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7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1
这本书无法让人更懂设计,它为你武装设计的思维,并要求你不断迭代关于设计的观念。
一、原研哉作为一名设计者
二零零一年起,原研哉受田中先生之托成为无印良品咨询委员会的一员,构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无印良品呈现出的形态。极简主义/简约在无印良品这里并不能粗暴地概括为简洁和朴素,因为简化工序会使其更易被模仿;它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优雅而质朴的生活提案”,从而形成世界性的影响。
根植于日本的品牌能够成为WORLDMUJI,一部分是由于田中先生所倡导的“从日常生活的审美意识中提炼而成”,另一部分便是原研哉对它的发扬光大。
这一理念除了指导产品开发,在向受众直接表达的平面广告上也产生了经典的呈现。
《地平线》系列取景于“乌犹尼”盐湖和“马鲁哈”草原,意在通过一条完美的地平线表达“虚无”(Emptiness)的概念。拍摄这个普遍真理的自然景象在4米高的地方取景,地平线将天和地完美分割。
原研哉作为独立设计师也设计了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的节目册。
二、《设计中的设计》对我曾经工作的启示
设计不是做加法。
设计,让人想到的是“加法”或者“浓墨重彩”。是一种加在原材料上的改变它的想法,也是一种加在物与物之间的结构,或者赋予色值。这本书第一次让我意识到……设计的本质——先“深入”地理解,再“浅浅”地表达;它不应该被注意到,因为最完美的设计呈现出来的是一个整体。
在达到这个理解之前,引起省思的是原研哉提出的“留白”,这样一个中国传统水墨画里的词汇。当把“留白”作为“设计”的理念提出,产生了奇妙的对比。
在无印良品所有的物品中,牙刷架是它的设计理念最生动体现,“扳指”状的`牙刷托完全脱离传统牙刷杯的规制。
它意味着终极的指向。
从新产品设计的角度而言,人群的区隔、产品的定位是它的原点,它的配方、它的包装设计是随之而生的产物,就如鸡和蛋。这一整套的动作能够称之为设计。当人们谈论设计之时,是从微观的角度把它具象成为了一幅图或者一个视觉作品。
这个思路在炮制多美滋高端新产品“致粹”的时候得到了完整的练习,它的视觉体系出发点不是理性的说服,而首先是感性的共情。它共情的对象是和虎妈相对的另一类新手妈妈,她们不为自己的孩子预设既定的角色,而是通过陪伴,来发掘并充分激发孩子的潜力。而落到“奶粉”这样严谨的产品,它的产品支撑点在于改变营养元素的结构,激发它提供的免疫作用。
在视觉设计上,如何把产品的理性和人群的诉求无声地联系起来?首先找到了一个比喻——钻石,钻石和碳由相同的元素构成,结构使它们有天和地的区别。
在包装的设计上,将钻石的切面及透光的效果作为设计的元素,或者可理解为基底,不言自明地表现高端、可靠、坚实,又不似其它奶粉般冷感。
三、再看《设计中的设计》
时隔多年,在现在的平面工作、甚至管理工作中这本书里朴素的话语依旧会随之浮现。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2
坦白的说,在进入大学之前我并不知道设计这个词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也一直想知道答案。在十一假期的时候我就在书店买了一本老师推荐的《设计中的设计》这一本书,想从中获取我想要的答案。于是带着问题,我就开始了我的“发现之旅”。
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简单干净,虽然只有黑白两种颜色,不过却散发着神秘感。这本书的作者是原研哉。他是日本平面设计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目录的前面是三位设计界的大师:李 埃德尔库特、前田约翰和杰斯帕 莫里森 对作者原研哉的评价以及对《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的体会,这使我在没有阅读之前就明白,我会在这本书中找到我想要的答案,也许我对设计这个词的意思会有更深一层的理解。
“用语言表达设计是另一种设计行为”这是原研哉在书的最前面说的一句话,在前言部分,我终于找到了作者对这句话的解释。理解一个东西不是能够定义它或是描述它,而是把这个我们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东西拿过来,让它变得不知,并激起我们对其真实性的新鲜感,从而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所以当作者用语言去表达他心目中的设计的'时候,他就是将他心中原有的设计的概念推翻,然后再去从一个陌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这也是一种设计行为。这句话也同样是在告诉我们,设计任何东西,不要被其原本的事实规律所框住,一定要打破原有的规律,重新去认识它,理解它,这样才会真正的设计出好的作品。
书中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原研哉通过一些工业设计产品的图片,加上他的解说,使其表达出一些工业设计创新、造福于人类带给人类便捷、的地方。
