个个小小的'面团,让我拿着擀面杖顺着一个方向转圈,把小面团推开。刚开始我没掌握方法,用力太猛,推开后的面团直接粘到了擀面杖上,妈妈赶紧抓了点面粉,让我不要太用力,我轻轻一推,没想到就推开了,我把面团擀成圆圆的面片,妈妈和奶奶就开始包饺子了。

  这是我第一次动手擀皮,看着乖乖的小面团到我这里,都像狗皮膏药似的紧紧地粘住擀面杖,我照着妈妈说的方法,轻一点,用点干面粉,熟能生巧,真没想到,一会儿功夫我就擀出这么多饺子皮了。奶奶和妈妈都夸我学的快,说以后吃饺子多了一个擀皮的。我告诉妈妈,下次我还要学包饺子呢!奶奶和妈妈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不一会儿,我们的饺子就好了,吃着自己动手做的饺子,味道美,心里更美!

  冬至的日记 篇4

  该来的总会到来。该去的总会离开。

  宇宙的平衡,世间的中和,人生的不偏不倚,都在冬至这天最后那一秒呈现。是的,当把这一刻凝固、延迟、显微并放慢镜头播放的时候就能看到,它处于一年最微妙的时刻,这一刻它实现了由长变短与由短变长的交换,这一刻它实现了阳生阴亡的转换,这一刻它金鸡独立于平衡中点、表现出最美的'容姿达到至纯至善的和谐交集。

  想什么重要吗?重要之处是如何理解世界、认识现实、和悦生活、调整态度;不重要则是因为无论如何理解、认识,抑或无论怎样的态度都改变不了客观现实,不能阻拦来的与去的、让你快乐的或者叫你沮丧的、引你辉煌的或者诱惑你贪婪败落的。

  态度决定客观世界。良好的、正面的、坦然的心态可以看到更多好的、美的、善的东西因而能够更好地溶入世界;负面的、局促的、恶毒的心态决定了看到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污浊的、腐烂的因而自绝于社会进步发展的正常轨道。偏离轨道,只有下轨或者停顿,不会有其他选择。

  世界决定态度。每个人应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既所谓态度决定世界的那个世界;另一个是物质客观世界,既我们存在的环境。某种环境中会有某种环境中产生的意识,当这种意识作用于生活的时候,便是世界决定我们态度的时候了。

  冬至的日记 篇5

  这里是冬至扫墓。一大早,四面八方的莆田人纷纷到城郊的公墓扫墓。扫墓的时间是在上午,要在中午12点之前扫完。大人们带了很多扫墓的东西,有各种好吃的,凡是现在人爱吃的都可以带。姑姥姥带了鱼,螃蟹,猪肉,年糕,米饭,面包,纸钱,纸衣服和扫帚一把。叔公带了一样的吃的还有酒,鞭炮,香。

  扫墓的程序是,先把带的食品、红烛、鲜花、酒摆好。然后拜土地公,让土地公保佑埋在地下的先人。接着用红漆将墓碑上的字描一遍,因为风吹雨打,墓碑刻字上的油漆已不鲜艳。然后上香,每人三注香,面向墓碑鞠躬。叔婆还磕了头,妈妈也跟着磕了头。接着是烧各种纸钱和纸质的用具,最后烧衣服。然后放鞭炮。放完炮,用扫把或者松枝打扫墓地。最后把香、纸钱还有地上抓一把草用石头压在墓碑上。扫墓结束后,吃的都带走,留下酒和鲜花还有香。每人摘一根柏树枝下山。

  下山时,看见许多人陆陆续续往山上来,人很多,好似秋天去香山看红叶。扫墓也是全家族亲友的大聚会,有的要同时扫几处,因为一家人又各有各的本家要扫墓。妈妈还碰到了童年的朋友,已经是三十年未见,妈妈已经完全不记得对方了,是姑婆给做的`介绍,当年,妈妈5岁时来京之前曾经和她一起合影留念。

  我一上午都很开心,因为有纸烧还有鞭炮放。我还描了字,我描得很好,书法没白学。

  中午,我们去叔公家吃饭。有好大的螃蟹还有一种海里野生的鱼。莆田人的饭桌上都是海鲜,没有河鲜,蔬菜只有一到两盘。这几天每顿饭都有鱼、虾、蟹、海蛎子、米粉或者莆田线面。叔公家有自己酿的葡萄酒,我发现把虾仁泡在酒里吃,味道很好。

  冬至的日记 篇6

  今天是冬至,老师让我们要跟着妈妈学会包饺子,体验一下从择菜、和面到把饺子包好吃到嘴里地过程。我围上围裙,戴上套袖,把手洗干净,准备工作做好了。

  第一步是和面,先把面舀一碗放到面盆里,然后用水一点一点的洒在面上准备把面粉和成团。我是第一次和面水加多了面粉就稀了,水加少了面粉就和不成团。“妈妈,快来帮帮我”我都着急了,妈妈过来教我把面和好。妈妈真厉害面和好了,面盆上也干干静静的。

  第二步是择菜,我们择的`菜是韭菜,先把韭菜坏的菜叶摘掉,然后把韭菜洗干净,晾干上面的水分,再把韭菜切好放到一边。

  第三步我们把切好的韭菜放到早就准备好的肉馅里,再把香油、盐、花椒粉、酱油等各种调料放好用筷子把肉馅拌好。我端起来闻了闻,真香,妈妈这时对我说:“香吗?我们赶快去包饺子吧!”我高兴的点点头。

  我和妈妈开始擀饺子皮,妈妈对我说:“擀饺子皮要左手拿着皮右手拿着擀面仗,右手使劲擀,左手要跟着转,知道了吗?”我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饺子皮擀好了。下一步就是包饺子,我也是第一次包,妈妈手把手的教我。先拿一个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用勺子舀一勺肉馅放在皮里,再把饺子皮对折边上捏上花边,我好不容易包好了第一个饺子,我很开心。

  终于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可真香。通过这次体验让我体会到了妈妈平时为了我是多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冬至里吃饺子,还防止冻耳朵呢!你看饺子的形状多像耳朵呀!

  冬至的日记 篇7

  陕西有谚语:“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假)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工)不肯歇。”就是说,冬至像过年一样重要,学生、长短工都给享受假期。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南方也一样。《吴中岁时杂记》载:“冬至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节。”冬至前一天,亲朋好友互相赠送食物,称为“冬至盘”。这天晚上人们设宴饮“节酒”过冬至夜。

  潮汕地区民谚云:“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冬至大如年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祭祖。河北《深泽县志》记载:“冬至,祀先,拜尊长,如元旦仪。”意思是说,冬至祭祖、拜谒尊长,要像过元旦一样举行隆重的.仪式。

  这是北方,南方如泉州习俗,冬至出门在外者,都尽可能回乡过节谒祖。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祭祖,合称春冬二祭,十分严格,参加者虔诚之至。

  在安徽桐城,冬至节上祖坟烧纸钱祭祖,并在这天修坟整墓。在上海金山,冬至这一天过去有落葬、烧小孩棺材之俗,今则演变为骨灰盒落葬等。杭州、湖州也都要扫墓。

  冬至的日记 篇8

  今天是冬至,依照传统,要去扫墓。昨天晚饭的时候,爸爸就在问我,说你明天有空的话,跟你妈妈一起去扫墓,可以帮她拎拎东西。今天起了个大早,五点半就起来了。六点十分从家出发。六点四十到欧尚超市旁边的车站等候扫墓专车。我们去的还蛮早,只有两三个人在那里等候,毕竟首班车是要到七点半发车。可我去了趟厕所回来,队伍就开始排长了。人群中开始起了骚动:扫墓车呢?怎么牌子都不挂出来。等引导牌挂出来,排队伍的红线拉起来,等候的人更加骚动:车子好早点发车了,队伍都已经那么长。我一看表,此时才七点钟。七点二十分,首班车发车,我排在第二个,理所当然地能有个座位,因此路上还不累。

  到了半山公墓,进门口就直奔营业厅去交钱,原因是我爷爷奶奶的墓已经满二十年了,跟网通一样要续费。在营业厅里,我妈妈顺便买了三个花圈:一个给我爷爷奶奶,一个给外公,一个给阿姨。我们按照先近后远的顺序,先去外公这里,再去爷爷奶奶这里,最后去阿姨这里。我妈妈为了今天的扫墓,忙了几天,又是买纸钱、蜡烛之类的',又是要买进贡的豆腐干、鱼之类的,最麻烦的是鱼这些还要烧好,然后小心地放好。到了墓地上,她又把这些东西铺开,又是上香又是烧钱。一样的程序走三遍,弄得我人都发晕。我为她撑伞,手觉得很酸。更要命的是,我阿姨的墓在很高的地方,我妈妈说累死。我这么喜欢爬山的人都感觉有点累,更何况是她呢。等我们三个墓都扫好回去,有更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公墓里。尽管下雨行走不便,但公墓里保持着旺盛的人气。好不容易挤上车,回到家,也已经近十二点。

  冬至的日记 篇9

  其实现在各种信息真的是特别的方便呢,有什么消息,你一大早起来打开朋友圈一看,就能够看个大概差不多!

  就比如今天早晨的时候,当自己睁开眼睛,打开手机微信的时候,发现有好多人在说今天是冬至,并且也就叮嘱亲人朋友吃饺子!

  说实话,关于吃饺子这件事,自己真的是并不太在意,毕竟像过节日这种事情,总觉得是家里有个老人的话,还比较在乎这么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而言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吃不吃饺子什么的都不重要?

  因此,当大家都在讨论吃饺子的时候,自己却在思考着,中午该做什么饭比较简单方便呢?

  本来自己也有心想着出去外面买点速冻饺子吃,但是身边的人说速冻饺子不好吃,所以自己也就打消的这个念头!

