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时间:2024-03-05 22:30:56 秀雯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我要投稿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流和电路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精选10篇)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1

  一. 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是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第二节内容,本节课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从前后联系来看,学生在第一节学习了电荷的知识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本节课内容,而在本节课里学生要知道电流的形成和方向规定,电路的构成,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和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为后面的电学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 学生情况分析

  初中学生对“电”并不陌生,有一些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但由于电是摸不着,看不到的,所以学生对“电”还是感到非常神秘,这为教师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了前提;同时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技能,观察、实验、分析概括能力已初步形成,为本节课的探究实验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学生还没有真正地连接过电路,再加上年龄小,抽象思维较差,所以,在连接电路、理解电流的形成上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使用多媒体来辅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2)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的电路元件的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3)能辨别通路、短路和开路(断路),并能说出短路的危害

  2.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让学生从现象中分析问题,总结规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电路连接、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通过对电池的了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

  四. 重难点分析

  重点: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知道电流的形成和电流的方向规定。

  难点: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和根据实物图画电路图

  五. 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在电的世界里,也许你会感到它很神秘,为什么录音机通电就能播放音乐,冰箱通电就能工作,这些看似复杂的东西实际都是由最简单的元件组合而成,让我们走进这个电的世界,利用我们手中的器材,怎么才能让小灯泡亮起来?(激发学生兴趣)接着利用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二)围绕目标,展开探究

  实验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由于学生首次连接电路,所以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

  (1)任何时候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2)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断开。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老师再一次提醒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在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教师给出的一些器材即两节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和一些导线来连接电路,小灯泡亮)

  实验结束后让完成“灯泡亮”的学生展示电路,利用学生展示的电路从而引导学生归纳出电流的定义、电流方向的规定,以及在电路中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在归纳过程中并运用多媒体展示导体中电荷的定向移动来辅助学生的理解)

  然后,教师设问:“刚才连接的电路中有哪些元件?在教师引导下,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认识电路的组成及电路元件的作用。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并用多媒体向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各种电源、用电器、开关,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接着用多媒体展示电饭锅内部的复杂电路,引出画电路图的必要性。(从日常生活的现象入手,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由于学生首次学习画电路图,所以对学生要求规范十分重要。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规范画电路图的电路图的要求,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最后,教师再次设问:“在刚才的实验中,有的小组的同学满怀信心地连接了电路,并与电路图相符,应该是正确的,可是闭合开关后却发现用电器不工作,原因何在?”从而引出电路中的断路(开路)、通路、短路三种状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短路带来的危害,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讲完如何画电路图和电路的三种状态后都设置相关练习题,在讲课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既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堂小结,单元回归

  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课堂小结既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回顾、梳理,又可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一个知识体系。

  (五)布置作业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山东科技出版社选修3-1第三章第4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章主要讨论恒定电流,本节内容为串并联电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知道了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而这节课的并联电路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初中学的内容要深入一些,这节课的内容与前面的知识联系密切,是后面知识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恒定电流的基础

  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理解并联电路电压、电流关系,能推导得出并联电路等效总电阻、电流分配、功率分配,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混联电路问题。

  (2)、能用分流原理将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推导并联电路电阻、电流、功率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电表改装的分析和讨论,提高综合运用欧姆定律、电路并联规律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等效思维方法、科学方法教育。学会灵活与变通。

  二、重点和难点

  本堂课的重点是并联电路特点、分流原理及应用。注意适时引导学生从本质上去探索新问题,使学生养成同一问题多角度考虑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中通过一个分流实验来突出重点,让学生对分流原理有更深刻的认识

  对于本节的难点是电流表的改装,这部分内容我主要采取实物展示、例题讲解来突破。

  三、说教法

  (1)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教学上采用推理的方法,并且训练学生自己推理。

  (2)通过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并联分流的认识

  (3)观察电流表的内部结构,让学生对电流表有整体的认识。

  四、说学生

  本课的学习者是高二的学生,学生基础上有点差,但是初中所学的基本规律并不存在认识上的障碍,总体上看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不是很高,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值得肯定,对待学习很认真,所以着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1、复习前面所学知识

  首先复习上节课串联电路的连接特点,以及初中所学的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为本堂课内容扫清障碍,打好基础。做好学习新内容的准备。

  2、并联电路的两个基本特点:

  教材在此明确提出了并联电路的两个基本特点。在此可直接给出,在初中的基础上学生不难理解

  3、讨论与交流

  从并联电路的两个基本特点出发,根据欧姆定律,推出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电流、功率的分配关系。并请三位同学上黑板推导。

  在讲解并联电路等效电阻时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力学中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一个力的作用效果进行类比。

  电流的分配关系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可通过一个实验,用实例说话,让学生对并联分流的规律理解加深。实验电路如下:

  该实验同时可对功率分配的比例关系进行说明

  4、并联分流作用应用

  请同学们先自己阅读教材,总结并联分流的两个应用

  应用一:带有金属外壳的电器一般要接地线。

  提出疑问:地线怎样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原理是什么?

