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教案

时间:2024-04-11 16:15:40 农/林/牧/渔 我要投稿

《悯农》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悯农》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悯农》教案

《悯农》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用语言表达一句话。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古诗、图片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幼儿念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师:“老师这里有一首儿歌,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听听,竖起耳朵听仔细了哦!”

  1。师:我的儿歌念完了,请你来说说看“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白白的面粉做出来)白白的面粉哪里来?(黄黄的小麦磨出来)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不容易)

  附: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朗诵古诗,解释诗意。(重点)

  师:还记得《悯农》这首古诗吗?请我们小朋友来念一念。先听沃老师来念一遍,听听我是怎样来念的。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出示悯农的图片。

  师:沃老师这里有一张农民伯伯锄地的图片,你能看着图片说说古诗中“锄禾日当午”的意思吗?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有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3。师:这整首古诗的意思是: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可是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三、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难点)

  师:古诗里有个词语“辛苦”,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很累,很忙)

  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妈妈干家务辛等。

  师:哪除了农民伯伯,和老师辛苦之外,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请个别幼儿说说)

  幼:爸爸上班很辛苦,妈妈做饭很辛苦,爷爷奶奶送我们上幼儿园很辛苦。(再次出示阿姨打扫卫生的照片及幼儿吃饭的照片)师:小朋友知不知道我们幼儿园除了老师还有谁很辛苦啊?比如:(保育员阿姨每天给我打扫卫生很辛苦,还有给我们做饭的厨师阿姨很辛苦)。

  四、老师小结。

  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我们要爱惜粮食,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厨房阿姨辛苦把饭菜烧好,阿姨每天给我们打扫卫生,我们要爱惜粮食,把饭菜都吃完,而且要保持地面桌面干净……)

《悯农》教案2

  背景

  在讨论食物的营养时,我们提出了“粮食有营养吗?”给幼儿讨论,在讨论中很多幼儿了解了粮食均为谷类,能帮助我们长身体、长力气,是必不可少的食物,逐渐改变了认为粮食仅供吃饱没有什么营养的错误看法。秋季到周边农家乐的劳动,更使幼儿增加了许多直观体验,此时,我们不失时机地将一首古诗《悯农》教给幼儿,古诗寥寥数语的诗句,再现了农民辛勤劳作的情境,深得幼儿喜爱。

  但是,要画出农民在烈日下弯腰耕作的形象,对习惯于表现直立造型的幼儿具有很大的挑战。过去,我们采用教师示范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其结果是幼儿只会画出和教师相同的图像。这种重复图像的画法,不但不可能形成幼儿自己的图式,反而会妨碍幼儿独立思考解决疑问的能力。为此,我们一方面借助幼儿对农民耕作的直观体验和对古诗的兴趣,另一方面又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欣赏材料,给幼儿更多富有美感的直观感受。在讨论中,采取观察不同的人物造型,在分辨谁拾到了稻穗谁没有拾到的基础上纠错的方法,让幼儿用自己的图像进行表。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并不要求幼儿画得合理,而是鼓励幼儿自主地创造。

  目标:

  1、大胆表现农民收割的辛劳,表达个人对古诗《悯农》的感受。

  2、尝试打破已有直立人物的造型习惯,初步把握低头弯腰的人物动态。

  准备:

  1、欣赏作品: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

  2、比较辨别人物动态画面数张。

  3、印有稻穗的长条纸、打印的古诗《悯农》、勾线笔、白纸。

  过程:

  一、吟诵古诗,再现经验

  1.出示书法作品,吟诵古诗。

  2.谈论这首古诗的意思,逐句解释。

  3.农民除了种大米还种些什么?(教师协助归类——粮食、水果和蔬菜)了解我们经常吃的水果、蔬菜和粮食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二、欣赏艺术作品

  1.欣赏画面一(拾穗者):收割的时候,农民怎样在田野的劳动?发现农民整天在田地里,低着头弯着腰不停地劳动,不丢弃一颗粮食,多辛苦啊1

  2.欣赏画面二(田问儿童):画面上的小朋友也在田野里,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拾土豆的呢?小妹妹在干什么?了解小妹妹年纪小,不能干这样累的活,所以哥哥姐姐就让她帮着捧卜豆。