  可是就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家店铺在说卖手工饺子,就是自己现包现卖的那种饺子,从口感上来说,区别于速冻饺子,当然,价格上也有区别!

  但是想到自己回家,不用再继续做饭了,虽然价格贵一点倒也无所谓,毕竟不是每天都在吃!因此最后就是掏了三十块钱买了六十多个饺子,期待着这份饺子比速冻饺子好吃一点!

  可是等回到家真正吃饺子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所谓的手工饺子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可能吃惯了自己包的那种馅儿,然后总觉得还是口感上有差别吧!

  突然之间就感觉30块钱花的有些冤枉,不过想一下,好歹也是和今天的.节日应了景。也算是吃了一次冬至的饺子!

  希望所有吃饺子的和没有吃饺子的朋友都能够冬至快乐吧!

  冬至的日记 篇10

  今天,是我们老家(福建莆田)扫墓的日子。俗称“冬至节”,“冬至节”里,农家团聚搓丸籽、吃丸籽,故我们都称“冬至丸”——此节有团圆之义和祭祖等习俗。

  每年,处头打工的人儿,一般这时都会赶回家,上山扫墓,祭祀祖先,行孝礼。

  这是莆田人一年节日里很重要的一个节,有“小过年”之称。

  我在山东,今天天冷,在宿舍自己也煮上一碗“冬至丸”,吃上一回

  ——权当思念家乡吧。

  在老家莆田,冬至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搓汤圆,还摆上贡品,祈求团圆平安。这一独特的民间习俗一直延袭至今。

  冬至节的'前一夜,按照莆仙民间风俗,厅堂上点亮了红蜡烛,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装红福橘。

  并插上一支”三春”(福禄寿纸花),一同供奉在桌上的,还有用红纸封着的10双筷子,以及一排生姜和一块板糖。

  这些供奉的物品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供筷子,表示一家团圆;

  ——供生姜,表示家庭红火兴旺;

  ——供板糖,表示生活甜美幸福。

  吃完晚饭,全家男女老少便围聚在亮堂堂的大厅中,热热闹闹地搓丸子。

  丸子搓好后,要点着夜明灯,把丸子、生姜、板糖、红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灶公前过夜。

  冬至节一大早,把丸子放进锅里煮熟,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有的人家在煮丸子时,还适量切几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进锅里,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

  冬至节早上吃了丸子后,全家人便带着煮熟的丸子、水果等祭品,上山扫墓,祭祀祖先。

  冬至的日记 篇11

  一句问候,温暖万千,莫要吝啬。你可能觉得,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在联系,问候之语不必常挂在嘴边,当然,亲人也不会争情。

  可是每逢节日而至,哪怕其意义对你而言并不是很大,可简单的问候还是会让你心中陡生情愫,有难以名状的感动和温暖。你想到的不是问候语的魅力,而是那个人还惦记着你,心中有你的位置,平淡之中还不忘记祝福着你,世有如此知己之人,怎不暖心。

  今天是冬至日,不是什么盛大节日,是气候节气,在农村里,一般会做一顿饺子,曰是按耳朵。老人说,这一天吃了饺子,冬天就不会冻耳朵了,我知道这说法不真,只是节日的托语,是一种祝福,流行已久。

  媳妇来电,专问我今天是何日,我第一种想法是:是家人谁的'生日么?我挨个说了一遍。她笑说我,日子真是过傻了,今天可是冬至呀,别忘记吃饺子啊!吃了饺子等于按了耳朵,就不冻了。我笑了,她不言,我倒真不知是冬至日,我从不记日期,只记礼拜,故会忘却。

  之后,同学和朋友,陆续发来祝福短语,我的心里一下子变得顺畅许多,欣喜起来,内心里有一股暖流汩汩流动,觉得世问的一切皆美:人美,情美,景美,物美,感到生命的真美好,全身精身焕发,有无尽的热情在胸中。

  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吝啬去祝福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只是有时觉得不必如此,可是接到祝福的人,心境就会大为不同。一句说过千遍万遍的祝福,你以为没有奇特之处,可是送出去就会改变人的心情,让亲人知朋友感到温暖。我们是否该抽出些时间,用手指把祝福点击,把温情的问候送出去,冬至来临,告诉他们别忘记吃顿水饺,按一按耳朵,道一声节日快乐。

  冬至的日记 篇12

  又一年冬至到了,早晨,我懒散的躺在床上,耳边是妈妈催我起床的唠叨声。我心里想:今年冬至,老一套,吃饺子。

  起床洗漱完毕,我跑进厨房,看饺子是否下锅了,因为我的肚皮瘪着唱起了“空城计”。我向案板上瞥了一眼,愣在了原地——案板上,哪有饺子,而是爬满了各种形状的“蛆虫”。

  正在忙活的爷爷见状,笑了,慈祥地对我说:“很吃惊是吧?!今天是冬至,我们不吃饺子,按照爷爷老家的习俗,在冬至节吃“蛆虫饭”。

  接下来,爷爷动情地给我讲老家吃“蛆虫饭”的由来。以前,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很差,很多时候人们都吃不饱穿不暖,尽管如此,很多人不爱惜粮食,吃饭很浪费,不懂得节约。上帝知道此事后,很生气。为了惩戒人们不懂得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坏习惯,下令每年冬至,万物苏醒的时节,让凡间的人们家家捕吃蛆、虫,这样一来,对庄稼有害的蛆、虫被人们吃掉后,来年庄稼就会长得更好,更会有一个丰收的结果,并以此警示人们保持来年节约粮食的'清醒头脑。蛆、虫等在冬季很难寻觅,并且非常难以下咽,但是,上帝的旨意又不能违抗,该怎么办呢?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面做成蛆、虫等吃下去,这样既不违抗上帝的旨意,又按照上帝的旨意吃了蛆、虫等。一代一代流传,便形成了今天人们吃”蛆虫饭“的习俗。

  今天的“蛆虫饭”,已经没有了当年难以下咽的影子,而是让人们演变成了一种美味佳肴,除了用篦子碾成形状各异的蛆、虫等小动物外,再配上细碎的肉丁和各色的蔬菜,做成的汤饭味道鲜美极了。人们在享受着美味可口的“蛆虫饭”时,别忘了上帝善意的旨意,节约粮食爱惜粮食!

  冬至的日记 篇13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妈妈对我说:“今天是冬至,应该吃饺子。”我又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妈妈说:“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传统。”哎!没办法,我只好亲自出马,去问电脑了。哦,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他在一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原来吃饺子还有这个传说啊!后人还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晚上,妈妈和阿姨一起包饺子。为什么要等到晚上吃饺子呢?因为爸爸工作太忙,只有晚上才能和我们一起吃。妈妈和阿姨包的饺子,阿姨包的大,妈妈包的.小。大的高大威武,小的小巧玲珑。饺子煮出来了,我吃了好多。我可不想让我的耳朵冻掉!

  同学们,今天你们吃饺子了吗?如果没有,那就要注意着你的耳朵。否则,它随时都会冻掉哦!

  冬至的日记 篇14

  今日冬至。一年光景又觉匆匆了。想来也无所事事。最想做的便是挪一把老藤椅,捂一个暖壶,眯缝着眼蜷缩在墙根晒太阳。同事说这是70岁的心境。于是笑自己满目沧桑。于是怀念儿时的岁月。屋前屋后是不大的院子,种着许多树,开着许多花。花开最多的`是蔷薇和木槿。清晨,门一打开就是暖暖的太阳,满屋子充盈着阳光的味道。而今,这些竟已成奢侈,朋友说如今这样的房子叫别墅。于是又笑自己清贫。

  清贫的人似乎爱侍弄花草。养了五盆兰花,三盆水仙,每天从阳台搬进又搬出,忙乎着。而阳台的阳光透过密封的玻璃窗总是淡而无神采的,养的花因此也从未齐齐整整地开过。据说养花养的是心情,养的是修为,于是又觉得自己心气不静,修为不真。终究是俗人一个,远远达不到袅袅兮与芝兰共室、飘飘兮若凌波微步的境界。甚至还放不下,忘不了,又做不到。

  醒着是无聊些吧,睡着也是无聊。镇日的无聊里打发些个寥落的时光,于是又从网上寻些喜剧来看,却是许久没有看书了。而今日冬至,据说,夜会很长。朋友说,你,好好地,睡一觉吧!也只能这样吧,不这样又便如何呢?期待着,一夜无梦来扰。等明日醒来,拉开窗帘,满屋都是橘色的阳光。

  今天这阳光都属于我。

  冬至的日记 篇15

  又到冬至扫墓的时候了。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剪荠菜的最佳时间,妈妈早已经准备好了剪刀和袋子,等扫完了墓,我们就去剪。

  不一会儿,就扫完了墓,我们可以去剪荠菜了。我们来到了田野里,睁大眼睛找荠菜,荠菜可不好找了,因为它和草长得很像,难以分辨。可我认得,因为我有小窍门,荠菜的叶子上有小刺。而且它喜欢贴着地面长,不仔细找,根本找不到它。就算找到也不好剪,如果没有找准的话,叶子全碎了,要剪它的根才行。

  因为我们的方法对,所以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剪了大大一袋,我好快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劳动成果。

  好久没去超市了,今天我和妈妈去了超市。我们乘着公交车来到超市。一走进超市,就看见人山人海,你挤我我挤你。我们随人群挤上了二楼,我们看到了许多好吃的,好眼馋啊!有小朋友最喜欢吃的`糖,糖的品种可多了,五颜六色的彩虹糖,又香又甜的奶糖。有人人喜欢的饮料。还有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生活用品。

  我和妈妈看花了眼,不知道该买什么好,看着这样不错,看着那样也需要,都不知道要买什么好了。一会儿工夫就装了满满一筐。妈妈高兴地说:“有超市真好,想买的东西应有尽有。”

