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来历

时间:2022-03-29 09:54:49 清明节 我要投稿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清明节的来历,欢迎大家参考!

清明节的来历

  清明节的来历1

  1、清明时节雨,行人路断魂。

  2、纪念忠国的介子推

  3、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清明节的来历2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

  清明节的来历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来到了,爸爸妈妈带我给阿太扫墓。我们将墓地周围的杂草拔净,落叶扫尽,供上鲜花食品,表达追念之情。

  妈妈告诉我清明节的来源和历史人物介子推有关。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它的介子推从腿上割下一块肉让它充饥。后来重耳做了国君,为晋国公,奖赏所有跟随它的.随从,只有介子推拒绝奖赏,带着母亲隐居在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防火韶山逼它出来,谁知却把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把寒食和清明合二为一,清明节也便成了一个清明扫墓纪念祖先的节日了。

  清明节的来历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是我们追忆先辈,寄托哀思的一个传统的节日。在这个节日里,青山含悲,苍天落泪,在绵绵细雨里,我们倾巢而出,在祖上的坟头烧香默哀,在坟头的四遭植树怀念。

  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与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人物有很大的'关系。这个人曾经和春秋晋文公重耳有相当密切的交情。话说当初重耳流亡诸侯的路上,饥不择食的时候,是他割下自己的大腿肉让他活命的,对了,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介子推。

  按说,这样的人,在重耳复国当上霸主后,一定会受到重用的。的确,晋文公确实要重用介子推,可是这个介子推不领情啊,三请三顾都搬不动他。这个倔强的老头,最后为了逃避晋文公的打扰,不得不带着老母亲跑到了千山,结果被晋文公一把火给烧死了。

  晋文公为了表达对介子推的怀念,并铭记自己的过失,就把烧死介子推的大树劈成木板子,做成为木屐,穿在脚上,每每听到木屐的声音,不禁掩面泪流,假惺惺的说“悲乎足下”。

  为了悼念介子推,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是寒食,任何家庭不得生火做饭,喝冷水,吃干粮,并在寒食上山植树。到了唐朝玄宗的时候,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于是演变成为清明扫墓。

  千山依旧介子亡,寒食无雨泪也滂,每逢清明倍思君,山前坟后种树忙。因为有了这个介子推,中国就多了一个节日,这个节日在今年被政府法定为传统的节日,可以放假一天,在你为自己的先人扫墓的时候,你是否也会想起,原来清明节也就是寒食节,这个节日与介子推有莫大的关联呢?

  清明节的来历5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课件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是,清明节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一样。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必须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时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的来历6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所以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

  清明要去扫墓,表示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之后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一样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可是的一个词。

  至今,清明节已发展为我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的来历7

  在清明节时,我们会去扫墓,于是我,按耐不住好奇心就去问了一下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就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代仅限宫的妃子骊妃姫,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就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自杀了,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大部分人都离开了重耳,只剩下几个忠臣,其中有一个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晕了过去介子推用刀把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块肉端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回国当了皇上,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对和他一起吃流亡出走的使臣大大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为介子推叫屈文红马上派人去找介子推谁之子推死活不愿意见他紧闭大门。偷偷背上老母亲上面山去了晋文公,让御林军上山去找,可是怎么也找不到?。有一个人献计:放火烧山,只留下一个出口,让介子推出来。晋文公听了那人的计策辩证火烧山火烧了许久,介子推死活不肯出来,便被活活烧死了……

  晋文公见他没有出来,又让人上山去找见他们母子两靠着一棵大树,只留下两具尸体晋文公悔恨交加在收拾他尸体时,只见晋文公靠着柳树洞,从里面拿出了一块不写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树做鬼终不见,强似伴君做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从此以后就有了清明节吃寒食、扫墓的.习俗。

  清明节的来历8

  相传大禹治水后,人们就用“清明”之语庆贺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时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天清地明,正是春游踏青的好时节。踏青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历代承袭成为习惯。踏青除了欣赏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还开展各种文娱活动,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节流行扫墓,其实扫墓乃清明节前一天寒食节的资料,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与清明相接,之后就逐渐传成清明扫墓了。清明时期,清明扫墓更为盛行。古时扫墓,孩子们还常要放风筝。有的风筝上安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北宋时期清明节很是普遍,流传下来的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间清明时节东京汴梁(开封)汴河两岸的人物景象。

  从2008年开始,中国将清明节认定为法定节假日,放假一天。至2009年,又改为三天。一向延续至今。

  清明节的来历9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始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之后。由于清明节与寒冷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扫墓。今年清明节前后,我们学校组织了春游,就是去革命英雄纪念碑。我们带着太阳帽,拿着小白花,浩浩荡荡地拉到了革命英雄纪念碑,在那里,有许多高大的石碑,石碑上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在上头的,我们低着头,来到长清树面前,把我们的小白花寄在长清树上,默默地看着长清树上的小白花……依依不舍在离开了革命英雄纪念碑……

  这是我们纪念已故先人的节日,也是我们中国十分传统的节日——清明节!

  清明节的来历10

  清明,是24节气之一,是中国的流传千年传统节日,我想,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它都有着不一样的含义。它的由来很耐人寻味。

  清明节与春秋五霸晋文公重耳有关。重耳耳垂大,肋骨是连在一齐的,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眸子。晋国内乱,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杀太子自封晋惠公,对他更加无礼,重耳只好带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齐国,在途中公子重耳因连日吃野草,发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岭中哪有大夫?为了就自我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块大腿肉生火做汤,把肉汤送给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国,在秦穆公的'帮忙下回了晋国做了晋文公,国家建立之后,晋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诉他那肉汤是介子推的肉,说重耳忘记给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给介子推封,可是此刻六部的尚书都有人做了,他去请介子推去做官,谁知介子推隐居绵山,文公不忘本,就亲自去绵山请他,可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个馊主意:烧山必他出来。可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来,之后两个人抱着两棵老柳烧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举国哀悼介子推,把绵山重新命名介山,规定每年的这一天全国不许用火,并要插柳,还将4月5号命名为清明,又称寒食节。

  两千年来,我们中国人很重视这个节日,在清明节这一天家家不动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团之类的。近来我国又把它定为法定假日。让人们有时间去祭祖、扫墓、踏青。

  清明节,标示着中国千百年来的一个传统,说明中国人是讲义气的,重感情的,中国人有恩不忘。

【清明节的来历】相关文章:

清明节的来历11-08

清明节的来历的简介10-24

清明节来历作文08-17

清明节来历的作文08-30

关于清明节的来历01-06

清明节来历日记12-20

清明节的来历作文06-17

清明节的来历与习俗09-22

清明节来历作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