  三、比较、判别——从四张相似的动作中判别IE确与错误,说出原因,设法纠正。

  1、四个小朋友第一次到农村学做小农民,从动作上分辨谁干得好。

  2、对不会干农活的小朋友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进行纠错。

  四、操作表现

  1、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本画古诗《悯农》的书,了解老师已经把古诗打印在每一页上,由小朋友来画低头弯腰地辛占劳动的农民。

  2、四位幼儿为一组,各用勾线笔将农民劳作的情境画在白纸上,并适当涂色。

  3、依次粘贴在图画书的内页上。

  五、观赏诵读

  1、观赏每个小组的图画书,找一找哪几个小组的小朋友最勤劳。

  2、用自制的图画书颂读占诗。

  延伸:

  开展庆丰收的`运动游戏,学唱歌《悯农》。

  纠错——儿童主动学习的好方法

  美术教学活动离不开美术技能的学习,美术教学活动时常会出现教师不教幼儿则学不会画,教师教了幼J乙又学死了的两难境地,如何来解决这一矛盾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我结合美术教学活动为古诗《悯农》画插图,尝试采取“纠错”这一教学方法,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悯农》是一首幼儿较易理解的古诗,但是在表现农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情景中,必须把握低头弯腰的动态,这对习惯表现直立人物动态的幼儿来说有较大的挑战。我在教学时采用了纠错的方法,通过观赏、分辨、解释、纠正等步骤,引导幼儿自己来发现错误纠正错误,自如地表现个人的感受。

  一、观赏

  选择众多农民劳作的实景照片和《拾穗者》和《拾土豆》两幅欣赏作品,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强化印象,发现问题:

  在观赏实景照片,重现生活情景以后,首先出示了一幅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这是一幅非常经典的艺术作品,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农民们在烈日下收割粮食的情境,激发了幼儿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体会到农民伯伯每天在田里长时间低着头弯着腰的辛苦,也强化了他们对弯腰这一动作的直觉印象。

  接着又拿出第二幅画:《三个拾土豆的孩子》一。农村的孩子们也在帮助成人干活。在欣赏中提出:三个小朋友都在拾土豆吗,引导幼儿从人物弯腰和直腰两种不同的姿态中发现哥哥姐姐在忙着拾土豆,小妹妹年纪小,只能帮着捧3=-豆,将动作和内容建立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动作的意义。

  二、分辨

  在活动前,从幼儿日常作品中寻找表现弯腰的画面,发现一般都会出现以下图像: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尚未摆脱画直立人的习惯)。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尚未把握身体的倾斜与四肢弯曲)。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尚未把握人物动作时各部位活动的特点)。

  我们将这些错误图像和许多其他正确图像放在一起,提出“这些第一次到田间的小朋友,他们都能拾到稻穗吗’’的疑问,引导幼儿一一对应地比较和判断,找出错误图像。有了比较,就降低了找出错误图像的难度,也使他们发现表现弯腰动作同样可以创造无限丰富的图像。

  三、解释

  在请幼儿谈论错误的原因时,却发现幼儿有着与成人完全不同的解释:

  1、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

  幼儿的解释:这是蹲着,没有弯腰,他一根麦穗也没拾着,倒马上要摔跤了。

  2、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

  幼儿的解释:这是动物,添上耳朵和尾巴就可以画成小花猫、小狗,还有……,小动物怎么能当农民呢?

  3.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

  幼儿的解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是残疾人啊?

  从以上解释中不难看出幼儿与成人不同的视点和思维方式,成人总是善于从具体事物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例如:关节活动的特点),幼儿则是用直觉生活经验解释一切。由此领悟到以前在讨论后教师惯用的简短总结,自以为很清晰,实际上时常不自觉的拉大了和幼儿的距离,只有让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解释问题,才会让幼儿信服。

  四、纠错

  发现和解释错误以后,纠正错误就成了幼儿最关注的问题,于是,我们发动幼儿一起来想办法,由幼儿说方法教师操作,对以上三张错误作品逐一进行修改,帮助三位朋友一起参加劳动:

  1、将“身体垂直,腿弯曲,双手距离地面很远”修改为把身体垂直改为向下倾斜。

  2、将“身体水平,四肢垂直,如同动物一般”修改为四肢弯曲或倾斜。

  3、将“身体倾斜,腿从身后像管子一样弯曲到地上”修改为表现双腿的前后位置,并找出“找到身下的衣角画双腿”的办法。

  师生的共同修改,使幼儿发现即便错误的图像,也不是全盘皆错,只要局部稍加修改,就能创造出另一个图像。也使我们发现,在操作讨论时,多听取幼儿的意见(而不是勉强幼儿顺从自己的做法),哪怕有些看法并不十分合理,只要有可取之处,教师也应加以考虑,努力创造平等对话的氛围,才能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因势利导。

  纵观幼儿的绘画过程,面对这一极有挑战的尝试,竟然没有一位幼儿束手无策。幼儿笔下的拾穗者也立刻鲜活起来了,不再是千篇一律。幼儿作品中创造的众多拾稻穗的图像,虽然并不像成人那样结构合理,却多了几分大胆与自信,同时保持了儿童的稚拙。我体会到把主动权交给幼儿以后,他们所表现的惊人创造力,相信幼儿在今后观赏、比较、判断和纠错中会越来越有自己的新发现。

《悯农》教案3

  活动目标:

  1、在反复感受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学习用齐唱、轮唱等方式演唱歌曲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悯农》情景剧

  3、节奏卡农游戏经验

  4、会念古诗《悯农》,了解古诗大意

  活动过程:

  一、进场

  师:(出示郊外风景图片)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郊游,好不好?背好你的小书包,我们出发了!

  (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师幼作郊游状)

  二、复习古诗《悯农》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看,这是谁?他在做什么?(农民伯伯在种粮食)

  师:这么大的太阳,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粮食真的来之不易。有一首古诗也是说的这个意思,你们知道古诗的名字叫什么吗?(悯农)。你们会念吗?我们一起来念一念。(启发幼儿有节奏地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三、节奏卡农游戏《悯农》

  师:现在农民伯伯两小块地,要我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种,第二组后种,你们行吗?

  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了,我们是一起出来的,肯定要一起回家的。第一组先种肯定会先种完,想个什么样的办法等等第二组,一起完成任务再回家?

  (启发幼儿说出同时结束规则)

  四、看情景表演,完整感受歌曲

  师:有一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他们也在帮助农民伯伯种地,我们一起去看看。

  五、初步学唱歌曲

  师:刚才这群乐于助人的小朋友种地的.时候,唱的什么歌啊?怎么唱的啊?谁来学学看.

  (幼儿说出一句,教师重复唱出,配钢琴伴奏)

  六、齐唱歌曲

  师:(出示农民锄禾图片)农民伯伯种地这么辛苦,我们也去帮帮他。

  (启发幼儿唱出强弱规律:锄地要用力)

  七、轮唱歌曲

  师:(模仿农民)谢谢你们帮我的忙。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我还有两小块地要种,你们愿意继续帮助我吗?

  (启发幼儿轮唱歌曲,尝试同时结束)

  八、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背上小书包,回家落!

  (钢琴伴奏)

《悯农》教案4

  活动目标:

  1、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幼儿词汇的运用能力。

  3、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

  活动准备:

  挂图42号、古诗、小米粒的头饰若干。

  活动难点:

  1、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2、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主题。

  1、大馒头是从哪里来的?

  2、农民伯伯种出来容易吗?

  附:

  大馒头,哪里来?

  大大馒头哪里来?白白面粉做出来。

  白白面粉哪里来?黄黄小麦磨出来。

  黄黄小麦哪里来?农民伯伯种出来。

  农民伯伯劳动忙,大家都要爱惜粮。

  二、出示挂图,朗诵古诗,解释诗意。

  1、指导幼儿朗诵韵律节奏及重读音(日、午、土、餐、粒粒、辛苦)。

  2、当太阳最热的时候,有一位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他的汗一滴滴掉到土里。唉,谁知道我们碗里的饭,都是农民伯伯一粒粒辛苦劳动出来的。

  3、“锄禾日当午”:“锄”指锄草的动作,“禾”指庄稼,“日当午”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中午太阳当头照的时候,农民在地里松土、锄草。

  “汗滴禾下土”:农民的汗水一滴滴都滴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形容农民劳动很辛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盘”指碗,“餐”指粮食,“皆”都的意思。谁知道碗里的饭,一粒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

  4、学习词汇“辛苦”,来说一句话。例如:爸爸工作很辛苦。(出示图片)妈妈干家务辛苦等。

  5.爸爸、妈妈、农民伯伯这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

  附: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小小一粒米呀,别把它看不起,农民伯伯早出晚归,忙着种田地,小小一粒米呀,来得不容易。