  我们满载而归。

  冬至的日记 篇16

  在冬至那天的上午,天空万里无云,学校组织我们到林德源烈士陵园扫墓。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扫墓,所以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到了陵园,迎面看到一座气势雄伟的纪念碑,上面刻着“林德源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鲜红的大字。陵园四周绿树成荫,不时看到几只小鸟在欢快地歌唱,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开始扫墓了,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有的在扫树叶,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清理水道,还有的在给石碑上的`字上漆。大家干得多认真啊!林强拿着大扫把,从墓的上面一直往下扫,尘土飞扬,他干得满头大汗,脸上变成了大花脸。老师们也加入了大扫除的行列,他们一边干活,一边给我们讲烈士的事迹。清理干净后,四个六年级的学生向烈士送了花圈,他们昂首挺胸,步调一致。接着,在哀乐声中我们向烈士默哀三分钟。这时候,整个陵园一片寂静,只听见自己的心脏“扑通扑通”跳动的声音,显得庄严肃穆。默哀完毕,学生和老师代表分别上台讲话。听了他们的话,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最后,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响彻云霄,吸引了很多路人驻足观看。扫墓祭奠仪式完毕,我们又列队回到学校。今年的冬至过得真有意义。

  冬至的日记 篇17

  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也叫“亚岁”,是一年中阳春的开始。

  在我的眼中,冬至是一个美食节。一想起,就让我垂涎三尺,因为在这一天,我可以吃上宁海人冬至日的传统佳肴,其实就是糯米圆,甜的叫汤圆,咸的肉炒圆。汤圆很多地方都有,但肉炒圆应该是宁海特有的。

  记得冬至那天,一大早,奶奶就忙开了。奶奶先用糯米粉揉成一个大圆球,再分成一个个小圆,接着把它们一一压扁,变成象棋大小,然后将它们放到油锅里,炸到两面金黄,再取出放到盘子里,嘴馋的我,忍不住先吃了好几个。妈妈则在一旁,准备了青菜、冬笋、肉丝、香干和番薯面等。最后,奶奶将圆子和这些料理炒在一起,香喷喷地肉炒圆就做好了。

  一家人吃着香糯可口的肉炒圆,奶奶还说了两句宁海的谚语:“吃了冬至饭,一日长一线。要吃冬至日,要睏冬至夜。”我好奇地问道:“奶奶,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奶奶回答道:“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冬至后,白天会一天比一天长,夜晚会一天比一天短,冬至就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可一定要早点睡觉。”吃了冬至圆,我又长大了一岁。

  冬至真好“吃”,很有味道!

  冬至的日记 篇18

  随着放学的音乐声响起,我背着书包像一只欢蹦乱跳的小兔子蹿出了校门。

  回到家,刚休息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就回来了,我看见妈妈手里提着一包饺子,我接过饺子问妈妈:“这些饺子是今天吃的`吗?”妈妈说:“是的”,我大呼:“Very Good”,我又问妈妈:“今天为什么要吃饺子呀?”妈妈边忙边说:“因为,今天是冬至节呀!每到冬至节,北方有吃饺子,南方有吃汤圆的习俗,”妈妈说着就开始煮饺子了,不一会儿,饺子就熟了,我伸长脑袋往锅里看了看,一个个饺子漂在锅里,像元宝一样,妈妈把煮好的饺子盛到碗里,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和爸爸妈妈比赛谁吃的饺子多,最后一统计,我吃了九个饺子,妈妈吃了七个饺子,爸爸吃得最多,一共吃了十七个饺子,真是个一级“大胃王”,我和爸爸的肚子鼓得像皮球一样。吃完了饺子,我还查了资料,一查资料才知道,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至后面是小、大寒,冬至有的地方还有祭祖的习俗,过了冬至这一天,白天就会越来越长了。

  今天我吃了可口的饺子,还了解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冬至,我又长知识了!

  冬至的日记 篇19

  ×月×日星期×天气×

  “冬至饺子夏至面”,又快到冬至了,我不由想到了美味的饺子。

  星期天,正好表妹也在我家,妈妈买回肉馅、韭菜,开始做饺子馅。妈妈麻利地拌好馅、和好了面,包了起来。我洗干净手对妈妈说:“妈妈,我帮您包好吗?”妈妈笑着说:“你还是帮我擀皮吧。”我挽起袖子,正准备擀皮,妹妹跑了过来,不由分说从我手里抢过擀面杖,擀起了饺子皮。“妈,你看。”“你让着点妹妹,那你包饺子吧!”

  我更高兴了,学着妈妈的动作,把一个饺子皮放在手上,用筷子夹起一小块馅,放到饺子皮中间,将两头对折,贴在一起,两手用力一捏,可饺子开了一个大洞,馅漏了出来,我赶快交给妈妈处理。我又拿起一个皮,心想,这次少放点馅,可不知咋的,皮对折后,捏不到一起,“算了,不包了。”我泄气地说。妈妈看了看说:“做事要有耐心,遇到困难要找原因。”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包了两个,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成功了,我得意地说:“妹妹,看我包的饺子咋样?”妹妹抬起头来,只见她脸上、衣服上粘满了面粉,真像个圣诞老人。妈妈望着我俩,笑得前仰后合。

  吃着美味的.饺子,我们三人会心地笑了。

  冬至的日记 篇20

  “吃圆啰,吃圆啰!”外婆一边喊,一边捧上一碗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咸炒圆。我一个箭步地冲到餐桌旁,迅速地拿起筷子就去夹碗中的圆,只见笋片、肉丝、牡蛎、番薯面等配料中嵌着一颗颗圆鼓鼓、黄澄澄的'冬至圆。

  我迫不及待地把鼻子凑到碗边闻了闻,一股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馋得我直流口水,连忙夹起一颗金黄的“小球儿”往嘴里送,软软的,粘粘的,鲜美可口,好吃极了!正当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冬至圆,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吃冬至圆有讲究,你明年是几岁,就得吃几个,不能吃多也不能吃少。”我听了抬起头问:“妈妈,我明年是十岁就得吃十个啰?”“那当然啰!”

  我又端起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知怎么的,妈妈惊讶地叫道:“叶梓婧,你怎么吃了十一个?这下可糟糕了。”我愣了一下,看着妈妈故作惊讶的神情,就神秘兮兮地问:“妈妈您明年三十九岁,就得吃三十九个冬至圆,您吃的下吗?”妈妈耸了耸肩,担忧地说:“我还真吃不下。”我一本正经地说:“那您难道不希望我帮您吃几个吗?”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小馋猫,啥时学得油嘴滑舌的!”我朝妈妈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过冬至,吃冬至圆真有意思。

  冬至的日记 篇21

  十二月二十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拥有冬至节的喜庆,又有世界末日的害怕,但害怕归害怕,节日还是要过的,按我们这一带的习俗,冬至节要吃美味的冬至圆,一听妈妈说要吃冬至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谁叫我是冬至圆的`忠诚粉丝呢,对冬至圆的爱始终如一,大批幻想不断涌入我的脑海中,刹那,大脑和我那小小的心灵充满着欢乐。妈妈小心翼翼地从冰箱里取出米粉,倒在一个大盆子里,加上半勺水,洗过手使劲搓,经过数时分钟后,又软又黏的面团便在妈妈那鬼斧神工的手中诞生了,大大的,白白的,没有一丝世界末日的黑暗;亮亮的,湿湿的,似乎预示着世界的和平。“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牛圆了,下面请麻米酱瓜。”我高呼着生怕哪一个邻居不知道——今天冬至节这个重要节日。我和妈妈做了许多的卡通冬至圆,小心翼翼地进行烹煮。大火烘烤着锅底,一股股热气腾上天空,我正悠闲地看着书,只听见妈妈叫了一声“吃饭”我便如一头寻觅食物的野猪,闯进厨房,可却呆若木鸡,我的小卡通冬至圆病歪歪地“卧”在盘子里,我夹了一个,嗯,真不错!今年的冬至节真特别!亲自做的冬至圆可真不错。

  冬至的日记 篇22

  今天是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

  冬至当然要吃饺子了!于是,当我回到家推开大门时,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大案板,案板上放着一团面。我立刻明白了今天的晚餐。

  写了会儿作业,妈妈和奶奶开始包饺子。我连忙嚷嚷着我也要包。妈妈起初不同意,但后来开明的奶奶劝了劝妈妈,妈妈就答应了!

  耶!我在心里欢呼。于是急忙跑开手中的作业本,奔向桌上的那团面。刚开始,妈妈只让我把切下来的面团压扁。这是最简单的`活了!我不高兴的嘟囔。妈妈听见了,想了想,让我拿粗粗的擀面杖擀饺子皮。嘿嘿,这才适合我做嘛。我高兴的哼着小曲,可却发现我无法像妈妈那样一边转一边擀,所以干得很慢,而且形状也不是标准的圆形,无奈,我丧气地说:“不擀了,我来包饺子。”妈妈同意了,但是我不是把馅放多了就是放少了,包出来的形状也不好看。这时候,奶奶开始一步步细心的教我。我认真地包着,结果嘛。当然是包出了美味的饺子啦!

  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心中泛着不少甜蜜。

  冬至的日记 篇23

  冬至快到了,妈妈的家乡有一项传统文化,在冬至的时候吃冬至包和汤圆。

  妈妈说小时候因为物质缺乏,生活比较低,难得在过年过节吃上好东西,所以孩子们都很期待这一年一度的冬至节。

  冬至前一天,大人们开始准备食材,比如:三层肉,香菇,笋干,花生仁等等。有的人喜欢用仁,笋干来包冬至包;有的人喜欢用三层肉,香菇来包冬至包。有了陷,皮当然也要“上场”。这皮可不是用面粉做成的皮,而是用米磨成的浆,然后用大大的石头把米浆压干,抓一小团用手压扁,把炒好的食材像包饺子一样包起来。最后放到锅里zheng熟了就可以吃了。妈妈说每当这时候,站在旁边看大人做冬至包,或锅旁边

  等待,或吃着热腾腾的冬至包是一件多么开心,幸福的事啊!