  应用二:利用并联分流作用,把电流计改装成电流表。

  提出疑问:如果要用电流计去测量较大电流,并且能从刻度盘上读出电流值应该怎么办?改装的`原理是什么?怎样计算分流电阻的大小?

  学生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已经知道了表头的内部结构,对表头的内阻、满偏电流、满偏电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在此可拆开电流表,展示内部结构,让学生对电流表有个基本了解,同时通过理论分析,用分流原理计算分流电阻大小。

  然后进行例题讲解,让学生熟练电流表的改装计算。

  5、混联电路

  让学生回忆我们在处理多个力合成时,如何求合力,在此进行类比,在实际电路中,常常是串联之中有并联,并联之中有串联,解决混联电路的思路就是先将一部分电路求等效电阻,在将此等效电阻与其他电阻进行求等效电阻,方法上有点类似求多个力的合力。

  通过例题来说明混联电路的一般解法

  六、课堂练习:

  1、在图1所示的电路图中,错误的是

  2.三只灯泡并联接在200V的电源上,总电流为 2A,第三只灯泡的功率为100W,且R2=2R1

  七、课堂小结

  提问学生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什么是并联电路?

  2、并联电路特点?

  3、从两个基本特点出发得到的3个重要性质?

  4、并联分流的两个应用

  八、课后练习

  1、 课本65页2、4题

  2、思考鸟儿可以自由自在的栖息在高压电线上而不会遭到电击,这是为什么?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电流和电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二节内容。以往初中物理教材多把电学放在力学之后,认为力学是学习物理的基础,而电学内容比较抽象,应该放在力学之后学习。但是“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倡导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并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培养目标上走向多元化。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教材从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不过分强调学科自身逻辑的体系和概念规律的严密性,把电学放在力学之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是它却让人感到神秘,尽可能多地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些知识跟自己的生活很贴近,而且很有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认识到电是可操作的,并产生进一步探究其奥秘的兴趣。电学在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中具有广泛和重要的应用,本章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而本节中的电流、电路、电路图的内容又是学习本章的基础,因此,掌握好本节的知识和技能,对今后电学内容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②通过动手实验,认识断路、通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③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图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可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性表达出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它摸不着,看不到。本节又是初中阶段学生第一次接触电路连接;第一次进行物理作图,对于八年级初学物理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重要。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对“电”认识是肤浅的,不完整的,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形成科学的体系。电流是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电路的连接是电学实验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电流和电路的知识,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的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转换法、引导法、类比法等。

  通过连接电路的操作性练习来认识电流与电路的关系,电源和用电器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指导原则,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归纳法、练习法等,培养学生的兴趣、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电学实验习惯,提高认识电路、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的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实验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用录音机播放节奏感强的一段音乐,让学生看到突然断开录音机电源,音乐声停止。问:同学们为什么听不到音乐声?从而引入了“电”,并且结合演示实验(如图)引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演示实验,突破难点

  虽然“电”不是陌生的东西,但电流是摸不着,看不到的,对初中学生来说思维还常常与感性经验直接相联系,这都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也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演示实验方法来突破这个难点,通过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等方法得出电流的概念。

  (三)分组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归纳能力

  1、利用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教科书中的实验警示“!”并对他们示范:如果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此时通过导线的电流会很大,会将电源烧坏。在学生做实验时,要有科学的实验习惯,必须有正确的实验操作,先结合实验的进程,规范实验操作,利用挂图告诉学生什么是短路、断路和通路以及短路的危害。电流的方向以及形成条件的教学采用学生实验分析归纳、观察,教师类比、引导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析归纳出电流的方向和形成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归纳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2、在电路的构成的教学中,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验,容易分析归纳电路的组成:用电器、开关以及导线的作用,对于电源的作用,可结合课本103页的小资料进行讲解,以加深理解,培养环保意识。同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根据平时的`观察,列举知道的用电器、电源、开关、导线,并说出它们的作用。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对初学电路的学生,正确画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是学习电学的基本功,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之一,因此在教学中加强了这方面的训练。

  1、让学生认识课本104页图5.2—8中的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为画电路图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进行规范的画图示范,结合元件符号的特点,针对学生容易马虎的地方,提出画好元件符号的要求。

  并结合同学们的分组实验,让同学们把实物连接电路画成电路图(可在课后让同学们练习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小小比赛)学生经过训练,认识电路、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的能力会有较快的提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五)、布置作业

  课本P105动手动脑学物理1、2、3题。回家动手练习,实验。

  六)、板书设计

  二、电流和电路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了形成电流。

  电流方向:电源正极用电器电源负极。

  形成电流的条件:

  (1)有电源

  (2)电路闭合

  电路:用导线将电源、用电器和开关等连成电流的路径。

  电源和用电器:

  (1)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如干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风扇、电视机、电冰箱等。

