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早发白帝城古诗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欢迎阅读下文。
原文
李白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译文
语句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
朝:早晨。白帝:白帝城。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前人曾认为这首诗是李白青年出蜀时所作。然而根据“千里江陵一日还”的诗意李白曾从江陵上三峡,因此这首诗应当是他返还时所作。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
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创作背景
岑学恭作品早发白帝城
岑学恭作品早发白帝城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
在李白写这首诗的四年前(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撼唐帝国的“安史之乱”。在这次战乱中,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后来唐玄宗便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不久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粼也起兵东下,想和唐肃宗争夺帝位。
当时李白在庐山隐居避乱,对内情并不明白,出于报国的热情便加入了永王的幕府。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镇压,李白也受到了牵连,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次年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在途中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诗人遇赦后无比欢快的心情。
当我们弄明白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后,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诗。在诗里前两句写白帝城出发时美丽的景色和行船的快速。快情快语感情充沛。这种朝发夕至的描写显示了长江一泻千里的气势,也流露出了诗人急切盼归的心情。后两句去写行船中的见闻。这里诗人并不去写看到的两岸青山,而是通过写耳朵听到猿猴的啼叫来展示船行之迅速。本来猿声悲哀婉转,让人有凄凉的感觉,但此刻诗人并没有把猿的啼叫放在心上,反而借它来映衬出这时船已如离弦之箭,在此起彼伏的叫声中,小船已掠过了崇山峻岭。同时通过小船顺流直下穿越千山万岭奔向江陵的描写,也蕴含了诗人摆脱政治劫难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江两岸不绝猿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遇赦归来的喜悦心情。诗句轻松明快豪迈奔放,语言质朴自然,真如清水芙蓉,舒卷自如地展示了诗人舒畅欢快的心情。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讨安禄山。不久李亨即位史称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以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这首诗就是乾元二年(759年)春天他到达江陵时所作。诗的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说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白帝城在地势高峻的山上,从江上回望白帝城犹如在彩云之间。千里是举整数而言(据《水经注》自白帝城到达江陵期间”千二百里“)。
这段路程的下水船速度很快,所以能“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李白诗中也是采用了这意思来竭力描写船行快速的情况。 第三、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思是说只听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就在这啼过不停的猿声中,轻快的船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猿声指山峡猿啼的声音,古人说这种声音很“凄异”,大概也就是很特殊很感人的意思吧。李白的船行经三峡一带因为太快了,他几乎没有来得及领略这一带的景色。从他的心情来说他急于返回江陵和家人团聚,因而也无心欣赏风景耳边只听得一声声猿啼船就顺流而下到达江陵了。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
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回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
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早年出蜀时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李白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所作等等。我们采取的是他流放遇赦回江陵时所作的说法,因为这和李白遭遇较为相合,而且从“一日还”来看分明是说回到了江陵。其他诸说各有考证不作详述。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在少年时期即“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好游侠。25岁时,抱着“四方之志”,出川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贬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李白的生平五个阶段
1、读书与蜀中游历期:5岁—25岁
五岁随父到江油县,十五岁已有诗赋多首,十八岁隐居戴天大匡山读书,二十四岁离开故乡而踏上远游的征途,二十五岁李白出蜀。
2、壮游与求仕期:26岁—42岁
李白不屑参加科举,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二十六岁途经陈州时与李邕相识,结识孟浩然。到湖北安陆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在此约十余年。
3、长安三年入仕期:42岁—44岁
有人考证,李白曾两入长安,开元后期一次,但无功而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玉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等人的推荐,召入长安作家供奉翰林。而李白自恃太高,无心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后受排挤,赐金放还。二入长安在李白一生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
4、再次游历期:44岁—55岁
离开长安,李白又开始漫游。在洛阳遇到了去长安的杜甫,杜随白游历,二人有近一年的交游(李白有二诗与杜,杜有十二首诗赠白)。之后,白与武后时的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结婚。这期间,白热衷于求仙访道。
5、安史之乱期:55岁—62岁
安史乱后,白隐居庐山。玄宗奔蜀,马嵬后,肃宗在灵武继位。玄宗在成都尚不知时,发布公文,命其子平定天下。永王李璘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人,东下平乱,实则别有野心。他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李白是不懂政治的人,只是出于报国安民的意图而入幕。
肃宗以逆反镇压永王,白以“附逆”罪长流夜郎。玄宗还都,大赦天下,白得还。据郭沫若考定“朝辞白帝彩云间”一诗即是李白听到遇赦而作,极高兴。他丛九江到三峡走了一年多,而回来是“千里江陵一日还。”62岁的白死于当涂,一说患腐胁疾而死,一说是因醉入水捞月而死。
【早发白帝城古诗】相关文章:
早发白帝城古诗-早发白帝城翻译及赏析07-20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08-01
早发白帝城诗词赏析07-09
二年级语文-早发白帝城评课稿07-23
白帝城作文06-11
婴儿早教07-11
《早》教学设计08-11
早优秀作文03-02
《早》教学设计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