  冬至还吃汤圆,就是压干的米浆搓成一小粒的汤圆。大人和小孩一起搓汤圆真是太好玩了!听说几岁就要吃几个汤圆,那外公外婆六十岁就要吃六十个汤圆,怎么吃得完呢?真是太有趣的`一项传统活动了!

  冬至快到了,我希望妈妈能带我回去她的家乡,让我也感受一下,这好玩又有趣的冬至节!

  冬至的日记 篇24

  今天是冬至,我们上午到了秋源去扫了墓,再我们又开着车到了奶奶的家乡——屏前。我们现到奶奶的那边的祠堂也就是洪氏祠堂里去祭拜,洪氏祠堂里祭拜的是古代的礼部尚书。我们用刚在秋源的商店里买了的火炮在这里开始放了。在祭拜完之后我们就到了奶奶的哥哥的家吃了中饭就又去太外公、太外婆的坟墓上去祭拜。

  我们各自拿着用纸做的房子、金银财宝等东西到了太外公、太外婆的坟前,这次可是相当的热闹啊,又十几个太外公、太外婆的亲戚一起前去祭拜。我帮着大人们把花圈给牢牢的'固定了在太外公、太外婆的坟顶,在装之前我的手指头又被花圈上的竹子给刺伤了。然后我们用从大家那里拿来的上百个烟花火炮,一齐点燃,放完了之后放下一批,这是代表着太外公、太外婆的祖祖辈辈的亲人放的。也又开始点着了给太外公、太外婆的金银财宝、房子等物品,熊熊燃烧的烈火是多么的壮观、雄伟。烟花完,烟火灭。风一吹,坟前的烟灰漫天飞舞,然后又悄然落地……人们就带着又喜又哀的表情离开了。此时,天上下起了曚昽细雨……

  当我们祭拜完了之后就又回到了千岛湖之后,司机也回到他的家乡去扫墓了。今天真是个又值得怀念的日子啊!

  冬至的日记 篇25

  过冬至啦!人们在这一天会包饺子、吃馄饨,台人喜欢用糯米捏成鸡、狗、鸭、牛、羊……象征吉祥。爸爸妈妈工作平时很忙,我们很少在家包饺子,但是唯独在冬至这天,妈妈会早早地准备好各种肉馅和素馅在家里包饺子。

  今年的冬至,妈妈像往年一样早早地准备好了各种饺子馅。中午放学后,我邀请了两个好朋友——王俊清和赵芊芊来我们家一起包饺子。一路上我们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我们的家。

  “孩子们,快去洗手,准备包饺子啦!”我们刚一进门,妈妈就高声叫道。我们把手洗得干干净净,飞快地奔向厨房。

  妈妈负责擀面皮,我们负责包饺子。包饺子可是我的拿手绝活。首先,我先给她们俩做个示范。我先拿了一张面皮,放了一些馅,把皮对折,左手托住面皮,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头,然后左裹一下,右裹一下,顺势再把面皮往上提一下,手不断往前走,顷刻间,一个带花边的小饺子就出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面板上,心里乐滋滋的。

  冬至的日记 篇26

  今天是冬至,下午放学等我回来,我和妈妈包饺子。

  饺子一会就包完了,我和妈妈累得满头大汗。然后就开始吃饺子,吃了饺子,又吃了红烧鱼块,哎哟好好吃啊!不过就是刺太多了。

  吃完了我就做作业,有一题我不会,妈妈就给我讲了讲,我就会了,作业很快做完了。

  时间还早,我就教爸爸妈妈画画。我先画,爸爸妈妈比着画。最后爸爸得了98分,妈妈得了99分。为什么没有100分,我就着急了,我决定等放假的时候我天天教他们画画,不知道他们受了受不了?

  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妈妈的话:听了儿子的话,我好惭愧,他还怕我们受不了。我们什么时候想过孩子受了受不了啊!儿子,以后我们会尊重你的`,什么事你自己说了算!孩子这一周做作业已经基本会自己检查了。心里觉得这游戏激励法要换一换了。

  快乐小苹果给我的建议是让孩子做老师,我就试一试吧!今晚我对孩子说;“你做得真好!奖励你当爸爸妈妈的画画老师吧。”没想到孩子很乐意看着儿子认真教我们的样子,心里觉得用这个法子真好,就用它慢慢代替电脑游戏也行。在此谢谢快乐小苹果了!

  冬至的日记 篇27

  奶奶常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到了冬至,家家户户都吃饺子。

  妈妈今天一大早就开始和面、做饺子馅儿,中午一放学,我们全家就开始包饺子了。我学着妈妈包的方法,把饺子皮放在手心,另一只手拿着筷子夹了点馅儿放在皮的中间,对折后把边认真地捏紧,不留一点缝,放到案板上一看,像一只没吃饱饭的'小猪,只能躺在案板上;妈妈包的像一个个小元宝,饱满而精神地立在案板上;爸爸包的饺子最好看,像一条条小鱼,后面还托着一点小尾巴,饺子上面还捏有许多像麦穗一样的褶子。我包的饺子样子不太好看,妈妈让我去擀饺子皮,我把早上和好的面团切下一块,搓成蛇一样的圆长形,直径比一分钱硬币大一点,用手扶正,压扁像飞碟一样,然后用擀面杖把它擀成圆形,一个个饺子皮就擀好了,妈妈直夸我擀的好,又圆又均匀。

  在我们三个人的分工合作下,饺子很快就包好了,妈妈先煮了两碗,让爸爸给爷爷奶奶送了过去,又给我煮了一碗小鱼形状的饺子,我吃了一口,真香啊!

  冬至的日记 篇28

  如同炎热的时候最想清凉,寒冷的时候最容易思念温暖。即便冬不像冬,仍然是冬,还是寒与冷统治的世界。如果拿北方寒冷的凛冽与南方寒冷的温润让我选择,我还是选我的.凛冽而不愿意与温润为伍。每回与浙江的南宁的成都的人们说冬天,他们都说冷得不好受,而我当然会自得一下我们的暖气,我们的蓝天与空气。

  是的,如果要炫耀的话,只有蓝天空气了。每天看到雾霾,除了堵,还是堵。回想一个月前在京冀地区出差,真是冒着生命危险啊!所以在石家庄办完事的次日就登车返回,不是想家心切,而是逃出“灾区”急迫。西北荒凉,西北落后,便留下了干燥和比较干净的空气。住在连雾都见不到的地方,如果不是亲临其境,是无法想象雾霾之重的。显然,盲目发展带来的副作用来得快了些,而偏僻地方留下的洁净空间也有限。我们附近一些城镇冬天的污染指标,也冉冉升起,令人揪心。

  “环球同此凉热”的话已经有些过时。环球应当“同此”的事情早已经失去了协调步伐,凉热或成热凉、或者温吞、或者麻木得没有任何反应。用老观念、老经验已经无法度量世间事情。

  当止不止,当行不行,便是不懂时事。

冬至的日记(精选28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因此我们要写好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冬至的日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冬至的日记(精选28篇)

  冬至的日记 篇1

  今夜是冬至夜。三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今晚要吃汤圆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而且妈妈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汤圆。我们高兴得在大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妈妈先打来几勺白花花的汤圆粉,接着加了些温水与汤圆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汤圆和成了一团。我用手一捏,觉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软滑有弹性。我们照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揪些小面团,先把小面团搓成一长条,接着把长条分成寸长的一段段,然后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两手轻轻揉搓,一个小圆子的汤圆就诞生了。

  水开了,我们把一个个洁白的小圆子放进锅里,一个个汤圆像爱睡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又开了,汤圆像一个个打着哈欠、调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来。妈妈连忙把火力关小,个个汤圆在锅里不断地翻滚着。又过了一会儿,汤圆皮软了,熟了。

  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出锅了,上面还撒着用白糖、芝麻和花生磨成的糖料,顿时,我的眼睛亮了,嗅觉也灵了,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圆圆胖胖的汤

  圆往嘴边送,太烫了,又连忙搁回碗里,可是实在又馋得很,只好翻来覆去地把那个汤圆左吹右吹,待它稍稍凉了,又忍不住地往嘴里送,一口咬下去。那汤圆色滑洁白,滋润香甜,爽滑软糯,不粘筷,不粘牙,味道太美了!表妹和表弟也在一旁皱着眉头,闭着眼,大张着口,唏嘘唏嘘地狼吞虎咽,真是太甜蜜了!