  电路图:用元件的符号表示出电路连接形成的图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知道电路的组成;能从能量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能画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

  3.结合小小电动机、手电筒等电路的实际连接,学会按实物电路连接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分析归纳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器符号、电路图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这也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认识电路组成、研究各元件的作用有强烈的兴趣;在学习连接电路、画电路图等基本技能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安全操作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

  2学会画简单电路图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连接电路,组织讨论。

  【教学方法】:

  1.类比法:课件展示同学们熟悉的水流的形成得出电流的形成。

  2.分组实验法:将学生分成2人一组进行实验。

  3.示范,合作学习,训练的方法:在教师规范准确的示范下,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己动手实验,掌握连接实物及画电路图的知识。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结合,认识电源、用电器、开关等知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干电池,小电动机、开关,灯泡各一个;几种开关各一个;三种不同电源的手电筒;音乐贺卡。

  学生:(分组实验用)干电池,灯泡,电动机,开关,导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课”“老师好”“同学们好,请坐”

  “早就听说咱泰和县城的夜景漂亮,”[展示泰和县城的夜景图片]“昨晚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这些迷人的彩灯,把咱泰和县装扮成一个不夜城”

  “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彩灯,[出示彩灯]我想请同学们帮个忙,让它们也亮起来,美化美化教室,好不好?”

  “在动手实验之前,请同学们注意两点哟”

  [展示:绝不允许将导线直接连在电池的两端!开关在接入电路时要断开!]

  “请同学们打开桌子上的盒子,利用盒子中的器材,使你们的彩灯亮起来。老师要看看哪个组完成得最快最好哟!完成好了的小组请举起你们桌上胜利的小红旗!”

  (老师巡视各组实验)

  “看到同学们的彩灯亮起来,老师真高兴!咦?你们这三个小组的红旗为什么还没有插上呢?”

  生:“我们的灯不会亮!”

  “哦!别难过,这节课我们就将一起研究这些灯为什么会亮,又为什么不会亮!”

  板书课题:电流和电路(请将开关断开)

  二、进行新授

  “刚才同学们连接的就是一个简单的完整电路,(老师出示电教板)闭合开关后,灯泡会发光的,那么,你认为要构成一个完整电路,必须要有哪几个要素呢?”

  板书:

  1、完整电路的构成

  请同学说出完整电路的构成:电池灯泡开关导线

  [课件展示各种电池,学生电源,发电厂;介绍一些用电器,也可让学生回答生活当中的一些用电器;出示几种开关]

  在讲电源的时候,老师出示三种不同电源的'手电筒“科技推动社会的发展,希望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明出更多的环保型电器为人类服务”。

  在讲“导线”时,问丁组同学“你们刚才做的实验当中,有几根导线?” “一根” “那你们是怎样使灯亮起来的?”

  (学生回答。老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一个电路中只要有了这四个要素,当开关闭合时,灯就应该亮起来啊!可是,刚刚甲乙丙三个小组的彩灯为什么就不会亮了呢?是这四个要素中的哪一个出了问题呢?下面我想请其他组的同学与这三个组的同学一起来探究一下,是什么原因使彩灯不亮呢?我们分三大组进行探究。”

  [展示:探究:是什么原因使灯泡不亮的呢?请各大组组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配合,可以利用其他小组的器材。]

  老师巡视并给予指导。

  “请将你们的探究方法及结果告诉给大家。”

  (学生分三组回答,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更换坏的元件。)

  2、电路图

  人们为了能方便的描述电路中元件的连接情况,就用一个个规定的符号来表示电路元件。

  [展示:几种常见元件及其符号]

  “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就是电路图”

  板书:2、电路图

  [展示画电路图的要求]

  请同学们将开始实验时的电路画成电路图。

  老师点评学生的电路图,并把灯泡符号改成电动机符号,问:“这是什么元件的符号?”

  “电动机”

  (出示电动机)“在你们的抽屉里有一个电动机,请拿出来,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使电动机转动起来,看哪个小组的红旗最先飘起来!”

  3、电流

  在实验中,彩灯会亮,电动机会转,就是因为有电流在电路中流过了它们。

  板书:3电流

  电流是怎样形成的呢?

  [展示电流形成的原因]

  [展示电流方向]

  [展示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

  4、持续电流产生的条件彩灯亮,电动机转,是因为电路中有了持续的电流。而刚开始实验时甲乙丙三组的灯不亮,是因为电路中没有持续电流,那么,你们认为,电路中要产生持续电流,必须有什么条件呢?