  四、简要评析: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幼儿不知道粮食是从哪里来的,更有一些幼儿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让幼儿知道:每天吃得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懂得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使幼儿萌发热爱农民的情感。本次活动由儿歌导入,引出主题,然后通过挂图,老师讲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最后通过游戏《捡米粒》教育幼儿日常中要爱惜粮食。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幼儿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辛苦”字,通过唤醒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幼儿情感的涟漪,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萌发幼儿热爱农民的情感。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悯农》教案5

  活动目标:

  1、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2、了解农民劳作的艰辛,指导粮食来之不易。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各种米饭的图片(白米饭、南瓜饭、菠萝饭等)

  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米饭的图片,引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

  讨论:我们每天都要吃饭,你指导我们吃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吗?

  2、引导幼儿了解农民种田劳作的艰辛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你见过农民伯伯种地吗?他们是如何种田的?请你学一学。农民伯伯劳作这么辛苦,你有什么想法。

  3、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理解诗歌表达的内容。

  (1)引导幼儿倾听诗歌朗读《悯农》,欣赏理解古诗。

  (2)讨论理解古诗的含义。

  (3)学习词语辛苦,并用辛苦说一句话。

  (4)引导幼儿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味美。

  4、通过讨论表达对农民的敬意,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

  小结:《悯农》这首诗歌描写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提醒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一粒粒米粉,不要浪费。

《悯农》教案6

  活动名称:

  语言

  活动内容:

  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悯农》教案7

  〔解题〕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第二层(第3、4句),写在歉收之年,农民只能忍饥挨饿了。先写因歉收必定受饥寒,再写今年是闰年,又多了一个月,受饥寒的时间也更长了。

  〔语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经料到。“岁”,即“年”。“残岁”,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时间。“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诗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每3年一闰,5年两闰,19年7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有闰月这一年为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诗指农历的闰年。“添长”,增加了一个月,这一年变得更长。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去度过残冬了,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艰难岁月。

  〔写作特点〕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悯农》教案8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译文: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禾、日、午、下、土、中”这6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汗、谁、知、盘、粒、辛、苦”的读音。

  2、理解每行诗的意思和全诗内容,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内容。

  (二)能力教学点: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学习生字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看图,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懂得农民劳动的艰辛,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教育学生热爱劳动人民,爱惜粮食。实践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理解古诗内容,学习生字。

  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解决办法:教师要通过范读,领读,指导学生读好古诗,结合看图,体会诗意。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学习生字时,先让学生自学,然后进行猜字、抢读、找朋友的游戏。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借助拼音读熟课文,理解字、词意思,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练习背诵。

  2、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分析字形、学习生字,并练习默写古诗。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一首古诗,全诗共4行,两句,有两幅插图,第一句讲农民头顶烈日,在田间辛勤劳动,第二句讲作者看到农民辛苦劳动后的感想:粮食来之不易,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艰辛劳动之苦。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启发谈话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地可辛苦了,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下面大家就跟着老师一起去看看农民伯伯是怎样种田的。

  (板书课题:4悯农)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投影1

  图上画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2、出示投影2

  图上画的什么人?在做什么?

  3、借助拼音让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把全诗读正确,读熟。

  4、使用生字卡,盖上音节,检查学生对字音掌握的情况。

  读诗时,下面几个字,指导读准

  谁,翘舌音,读shu0

  知,读“zh9”,不读“z9”

  5、指名读古诗,教师予以指导评价

  6、教师范读,指导读

  (三)理解古诗内容

  1、学习第一句

  (1)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农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做什么?他怎么样了?

  (2)结合句子理解“日当午”“滴”、“禾下土”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的意思(炎热的夏天,中午最热的时候,农民顶着烈日给禾苗锄草。农民累得全身是汗,汗水一滴一滴地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4)通过学习这两句,你想到了什么?体会农民劳动辛苦的情景。

  2、学习第二句

  (1)过渡语。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作者想到了什么?

  (2)齐读第二句,体会“盘、餐、粒粒、皆”这些词语的意思。

  盘——碗里

  餐——饭

  粒粒——每一粒

  皆——都

  (3)想象第二句话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辛苦的汗水换来的)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引申、扩展:学习了这首古诗,你懂得了什么?

