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评课稿[经典]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猫》评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猫》评课稿1
课如其文,课如其人。《猫》是人教版四上年级的课文。单元主题感受名家笔下的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何老师这一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能抓住互动点,巧妙 “穿针引线”,课中流淌着浓浓的爱猫情,流淌着浓浓的语文味。
三个互动点:
其一:在课前谈话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
其二:在学习贪玩一层的时候,老师创设了一个情境:老舍先生与猫已经建立了难以割舍的感情,如今它已经跑出去一天一夜了都还没有回来,如果你是老舍,你的心情会怎么样?那咱们赶紧把它喊回来吧!学生3名,全班喊。
其三:在学习二、三自然段的时候,老师又巧妙地让学生通过同桌对比朗读的形式进行互动。再让学生说一说,在现实镇南关你有过这种体会吗?
这三个互动点巧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了课文的学习。
两个巧妙牵引:
首先,朗读的牵引丰富精巧。《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本文是老舍的名篇。老舍是杰出的语言大师,多读就是本课最好的学习方式。老师引导着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指名读、评价之后读、男女生对比读、齐读、同桌读、范读、师生合作读,读的形式达到了近10种,如此丰富多彩的朗读形式,读中有品,品中有悟,悟中有得,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激情,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而且对于感受课文语言的精彩,积淀学生的语感很很有裨益的。
其次,理解的牵引丝丝入扣。
学习“贪玩”这一块的时候,“任凭”一词的教学非常到位:第一步,先是让学生换位体会老舍找不到猫的心情,第二步设置情景呼唤猫,指名呼唤,全班一起呼唤,听到大家如此焦急的呼唤,小猫肯回来吗?还是不肯。第三步:由此自然引出:“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回来。”结合“凭”的识字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是:任你几次三番喊他他也不回来,再换词“不管、无论”。第四步:然后再一次朗读。到这里,老师还没有结束:又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第二天,这只猫终于回来了,老舍先生他对他的邻居说——对他的家人说——对我们大家说——一次又一次地引导学生再读老舍先生的语言文字。这么三番五次地读、喊、一读再读,这一只“贪玩”的猫呼之欲出,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也欣然可见,所以这哪里是一只猫,简直就是老舍先生的——孩子,家人,孙子,这样的`体悟就自然生成了。听到这里,相信老舍先生的爱猫之情感也早已悄悄蔓延,让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情不自禁地也喜爱上了。
还有对于“古怪”的教学,这是一个理解上的难点。以前听过课,是一般先出现这个词,找古怪,这是演绎印证法。而老师把他安排到学习完了前面三段,,猫的老实、贪玩、尽职、高兴时、不高兴时、胆小、勇猛等性格再来得出难怪老舍先生要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让学生练习生活经历说说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使他们对老舍先生明贬实褒的写法也有了一定的体悟。这样,有了前面的步步推进,最后巧妙归纳,自然水到渠成。
探讨:课文的秘秒之处还有很多,如语调上的“说它老实吧,的确是啊”等娓娓道来,蹭、小梅花、丰富多腔这些词儿的体悟都有些一笔带过,不知道是不是老实有意虚化的?感觉上似乎点一点,在学生的朗读上再加一把火,爱意会更浓些。
总之,整堂课,非常从容,非常清新。老师与学生平等对话。从风格上,像散文诗,如郭沫若先生曾经写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何老师的课,也是一首精巧的诗。
《猫》评课稿2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生,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学生也非常喜欢并且爱学。于是我在教学中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能力。
一、指导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引导学生思考:猫的性格怎样?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猫的这个性格?这些性格特点怎样?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矛盾的词语连接起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问题逐一解决以后,然后通过朗读、体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三自然段的教学中,由于行文特色和第一自然段大致是相同的,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学。在反馈交流时,一位学生条理清晰,很快讲出了猫高兴时和不高兴时的表现以及勇敢和胆小的性格特点,这是高于一般学生的思维广度,也显示出了这位学生非常强的学习能力,这正是我们着力想培养学生的方面。也许因为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找的重点词还是比较准确的,紧接着学生又结合具体的语句深入谈了自己的体会,因而为理解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以及思想感情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猫的性格:
在学生找到猫那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以后,分别让学生找出具体描写这个特点的句子,然后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并从中找出重点词语。例如:无忧无虑、一天一夜、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学生有亲身体会,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对于“闭息凝视”这个词语的理解,我采用了让学生亲自体验,再加上“一连就是几个钟头”的理解,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猫那“尽职”的性格。