  [展示持续电流产生的条件]

  三、小结:在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课堂练习题。(可以设计一道由实物图画电路图的题:用彩色泡沫塑料纸画一节干电池,一个开关,一个小灯泡,一个电动机,然后教师将它们沾水后贴在黑板上,用笔连接成简单串联电路,让学生将这个电路图画出来)

  五、老师对本节课作简单的总评,并分发贺卡,请同学们回去后,探究贺卡的电路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音乐,有灯光,并将你的探究结果告诉给你的同学。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5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教材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电流和电路知识是学好电学的基础,贯穿整个初中电学的教学。本节内容包括电路的构成、三种基本的电路、电流的形成及方向的规定、电路图,能规范地画出电路图、识别电路的三种状态是本节课重要任务。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对电路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但这些认识可能是粗浅的。但对于电路的状态,学生的分辨不清,但又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发生短路的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进行演示,用事实说话,突破教学的难点。学生刚开始接触电路图,学生画图时往往缺少规范性,所以教学时做好示范引导是非常必要的。要分配足够的课堂练习时间,规范电路图的画法,掌握画电路图的技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能记住并会画一些常用元件电路中的符号,会读、会画简单的电路图能辨别通路、开路、短路,并说出短路的危害。

  2、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路中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过程与方法

  经历连接简单电路的过程,通过活动认识短路并了解短路的危害经历从观察现象到提出问题的过程,体会电路图的规范画法。

  4、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体会到物理与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

  【重点难点】

  1、记住常见的电路元件符号,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短路及其危害

  【教具】

  短路演示器、电路板,灯泡,灯座,开关及导线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板上有一个电铃,还有电池、导线、开关等,怎样让电铃响起来?

  电铃响起来了,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电铃。

  提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设备是利用电流工作的?

  肯定同学列举的电灯、电视、电风扇等事例,进而概括出什么是用电器。

  怎样才能使用电器工作呢?这就需要学习有关电路和电路连接的知识。

  二、进行新课

  1、电路

  观察前面电铃的连接图(投影显示)

  提问:电铃有电流通过,满足什条件?

  学生: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1)电路中有电源提供电流;

  (2)电路闭合为通路。

  你能否以同样的方法连接电路,使小灯泡发光呢?

  [分组实验]连接单灯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针对有些组灯不亮的现象,及时讨论提问。那你分析一下灯泡不亮的原因。

  学生经过猜想、分析、讨论,分析各种可能原因,会对开路有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以上种种情况,都是电路中的某处断开了,电路就没有了电流,用电器也就无法工作。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合上开关,小灯泡亮了,电路中又有了电流。要想让用电器正常工作,电路中必须有持续的电流,也就是电路必须是处处接通的。接通的电路叫通路。

  分析:闭合开关后,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开关、小灯泡流向电源的负极。

  小结: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就叫电路。

  讨论:一个最简单的电路,必不可缺的是哪些元件?如果把电池和小灯泡直接连接起来,会发生什么现象?

  小结:电路元件的作用。指出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2、通路、开路和短路

  教师:在前面的分组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把小灯泡、导线、开关连接起来后,闭合开关,灯却没亮,这是什么原因呢?

  演示开路现象:在演示板上把小灯泡(故意用断丝灯炮)、开关、干电池用导线连接起来,合上开关,小灯泡不亮。

  讨论:灯泡不亮,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演示]把小灯泡从灯座上取下,灯泡尾部的金属触点直接接触干电池的两极,用导线把灯泡螺丝套和电池的负极相连,灯泡不两,说明灯丝断了。

  演示通路现象:换上一只好的灯泡,把它用导线、开关和电池相连。提问:有什么办法使小灯泡熄灭?

  演示短路现象: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在短路的瞬间,灯泡熄灭了,拆掉这根导线灯泡又亮了。

  分析:在发光的灯泡两端并联一跟导线,灯泡为什么不亮呢?这是因为电流直接从导线和开关中流过,而灯泡中几乎没有电流,因此灯不亮。不仅如此,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还可能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种情况叫短路。

  小结: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接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直接用导线把电源的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

  3、电路图

  如何把演示板上的电路连接情况反映出来呢?用画实线代替导线,画出课本实物的连接图,及时反馈、矫正。

  教师:如果都用实物连接图来表示电路连接情况是费时、费力的,其连接情况也不易识别。

  下面我们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电路中的各元件。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电池、开关、灯泡、电铃、电动机等元件的符号,要求同学跟着一起画。

  教师示范门铃电路的电路图画法。仔细观察不妥电路图,归结电路图作图规则。

  再要求学生把课本的实物连接图画成电路图,及时反馈,同时指出同学画图当中出现的错误。

  小结: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电路图不仅画起来比实物图方便,而且看起来也方便,所有复杂的用电器的电路都有电路图。

  4、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电路图,辨认通路、开路和短路,还要学会根据电路图来实际连接电路。连电路使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电路的连接要有序(通常按电流方向);

  (2)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有无短路;

  (4)若连接无误,要试触(点接开关),观察有无异常现象,(若异常,应立即断开开关)。

  【板书设计】

  1、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的,四种元件缺一不可

  2、电路的三种连接方式:短路、通路、开路

  3、电路符号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6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人类进入电气化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电学已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电流电路》这一章的学习为后续课程中《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章节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节内容中掌握电路的连接方法也为接下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及电流的测量等知识做好铺垫,总之,本节内容的学习是整个电学部分的基本功。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第一次认识电学物理量---电流、第一次连接电路、第一次画电路图,学习过程中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因此,不论是从知识结构的衔接上,还是学生自身发展上看,本节内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连接电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安全操作意识