  吃汤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可惜爸爸却独自一人在外地出差,今晚我更想念他了。

  冬至的日记 篇2

  饺子是中国的传统食物,逢年过节大家都会聚在一起包饺子吃。除了春节有吃饺子的习俗之外,还有在冬至时吃饺子不会冻耳朵的说法,今天,我就尝试包饺子。

  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全家人都来到奶奶家,妈妈提议说“今天我们吃饺子吧!”大家都一致同意了。

  于是我们开始包饺子了。妈妈对我说:“你也来学包饺子吧!”我虽然嘴上兴奋地说:“好啊,我一直想学呢!”但心里却不以为然:“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肯定比你包的还好。

  说着,我就拿起一块饺子皮,一股脑似的放了一大块馅,使劲一捏,饺子皮炸开了,原来是我放的馅太多,把饺子皮给弄破了。我爸爸大笑起来,这时,我脸一下子就红了,刚才那股神气劲全没了像泄了气的皮球,真是无地自容。

  我爸爸见此情景,怕我太尴尬,忙给我解围:“大家不要见笑,我们的孩子其实并不笨,一教就会,是不是?”我爸爸转过身,给我使了个眼色,我连忙对我爸爸说:“我爸爸,你来教我吧!”我爸爸笑着点了点头。这回我可认真了,仔细看着我爸爸的动作,一步一步的学了起来。学完后,我爸爸说:“该你了”我紧张极了,我爸爸叫我不要紧张,但是我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我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关系,包坏了可以再学嘛,谁一生下来就会呀!”我爸爸的这句话使我勇气倍增,我学着我爸爸的样子,终于包出了一个半圆的饺子,我顿时欢天喜地,嘴咧得如同一朵绽放的荷花,久久地合不拢。

  这件事令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知道了干什么事都不能自以为是。要谦虚,遇到不懂的事情要请教别人,不能不懂装懂。

  冬至的日记 篇3

  今天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冬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伤耳朵没人管”。大家都应该知道冬至的来历吧,那是医圣张仲景为了救助受难的人们,发明的“祛寒娇耳汤”,后来演变成的一道美食,也叫饺子、扁食。

  我是最爱吃饺子了,受雾霾天气影响,学校放假两天,我就帮奶奶、妈妈一起包饺子。奶奶做好了饺子馅,妈妈和好了面,我就挽起袖子等着开工了。今天我的任务就是擀饺子皮,别看我人小,干起活来一点也不马虎呢!妈妈帮我把面做成一个个小小的'面团,让我拿着擀面杖顺着一个方向转圈,把小面团推开。刚开始我没掌握方法,用力太猛,推开后的面团直接粘到了擀面杖上,妈妈赶紧抓了点面粉,让我不要太用力,我轻轻一推,没想到就推开了,我把面团擀成圆圆的面片,妈妈和奶奶就开始包饺子了。

  这是我第一次动手擀皮,看着乖乖的小面团到我这里,都像狗皮膏药似的紧紧地粘住擀面杖,我照着妈妈说的方法,轻一点,用点干面粉,熟能生巧,真没想到,一会儿功夫我就擀出这么多饺子皮了。奶奶和妈妈都夸我学的快,说以后吃饺子多了一个擀皮的。我告诉妈妈,下次我还要学包饺子呢!奶奶和妈妈开心地笑了,我也笑了。不一会儿,我们的饺子就好了,吃着自己动手做的饺子,味道美,心里更美!

  冬至的日记 篇4

  该来的总会到来。该去的总会离开。

  宇宙的平衡,世间的中和,人生的不偏不倚,都在冬至这天最后那一秒呈现。是的,当把这一刻凝固、延迟、显微并放慢镜头播放的时候就能看到,它处于一年最微妙的时刻,这一刻它实现了由长变短与由短变长的交换,这一刻它实现了阳生阴亡的转换,这一刻它金鸡独立于平衡中点、表现出最美的'容姿达到至纯至善的和谐交集。

  想什么重要吗?重要之处是如何理解世界、认识现实、和悦生活、调整态度;不重要则是因为无论如何理解、认识,抑或无论怎样的态度都改变不了客观现实,不能阻拦来的与去的、让你快乐的或者叫你沮丧的、引你辉煌的或者诱惑你贪婪败落的。

  态度决定客观世界。良好的、正面的、坦然的心态可以看到更多好的、美的、善的东西因而能够更好地溶入世界;负面的、局促的、恶毒的心态决定了看到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污浊的、腐烂的因而自绝于社会进步发展的正常轨道。偏离轨道,只有下轨或者停顿,不会有其他选择。

  世界决定态度。每个人应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既所谓态度决定世界的那个世界;另一个是物质客观世界,既我们存在的环境。某种环境中会有某种环境中产生的意识,当这种意识作用于生活的时候,便是世界决定我们态度的时候了。

  冬至的日记 篇5

  这里是冬至扫墓。一大早,四面八方的莆田人纷纷到城郊的公墓扫墓。扫墓的时间是在上午,要在中午12点之前扫完。大人们带了很多扫墓的东西,有各种好吃的,凡是现在人爱吃的都可以带。姑姥姥带了鱼,螃蟹,猪肉,年糕,米饭,面包,纸钱,纸衣服和扫帚一把。叔公带了一样的吃的还有酒,鞭炮,香。

  扫墓的程序是,先把带的食品、红烛、鲜花、酒摆好。然后拜土地公,让土地公保佑埋在地下的先人。接着用红漆将墓碑上的字描一遍,因为风吹雨打,墓碑刻字上的油漆已不鲜艳。然后上香,每人三注香,面向墓碑鞠躬。叔婆还磕了头,妈妈也跟着磕了头。接着是烧各种纸钱和纸质的用具,最后烧衣服。然后放鞭炮。放完炮,用扫把或者松枝打扫墓地。最后把香、纸钱还有地上抓一把草用石头压在墓碑上。扫墓结束后,吃的都带走,留下酒和鲜花还有香。每人摘一根柏树枝下山。

  下山时,看见许多人陆陆续续往山上来,人很多,好似秋天去香山看红叶。扫墓也是全家族亲友的大聚会,有的要同时扫几处,因为一家人又各有各的本家要扫墓。妈妈还碰到了童年的朋友,已经是三十年未见,妈妈已经完全不记得对方了,是姑婆给做的`介绍,当年,妈妈5岁时来京之前曾经和她一起合影留念。

  我一上午都很开心,因为有纸烧还有鞭炮放。我还描了字,我描得很好,书法没白学。

  中午,我们去叔公家吃饭。有好大的螃蟹还有一种海里野生的鱼。莆田人的饭桌上都是海鲜,没有河鲜,蔬菜只有一到两盘。这几天每顿饭都有鱼、虾、蟹、海蛎子、米粉或者莆田线面。叔公家有自己酿的葡萄酒,我发现把虾仁泡在酒里吃,味道很好。

  冬至的日记 篇6

  今天是冬至,老师让我们要跟着妈妈学会包饺子,体验一下从择菜、和面到把饺子包好吃到嘴里地过程。我围上围裙,戴上套袖,把手洗干净,准备工作做好了。

  第一步是和面,先把面舀一碗放到面盆里,然后用水一点一点的洒在面上准备把面粉和成团。我是第一次和面水加多了面粉就稀了,水加少了面粉就和不成团。“妈妈,快来帮帮我”我都着急了,妈妈过来教我把面和好。妈妈真厉害面和好了,面盆上也干干静静的。

  第二步是择菜,我们择的`菜是韭菜,先把韭菜坏的菜叶摘掉,然后把韭菜洗干净,晾干上面的水分,再把韭菜切好放到一边。

  第三步我们把切好的韭菜放到早就准备好的肉馅里,再把香油、盐、花椒粉、酱油等各种调料放好用筷子把肉馅拌好。我端起来闻了闻,真香,妈妈这时对我说:“香吗?我们赶快去包饺子吧!”我高兴的点点头。

  我和妈妈开始擀饺子皮,妈妈对我说:“擀饺子皮要左手拿着皮右手拿着擀面仗,右手使劲擀,左手要跟着转,知道了吗?”我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饺子皮擀好了。下一步就是包饺子,我也是第一次包,妈妈手把手的教我。先拿一个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用勺子舀一勺肉馅放在皮里,再把饺子皮对折边上捏上花边,我好不容易包好了第一个饺子,我很开心。

  终于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可真香。通过这次体验让我体会到了妈妈平时为了我是多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冬至里吃饺子,还防止冻耳朵呢!你看饺子的形状多像耳朵呀!

  冬至的日记 篇7

  陕西有谚语:“冬至大如年,先生不放(假)不给钱。冬至大似节,东家不放(工)不肯歇。”就是说,冬至像过年一样重要,学生、长短工都给享受假期。

  过去为人佣工扛活的,习惯在冬至节与东家结算工钱,准备回家。东家按传统要设宴招待伙计,并且相互商议下一年的事宜。今天,一些农村个体户企业,还保留此俗,在冬至节设宴共饮。

  南方也一样。《吴中岁时杂记》载:“冬至大如年,郡人最重冬至节。”冬至前一天,亲朋好友互相赠送食物,称为“冬至盘”。这天晚上人们设宴饮“节酒”过冬至夜。

  潮汕地区民谚云:“冬节没返没祖宗。”意思是外出的人,到冬至这一天无论如何要赶回家敬拜祖宗,否则就是没有祖家观念。

  冬至大如年的另一个表现就是祭祖。河北《深泽县志》记载:“冬至,祀先,拜尊长,如元旦仪。”意思是说,冬至祭祖、拜谒尊长,要像过元旦一样举行隆重的.仪式。

  这是北方,南方如泉州习俗,冬至出门在外者,都尽可能回乡过节谒祖。祭祖仪式与清明节祭祖,合称春冬二祭,十分严格,参加者虔诚之至。

  在安徽桐城,冬至节上祖坟烧纸钱祭祖,并在这天修坟整墓。在上海金山,冬至这一天过去有落葬、烧小孩棺材之俗,今则演变为骨灰盒落葬等。杭州、湖州也都要扫墓。

  冬至的日记 篇8

  今天是冬至,依照传统,要去扫墓。昨天晚饭的时候,爸爸就在问我,说你明天有空的话,跟你妈妈一起去扫墓,可以帮她拎拎东西。今天起了个大早,五点半就起来了。六点十分从家出发。六点四十到欧尚超市旁边的车站等候扫墓专车。我们去的还蛮早,只有两三个人在那里等候,毕竟首班车是要到七点半发车。可我去了趟厕所回来,队伍就开始排长了。人群中开始起了骚动:扫墓车呢?怎么牌子都不挂出来。等引导牌挂出来,排队伍的红线拉起来,等候的人更加骚动:车子好早点发车了,队伍都已经那么长。我一看表,此时才七点钟。七点二十分,首班车发车,我排在第二个,理所当然地能有个座位,因此路上还不累。

  到了半山公墓,进门口就直奔营业厅去交钱,原因是我爷爷奶奶的墓已经满二十年了,跟网通一样要续费。在营业厅里,我妈妈顺便买了三个花圈:一个给我爷爷奶奶,一个给外公,一个给阿姨。我们按照先近后远的顺序,先去外公这里,再去爷爷奶奶这里,最后去阿姨这里。我妈妈为了今天的扫墓,忙了几天,又是买纸钱、蜡烛之类的',又是要买进贡的豆腐干、鱼之类的,最麻烦的是鱼这些还要烧好,然后小心地放好。到了墓地上,她又把这些东西铺开,又是上香又是烧钱。一样的程序走三遍,弄得我人都发晕。我为她撑伞,手觉得很酸。更要命的是,我阿姨的墓在很高的地方,我妈妈说累死。我这么喜欢爬山的人都感觉有点累,更何况是她呢。等我们三个墓都扫好回去,有更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公墓里。尽管下雨行走不便,但公墓里保持着旺盛的人气。好不容易挤上车,回到家,也已经近十二点。

  冬至的日记 篇9

  其实现在各种信息真的是特别的方便呢,有什么消息,你一大早起来打开朋友圈一看,就能够看个大概差不多!