2、在小结中提升,深入理解“古怪”的含义:
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猫那三方面矛盾的性格以后,我为学生出示了填空题: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胆小)又(勇猛),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这些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特征,但又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学生通过学习以及板书很快理解了这些古怪之处,并且做出了填空。
3、通过对比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教学中我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与学生实际的理解有距离,特别是“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个句子。为此,我首先设计的是比较朗读,其次是以梅花图引发美感,最后提出反问“老舍先生为什么能把那脏脚印看成梅花呢?”引起学生思考,让学生的学习价值得到实现,而不是在课堂中虚度光阴。那么,用什么可以显示出学生的感悟在提高了呢?这决不是附和性的意见,一个强有力的检验便是朗读,读出自己的特色,而这篇文章又适宜用朗读来体现,当然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由于对句子的一再提升的认识而读得津津有味。
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认为学生基本理解了这篇课文,理解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但是我感觉课堂上没有让学生更充分的朗读,因为时间仓促,小猫那部分内容学生理解得不够充分,课堂上有些问题只要有学生回答正确,教师就给予肯定,而没有给其他学生思考的空间,因此没有体现出面向全体学生。我仅仅后会继续努力研究语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
老舍猫评课稿3
老舍喜爱小猫小狗,花花草草,四处风景,爱穷人,母亲,爱自己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爱生活中的一幕幕场景。
老舍是一个老小孩,他有趣幽默,善于、运用语言,犀利有智慧,会正话反说,让人读了以后想笑都笑不出来。
我特别喜欢《洋娃娃,四十分》这篇文章中表达了老舍先生的教育理念——快乐童年,快乐学习、快乐教育。虽然女儿数学考得很差,只考了不及格,但是他为了鼓励女儿给女儿加油让女儿被邪气还是跟女儿开玩笑说自己小时候数学考得比女儿还差。但是后来女儿得知,爸爸的数学非常优秀,考的都丰常好,女儿这时才恍然大悟父亲对他的一片良苦用心。
在《我的母亲》老舍用平实的文字、饱含感情的笔触描述了母亲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靠打零工赚钱养活一家子,即使再苦再累,也不忘善待亲朋好友,不忘帮助更穷苦的人们;在中国遭受列强侵略的年代中,即使站在强大的侵略者面前,也表现得那么勇敢、坚强,充分表现出了当时中国女性吃苦耐劳、忍辱负重的优良品质。这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在生活中爱我的点点滴滴的小事,在我晚上睡觉时总是把我放在第一位把自己放在第二位自己经常半夜里起来看我给我盖被子怕我着凉。
老舍先生知识渊博,热爱生命,对世界充满好奇,是个富有幽默感的作家。
《猫》评课稿3
“滴滴”,我被这段音频所吸引,刚抬起头来,就听到李玲素说,“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接着一群可爱的孩子,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了。最后老师总结了他们所说的,原来是QQ里,小猫朋友找我聊天了呢。紧接着展示猫的图片,引出今天要学的课题:老舍先生的《猫》。
学生自由读,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以开火车的方式来读字词,最后挑出两个多音字,重点让学生记忆。学生再次齐读一遍。然后浏览课文,分析文章的脉络。
重点分析猫的特点。首先引导孩子说出猫的特点是:实在有点古怪。找到句子,总结出特点老实、尽职。并找到文中具体的句子。提到尽职,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出尽职的样子,哦,是的,是屏息凝视的。那么,那个能做出屏息凝视的表情?找两个学生来演示猫和老鼠,做出屏息凝视的表情。学生通过自己演示,自己做动作,那么这个表情和动作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观察别人做后,能更深刻的理解到这个尽职的含义。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更明白了目不转睛,专心致志的含义,更明了了猫的形象,让学生清晰的懂得了“尽职”。这个活动非常的有意义。
猫的另一个特点:古怪。哦,学生们明白了,原来猫不仅仅是老实和尽职,还很古怪呢。小女孩和老奶奶会对贪玩的猫说些什么呢?学生先来说说,老舍先生又会说些什么呢?“任凭......也......”联系生活,再造句子,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关联词。
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毛的其他古怪之处。体会猫对老舍先生的亲昵、亲密之情。找出表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地方,学生通过老舍先生不嫌弃猫留下的脏脚印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猫的其他特点:胆小与勇猛,温柔可亲与一声不出,贪玩与尽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猫。学生自己板书,记忆深刻。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涨,学生能自觉地找寻书中的重点段落句子,以学生的学代替了老师的教,教学效果良好。