  6、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珍惜粮食。

  (四)指导背诵:出示悯农(二)读一读

  教学反思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感叹诗。这首诗写出了烈日下农民辛苦劳动的情景,在现代也赋予了新的意义,一切收获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是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首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早熟记于心,甚至达到倒背如流。对于这样的古诗又如何进行教学呢?我想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以下就是我的几点创新:

  一、独特引入,贯穿线索

  语文课程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教学我认为应从孩子们熟悉的语言故事入手,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我在教学开篇就引入了孩子们熟悉的动画人物“卖火柴的小女孩”,孩子们眼前一亮,我随即导入了和食物有关的课题《悯农》。然后以这一线索激励学生为小女孩努力挣得食物,完成了“朗读课文”“认读词语”“认识生字”等教学环节,学习效果较好。

  二、游戏渗透,兴趣浓厚

  在朗读课文环节,我变换多种朗读方式,如“自读”、“同桌两人共用一本书读课文”、“指名读”、“黄金搭档读”等。

  在认读词语环节,我加入了“小老师”进行指导,学生积极性很高,小老师也得到了一次提升锻炼的机会。

  在认识生字环节,我重点渗透了“游戏识字”,如:“快速反应站立读”“摆长龙”“找朋友、找影子”“碰碰车”“打扑克牌”“收麦子”等,又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了学习效果检测。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新课改下的“在玩中学,在学中乐”。

  三、运用视频,突破难点

  在理解古诗含义时,有一定难度,我给学生播放了“小猪吃米饭”的视频,让后发问“你喜欢小猪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适时地讲解了古诗的含义,学生理解的很清楚。然后播放了《洪都拉斯饥饿儿童》的视频,学生看后吃惊的表情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我及时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此时的想法,学生说了很多令我感动的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深化了本课主题。在评选出“表演小明星”后,我以视频“绚烂烟花”加以表扬,在欢快声中结束了本课教学,学生感觉意犹未尽。

  四、看图表演,加深认识

  我请学生欣赏图片,并根据图片内容在小组内挑选人员,上讲台进行表演,表演时老师负责摄像,学生积极性很高,都把自己的状态表现出来,都想成为今天的“小明星”。我适时引导“要想成为小明星,平时应该怎么做呢?”学生都能说出“要爱惜粮食”,我以总结的方式再次给孩子们强调“爱惜粮食,杜绝浪费!”。在此环节学生不仅需要自己组织语言,同时还要设计动作,这一过程更好的让学生认识到现在提倡节约型社会,珍惜劳动成果、节约社会资源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五、不足之处:

  1、在欣赏图片表演环节,由于前面环节进行的不紧凑,时间不够用了,我只好以老师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说一说图片内容,告诉大家“这样做对吗?”“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2、本节课开始时,我已告诉大家要评选出今天的“小明星”,可是未能进行完整表演,评选环节我只是以口头表达的方式表扬,没有在“绚烂烟花”的音乐声中进行颁奖活动,这又是一处遗憾。

  也许,每次上完课多多少少都会有些遗憾,没有遗憾就没有下一次的亮点,更不会在反思中一次次成长、进步,期待自己今后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

《悯农》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认“农、午、汗、粒、辛”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体会劳动人民的辛苦,学会珍惜粮食。

  教学重点:

  1.会认5个字。

  2.朗诵、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感悟使学生体会农民劳动的辛苦,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课时数:1课时

  授课时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看古诗中的图片,教师描述:唐朝有一位诗人叫李绅,他也是朝廷的一个大官。有一年夏天,他来到郊外的农村,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田间干活,不由得吟诵到:(教师范读古诗)

  2.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悯农》。板书课题,认识生字“农”,强调读准后鼻音。齐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读准字音。

  2.同桌合作,互相读一读生字,正音。

  3.多种形式的读生字卡片,检查认读。

  4.再读古诗,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三、诵读感悟

  1.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诗人一起到田间去看一看。(学生看书上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2.指导朗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3.现在,你和诗人就在田间,你想对这位老农说些什么?