  就比如今天早晨的时候,当自己睁开眼睛,打开手机微信的时候,发现有好多人在说今天是冬至,并且也就叮嘱亲人朋友吃饺子!

  说实话,关于吃饺子这件事,自己真的是并不太在意,毕竟像过节日这种事情,总觉得是家里有个老人的话,还比较在乎这么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而言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吃不吃饺子什么的都不重要?

  因此,当大家都在讨论吃饺子的时候,自己却在思考着,中午该做什么饭比较简单方便呢?

  本来自己也有心想着出去外面买点速冻饺子吃,但是身边的人说速冻饺子不好吃,所以自己也就打消的这个念头!

  可是就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家店铺在说卖手工饺子,就是自己现包现卖的那种饺子,从口感上来说,区别于速冻饺子,当然,价格上也有区别!

  但是想到自己回家,不用再继续做饭了,虽然价格贵一点倒也无所谓,毕竟不是每天都在吃!因此最后就是掏了三十块钱买了六十多个饺子,期待着这份饺子比速冻饺子好吃一点!

  可是等回到家真正吃饺子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所谓的手工饺子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可能吃惯了自己包的那种馅儿,然后总觉得还是口感上有差别吧!

  突然之间就感觉30块钱花的有些冤枉,不过想一下,好歹也是和今天的.节日应了景。也算是吃了一次冬至的饺子!

  希望所有吃饺子的和没有吃饺子的朋友都能够冬至快乐吧!

  冬至的日记 篇10

  今天,是我们老家(福建莆田)扫墓的日子。俗称“冬至节”,“冬至节”里,农家团聚搓丸籽、吃丸籽,故我们都称“冬至丸”——此节有团圆之义和祭祖等习俗。

  每年,处头打工的人儿,一般这时都会赶回家,上山扫墓,祭祀祖先,行孝礼。

  这是莆田人一年节日里很重要的一个节,有“小过年”之称。

  我在山东,今天天冷,在宿舍自己也煮上一碗“冬至丸”,吃上一回

  ——权当思念家乡吧。

  在老家莆田,冬至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搓汤圆,还摆上贡品,祈求团圆平安。这一独特的民间习俗一直延袭至今。

  冬至节的'前一夜,按照莆仙民间风俗,厅堂上点亮了红蜡烛,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装红福橘。

  并插上一支”三春”(福禄寿纸花),一同供奉在桌上的,还有用红纸封着的10双筷子,以及一排生姜和一块板糖。

  这些供奉的物品都有着美好的寓意:

  ——供筷子,表示一家团圆;

  ——供生姜,表示家庭红火兴旺;

  ——供板糖,表示生活甜美幸福。

  吃完晚饭,全家男女老少便围聚在亮堂堂的大厅中,热热闹闹地搓丸子。

  丸子搓好后,要点着夜明灯,把丸子、生姜、板糖、红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灶公前过夜。

  冬至节一大早,把丸子放进锅里煮熟,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有的人家在煮丸子时,还适量切几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进锅里,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

  冬至节早上吃了丸子后,全家人便带着煮熟的丸子、水果等祭品,上山扫墓,祭祀祖先。

  冬至的日记 篇11

  一句问候,温暖万千,莫要吝啬。你可能觉得,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天都在联系,问候之语不必常挂在嘴边,当然,亲人也不会争情。

  可是每逢节日而至,哪怕其意义对你而言并不是很大,可简单的问候还是会让你心中陡生情愫,有难以名状的感动和温暖。你想到的不是问候语的魅力,而是那个人还惦记着你,心中有你的位置,平淡之中还不忘记祝福着你,世有如此知己之人,怎不暖心。

  今天是冬至日,不是什么盛大节日,是气候节气,在农村里,一般会做一顿饺子,曰是按耳朵。老人说,这一天吃了饺子,冬天就不会冻耳朵了,我知道这说法不真,只是节日的托语,是一种祝福,流行已久。

  媳妇来电,专问我今天是何日,我第一种想法是:是家人谁的'生日么?我挨个说了一遍。她笑说我,日子真是过傻了,今天可是冬至呀,别忘记吃饺子啊!吃了饺子等于按了耳朵,就不冻了。我笑了,她不言,我倒真不知是冬至日,我从不记日期,只记礼拜,故会忘却。

  之后,同学和朋友,陆续发来祝福短语,我的心里一下子变得顺畅许多,欣喜起来,内心里有一股暖流汩汩流动,觉得世问的一切皆美:人美,情美,景美,物美,感到生命的真美好,全身精身焕发,有无尽的热情在胸中。

  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吝啬去祝福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只是有时觉得不必如此,可是接到祝福的人,心境就会大为不同。一句说过千遍万遍的祝福,你以为没有奇特之处,可是送出去就会改变人的心情,让亲人知朋友感到温暖。我们是否该抽出些时间,用手指把祝福点击,把温情的问候送出去,冬至来临,告诉他们别忘记吃顿水饺,按一按耳朵,道一声节日快乐。

  冬至的日记 篇12

  又一年冬至到了,早晨,我懒散的躺在床上,耳边是妈妈催我起床的唠叨声。我心里想:今年冬至,老一套,吃饺子。

  起床洗漱完毕,我跑进厨房,看饺子是否下锅了,因为我的肚皮瘪着唱起了“空城计”。我向案板上瞥了一眼,愣在了原地——案板上,哪有饺子,而是爬满了各种形状的“蛆虫”。

  正在忙活的爷爷见状,笑了,慈祥地对我说:“很吃惊是吧?!今天是冬至,我们不吃饺子,按照爷爷老家的习俗,在冬至节吃“蛆虫饭”。

  接下来,爷爷动情地给我讲老家吃“蛆虫饭”的由来。以前,人们生活水平普遍很差,很多时候人们都吃不饱穿不暖,尽管如此,很多人不爱惜粮食,吃饭很浪费,不懂得节约。上帝知道此事后,很生气。为了惩戒人们不懂得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的坏习惯,下令每年冬至,万物苏醒的时节,让凡间的人们家家捕吃蛆、虫,这样一来,对庄稼有害的蛆、虫被人们吃掉后,来年庄稼就会长得更好,更会有一个丰收的结果,并以此警示人们保持来年节约粮食的'清醒头脑。蛆、虫等在冬季很难寻觅,并且非常难以下咽,但是,上帝的旨意又不能违抗,该怎么办呢?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用面做成蛆、虫等吃下去,这样既不违抗上帝的旨意,又按照上帝的旨意吃了蛆、虫等。一代一代流传,便形成了今天人们吃”蛆虫饭“的习俗。

  今天的“蛆虫饭”,已经没有了当年难以下咽的影子,而是让人们演变成了一种美味佳肴,除了用篦子碾成形状各异的蛆、虫等小动物外,再配上细碎的肉丁和各色的蔬菜,做成的汤饭味道鲜美极了。人们在享受着美味可口的“蛆虫饭”时,别忘了上帝善意的旨意,节约粮食爱惜粮食!

  冬至的日记 篇13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妈妈对我说:“今天是冬至,应该吃饺子。”我又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妈妈说:“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是传统。”哎!没办法,我只好亲自出马,去问电脑了。哦,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啊。他在一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的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原来吃饺子还有这个传说啊!后人还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晚上,妈妈和阿姨一起包饺子。为什么要等到晚上吃饺子呢?因为爸爸工作太忙,只有晚上才能和我们一起吃。妈妈和阿姨包的饺子,阿姨包的大,妈妈包的.小。大的高大威武,小的小巧玲珑。饺子煮出来了,我吃了好多。我可不想让我的耳朵冻掉!

  同学们,今天你们吃饺子了吗?如果没有,那就要注意着你的耳朵。否则,它随时都会冻掉哦!