读完了这本书以后,我不禁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原研哉的设计理念到底是什么呢?我感觉,他的设计作品显现出来的不落陈规的清新,在于他找到了设计被需求的空间并存在其中进行设计。在这样的态度下,他拓展了设计的视野和范畴,使其在设计的领域中迈上了成功之路。而原研哉曾说过:“像设计不应该只看短期反应,而着眼于长远的教育性理想:若每一个设计师都有一种追求市场的品味、对设计的感受性就会不断地提升,社会了解设计意义的所在,设计师才会有更大的发挥。”所以对于设计,对于一个未来可能成为设计师的我们,一定要在创造的同时,发现其本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才会发掘物质其本身的价值。
那到底什么是设计呢?我认为,设计不光是一种学问,他是一种体现物品本身价值的必需品,一个好的工业设计产品,可以为企业创收,但却不能丢掉产品本身的特征。就像无印良品一样,虽然外观并没有那么特别,而且颜色也没有那么鲜艳,但是设计师却用了最朴实的手法将其表达出来,既环保,又可以高度表现出他的功能所在,这也就是设计的最高境界了。
我会追寻着原研哉老先生的脚步,去学习,去体会,去实现我的设计之梦。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3
这段时间我不仅在为毕业设计想方案,同时也阅读了《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读了这么久,突然发现 就像原研哉在开篇的自序中所说的一样,自己越来越不懂设计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对于设计的认知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往更深处迈进了一步”,所以 归根结底,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是因为我对设计这个异彩纷呈的世界越来越高涨的热情,以及对设计的意义更加深刻的思考与感知。
设计是什么?在我离设计很远很远的时候,我一直以为他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名词。而如今作为一个初学者,它有些神秘,有些美丽,又有点包罗万象,意蕴复杂。 对于这个最基本的问题,原研哉并没有在这本书中给出一个明晰的答案。但他给了我们弥足宝贵的启示。通过创新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这是我在第一章“设计到底是什么”中所认识的设计。
“设计的时代将要来临”。当初的松下幸之助看到了设计发展前景,二战后的日本产品设计高速成长,并且对质量的追求为规模化、量化的生产提供了品质保证。日本设计所具有的独特魅力是因为,对如何形成真正具有自身特色的设计思想的思索,在于 反思什么样的东西才是“日本的”,在于将 现代主义的感觉浸润并融入日本的生活文化中去。
完美是枯燥的。设计不是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完美但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东西。真正的设计应该不受教条、规则的束缚,充满想象力, 永远在寻找新的、更好的、不同的、不被遗忘的创意。试着通过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才可以寻求新突破。每个人也要有自己的逻辑体系,不人云亦云。
设计在哪里? 设计已经深深的扎根在生活当中,最令我们视而不见、习而不察,而恰恰又离不开的大概就是设计了。因为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每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都是设计。设计也为原本普通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温馨与惊喜,让生活变美、变放松。“生活本身,就是设计的起源地;而设计,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对生活的发言。”
什么才是好的设计?没有标准答案。事实上,哪有那么多好与不好,只要它足够有趣、足够有新意;只要你喜欢,哪怕一件有趣的小物件,也可以将不好变成好,给你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官享受,让你怦然而心动。
在现代工业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如何退去浮华、回归自我,保持一颗平静宽容的心越来越多的被人追捧。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也不仅仅限于好用,他们更愿意选择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设计产品。
正如原研哉写在最后:“我想邀请那些对设计有兴趣,在设计入口观望的人一起来阅读。设计世界看起来门槛很高,不会让人将其与流行或者潮流联想在一起,相信有很多人即使对