  2、通过画电路图,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学会总结规律

  针对以上情感目标,我制定如下知识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电流的形成及其条件;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2、了解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从电路的组成认识开关的作用;

  3、通过动手实验,认识通路、断路、短路,知道电路的组成;

  4、结合小灯泡、电子门铃等电路的实际连接,掌握按实物电路画出对应的电路图的方法。

  结合情感目标和知识目标,我确定如下方法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实验现象,学习从现象中总结出规律的方法,知道用电路图可以把具体的电路连接情况简洁明了地概括表达出来。

  3、教学重、难点

  电流和电路的概念不但贯穿电学部分的始终,而且是本章的核心,电路的连接是初中学生实验操作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能否会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电学各章的学习,因此,认识电流的形成、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和画电路图是本节的重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第一次连接电路,第一次画电路图,不容易正确、规范的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因此,学会根据实物图画对应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 教学设计

  1、教学理念

  1、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生结合课前预习情况,教学过程中学生能自己完成的内容,老师坚决不插手,学生能自己掌握的知识,老师坚决不说,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由我想说变成我要说,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2、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对电流电路的认识,让学生直接连接电路,通过用电器能否正常工作理解电流的意义,总结电路的组成,让学生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同时,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2、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实验探究法、阅读指导法、小组交流讨论法进行教学

  三、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及较强的观察能力。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已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但自我总结和展示的能力还需有所提升。

  2、学习方法

  本节课可以给学生提供

  1、操作、尝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验,做到胆大心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表达、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逐步完善自己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人本主义教育观,实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以实验探究法、讨论归纳法、自主阅读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高声朗读,明确目标

  用多媒体将本节课需要达成的目标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设计意图:俗话说,没有目标就像大海上航行的船只没有方向。我想,在教学上也是如此,只有先将要达成的目标展示给学生,他才不会像无头的苍蝇到处乱窜,准确的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第二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试想: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了电,会是什么样子?展开联想,积极讨论回答问题(学生会想到如果没有电,我们的城市一片漆黑、工厂不能正常运行,电饭锅不能煮饭,不能上网查阅资料,不能接打手机……)

  设计意图:

  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情景入手,既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的过渡到课题,又能体现出物理学是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第三环节:分组实验,认识电路

  1、设计活动:

  利用课本中“想想做做”的器材和要求让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在学生动手连接电路前,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实验警示“!”,教师进行强调。

  学生活动:

  1、学生动手连接电路

  2、小组交流讨论,总结如何才能使它们各自工作起来

  3、每组一个同学不重复的分享自己的收获

  教师活动:

  1、教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2、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时候小灯泡会发光,电动机会转动,电铃会响?

  得出结论:用电器能正常工作,就要有电流流经用电器。

  设计意图:

  开放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认识电流

  设计活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展示电流的形成

  学生活动:

  1、观看多媒体课件

  2、小组交流讨论电流形成的原因

  3、小组代表展示总结电流形成的原因并进行板书

  4、阅读课本了解电流的方向

  教师活动:

  1、播放课件

  2、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发言。

  设计意图:

  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求教师重视指导和帮助学生自己学习、独立消化,而不是一味的强调学生记住教师提供的结论。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利用自己的认知体系理解电流形成的原因,逐步完善学生自学的能力。

  3、电路的构成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通过多媒体课件将问题展示出来

  问题展示:

  1、什么是电源?什么是用电器?

  2、电路包含哪些部分?

  3、电路中什么时候有电流?

  学生活动:

  阅读教材,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进行回答的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并就纠正学生表达过程中的错误和不足。

  设计意图:

  九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电源、用电器从能量转化的角度也比较容易理解,因此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由于学生自身认知体系发展的差异,学生就有学得会和学不会的问题,教师通过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环节:你追我赶,美观作图

  设计活动:

  学生利用课本上的原件符号,记录下小灯泡发光时的电路图,每组评选出一张最美观大方的电路图,奖励大熊印章一枚,并总结出什么样的电路图最美观,得出画电路图的规则。

  设计意图:

  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通过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养成你追我赶、你好我学的学习习惯,同时也督促学生认真思考完成电路图。

  第四环节:尝试探究、认识三路

  学生利用每个小组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连接教材上演示实验电路图,感知通路、断路及短路。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连接电路,分析通路、断路及短路的原因,利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这三种电路。

  教师活动: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连接电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理解三种电路。(比如将电流比喻成道路上行走的人流)

  设计意图:

  实际上,学生并不是完全按照教科书和教师的讲解去接受新知识的。一切新刺激都必须作用于个体原有的认知系统,个体接受的新知识必然要经过自己的改造,不仅要改造新的对象,而且要改造自身固有的认知系统。在反复改造的过程中才能发展自己的认知体系。教师要多扮演学生的朋友、顾问和指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仅仅充当传道者或现成真理的提供者。

  第五环节:归纳小结,能力提升

  设计活动:

  提出问题: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遗憾?

