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日后无多热

时间:2024-07-17 17:40:50 赛赛 传统节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立秋日后无多热

  立秋日后无多热出自《秋日后》,《秋日后》是唐代王建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秋日后无多热,欢迎阅读。

立秋日后无多热

  立秋日后无多热

  立秋日后无多热意思是立秋节气之后天气逐渐不再那么炎热,渐渐感觉夏天的衣服不会因汗水粘在身上了,

  秋日后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曝旧芳茵。

  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注释译文

  足雨:形容雨天多。

  晒曝:放在日光下使干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枣》:“其未乾者,晒曝如法。”明沈德符《野获编·风俗·六月六日》:“六月六日本非令节,但内府皇史宬晒曝列圣实録,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则每岁故事也。”清唐孙华《挑菜》诗:“碧水濯来宜晒曝,青盐糁罢谨封泥。”

  立秋: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作者生平

  王建家境贫穷,“终日忧衣食”。门第衰微,早岁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

  大历年间,考中进士。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贞元十三年(797年),辞家从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荆州等地,写了一些以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篇。在“从军走马十三年”(《别杨校书》)后,离开军队,寓居咸阳乡间,过着“终日忧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元和八年(813年)前后,“白发初为吏”(《初到昭应呈同僚》),任昭应县丞。长庆元年(821年),迁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在长安时,与张籍、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杨巨源等均有往来。大和初,再迁太常寺丞。约在大和三年(829年),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

  主要成就

  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末句斩钉截铁,守望之情,跃然纸上。又如《江南三台》:“扬州池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纯是白描,别有情趣。

  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著有《王司马集》。其诗反应田家、水夫、海人、蚕农、织妇等各方面劳动者的悲惨生活,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爱憎分明。如《十五夜望月》《田家行》《簇蚕辞》《当窗织》《织锦曲》《促刺词》《去妇》《水夫谣》《海人谣》等,反映了劳动人民备受残酷剥削压迫的痛苦生活,特别对劳动妇女的悲惨境遇深表同情;《白□歌二首》《羽林行》《射虎行》等,揭露了君主荒淫、权豪凶横和藩镇混战等黑暗的社会现实;《古从军》《辽东行》《渡辽水》《凉州行》等,抨击了给广大人民带来灾难的开边战争,同时也谴责了边将的无能,不知收复失地,表现了既反对穷兵黩武,又慨叹国土沦丧的进步立场。此外,他还有一些作品,如《赛神曲》《田家留客》等描写了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寄远曲》《镜听词》等,表现了妇女对出门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望夫石》《精卫词》等,歌颂了坚贞的爱情和被压迫者的斗争精神。也有少数作品,流露出人生无常、叹老伤贫等消极情绪。王建乐府诗,善于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他很少在诗中发议论,而是运用比兴、白描、对比、映衬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再现现实生活。王建善于通过人物自白刻画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新乐府诗中很有特色;或在结尾用重笔突出主题,戛然而止。用笔简洁峭拔,入木三分,语气含蓄,意在言外。体裁大多是七言歌行,篇幅较短。语言通俗明晰而凝炼精悍,富有民歌谣谚的色彩。用韵平仄相间,往往隔二句或四句换韵,节奏短促,激越有力。这些特色,形成了王建乐府诗特有的艺术风格。

  王建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以白描见长,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广泛地描绘宫禁中的宫阙楼台、早朝仪式、节日风光,以及君王的行乐游猎,歌伎乐工的歌舞弹唱,宫女的生活和各种宫禁琐事,犹如一幅幅风俗图画,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资料。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指出它的内容“多言唐宫禁中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诗中的描绘也栩栩如生,因而广为传播,颇有仿作。魏庆之《诗人玉屑》引《唐王建宫词旧跋》说,后世“效此体者虽有数家,而建为之祖”。王建的五、七言近体,有一部分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因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也能“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传》)。但这些诗往往杂有消极颓废思想,艺术上也缺乏明显特色。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多可诵之作。还写过《宫中三台》和《江南三台》等小令,是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

【立秋日后无多热】相关文章:

【热】深爱无痕作文11-10

多肉植物作文15篇(热)01-29

独一无二的我作文【热】12-31

立秋的作文03-07

哪天立秋08-01

立秋的文案10-27

立秋文案06-28

【热】独一无二的我作文15篇10-27

立秋快乐文案03-17

关于立秋的文案03-19

立秋日后无多热

  立秋日后无多热出自《秋日后》,《秋日后》是唐代王建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秋日后无多热,欢迎阅读。