《猫》评课稿4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本文层次清晰,作者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采用总分段式。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表现猫的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老舍先生在语言的运用上是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林老师关注文本写作特色,层层深入,步步激趣,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明了,一看目标我们也猜出这堂课将怎么完成她的教学。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她这节课紧扣目标,有效实施,与校本研修紧密结合,突出言语实践,积淀言语能力。
一、目标聚焦,做到心中有数
林老师课上紧扣目标,实施有效教学。
1.通过查字典,学习掌握多音字的辨别。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自然段。
3.能通过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猫的性格古怪。
4.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
林老师心中的目标,教案的目标,最后我们看到实施出来,学生达到的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她层次清晰,忙而不乱,实施的三维目标也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根据了教学内容的不同有所侧重,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心理特点,以知识与能力的落脚点、过程与方法的展开点,步步为营,践行言语,让学生积淀言语能力,融情、融理解、融表达,多方位、多角度地学习,提升学生学习力度。真正使课堂高效、灵动。
二、步骤细化,做到实施有效
林老师教学第一自然段,先利用划总起句,接着讨论交流、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怪特点:老实、贪玩、尽职等看似矛盾体的特点表现,然后有感情朗读指导,最后填空指导背诵,层层推进,步步落实。步骤细化,一层层教师引导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有效。
三、细节学习,提高准确度
课上,把握细节教学,提高准确度。林老师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学习掌握多音字的辨别。特意利用PPT出示“屏”的几种意思和不同读音。Píng:1遮挡;2字画的条幅。Bǐng:1除去,排除;2抑止(呼吸)。做动作理解“屏息凝视”、“蹭”等词语。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教师看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坐下想想,进行深度思考引导,林老师关注细节,引导:
1、课文除了写波斯猫,还写了哪些动物?
2、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各是什么?
3、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画出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的快乐,体会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尤其是吕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时设计得非常好,和其他小动物进行对比,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对全文小结后齐唱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来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快乐”,深华了文章的主题。吕老师在课后的拓展训练“我们来帮帮波斯猫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设计得非常好,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到怎样才能感受到快乐。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在读中自己感悟出“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非常了不起。
不足之处是:大屏幕上《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字太小看不清,如果在教学中能将写的环节安排一点效果会更好。
《猫》评课稿5
今天听了王国芳老师讲授的郑振铎先生《猫》这一课,感觉收获不小!我们都知道本文托物言志,怎样通过细读文本,挖掘训练点,这才是语文教师备课的能力与技能的最高体现!这是一节很实在、很有效的课。在他的语文课堂中对“写法的提炼”,对“字词句”的反复咀嚼,推敲,比较无处不在。
王老师执教《猫》这一课时,先让学生回顾前面两个课时学习的内容,有效的及时复习,在原有基础上学习新知。明确学习任务,阅读品味课文的真切的语言,挖掘文章深刻主题。感知归纳,引出一只可怜的'猫,阅读课文写了猫可怜之处在哪里,很快学生就通过读文归纳出:来的可怜,活的可怜,去的可怜。一个问题让学生归纳了三个部分的内容,又极好地理清了文章的线索!紧接老师又问了:“芙蓉鸟事件”,“我”判断是可怜猫吃了芙蓉鸟的依据是什么?谁能找出这些句子?很快的,学生又找出了“那只猫对着这对黄鸟…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嘴里还吃着什么。”说明自己在证据确凿下处理的猜测理由。“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使用的修辞手法及作用,这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在我们平常老师的眼里中,它无非就是一强调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顶多读两遍,然后草草打发!然而,王老师却在这句子上还增加同学要注意修辞手法。“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妻子的话加速“我”的肯定,让学生分析改成陈述句效果会不会好些?这样可以加强学生写作语感,促使学生写作不再千篇一律的陈述。接下来请同学找出促使“我”造成冤案的内生原因,学生自己归纳,不喜欢这只猫,那是什么使“我”不喜欢这只猫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归纳,体现新课标要求,教师教的主导,学生学习的主体。“来历、外形、性情等”。问题引导:到底谁是咬死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在教师与学生这样一问一答中轻松把课文重点解决。
小组讨论:1、“我”惩戒了可怜猫后,心理为什么十分难过?