  (让学生跟随诗人一起去看看、想想,就能很快理解诗句的意思,读出的诗句也很有感情了)

  4.是啊,这么炎热的夏天,老农还在锄禾,他身上的汗珠直往下滴,滴落在禾苗下的土地里,多么辛苦啊!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两行诗。

  5.我们吃的米、面到底是怎么来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三、四行诗。指名回答。

  6.是啊,我们碗里的米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行。

  (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农民种田时的情景,让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爱惜粮食。)

  7.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诵读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还可以配上动作,每组推荐一名代表。

  1.分小组演读。

  2.小组代表展示。

  3.师生评议。

  4.(出示图片)很多同学都已经会背了,愿意一起来背一背吗?(全班齐背)

  四、课外延伸

  读一读,背一背。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栗,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古诗诵读悯农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教案10

  一、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7个字,1个多音字“没”,会正确书写6个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要爱惜劳动成果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本课7个字,1个多音字“没”。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三、教学难点

  1.正确书写6个字。

  2.学习古诗,理解内容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激发学生喜欢诵读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数

  2~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看书上的插图,说一说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2.我们吃的粮食就是农民伯伯这样辛勤耕种出来的,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同情讲。悯农是同情农民的意思。

  3.这首诗大家并不陌生,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朗读诗句,自学生字。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悯农》,标画生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3.教师反馈。

  汗滴——滴,滴为什么是三点水旁?

  盘中餐——盘,盘子是干什么用的?盘中餐就是盘子里盛的饭菜。

  辛苦——辛

  4.再读古诗巩固识字。

  (三)诵读古诗,自学理解诗意。

  1.指名读古诗,观察图画想一想,这首诗写的什么意思?

  2.小组里互相讨论,大体讲解诗句的意思。

  3.带着理解,再次诵读。

  (四)教师指导,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请学生再次观察农民耕作画面。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一位上了岁数的老人头戴草帽,手拿工具,正在田间锄草。中午的太阳挂在空中,天气十分炎热,汗水正一滴滴流到田里的禾苗上,农民伯伯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

  (3)练习朗读第一句。

  2.联系生活,想一想,我们每天都能吃到哪些食物?这些食物是怎么来的?

  (1)读第二句,小组讨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分组汇报。我们吃的每一粒粮食,都是饱含辛酸的农民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

  (3)理解词语的意思:“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4)练习朗读。

  (五)朗读练习。

  采用多种读书方式,如范读、领读、指名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练习背诵。

  (七)拓展交际。

  学习了《悯农》,你想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

  (八)作业:

  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悯农》,谁会背诵?

  谁能说说诗的意思吗?

  (二)出示诗题。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哪位同学知道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三)教师介绍作者。出示课题,认读生字“者”。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1.初读诗文,自学质疑。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生词。

  (2)同组互读,读准字音,注意易读错字。

  (3)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小组内交谈、互相解答,有困难的'在全班讨论。

  2.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往来——往,这个字和哪个字长得很像?“住”。

  出示词语,读准字音:出没没有

  3.观察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1)学生边读边看边议,提出问题,展开讨论。

  (2)反馈学习情况。教师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如:

  鲈鱼:是一种常见的鱼,鲈鱼的味道鲜美。

  渔者:打鱼的人。

  往来人:来来往往的人。

  君:(尊称)你。

  出没:指出出进进,时隐时现。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江上来来往往的行人都喜爱吃味道鲜美的鲈鱼,可是请你看看那像一片树叶一样在水面上颠簸的小船,在波峰浪谷中上上下下,时隐时现。

  4.练习朗读,想想应该用什么语气读。

  5.拓展想象,渔民在这样的环境中捕鱼会遇到什么困难?

  6.小组交流。

  7.汇报。从中体会为了让人们能品尝到鲈鱼的鲜美,渔民每天要与风浪搏斗,付出了无数的艰辛,甚至有生命危险。

  8.带着新的体会,反复诵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看谁读得好。

  (五)作业:

  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一)复习两首古诗。

  1.练习朗诵,边读边体会古诗的意境,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2.检查背诵。(可采取多种形式:如个人练习,同桌互练,集体背诵。)

  (二)背诗比赛。

  学生自己选择会背的古诗接龙背诵,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复习生字。

  1.自学会认字。

  大声读,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读出“没”的两个读音。

  2.抽读生字卡片。

  (四)自主记字。

  1.分组交流记字方法。

  2.请学生说说要记住这些字有什么好办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

  (五)指导书写。

  1.分类指导。

  (1)请学生观察6个字,练习书空。

  (2)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字,认真观察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练习书写。

  (3)反馈、纠正。

  2.重点指导。

  (1)观察六个字,请学生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辛”,第五笔是“横”写得最长。

  (3)学生练习书写。

  (4)反馈纠正,注意让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对比发现自己的字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还要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悯农》教案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明透、背桶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朗读古诗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作者对农民的同情。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指导学生观素描图,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思想内容。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说说

  小朋友,我们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从哪儿来的?