设计有兴趣也不一定会真的认为自己可以进入设计界,但我认为,只要脚踏实地,就能走好设计这条路。我期待那些对设计有兴趣的人能够坚定地进入设计界”。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4
曾经看过一本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后来在图书馆看见一本叫《设计中的设计(全本)》的书,书的容量较之前者多了两倍,增加了很多新的章节,书名由design of design变成了designing design,反映了作者在重新编排此书时思想上的波动。原研哉是为平面设计大师,却对我们已然习惯了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做了大量再设计课题,书中收录了他策划的再设计的很多精彩作品展,当然其目的并不是为了告诉我们人类自古以来积累起来的智慧所创造出来的产品是多么的“错”,他的研究告诉了热爱设计的人们不要被束缚于日常生活的高墙中,“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是一种创造。”他想传播的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设计思想。
夏日炎炎,读这本从封面到内页都是纯白的书让人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心理上都有一股清凉感,第一章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是旧内容,坂茂的方形卫生纸筒,佐藤雅彦的出入境章,隈研吾的捕蟑盒,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作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似乎到处手抖充斥着设计,地板,书籍,灯具,啤酒瓶。这些的确都是设计的产物,将这些东西陌生化,再进一步捕捉到新鲜感进行再设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能够做到这一点,才是一个真正的设计师。”
Haptic——无感的觉醒,人有五感;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这个策划中原研哉要求设计师们不许画草图直接受“触觉”来激发出物体。Haptic的展览中有两个作品我十分喜欢,深泽直人——果汁的肌肤,看到这一系列的作品时顿觉内心一阵清凉,甚至一个荒唐的理念从脑海中飘过:要是能进他的设计公司做设计跟大师一起做设计这辈子就完满了,好好练口语吧!如同作者所写,这一系列最出彩是香蕉汁盒,让人看到后会有从盒子口撕开纸盒大口喝的冲动,因为那里有一处香蕉蒂的设计,这样就会联想到撕开香蕉的动作,于是让人不自觉的想要撕开纸盒,我的感触是不是太大,不知不觉就掉入了设计师的陷阱里,这就是他的设计哲学“no thought”;草莓汁盒的外部肌理处理的和真实的草莓完全一样,有让人想伸手触摸的冲动,仿佛盒盖未启草莓的香甜已经扑面而来,可恨那只是张图片。夏天光着脚丫漫步是我们这代人童年的回忆,当我们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追求奢华品质的皮鞋不惜把脚磨的伤痕累累时,是否还记得当年夏天走在草地,踩在泥土上的触感呢Haptic展上的`木屐我很喜欢,因为直到现在无论春夏秋冬不在特别的公共场合我都有赤脚的习惯,作品在传统的木屐上有些植入了青苔,有些植入了松树林叶或是水泥石板,就如里特维尔德的《红蓝椅》一样,这样的鞋子穿在脚上未必舒服,这样的设计向人们传达的是释放脚底的自由,释放设计师内心的自由。
六月份去了一趟北京看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展,亲眼看见大师作品感觉心潮澎湃,白菜叶的果盘、深泽直人的果汁的肌肤,senseware的水滴设计,去无印良品店看到了直人先生的天圆地方的CD盒,才发现原来开关和电源是连到一起的,拉下电源线CD盒启动,和想象中不一样的开启方式,带来别样的触感,试想这样一个CD盒,如果挂在家里玄关换鞋的地方的墙壁上,走进家门顺手一拉音乐响起,是多么惬意的享受。良品的店里真的有很多设计巧妙的小东西,抽拉试的烟灰盒课放在汽车里使用,还有一把圆规与尺子二和一的产品是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怎么去实现的东西,什么时候在国内也可以有这样一种类型的店子,可以在摆放《设计中的设计(全本)》从人的五感方面谈论了设计的意图,更多的是从人的本源出发来考虑设计,原先生的思想对我以后的设计会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5