2、从中看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文章揭示的主体是什么?
通过三个问题讨论,增强学生学习的合作能力,学会自主探究,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能力。促进自身发展。
在教学过程,王老师在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的同时,十分关注“词句”的品味与体会。例如:(1)一定是猫一定是猫。(2)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老师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还有在学生划出体现猫性格特点的重点句时,王老师总是由为什么会造成悲剧为出发点,紧扣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在追问中完成了学生对字词的深层宽度上的理解和感悟。如果你是郑振铎先生笔下的“我”或者猫,当猫就这样含冤而死,你的心情会怎样?相对“猫”或者“我”说些什么?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深化课文内涵,现实生活中应该待人接物,对人处事等。课文延伸拓展的很好,动物处于弱势群体,我们要关注动物,制止虐待动物。和平共处是人与自然的生存之道,提高学生热爱自然,人与动物和平共处的情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猫》评课稿6
吕老师讲的《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一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吕老师在教学中以主要问题为切入口,抓住了三个主要问题来引导:
1、课文除了写波斯猫,还写了哪些动物?
2、燕子、蜜蜂、青蛙的快乐各是什么?
3、波斯猫为什么找不到快乐?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画出燕子、蜜蜂、青蛙说的话,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燕子造窝、蜜蜂酿蜜、青蛙捉害虫的辛苦,体会他们的快乐,体会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懂得“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尤其是吕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波斯猫为什么不快乐时设计得非常好,和其他小动物进行对比,学生很自然地就理解了“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对全文小结后齐唱儿童歌曲《劳动最光荣》来进一步体会“劳动创造快乐”,深华了文章的主题。吕老师在课后的拓展训练“我们来帮帮波斯猫怎样才能找到快乐?”设计得非常好,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到怎样才能感受到快乐。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够在读中自己感悟出“劳动创造快乐”的道理,非常了不起。
不足之处是:大屏幕上《劳动最光荣》的歌词字太小看不清,如果在教学中能将写的环节安排一点效果会更好。
《猫》评课稿通用6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陈老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下四个优点:
1陈老师在教学本文时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要深入理解作家对猫各方面性情的描述,学习作家的语言技巧;二是要仔细品味文章中蕴涵着的既显而易见又不着痕迹的感情抒发。
2在教学这篇文章时,陈老师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3丰富语言积累。《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说话时“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陈老师结合课文的内容,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用“说它……可是……”说话。如果每节语文课前,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两三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4重视朗读,重视整体综合感知。
过去在阅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烦琐的内容分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程式。使语文教学的情趣淡漠了,形象破碎了,美感削弱了,特有的魅力坠失了……《新课标》中强调:陈老师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陈老师让学生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并且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如本文中对“蹭”字的理解,如果仅仅追求字面上的解释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学生已经过充分的朗读,获得了感知印象,并和已有的感知经验碰撞、接通,于是心有所悟,豁然开朗。又如在理解“闭息凝视”让学生表演,充分理解词语的意思。由于语言文字隐喻性很强,许多词汇可意会不可言传,可体验而无法表达,有的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的是“尽在不言中”。正是由于语言的模糊性,增强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使符号化的文字被重新贯注了生命的血肉,抽象化了的概念重新赋予了生活的感性力量。
值得探讨的地方:陈老师应走下讲台走近学生,教学氛围更加好。
《猫》评课稿7
《我们家的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把猫小时候的淘气可爱和长大后的古怪性格表现地淋漓尽致,字里行间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我觉得这节课做得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本节课的切入点很好。我让孩子们欣赏可爱的小猫来导入新课,通过观看形态各异的'小猫,唤起孩子们对猫的兴趣,激起孩子们学习本课的兴趣。然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孩子们理清思路,把握大意,为品文悟情做好铺垫。