  二、学习古诗《锄禾》

  1、出示古诗图文:看图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解题:唐代诗人李绅写的。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3、讲读诗句第1句。

  (l)自读。看图:图上画了什么?

  (2)看图理解;日当午:太阳当头照的意思。汗;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这幅图以及第一句诗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朗读呢?

  (4)小结: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

  4、讲读第2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边读边想;这句诗告诉我们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指导朗读。

  (4)小结:这两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三、巩固诗意,练习背诵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2。轻声地和老师一起说。

  3、指名说。

  4。背诵表演古诗。

  5。这首《锄禾》告诉我们什么呢?你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四、指导写字

  1。禾独体字,与木比较,书写时笔画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独体字,与干、牛相比较。

  粒左窄右宽。

  辛、苦:这两个字都有一长横,要写得稳而长。

  2、师范写禾、粒、辛、苦

  3、生描红、临写。

  教学后记:学生懂得了粮食来之不易,学会要爱惜粮食。

  第二课时

  一、课前说说:

  我们吃的粮食来之不易,平时要怎么样做?

  二、指导看图

  问:这幅图上画了谁在干什么?

  三、讲读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小米。泛指谷拉。

  子:这里读第三声,也指谷粒。

  2、体会春——秋、种——收、一粒粟——万颗子的对比,感受农民一年到头的辛劳和取得丰收的'不易。(指导朗读)

  3、联系词句,学会扩展成语,积累成语。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精耕细作、千仓万箱

  4、可是面对一片丰收,农民为什么会出像诗句中的悲惨象呢?

  5、学习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指导朗读。

  体会无闲田与犹饿死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感受遍地丰收景象与农民怕死荒野这两幅图,在心中激起为什么的疑问。

  7、此时此刻,你们想说什么?想问什么?

  8、小结:农民在黑暗的社会里受到剥削阶级的残酷剥削,过着悲惨的生活。

  三、巩固诗意,指导背诵

  四、指导写字

  1、收:左窄右宽。

  夫:注意撇捺的舒展与平稳。

  闲:门字框要写得舒展些。

  2、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教学后记:学生对旧社会的农民的悲惨生活,懂得粮食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中要爱惜粮食,不吃剩一粒米饭。

《悯农》教案12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告诉你们吧,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瞧!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出示ppt1)

  3、师: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Ppt2):图上有谁?他在干什么?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那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Ppt3):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jy135幼儿教育 www.jy135.com)擦汗的动作。

  (出示Ppt4):这是什么?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配乐朗诵两遍)

  6、师: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你喜欢哪个小朋友?为什么?

  五、结束。

  师: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悯农》教案1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家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2、学习古诗《悯农》

  活动准备:

  米饭、馒头、花卷等幼儿常见的食物;农民伯伯和他们的劳动成果

  基本过程:

  一、 导入活动

  教师通过出示多种食物的图片引出活动的`主题

  出示图片后,教师请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 关键步骤

  1、教师请幼儿观看农民耕种的FLASH的动漫,告诉幼儿粮食是农民辛苦种出来的。

  2、教师大志地、有韵律地朗诵古诗《悯农》

  3、幼儿学习朗诵古诗《悯农》

  三、 结束活动

  师生共同朗诵古诗,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泥塑区

  在泥塑区投放采泥,指导幼儿学习团、搓、压、捏的技能,练习制作好吃的面食

  2、其他活动:比比谁最节约粮食

  制作一张大表格,写上小朋友的名字,谁吃的最干净就给谁盖上小印章

  活动反思:

  1、孩子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悯农》教案14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

  ★培养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赏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了解古代劳动人民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人民,尊敬劳动成果。

  教学重难点

  尝试自读,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导入

  1、复习《悯农(一)》

  2、板书课题,学习“悯”字。

  (设计意图:《悯农》是一首组诗,联系旧知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悯”字的学习意在培养高年级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习惯。)

  二、初读求节奏

  1、谁来给大家流利地读读古诗?