《设计中的设计》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设计师,因为你设计的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设计,还有你的生活。设计是从生活中发现新问题的行为,额环镜是由具体生活的人构成的,它之所以能走向前方,就是因为有技术与设计的存在。设计的应用很广泛,也可以说成包罗万象,它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物体,与大自然;人类息息相关设计师们所说的设计都离不开我们的生活,从一个很小的细节可以体现一个很完美的设计,当然也离不开设计师的才能。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设计,我们的物质享受更离不开设计。
设计是一个很抽象的词,但当设计师把它剖削了之后,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有时甚至会擦肩而过,看你有没有发现而已,设计也如此。设计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总的来说经济、政治、文化都离不开设计。比如说;商品是市场的主体,是消费欲望的集合体,无论设计什么都要适合消费者更能实现具有引导性的设计,作者还从国家的品牌来解析这个设计。因为每一个国家的形式不一样、经济、文化都白一样,所以设计出来的东西也要人们所接受。
正如作者所说的环保,这是当今世界最关注的问题,需要我们慎重的考虑,其实环境也是设计中的一个环节,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但要对社会的敏感度,而且要顺应时代的变化。设计也不能因为技术的发展而陷入停滞。因为时代在发展,我们要真正认识到设计本身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发挥了什么技能,以及产生的价值,这些都是我们必须所要知道的。
但我对设计真的一点都不了解,但看完这本书后我深刻的了解到设计真的很广泛,而且设计出来的商品都要符合时代的进化,这些都是为了我们能拥有一个更为宽广的视野,更好地观察世界之美,同时我们要真正了解到设计的涵义,设计为了什么?怎么样设计?这些都是要我们解决的问题。作者之所以一步步迈向设计中心,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设计师,这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所以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学好设计。
成语脚踏实地:脚踏实地[jiǎo tà shí dì],意指比喻做事切实稳健。语出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八》。[源]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一八》康节有〈安乐窝中诗〉云:“半记不记梦觉後,似愁无愁情倦时。拥衾侧卧未欲起,帘外落花撩乱飞。”公爱之,请书纸帘上,字画奇古,某家世宝之。公与康节唱酬甚多,具载《击壤集》。公尝问康节曰:“某何如人?”曰:“君实脚踏实地人也。”公深以为知言。至康节捐馆,公作挽诗二章,其一曰:“慕德闻风久,论交倾盖新。何须半面旧,不待一言亲。讲道切磋直,忘怀笑语真。重言蒙跖实,佩服敢书绅。”记康节之言也。康节又曰:“君实九分人也。”其重之如此。後公以康节之故,遇其孤伯温甚厚。[典故]司马光是宋朝重要的史学家。宋英宗时,他与范祖禹、刘攽、刘恕等人奉命编撰《资治通监》,由他主编。编写这部史书时,司马光每天凌晨就开始工作,直到半夜才休息,丝毫不敢懈怠。为了怕睡得太久,耽误了工作,还特地制作了一个“警枕”,好让自己睡得不安稳而警醒。而司马光对於书稿的要求更是严格,他先广泛的收集资料,然後串连、剪裁,加以润色,反覆修改,直到满意为止。例如其中唐代部分的稿子,原有六百多卷,等到最後定稿时只剩下八十卷,可见其要求之精简。等到编成後,全书共有二百九十四卷,全都用正楷工整地写好,一笔不苟。这种认真踏实的治学态度,受到了当时人们的赞赏。宋神宗更为这本史书取名为《资治通监》,表示这部史书能作为历代治乱兴亡的借镜。司马光做事认真勤恳的态度,可以从这儿看出。所以有一次司马光问他的好友邵雍,说:“你认为我是一个怎麽样的人?”邵雍便回答:“你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正是对於司马光最贴切的赞美。後来“脚踏实地”被用来比喻做事切实稳健。
成语治乱兴亡:安定、祸乱、振兴、灭亡。指国运的各种情况。如:《吕氏春秋·察微》:“治乱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又如: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宋·欧阳修《朋党论》)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6
《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山东人民出版社――白底黑字的封面,除了必要信息没有罗列任何东西,更没有任何装饰物出现。不知道作者想要通过封面向读者传达什么讯息,但我的感觉就是,书中一字值千金,看到他静静的躺在桌面或立在书架上时,迫不及待的打开它,拜读。显然此书的封面设计是很成功的。 由于很喜欢这种简约、大气的设计风格,所以在进入主题前,不禁要对《设计中的设计》一书的封面大加赞赏一番,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设计出这样优秀的作品。