  学生活动:

  学生分小组上台展示,组员可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

  通过自我展示,提升学生想说敢说的能力,通过自己的表达,巩固本节所学内容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电流电路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二、电路的组成

  1、组成: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

  2、电路中有电流的条件:

  1.电路中有电源

  2.电路闭合

  三、电路图

  1、常见的元件符号

  2、电路图的连接规则:

  ①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②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导线要横平竖直。

  ③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④按顺序从正极依次画到负极,或从负极依次画到正极

  四、通路、断路、短路

  1、通路:正常连接、用电器能正常工作的电路

  2、断路:电路中某处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

  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和用电池两端连接起来的电路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便于学生对重难点的把握。

  六、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精心设计了这节课。对本节课的设计,我始终努力贯彻如下思想:首先,全体性。教学面向每一位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自主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后,实践性。提供学生合作、交流、探索的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动脑、动手、小组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以往必能获得终身受益的自学能力。

  以上教学设计还有诸多不成熟的地方,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7

  教学目标:

  1、通过类比理解电流的概念,知道电流的单位。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的符号,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会正确选择电流表的量程和正确读数。

  3、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本节课重点是电流的概念、单位、电流表的使用;难点是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

  教学准备:

  演示用器材:教学电流表一只、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两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电流表活动挂图。学生用器材:学生电流表一只、小灯泡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

  一、电流是什么?

  ①复习提问:电流是如何形成的?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②引入新课: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大小。(板书课题)

  ③教师提问: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④教师讲解:水管中的水,向一定方向流动,形成“水流”,与此类似,导体中的电荷向一定方向移动,就会形成电流。电流同水流一样也有大小,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的量来表示电流的强弱。板书:电流。

  ⑤指导学生阅读“信息窗”,了解常见电器的电流大小,并选择其中几个进行单位换算。回忆,回答思考、回答认真听讲、领会阅读、思考电流定义的引出不必太复杂,用水流类比的方法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怎样使用电流表?

  ①教师展示电流表实物,告知学生通常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的大小,电流表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A。

  ②让学生观察学生用电流表,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回答教材P72探究电流表的使用方法⑴—⑸条。

  ③教师检查探究结果,然后利用电流表活动挂图再次演示电流表的读数。

  ④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把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呢?

  ⑤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电流表使用说明”和观察教材P73图13—36,了解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⑥组织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电流表的连接,并画出相应的电流图,教师巡视指导。

  ⑦教师组织学生归纳总结电流表的连接然后进行示范,强调注意事项。观察、讨论、回答观察、回答阅读、思考动手实验观察鼓励学生多动手连接电路,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让学生小结依据目标小结巩固练习: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P77,开放性作业1—3题。完成练习,矫对答案作业。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8

<title>  祝福青春</title>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乐于动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成。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干电池、小灯泡、导线若干、开关、小电动机、音乐门铃、电视机、录像机、学生电源、半导体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太阳落山了,天暗下来,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打开墙上的开关,这时,电灯就亮了,人们就像白天一样可以自由活动。还有,英语老师上课时,只有把录音机的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时,大家才能够听到流利、标准的英语朗诵。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你知道电是从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打开开关,电灯就会亮了呢?你知道什么是电路呢?电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你知道什么物体可以导电?电流又是如何流动的呢?

  关于电,我们有太多的问题要研究了。现在,大家每两个人一组,当一回小“科学家”吧!科学家就是先有了问题,再对自己的问题不断去“探究”才得出正确结论的。

  二、新课学习

  1.电流和电路

  看到你们桌子上的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了吗?动脑筋,想办法让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动,音乐门铃发声。不过,在今天的实验中,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还有你们的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要受到开关的控制。现在,开始动手吧!

  老师巡视,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提示。

  老师看到有些小组的灯泡亮了、电动机转了,也听到你们的门铃在唱歌,有的小组还没有完成。来说一说,你们是如何成功的,你们小组又为什么没成功呢?

  闭合开关,灯泡亮了、发动机转了、门铃响了,这是因为有电流通过了。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等是需要用电的仪器,可以统一叫做用电器。用电器是需要给它提供电能才能工作的。谁给提供呢?从刚才实验中我们知道,开关是控制用电器工作的,而导线是起连接作用的,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提供电能的装置呢?发电机可以提供电能,生活中的各种电池都行。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电源。像这样,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就组成了电路。

  板书:电路中电源提供电能,用电器消耗电能。

  什么时候有电流呢?生活中打开水笼头会得到水流,电流呢?从实验中知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电路中有电流。、电流形成除了有电源外,还需要电路闭合。当闭合开关时,灯泡亮,电动机转动,音乐门铃响;断开开关时,就没有电流,用电器不工作。

  刚才大家做实验时用的是实物,我们要把电路记录下来,该怎么办?总不能把物体原样画出来,即麻烦又不清晰。我们在光学中学过,用符号来画光路图,电学中也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实物。如用符号来代表电路中的各个实物,就叫电路图。现在我们一起看一下课本上几种常用元件及对应的符号,用最短的时间记住它们,比比谁记得最快!