立秋日后无多热

  立秋日后无多热

  立秋日后无多热意思是立秋节气之后天气逐渐不再那么炎热,渐渐感觉夏天的衣服不会因汗水粘在身上了,

  秋日后

  住处近山常足雨,闻晴晒曝旧芳茵。

  立秋日后无多热,渐觉生衣不著身。

  注释译文

  足雨:形容雨天多。

  晒曝:放在日光下使干燥。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枣》:“其未乾者,晒曝如法。”明沈德符《野获编·风俗·六月六日》:“六月六日本非令节,但内府皇史宬晒曝列圣实録,列圣御制文集诸大函,则每岁故事也。”清唐孙华《挑菜》诗:“碧水濯来宜晒曝,青盐糁罢谨封泥。”

  立秋: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著有《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

  作者生平

  王建家境贫穷,“终日忧衣食”。门第衰微,早岁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

  大历年间,考中进士。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贞元十三年(797年),辞家从戎,曾北至幽州、南至荆州等地,写了一些以边塞战争和军旅生活为题材的诗篇。在“从军走马十三年”(《别杨校书》)后,离开军队,寓居咸阳乡间,过着“终日忧衣食”(《原上新居十三首》)的生活。元和八年(813年)前后,“白发初为吏”(《初到昭应呈同僚》),任昭应县丞。长庆元年(821年),迁太府寺丞,转秘书郎。在长安时,与张籍、韩愈、白居易、刘禹锡、杨巨源等均有往来。大和初,再迁太常寺丞。约在大和三年(829年),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

  主要成就

  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又写过宫词百首,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他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调笑令》,原题为“宫中调笑”,可见本是专门供君王开开玩笑的,王建却用来写宫中妇女的哀怨:“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谁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末句斩钉截铁,守望之情,跃然纸上。又如《江南三台》:“扬州池边小妇,长干市里商人。三年不得消息,各自拜鬼求神。”纯是白描,别有情趣。

  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他的乐府诗和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著有《王司马集》。其诗反应田家、水夫、海人、蚕农、织妇等各方面劳动者的悲惨生活,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爱憎分明。如《十五夜望月》《田家行》《簇蚕辞》《当窗织》《织锦曲》《促刺词》《去妇》《水夫谣》《海人谣》等,反映了劳动人民备受残酷剥削压迫的痛苦生活,特别对劳动妇女的悲惨境遇深表同情;《白□歌二首》《羽林行》《射虎行》等,揭露了君主荒淫、权豪凶横和藩镇混战等黑暗的社会现实;《古从军》《辽东行》《渡辽水》《凉州行》等,抨击了给广大人民带来灾难的开边战争,同时也谴责了边将的无能,不知收复失地,表现了既反对穷兵黩武,又慨叹国土沦丧的进步立场。此外,他还有一些作品,如《赛神曲》《田家留客》等描写了农村风俗和生活画面;《寄远曲》《镜听词》等,表现了妇女对出门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望夫石》《精卫词》等,歌颂了坚贞的爱情和被压迫者的斗争精神。也有少数作品,流露出人生无常、叹老伤贫等消极情绪。王建乐府诗,善于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示矛盾。他很少在诗中发议论,而是运用比兴、白描、对比、映衬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再现现实生活。王建善于通过人物自白刻画他们的心理状态,在新乐府诗中很有特色;或在结尾用重笔突出主题,戛然而止。用笔简洁峭拔,入木三分,语气含蓄,意在言外。体裁大多是七言歌行,篇幅较短。语言通俗明晰而凝炼精悍,富有民歌谣谚的色彩。用韵平仄相间,往往隔二句或四句换韵,节奏短促,激越有力。这些特色,形成了王建乐府诗特有的艺术风格。

  王建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以白描见长,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广泛地描绘宫禁中的宫阙楼台、早朝仪式、节日风光,以及君王的行乐游猎,歌伎乐工的歌舞弹唱,宫女的生活和各种宫禁琐事,犹如一幅幅风俗图画,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资料。欧阳修《六一诗话》曾指出它的内容“多言唐宫禁中事,皆史传小说所不载者”。诗中的描绘也栩栩如生,因而广为传播,颇有仿作。魏庆之《诗人玉屑》引《唐王建宫词旧跋》说,后世“效此体者虽有数家,而建为之祖”。王建的五、七言近体,有一部分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因有真实的生活体验,也能“感动神思,道人所不能道”(《唐才子传》)。但这些诗往往杂有消极颓废思想,艺术上也缺乏明显特色。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多可诵之作。还写过《宫中三台》和《江南三台》等小令,是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

【立秋日后无多热】相关文章:

【热】深爱无痕作文11-10

多肉植物作文15篇(热)01-29

独一无二的我作文【热】12-31

立秋的作文03-07

哪天立秋08-01

立秋的文案10-27

立秋文案06-28

【热】独一无二的我作文15篇10-27

立秋快乐文案03-17

关于立秋的文案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