2、重视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应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强调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本课教学时,我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小时候的猫很可爱?又从哪些方面写了大花猫的古怪呢?要求学生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并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孩子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了共识。
3、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教学能较好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重要载体。本课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多次让学生品读,并能通过学生间比较,指导朗读的语气与语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较好的指导引领作用。朗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1、我对学生的评价语不够丰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听名师、专家的课,学习他们课堂评价的语言。
2、对教学中的生成资源利用地不够好,经验不足,我还要多看书,多学习,多积累。
3、虽然我饱含激情,重视和孩子们的交流,但我想如果我在上课的过程中能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也许教学效果会更好的。
《猫》评课稿8
《猫》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声,因此,我觉得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1、找关键句,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李老师指名学生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第一大段进行思考“作者介绍了猫的什么特点”,大部分学生很容易找到能概括这个问题答案的`词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接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猫的性格古怪。再从这部分的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实在”“古怪”两个词语。这之间,学生便积累并运用了不少词语。然后顺势利导,通过“它的主人是怎么形容它的古怪的?”这样整体感知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逐步感悟、理解,从而逐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即猫的性格特点。
2、品语言,悟情感 本文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李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悟情感、学习语言。如,李老师在第一段教学中,紧紧抓住“任凭,也”这个关联词,通过调动学生进行去词比较、感情朗读进行引读,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情境中反复品读、体味,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使学生为之动心。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敏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李老师的课亮点还有很多,比如李老师采用指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再如,李老师的板书美观,教态从容,充满激情等都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功底与素养,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
《猫》评课稿9
今天听了王XX老师上老舍先生的《猫》这一课,感觉收获不小!
王老师执教《猫》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读文,思考课文写了猫哪两个不同的生长时期,很快学生就通过读文归纳出“大猫”“小猫”这两部分内容。一个问题让学生归纳了两个部分的内容,又极好地理清了文章的线索!紧接老师又问了:文章中有一句话就好像一座桥,巧妙地连接了这两部分的内容,谁能找到这个句子?很快的,学生又找出了“小猫满月时更可爱”这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在我们平常老师的眼里中,它无非就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顶多读两遍,然后草草打发!然而,杨老师却在这句子上“久久”停留,挖掘出许多我们之前始料未及的“精彩”。