  2.导体和绝缘体

  生活中,有的物体善于导电,有的物体导电能力很差。如何判断它们呢?

  播放视频:导体绝缘体

  我们可以把它们接入刚才的电路中,如果是导体,灯泡就会亮,反之不亮。大家现在可以就地取材:铅笔、橡皮、铅笔芯、小刀、三角板、硬币、钢笔帽等。把这些物体接入电路,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大家注意要合作完成!

  有条件的可以做实验,或者部分的`观看视频。

  实验结果:

  铅笔、橡皮、三角板不导电。

  铅笔芯可以导电,小刀、硬币、钢笔帽能导电。

  在物理学中,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conductor),导电能力差的叫绝缘体(insulator) 。实际上同学们在实验中发现的导体可以归结为是金属在导电。金属是常见的导体,而三角板是塑料制品不导电。

  绝缘体中的带电粒子相互约束,不能自由移动,如橡胶、玻玻、陶瓷、塑料、油等都是好的绝缘体。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电线芯线用金属来做,因为金属是导体,容易导电;电线芯线外面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因为它们是绝缘体,能够防止漏电。

  3.电流的方向

  电流沿着“电池正极→用电器→负极”的方向流动。对于整个电路来说,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用电器流回负极的,而对于灯泡来说,电流在灯丝中无论沿什么方向流动。都能发光。但是有一种电子元件叫半导体二极管,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

  我们平时对二极管知道的很少,你知道二极管都用在哪吗?举个例子说吧,有一种二极管,电流流过时能够发光,叫发光二极管。如电视机、收录机等许多家用电器上的指示灯都是发光二极管;有些城市道路上的红绿灯、广场上的大屏幕电视、马路两旁的布告牌等都用的是发光二极管。原来漂亮的发光布告牌是用了发光二极管。如果我要在设计的小玩具中接入二极管,那玩具就会发出各种光,到了晚上会很漂亮!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的。

  2.有电源,并且电路闭合时才有电流。

  3.会连接简单电路。

  4.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5.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6.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电源正极→用电器→负极”。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9

  (一)教学目的

  1.理解短路是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

  2.理解电路中的总电流随用电器总功率的增大而增大,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是造成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另一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具

  家庭电路示教板一块,交流电流表一只,60瓦台灯一盏,500瓦电炉一只,不同规格的保险丝几根,写有例题的小黑板一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问:照明电路由哪几部分组成?保险丝用什么材料制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分别请学生回答)

  (2)问:同学们的家庭电路中有过保险丝被烧断的情况吗?

  请说“有”的一位同学说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被烧断的。

  (3)引入新课:保险丝被烧断,说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家庭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的呢?

  2.进行新课

  短路是引起电流过大的一个原因

  ①演示短路实验

  出示家庭电路示教板。

  A.给示教板接通电源,闭合开关灯亮,然后断开电源;

  B.把示教板尾部的火线零线搭接在一起,造成短路,再给示教板通电,观察到:在通电的瞬间同时听到“啪”的一声响,保险盒火花一闪,灯并未被点亮。教师拔出保险盒盖给学生看,保险丝已被熔断。

  C.断开电源,排除短路,给保险盒盖换好保险丝,再通电,灯又亮了。

  ②问:通过此实验,你知道了什么?学生答:由实验知道,短路时,电路中电流过大,使保险丝熔断,但灯没有烧坏。

  ③分析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1,再画出等效的图2,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④带领学生计算刚才三盏灯都亮时,通过保险丝的电流。教师引导

  ⑤引导学生比较两次计算结果,分析得出:

  A.总功率越大,干路中的电流越大,总功率过大,保险丝熔断

  B.计算通过保险丝总电流

  指出:居民楼里若同时使用几个大功率的用电器,楼里的总保险丝会熔断,使整个楼断电。因此为了节约用电,也为了不给大家带来断电的麻烦,家庭电路中不宜同时使用几个大功率的用电器。

  ⑦教师小结:家庭电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是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另一个原因。

  3.小结(略)

  4.布置作业

  (1)课本上本节练习1、2。

  (2)将你家里的所有照明用具和家用电器及其功率列表写在作业本上。并计算一下所有用电器同时工作时的总功率和通过保险丝的电流I总,比较I总和电能表上的额定电流I。若I总超过了I,你将采取哪些措施,才能保证安全用电?