  2、古诗文是有韵律的,自己试着有节奏地读一读。

  3、配乐范读古诗。

  (初读环节通过流利读、节奏读、配乐读这三个坡度地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三、品读悟情感

  1、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有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2、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注释。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试着读懂诗句的意思。

  4、交流汇报

  (1)交流一、二行诗

  ① 指名读,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赏析诗句的语言特点,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数字夸张的诗句?

  ③语言训练:仔细观察图,说说从春种到秋收需要经历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④男、女生轮读这两行诗。

  (2)交流三、四行诗

  ① 交流诗句的意思

  ②这两行诗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我们还知道哪些含有对比的诗句?

  ③创设情境对话:粮食都到哪儿去?

  ④观察图,了解时代背景。

  ⑤语言训练:被活活饿死的农民,临死前会说什么? 我们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⑥有感情地朗读这两行诗。

  (在学生读懂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引入时代背景、链接相同写法的诗句,意在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特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表达的情感。语言训练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

  四、小结

  1、师小结

  2、布置作业

《悯农》教案15

  活动设计背景

  1、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让孩子从小走进经典,接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很好地提高幼儿综合素质;2、在平时,班上还是有很多孩子不爱惜粮食,用餐时饭粒经常掉得满地都是,为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进一步了解农民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使孩子们懂得珍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古诗的兴趣,在会朗诵基础上,理解诗的大意和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孩子仔细观察图画,能用较完整的语言描述画面,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理解诗中“辛苦”一词,并能说一句话,发展孩子词汇的运用能力。

  4、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发孩子热爱农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节奏的诵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诗的大意和所表达的情感。

  3.学会运用“辛苦”一词。

  活动准备

  《悯农》flash动画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播放《悯农》flash动画:一个古代装扮的农民在种地。

  动画片里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人?他穿的衣服、发型和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看见他在干什么?

  2、继续播放动画: 一位诗人来到田间散步,看到农民在辛苦的种地,有感而发地念《悯农》。

  又来了一个人在干什么?你觉得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事?

  引入:今天,我们来学习古代诗人李绅写的这首诗《悯农》

  二、出示诗歌,分析欣赏诗句。

  1.现在我们跟着动画片里诗人的节奏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

  2.帮助理解:“锄禾日当午” 的意思。

  诗句里的“锄禾”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日”又是什么?(定格flash动画)看看画面,想一想“日当午”是什么意思?

  3、(引导观察画面)有太阳的'时候,农民在种地,出现什么情景呢?

  说说“汗滴禾下土”这一句诗的意思。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4、“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呢?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理解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两句教师和幼儿共同解释。

  “辛苦”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农民伯伯种地很辛苦,你知道在你身边还有谁也很辛苦呢?(学习用“辛苦”说一句话。)

  你还知道哪些词句的意思?还有哪些不知道?大胆的说说自己的想法。

  6.请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的把诗的意思讲一讲。

  7.根据诗歌情境,配上动作再读古诗。(能背诵的背一背)

  8、读完了诗歌,现在你知道了什么?

  三、老师小结。

  农民伯伯这么辛苦,在我们身边这么多人都很辛苦,我们应该怎么做呀?(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由flash动画导入,引出主题。然后朗读古诗理解诗意,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在这一过程中借助画面、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孩子们找到共鸣,并抓住了诗眼“辛苦”二字,通过唤醒孩子的生活经验来品诗中之情,让幼儿懂得粮食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来之不易,激起孩子对农民的热爱尊重之情,达到了预期目的。

  2、创设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我将flash动画引入活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自然的把他们带入学古诗的状态。在理解诗歌大意的过程中,flash动画让孩子有了直观的印象,很好的帮助他们表情达意。

  3、注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活动中,我引导孩子勇于表达:观察画面,说出自己看到的,读读古诗,说出自己想到的。并给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孩子在同伴间相互学习,鼓励他们在同伴间相互讲解,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发挥,宽松的语言交流空间,孩子们在一起相互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欣赏,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悯农》教案】相关文章:

悯农的教案12-12

悯农的教案08-26

《悯农》教案06-18

古诗《悯农》教案06-21

《悯农》大班教案06-26

《悯农》的舞蹈教案11-22

悯农原文及教案07-03

《悯农》教学教案05-04

中班教案《悯农》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