首先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读出小猫的“小”,哪个词?(满月)如果你想读出小猫的“可爱”,你认为应该把重音落在哪个词?(更)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一句简单的句子,孩子们读得可谓“有滋有味”,这就是朗读指导的高效体现!接着老师又紧扣一个“更”为训练点,发问:从一个更字,我们知道前面应该有个前提,谁来为这个句子加上前半句话?(学生纷纷举手:大猫可爱、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那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从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大猫、小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爱)看!就一个简单的过渡句,既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情朗读,又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行句式训练,最后进行文本内容的整合归纳“可爱”!这一环节设计可谓整密无缝,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老师在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的同时,十分关注“字词句”的品味与体会。例如:
(1)猫的性格古怪。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老师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还有在学生划出体现猫性格特点的重点句时,老师总是由“字词”入手,紧扣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在追问中完成了学生对字词的深层宽度上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读“它会不时蹭你的腿——”这个句子时,老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它会怎么“蹭”?它还会怎么蹭“(学生的回答:温柔、轻轻、撒娇、快乐……)
如果你是老舍先生,当猫就这么温柔、轻轻、撒娇、快乐地蹭你的腿,你的心情会怎样?来,就读出你的这种心情!就这么一个“蹭”字就把作者内心许多细腻的,丰富的情感牵引出来了,又如在引导学生对“小梅花”与“小脚印”的对比品味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敏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猫》评课稿10
老舍的这篇猫其实特别有味道,可当我一拿到这篇文章时却有些矛盾了,总觉得自己也被困住了,于是在纸上写了写这篇文章的脉络是怎么样的。
第一课时主要讲授了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具体感受猫的性格古怪。预设中是让学生初读课文,初读之后具体感受大猫是怎么样的,因为后面写道满月的小猫很可爱,所以顺势让学生说:你是否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老舍印象中的大猫,学生说到了古怪,然后让学生顺势找一找哪些地方写了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然后随机交流,让学生深入了解古怪是从哪些地方体现的,在学的过程当中顺势引导学生,既然如此古怪的猫,那老舍爷爷是不是不喜欢,学生肯定会说不是,再让他们找找哪些地方是体现作者对猫的喜欢的。
第一课时下来,我没有具体的介绍老舍,这是我的疏忽了。不过开始的时候一个更大新课标指出四年级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以研究性阅读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说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理解。创设情境来让学生感受作者和《猫》之间的真情,感受“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画面,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并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教学时,我采用了“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第一自然段中的“老实、尽职、贪玩”感受猫性格的古怪,重点分析、体会、朗读第一自然段。放手让学生合作交流第2、3自然段来突破难点。
在开头和结尾分别只用有概括句子的文章和老舍的文章作对比,让学生感受作者用具体事实,抓住动物的神态、动作、声音来表现动物特点的描写方法。只可惜这点指导得不够详细,只是让学生感受到,而并不能保证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另外还有两点是需要我注意和改进的:
1、本文是一篇要求背诵优美语句的文章,应给学生一些背的时间。
2、在指导“屏息凝神”这个词语时“屏息”指导得不够准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和有活力的年轻教师探讨,不断完善自己,还请各位同事多多帮助、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猫》评课稿11
我有幸听了X执教的《猫》一课,X老师关注文本写作特色,层层深入,步步激趣,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明了,一看目标我们也猜出这堂课将怎么完成她的教学。
一、步骤细化,做到实施有效
X老师教学第一自然段,先利用划总起句,接着讨论交流、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怪特点:老实、贪玩、尽职等看似矛盾体的特点表现,然后有感情朗读指导,最后填空指导背诵,层层推进,步步落实。步骤细化,一层层教师引导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有效。
二、细节学习,提高准确度
课上,把握细节教学,提高准确度。董老师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学习掌握多音字的辨别。
建议就是希望她今后准备更充分些、多解读文本、深挖特色、把文本资源充分利用。如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这一环节是否改为浏览猫的“淘气”部分,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初步尝试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猫淘气的特点,以此降低学习难度,也进行了言语实践。利用没学“淘气”部分,利用好该资源,提高文本整体的密度,这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极大激发课堂教学的张力,也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现。还希望抓住每次展现的机会,尽力去做好一件事,如果准备不充分,先不上,因为大家也期待你展示最好的一面!