  冬至的日记 篇14

  今日冬至。一年光景又觉匆匆了。想来也无所事事。最想做的便是挪一把老藤椅,捂一个暖壶,眯缝着眼蜷缩在墙根晒太阳。同事说这是70岁的心境。于是笑自己满目沧桑。于是怀念儿时的岁月。屋前屋后是不大的院子,种着许多树,开着许多花。花开最多的`是蔷薇和木槿。清晨,门一打开就是暖暖的太阳,满屋子充盈着阳光的味道。而今,这些竟已成奢侈,朋友说如今这样的房子叫别墅。于是又笑自己清贫。

  清贫的人似乎爱侍弄花草。养了五盆兰花,三盆水仙,每天从阳台搬进又搬出,忙乎着。而阳台的阳光透过密封的玻璃窗总是淡而无神采的,养的花因此也从未齐齐整整地开过。据说养花养的是心情,养的是修为,于是又觉得自己心气不静,修为不真。终究是俗人一个,远远达不到袅袅兮与芝兰共室、飘飘兮若凌波微步的境界。甚至还放不下,忘不了,又做不到。

  醒着是无聊些吧,睡着也是无聊。镇日的无聊里打发些个寥落的时光,于是又从网上寻些喜剧来看,却是许久没有看书了。而今日冬至,据说,夜会很长。朋友说,你,好好地,睡一觉吧!也只能这样吧,不这样又便如何呢?期待着,一夜无梦来扰。等明日醒来,拉开窗帘,满屋都是橘色的阳光。

  今天这阳光都属于我。

  冬至的日记 篇15

  又到冬至扫墓的时候了。每年这个时候,都是剪荠菜的最佳时间,妈妈早已经准备好了剪刀和袋子,等扫完了墓,我们就去剪。

  不一会儿,就扫完了墓,我们可以去剪荠菜了。我们来到了田野里,睁大眼睛找荠菜,荠菜可不好找了,因为它和草长得很像,难以分辨。可我认得,因为我有小窍门,荠菜的叶子上有小刺。而且它喜欢贴着地面长,不仔细找,根本找不到它。就算找到也不好剪,如果没有找准的话,叶子全碎了,要剪它的根才行。

  因为我们的方法对,所以只花了半个小时,就剪了大大一袋,我好快乐,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劳动成果。

  好久没去超市了,今天我和妈妈去了超市。我们乘着公交车来到超市。一走进超市,就看见人山人海,你挤我我挤你。我们随人群挤上了二楼,我们看到了许多好吃的,好眼馋啊!有小朋友最喜欢吃的`糖,糖的品种可多了,五颜六色的彩虹糖,又香又甜的奶糖。有人人喜欢的饮料。还有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生活用品。

  我和妈妈看花了眼,不知道该买什么好,看着这样不错,看着那样也需要,都不知道要买什么好了。一会儿工夫就装了满满一筐。妈妈高兴地说:“有超市真好,想买的东西应有尽有。”

  我们满载而归。

  冬至的日记 篇16

  在冬至那天的上午,天空万里无云,学校组织我们到林德源烈士陵园扫墓。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扫墓,所以我的心情特别激动。到了陵园,迎面看到一座气势雄伟的纪念碑,上面刻着“林德源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鲜红的大字。陵园四周绿树成荫,不时看到几只小鸟在欢快地歌唱,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开始扫墓了,大家干得热火朝天。有的在扫树叶,有的在除草,有的在清理水道,还有的在给石碑上的`字上漆。大家干得多认真啊!林强拿着大扫把,从墓的上面一直往下扫,尘土飞扬,他干得满头大汗,脸上变成了大花脸。老师们也加入了大扫除的行列,他们一边干活,一边给我们讲烈士的事迹。清理干净后,四个六年级的学生向烈士送了花圈,他们昂首挺胸,步调一致。接着,在哀乐声中我们向烈士默哀三分钟。这时候,整个陵园一片寂静,只听见自己的心脏“扑通扑通”跳动的声音,显得庄严肃穆。默哀完毕,学生和老师代表分别上台讲话。听了他们的话,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最后,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响彻云霄,吸引了很多路人驻足观看。扫墓祭奠仪式完毕,我们又列队回到学校。今年的冬至过得真有意义。

  冬至的日记 篇17

  冬至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也叫“亚岁”,是一年中阳春的开始。

  在我的眼中,冬至是一个美食节。一想起,就让我垂涎三尺,因为在这一天,我可以吃上宁海人冬至日的传统佳肴,其实就是糯米圆,甜的叫汤圆,咸的肉炒圆。汤圆很多地方都有,但肉炒圆应该是宁海特有的。

  记得冬至那天,一大早,奶奶就忙开了。奶奶先用糯米粉揉成一个大圆球,再分成一个个小圆,接着把它们一一压扁,变成象棋大小,然后将它们放到油锅里,炸到两面金黄,再取出放到盘子里,嘴馋的我,忍不住先吃了好几个。妈妈则在一旁,准备了青菜、冬笋、肉丝、香干和番薯面等。最后,奶奶将圆子和这些料理炒在一起,香喷喷地肉炒圆就做好了。

  一家人吃着香糯可口的肉炒圆,奶奶还说了两句宁海的谚语:“吃了冬至饭,一日长一线。要吃冬至日,要睏冬至夜。”我好奇地问道:“奶奶,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呀?”奶奶回答道:“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冬至后,白天会一天比一天长,夜晚会一天比一天短,冬至就是一年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可一定要早点睡觉。”吃了冬至圆,我又长大了一岁。

  冬至真好“吃”,很有味道!

  冬至的日记 篇18

  随着放学的音乐声响起,我背着书包像一只欢蹦乱跳的小兔子蹿出了校门。

  回到家,刚休息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就回来了,我看见妈妈手里提着一包饺子,我接过饺子问妈妈:“这些饺子是今天吃的`吗?”妈妈说:“是的”,我大呼:“Very Good”,我又问妈妈:“今天为什么要吃饺子呀?”妈妈边忙边说:“因为,今天是冬至节呀!每到冬至节,北方有吃饺子,南方有吃汤圆的习俗,”妈妈说着就开始煮饺子了,不一会儿,饺子就熟了,我伸长脑袋往锅里看了看,一个个饺子漂在锅里,像元宝一样,妈妈把煮好的饺子盛到碗里,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和爸爸妈妈比赛谁吃的饺子多,最后一统计,我吃了九个饺子,妈妈吃了七个饺子,爸爸吃得最多,一共吃了十七个饺子,真是个一级“大胃王”,我和爸爸的肚子鼓得像皮球一样。吃完了饺子,我还查了资料,一查资料才知道,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至后面是小、大寒,冬至有的地方还有祭祖的习俗,过了冬至这一天,白天就会越来越长了。

  今天我吃了可口的饺子,还了解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冬至,我又长知识了!

  冬至的日记 篇19

  ×月×日星期×天气×

  “冬至饺子夏至面”,又快到冬至了,我不由想到了美味的饺子。

  星期天,正好表妹也在我家,妈妈买回肉馅、韭菜,开始做饺子馅。妈妈麻利地拌好馅、和好了面,包了起来。我洗干净手对妈妈说:“妈妈,我帮您包好吗?”妈妈笑着说:“你还是帮我擀皮吧。”我挽起袖子,正准备擀皮,妹妹跑了过来,不由分说从我手里抢过擀面杖,擀起了饺子皮。“妈,你看。”“你让着点妹妹,那你包饺子吧!”

  我更高兴了,学着妈妈的动作,把一个饺子皮放在手上,用筷子夹起一小块馅,放到饺子皮中间,将两头对折,贴在一起,两手用力一捏,可饺子开了一个大洞,馅漏了出来,我赶快交给妈妈处理。我又拿起一个皮,心想,这次少放点馅,可不知咋的,皮对折后,捏不到一起,“算了,不包了。”我泄气地说。妈妈看了看说:“做事要有耐心,遇到困难要找原因。”听了妈妈的话,我又包了两个,虽然样子不好看,但成功了,我得意地说:“妹妹,看我包的饺子咋样?”妹妹抬起头来,只见她脸上、衣服上粘满了面粉,真像个圣诞老人。妈妈望着我俩,笑得前仰后合。

  吃着美味的.饺子,我们三人会心地笑了。

  冬至的日记 篇20

  “吃圆啰,吃圆啰!”外婆一边喊,一边捧上一碗碗热腾腾、香喷喷的咸炒圆。我一个箭步地冲到餐桌旁,迅速地拿起筷子就去夹碗中的圆,只见笋片、肉丝、牡蛎、番薯面等配料中嵌着一颗颗圆鼓鼓、黄澄澄的'冬至圆。

  我迫不及待地把鼻子凑到碗边闻了闻,一股股诱人的香味扑鼻而来,馋得我直流口水,连忙夹起一颗金黄的“小球儿”往嘴里送,软软的,粘粘的,鲜美可口,好吃极了!正当我狼吞虎咽地吃着冬至圆,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吃冬至圆有讲究,你明年是几岁,就得吃几个,不能吃多也不能吃少。”我听了抬起头问:“妈妈,我明年是十岁就得吃十个啰?”“那当然啰!”

  我又端起碗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知怎么的,妈妈惊讶地叫道:“叶梓婧,你怎么吃了十一个?这下可糟糕了。”我愣了一下,看着妈妈故作惊讶的神情,就神秘兮兮地问:“妈妈您明年三十九岁,就得吃三十九个冬至圆,您吃的下吗?”妈妈耸了耸肩,担忧地说:“我还真吃不下。”我一本正经地说:“那您难道不希望我帮您吃几个吗?”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小馋猫,啥时学得油嘴滑舌的!”我朝妈妈吐了吐舌头,做了个鬼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过冬至,吃冬至圆真有意思。

  冬至的日记 篇21

  十二月二十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它拥有冬至节的喜庆,又有世界末日的害怕,但害怕归害怕,节日还是要过的,按我们这一带的习俗,冬至节要吃美味的冬至圆,一听妈妈说要吃冬至圆,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谁叫我是冬至圆的`忠诚粉丝呢,对冬至圆的爱始终如一,大批幻想不断涌入我的脑海中,刹那,大脑和我那小小的心灵充满着欢乐。妈妈小心翼翼地从冰箱里取出米粉,倒在一个大盆子里,加上半勺水,洗过手使劲搓,经过数时分钟后,又软又黏的面团便在妈妈那鬼斧神工的手中诞生了,大大的,白白的,没有一丝世界末日的黑暗;亮亮的,湿湿的,似乎预示着世界的和平。“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牛圆了,下面请麻米酱瓜。”我高呼着生怕哪一个邻居不知道——今天冬至节这个重要节日。我和妈妈做了许多的卡通冬至圆,小心翼翼地进行烹煮。大火烘烤着锅底,一股股热气腾上天空,我正悠闲地看着书,只听见妈妈叫了一声“吃饭”我便如一头寻觅食物的野猪,闯进厨房,可却呆若木鸡,我的小卡通冬至圆病歪歪地“卧”在盘子里,我夹了一个,嗯,真不错!今年的冬至节真特别!亲自做的冬至圆可真不错。

  冬至的日记 篇22

  今天是黑夜最长白天最短的一天——冬至。

  冬至当然要吃饺子了!于是,当我回到家推开大门时,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大案板,案板上放着一团面。我立刻明白了今天的晚餐。

  写了会儿作业,妈妈和奶奶开始包饺子。我连忙嚷嚷着我也要包。妈妈起初不同意,但后来开明的奶奶劝了劝妈妈,妈妈就答应了!