  (四)说明

  1.在演示短路实验时,为了安全,可把示教板的电源插头插到一有拉线开关的`接线板上,教师站在离示教板较远处控制接线板上的拉线开关,就可使电路接通、断开。演示时,造成短路,排除短路前,一定要先把电源插头拔去后再进行,不要认为接线板上开关没有接通时,火线一定是断开的。

  2.做第二个演示实验时,保险丝的额定电流可选l~1.35A,这样就保证一插入电炉后,保险丝就熔断了。电流表要用交流档,选择0~5A档。当100瓦、两个60瓦的三盏灯都亮时,电流表的示数I〃小于后面计算出来的电流3A,教师可简单告诉学生,由于导线、接头处等存在电阻,所以灯泡两端的实际电压略低于220伏,所以电流表的示数和计算值略有差别。

  3.第二个演示实验也可用低压电源来演示。课前按图10—3连接好电路。电源选择6V档,选择“10Ω1.5A”滑动变阻器,四个“2.5V0.3A”的小灯泡,示教电流表,CD间用两个夹子夹住一个0.5A的保险丝管。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灯正常发光。先闭合S1再闭合S2,可看到电流表的示数增大,当闭合S3时,保险丝熔断。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 10

  一、教材分析:

  我们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是九年级上册所有电学知识之后的总归宿,可谓是万江归海,万卷归宗。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电学知识的升华,又是为下一节安全用电与保护的学习做铺垫,在教材安排上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与旧版本教材相比,增加了“量电单元”和“配电单元”的术语,并以单回路配电线路入手,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家庭电路有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分析完教材,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学生情况:学生通过牛年级上册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学基础。另外,目前家庭电路多为暗线,学生对家庭电路的布线情况充满了好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充满了期待与情感动力。

  基于以上分析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常识性了解家庭电路中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以及家庭电路中的配电线路。知道家庭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及接法。

  2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观察控制电器和保护电器,让学生了解其主要功能。并让学生动手体验熔丝的物理性质及做漏电保护器的例行试验,使学生真正感受元件的功能和作用。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让学生通过对家庭电路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认识物理学的科学价值,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家庭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作用,难点是:灯泡和三孔插座的连接方法,以及使用验电笔对家庭电路故障的分析。

  五、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我将综合采用情景教学法,目标导学法来完成本节的教学。而学生可采用观察法,实验法以及合作讨论法。本节课在教学法的采用上充分体现新课标倡导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充分信任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六、教学过程: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一个中心环节。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模块来展开:

  1、情景创设,引入新课(5分钟)以看电视听到导入,尝试画出家庭电路图

  2、观察讨论,整体认识(5分钟)学生对比自己画的与PPT图片出示的电路的异同

  3、切身体验,加深印象(20分钟)了解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亲身感受试验【闸刀开关(旧的比较松动的)),许多切成小段的熔丝,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螺丝口灯泡和灯座,示教板(家庭线路模拟安装)】

  认识完电路元件,接下来便是各元件的功能和作用的学习,首先我会让一个学生来回答闸刀开关的作用,并同时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较旧且略微松动的闸刀开关,故意倒着安放到黑板上,然后配合断开和闭合的动作,此时细心的学生不能发现,倒着安装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让学生明白,闸刀开关的安装是有要求的,切不可随意。同时,再引出闸刀开关中装有熔丝,此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熔丝的物理性质,我会将实现准备好的很多一小段的熔丝分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去摸,去看,去捏,去画,去烧,此时学生很容易就明白,熔丝和铜丝,铁丝,铝丝的不同,从而得出熔丝的物理特性。然而现代家庭电路中已经难以见到熔丝,那么学生通过阅读课本,不难发现,现代家庭中已经用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替代了熔丝的功能,于是便可直接引出空气开关和漏电保护器,此时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器材分发下去,让学生动手实验,去做漏电保护器的例行实验。学完这些电器,接下来便可学习开关,灯座和灯泡的连接,此时可将准备好的器材分发下去,让学生尝试着去连接,然后小组讨论所连的电路的安全性能。最后得出最安全的连接方法。而对于三孔插座的连接方法,可直接给出。

  4、总结知识,归纳升华(5分钟)口诀总结(火线零线并排走,零线直接进灯座,火线经过熔丝,再过开关进灯座;火线中间,零线靠边。插座连接口诀:左零右火上地)

  5、布置作业,知识应用(10分钟)电路连接题,故障判断,家庭电路调查

  七、板书设计:

  为了使学生对《家庭电路》这节的内容有系统全面的认识,我的板书准备设计成总分结构。

  总开关(作用)

  熔丝(注重物理性质的讲解) 家庭电路组成 空气开关(跳闸的条件)

  漏电保护器(跳闸的条件)

  灯泡(连接口诀) 插座(连接口诀)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相关文章: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07-20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4篇07-20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4篇)09-15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合集4篇)11-06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汇编4篇)12-20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通用4篇)12-20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汇编4篇11-13

电流和电路说课稿集锦4篇11-13

《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和电流表》说课稿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