《猫》评课稿12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的语言把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描述的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听完刘娟老师的课之后感触颇多也受益颇多,以下是几点感受。
1、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在刘曼曼老师的课堂上,老师开头说猫是大家熟悉的朋友,并让同学们观看生动、形象的猫的动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了学生自学的空间,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一步步深入理解,并对此加以鼓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这一段时,教师抓住整个特点,提问为何古怪,以大问题引出“老实、贪玩、尽职、胆小、勇猛”等其他具体性格特点。在说明大猫尽职整个特点时又抓住了“屏息凝视”这个词来引导学生理解,并指名学生做动作来表演,更为直观的使学生一点就通,十分巧妙。
3、在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读书,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而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边理解边读、有体会的读等各种形式的读书,使学生边读边悟,最后深切体会了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
4、利用图片、想象、播放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了老舍的爱猫之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刘曼曼老师设计制作的多媒体十分的精致,无论是图片还是上的课文内容分解都设计的非常细致,可以说在细节上做到的很好。这种灵活的使用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能更轻松更快乐的.学到知识可以说是寓教于乐。
5、 整节课听来,刘老师的课十分的精彩
但也有一些方面是我想要与她讨论讨论斟酌斟酌的。旁观整节课的课堂,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没有特别高。在教师以猫的古怪为大框架的提问,再以一个个小问题引发讨论与思考的时候,给予学生的引导依旧有些过于简单抽象,使得课堂上发言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进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来。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提问与提问过程中必要的引导语是否需要再多一些。以上便是我的评课。
《猫》评课稿13
听了袁老师执教的《猫》一文,下面谈谈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1、本课执教切入点好。从询问学生的养猫经历导入,能唤起学生对养猫以及养家里宠物的感受与体验,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尤其是在引领学生对文本解读中,教师从“从此,我家好久不养猫”与“从此,我家永不养猫”两句重点切入,较好把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视朗读指导。朗读教学能较好培养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体现语文课堂具有“语文味”的重要载体。本课教学中,饶老师就文中重点语句,多次让学生品读,并能通过学生间比较,指导朗读的语气与语调,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起到较好的指导引领作用。朗读与品味语言结合起来,是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手段。
3、重视问题引导,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新课标非常强调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与体验。艺术的'提问,能很好引导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本课教学教师正是对问题的提问,使课堂预设与生成较好形成。
4、学生学习常规好。学生参与积极,给课堂注入了活力。
因为教学是艺术,艺术必有缺憾:
1、课堂结构条理安排上,给人欠流畅感。如对文本的解读,朗读指导在先,而对课文主旨理解在后。对课文主旨理解不够深刻,要求学生拓展延伸谈体会,就显得肤浅了。
课文结束后,老师的总结语欠缺。总结语是对一堂课的总结,也是教师通过课堂引领学生读课文后的一句勉励语。应该精心设计,达到升华的境界。如:通过本课学习我们感受到了性格决定命运,也感受到了对待动物,对待身边的人,都应有一颗良心,不偏见待人。
2、问题的设计,应善于开启学生的思维。课堂上,教师的作用是导是启,是辅助的作用,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有效地辅助,使之克服困难,开启思维,重新寻找到前进的道路。所以问题的设计需要讲究艺术,也需要适合学生实际。同时又能更好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能较好拓展延伸。这就要求问题有提纲挈领作用,又有缓坡度,引领学生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本课两个大问题太大,让学生感到无从入手,限制了思维开发。老师的点拨又不能很好到位,所以破坏了课堂生成的有效生动性。
3、对文本主题理解欠深刻。作者重点是写自己对养第三只猫的经历与感受。从三只猫的不同命运来看,第三只猫的命运是由其性格决定的。人们因为有了偏见,所以才会有后来对第三只猫的不平等待遇。这也是作者良心发现后自责之处。所以如何设计好问题,对课文主题的理解,需要教师对文本有深入的解读。这也是备课中重点关注的地方。主题理解了,对学生的启迪才能丰富、深刻,从动物身上反思人类自身的特点,有很好借鉴作用。
《猫》评课稿14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声,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第一,朱老师在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些体现矛盾的词语,先让学生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比如“说它……可是……”等,从这一点来看,朱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首先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一组句子的比较,“脏脚印”与“小梅花”的比较,接着,从猫的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三,朗读比较到位。《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黄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后紧紧抓住描写猫的特点的语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从而在读中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最后可以进行拓展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我体会到朱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揣摩,既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能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
【《猫》评课稿】相关文章:
《猫》评课稿06-13
[精选]《猫》评课稿10-15
《猫》评课稿06-23
《猫》评课稿(精)09-27
(优选)《猫》评课稿07-29
【推荐】《猫》评课稿02-20
《猫》评课稿优选01-21
【精】《猫》评课稿07-09
(推荐)《猫》评课稿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