  耶!我在心里欢呼。于是急忙跑开手中的作业本,奔向桌上的那团面。刚开始,妈妈只让我把切下来的面团压扁。这是最简单的`活了!我不高兴的嘟囔。妈妈听见了,想了想,让我拿粗粗的擀面杖擀饺子皮。嘿嘿,这才适合我做嘛。我高兴的哼着小曲,可却发现我无法像妈妈那样一边转一边擀,所以干得很慢,而且形状也不是标准的圆形,无奈,我丧气地说:“不擀了,我来包饺子。”妈妈同意了,但是我不是把馅放多了就是放少了,包出来的形状也不好看。这时候,奶奶开始一步步细心的教我。我认真地包着,结果嘛。当然是包出了美味的饺子啦!

  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心中泛着不少甜蜜。

  冬至的日记 篇23

  冬至快到了,妈妈的家乡有一项传统文化,在冬至的时候吃冬至包和汤圆。

  妈妈说小时候因为物质缺乏,生活比较低,难得在过年过节吃上好东西,所以孩子们都很期待这一年一度的冬至节。

  冬至前一天,大人们开始准备食材,比如:三层肉,香菇,笋干,花生仁等等。有的人喜欢用仁,笋干来包冬至包;有的人喜欢用三层肉,香菇来包冬至包。有了陷,皮当然也要“上场”。这皮可不是用面粉做成的皮,而是用米磨成的浆,然后用大大的石头把米浆压干,抓一小团用手压扁,把炒好的食材像包饺子一样包起来。最后放到锅里zheng熟了就可以吃了。妈妈说每当这时候,站在旁边看大人做冬至包,或锅旁边

  等待,或吃着热腾腾的冬至包是一件多么开心,幸福的事啊!

  冬至还吃汤圆,就是压干的米浆搓成一小粒的汤圆。大人和小孩一起搓汤圆真是太好玩了!听说几岁就要吃几个汤圆,那外公外婆六十岁就要吃六十个汤圆,怎么吃得完呢?真是太有趣的`一项传统活动了!

  冬至快到了,我希望妈妈能带我回去她的家乡,让我也感受一下,这好玩又有趣的冬至节!

  冬至的日记 篇24

  今天是冬至,我们上午到了秋源去扫了墓,再我们又开着车到了奶奶的家乡——屏前。我们现到奶奶的那边的祠堂也就是洪氏祠堂里去祭拜,洪氏祠堂里祭拜的是古代的礼部尚书。我们用刚在秋源的商店里买了的火炮在这里开始放了。在祭拜完之后我们就到了奶奶的哥哥的家吃了中饭就又去太外公、太外婆的坟墓上去祭拜。

  我们各自拿着用纸做的房子、金银财宝等东西到了太外公、太外婆的坟前,这次可是相当的热闹啊,又十几个太外公、太外婆的亲戚一起前去祭拜。我帮着大人们把花圈给牢牢的'固定了在太外公、太外婆的坟顶,在装之前我的手指头又被花圈上的竹子给刺伤了。然后我们用从大家那里拿来的上百个烟花火炮,一齐点燃,放完了之后放下一批,这是代表着太外公、太外婆的祖祖辈辈的亲人放的。也又开始点着了给太外公、太外婆的金银财宝、房子等物品,熊熊燃烧的烈火是多么的壮观、雄伟。烟花完,烟火灭。风一吹,坟前的烟灰漫天飞舞,然后又悄然落地……人们就带着又喜又哀的表情离开了。此时,天上下起了曚昽细雨……

  当我们祭拜完了之后就又回到了千岛湖之后,司机也回到他的家乡去扫墓了。今天真是个又值得怀念的日子啊!

  冬至的日记 篇25

  过冬至啦!人们在这一天会包饺子、吃馄饨,台人喜欢用糯米捏成鸡、狗、鸭、牛、羊……象征吉祥。爸爸妈妈工作平时很忙,我们很少在家包饺子,但是唯独在冬至这天,妈妈会早早地准备好各种肉馅和素馅在家里包饺子。

  今年的冬至,妈妈像往年一样早早地准备好了各种饺子馅。中午放学后,我邀请了两个好朋友——王俊清和赵芊芊来我们家一起包饺子。一路上我们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鸟,蹦蹦跳跳,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我们的家。

  “孩子们,快去洗手,准备包饺子啦!”我们刚一进门,妈妈就高声叫道。我们把手洗得干干净净,飞快地奔向厨房。

  妈妈负责擀面皮,我们负责包饺子。包饺子可是我的拿手绝活。首先,我先给她们俩做个示范。我先拿了一张面皮,放了一些馅,把皮对折,左手托住面皮,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头,然后左裹一下,右裹一下,顺势再把面皮往上提一下,手不断往前走,顷刻间,一个带花边的小饺子就出来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面板上,心里乐滋滋的。

  冬至的日记 篇26

  今天是冬至,下午放学等我回来,我和妈妈包饺子。

  饺子一会就包完了,我和妈妈累得满头大汗。然后就开始吃饺子,吃了饺子,又吃了红烧鱼块,哎哟好好吃啊!不过就是刺太多了。

  吃完了我就做作业,有一题我不会,妈妈就给我讲了讲,我就会了,作业很快做完了。

  时间还早,我就教爸爸妈妈画画。我先画,爸爸妈妈比着画。最后爸爸得了98分,妈妈得了99分。为什么没有100分,我就着急了,我决定等放假的时候我天天教他们画画,不知道他们受了受不了?

  今天真是有意义的一天!

  妈妈的话:听了儿子的话,我好惭愧,他还怕我们受不了。我们什么时候想过孩子受了受不了啊!儿子,以后我们会尊重你的`,什么事你自己说了算!孩子这一周做作业已经基本会自己检查了。心里觉得这游戏激励法要换一换了。

  快乐小苹果给我的建议是让孩子做老师,我就试一试吧!今晚我对孩子说;“你做得真好!奖励你当爸爸妈妈的画画老师吧。”没想到孩子很乐意看着儿子认真教我们的样子,心里觉得用这个法子真好,就用它慢慢代替电脑游戏也行。在此谢谢快乐小苹果了!

  冬至的日记 篇27

  奶奶常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到了冬至,家家户户都吃饺子。

  妈妈今天一大早就开始和面、做饺子馅儿,中午一放学,我们全家就开始包饺子了。我学着妈妈包的方法,把饺子皮放在手心,另一只手拿着筷子夹了点馅儿放在皮的中间,对折后把边认真地捏紧,不留一点缝,放到案板上一看,像一只没吃饱饭的'小猪,只能躺在案板上;妈妈包的像一个个小元宝,饱满而精神地立在案板上;爸爸包的饺子最好看,像一条条小鱼,后面还托着一点小尾巴,饺子上面还捏有许多像麦穗一样的褶子。我包的饺子样子不太好看,妈妈让我去擀饺子皮,我把早上和好的面团切下一块,搓成蛇一样的圆长形,直径比一分钱硬币大一点,用手扶正,压扁像飞碟一样,然后用擀面杖把它擀成圆形,一个个饺子皮就擀好了,妈妈直夸我擀的好,又圆又均匀。

  在我们三个人的分工合作下,饺子很快就包好了,妈妈先煮了两碗,让爸爸给爷爷奶奶送了过去,又给我煮了一碗小鱼形状的饺子,我吃了一口,真香啊!

  冬至的日记 篇28

  如同炎热的时候最想清凉,寒冷的时候最容易思念温暖。即便冬不像冬,仍然是冬,还是寒与冷统治的世界。如果拿北方寒冷的凛冽与南方寒冷的温润让我选择,我还是选我的.凛冽而不愿意与温润为伍。每回与浙江的南宁的成都的人们说冬天,他们都说冷得不好受,而我当然会自得一下我们的暖气,我们的蓝天与空气。

  是的,如果要炫耀的话,只有蓝天空气了。每天看到雾霾,除了堵,还是堵。回想一个月前在京冀地区出差,真是冒着生命危险啊!所以在石家庄办完事的次日就登车返回,不是想家心切,而是逃出“灾区”急迫。西北荒凉,西北落后,便留下了干燥和比较干净的空气。住在连雾都见不到的地方,如果不是亲临其境,是无法想象雾霾之重的。显然,盲目发展带来的副作用来得快了些,而偏僻地方留下的洁净空间也有限。我们附近一些城镇冬天的污染指标,也冉冉升起,令人揪心。

  “环球同此凉热”的话已经有些过时。环球应当“同此”的事情早已经失去了协调步伐,凉热或成热凉、或者温吞、或者麻木得没有任何反应。用老观念、老经验已经无法度量世间事情。

  当止不止,当行不行,便是不懂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