整本书读下来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受益匪浅。作者的许多观点和设计观念颇为受用,不过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并非学习到多少先进理念,而是从打开书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结束,被作者的文字所引发的大量思考,脑海中那些源源不断跳出的“?”着实引发了一场风暴! “轻轻地将手肘撑在桌子上,托着脸来看这个世界,眼前的一切似乎也会随之有所不同。我们观看世界的视角与感受世界的方法可能有千万种,只要能够下意识的将这些角度和感受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设计。 当你因为读完这本观念设计书而感到越来越不懂设计时,这并不意味着你对设计的认识倒退了,而是证明你在设计的世界里又往更深迈进了一步。” 这是作者――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先生写在开篇自序中的一段话。也正是这句话让我产生了第一个疑问: 这本书要告诉我什么? 为什么在还没有阅读其内容的现在,却因为作者的一段话语产生了收获海量知识的喜悦? 什么是设计?这个我再熟悉不过的问题,在读完短短几百字的自序后,突然变得陌生,陌生到貌似从未思考过的问题! 现在我明白了,这就如同逐梦的人,可能由于走的远了,追的乏了,一颗坚定顽强的心在饱经现实的打压、诱惑后,虽然依旧在奔跑,但早已忘记了最初的梦想,舍弃了精髓,徒有其表罢了。
我们穿梭在校园中,忙于攻读我们的设计学士学位,填鸭似地学习着社会认为我们需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五花八门的课程,走马灯一样的变换着……到如今却连最基本的问题都抛在了脑后! 原研哉在书中讲到了设计的过去,讲到了设计与生活,讲到了设计师与其所处的时代,讲到设计与当前瞬息万变的世界,讲到了设计所引导的消费观念以及设计的未来等等,所有这些细枝末节间,不仅能看出作者丰富的'积累和经验,更尤为可贵的是对待设计的态度和责任心。
很遗憾也让我觉得很惭愧的是,我既没有潜心研读过前人的足迹,积累丰厚的能量。也没能深深融入所处的时代,学习如何设计符合时代的优秀设计,更不用谈把握未来的脉搏了。 学生不才,妄自猜想作者将书名定为“设计中的设计”,想必是想告诉每一位读者书中的字句均是经过反复提炼的,是原研哉设计观念的精华所在。是历经无数理论积累和数十年实践才得到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也能领悟“设计中的设计”,设计出“设计中的设计”。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 7
《设计中的设计》是一本关于设计思维和创新的经典书籍。读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设计的本质,也学到了许多关于设计的知识和技巧。
在书中,作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设计的概念和意义,包括设计的历史、哲学、文化和心理等方面。同时,他还提出了一些有关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例如创新思维、用户体验、用户中心设计、故事板等等。这些方法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创造出更优秀的产品和服务。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和技能,例如观察力、沟通能力、创造力、团队协作等等。这些素质和技能不仅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完成设计工作,也可以让他们在职场上更加出色和成功。
总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设计指南,无论你是设计师还是非专业人士,都可以从中受益匪浅。我相信,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设计的`本质,并且能够运用书中提到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来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相关文章:
平面设计中的版式设计07-14
平面设计中的字体设计07-03
设计师必读书籍:设计中的设计07-14
平面设计中的字体元素设计07-03
广告设计中设计方法的运用07-02
设计中的色彩搭配07-14
色彩在设计中的运用07-14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03-11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11-07
《设计中的设计》读后感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