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恐龙灭绝的假说原因

时间:2023-03-27 12:59:14 泽彪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引起恐龙灭绝的假说原因

  导关于恐龙灭绝有很多说法,至今还未有一种准确的原因。下面为大家举例最权威的原因,欢迎阅读!

引起恐龙灭绝的假说原因

  引起恐龙灭绝的原因

  气候变迁说

  6500万年前,地球气候陡然变化,气温大幅度下降,造成大气含氧量下降,令恐龙无法生存。也有人认为,恐龙是冷血动物,身上没有毛或保暖器官,无法适应地球气温的下降,都被冻死了。

  物种斗争说

  恐龙年代末期,最初的小型哺乳类动物出现了,这些动物属啮齿类食肉动物,可能以恐龙蛋为食。由于这种小型动物缺乏天敌,越来越多,最终吃光了恐龙蛋。

  大陆漂移说

  地质学研究证明,在恐龙生存的年代地球的大陆只有唯一一块,即“泛古陆”。由于地壳变化,这块大陆在侏罗纪发生的较大的分裂和漂移现象,最终导致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恐龙因此而灭绝。

  地磁变化说

  现代生物学证明,某些生物的死亡与磁场有关。对磁场比较敏感的生物,在地球磁场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可能导致灭绝。由此推论,恐龙的灭绝可能与地球磁场的变化有关。

  植物中毒说

  恐龙年代末期,地球上的裸子植物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被子植物,这些植物中含有裸子植物中所没有的毒素,形体巨大的恐龙食量奇大,摄入被子植物导致体内毒素积累过多,终于被毒死了。食肉动物将有毒的肉吃下后也被毒死了。

  酸雨说

  白垩纪末期可能下过强烈的酸雨,使土壤中包括锶在内的微量元素被溶解,恐龙通过饮水和食物直接或间接地摄入锶,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最后一批批死掉了。

  陨石撞击说

  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有一个叫做希克苏鲁伯的陨石坑(Chicxulub Crater),它和6500万年前的恐龙灭绝有什么关系?答案就隐藏在这层白白的岩石里。

  这层岩石被地质学家称为K-T边界(K-T boundary),意思是白垩纪-第三纪界限的标记线。下层岩石中含有丰富的恐龙化石,但在K-T边界以上,恐龙消失了。

  K-T边界岩石中含有铱,铱是一种稀有金属,在地球中的平均含量只有十亿分之一。然而这个岩层中的铱含量是正常含量的200倍。还能在哪里找到这么多的铱呢?在太空中。

  太空中的铱含量比地球高出1千倍。人们还在这层白色岩石中找到了冲击石英的证据,只有小行星才会留下这样的标记。高含量的铱和冲击石英,出现在地球上许多地方的第三纪界限岩层里。这种全球性的痕迹,只可能来自最猛烈的撞击。撞击的地点就在墨西哥的犹卡坦半岛。

  6千5百万年前的这次撞击非常猛烈,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事件都没法和它比。那时撞上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宽度大约是6英里。它以超过40倍音速的速度冲向地球表面。它的体积非常庞大,所以当它撞上地球时,前端已经碰到了地表,尾部却还在3万5千英尺的高空,相当于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高度。撞击地球的是高山一样大小的一块巨岩。

  关于恐龙灭绝原因的假说,远不止上述这几种。但是上述这几种假说,在科学界都有较多的支持者。当然,上面的`每一种说法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气候变迁说”并未阐明气候变化的原因。经考察,恐龙中某些小型的虚骨龙,足以同早期的小型哺乳动物相抗衡,因此“物种斗争说”也存在漏洞。而在现代地质学中,“大陆漂移学说”本身仍然是一个假说。“被子植物中毒说”和“酸雨说”同样缺乏足够的证据。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来解释岩层中铱含量增加和恐龙灭绝存在许多疑点。

  1.小行星一般都是由硅、铁类元素构成,这样巨大的小行星落在地球表面即使经历漫长岁月也不可能踪迹全无,而在地球上从未发现有这样大型的陨石;

  2.白垩纪末期的岩层大部分是熔岩冷却形成的火成岩,由尘埃堆积而成的沉积岩只占地表很小一部分。仅一颗小行星撞击扬起的尘埃能够把当时地球上绝大多数动植物埋入深达几千米的岩层中吗?

  3.一颗小行星所含的铱元素就能均匀的散布以至覆盖整个地球表面吗?铱元素在地球深处也同样存在,为什么只推测铱元素来自地球以外而不是来自地球内部呢?因此,恐龙灭绝的真正原因,还要人们的进一步探究,但发掘出来了一个恐龙化石,据国外媒体报道,“恐龙时代”在地球上的终结算是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物种“变革”,有科学家称,是气候变化的原因导致恐龙灭绝,但始终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一推测。科学家发现了地球上最后一批恐龙的犄角化石,有望找到导致恐龙灭绝的主要原因。

  据悉,该棕色“恐龙犄角化石”约有45厘米长,为食草恐龙家族所“拥有”,这一家族的恐龙种类还包括著名的三角恐龙。科学家是在美国蒙大拿东南部名为“地狱小溪地层”的一片荒地上发现该犄角化石的,这里曾经还发现过许多其它的恐龙化石,所以该地也被看成是地质学场所。该恐龙犄角化石最让科学家感到特别的是,它被发现时位于岩石层下的13厘米处,化石所在地也就意味着恐龙当时死亡的地点,这可充分说明长有棕色犄角的食草恐龙生活在白垩纪第三纪时期或者说是“K-T”大灭绝的边缘。这也充分说明棕色犄角恐龙为最后一批恐龙,直到它所有的同类都消失,它才走到灭绝,但科学家认为,造成恐龙突然消失的原因并不是它们慢慢走向灭绝的,而是由于突发而来的行星大碰撞。

  科学家推测,在6.5千万年前,即白垩纪时代的末期,曾有一颗巨大的小行星或者是颗彗星与地球在墨西哥沿岸地点处发生过猛烈的碰撞,这也许是造成恐龙大面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一些怀疑论者却反复指出,这颗在“大冲击”前出现的3百万年恐龙化石的缺乏,足以作为大气现象发生“袭击”时,恐龙早已灭绝的证据。据了解,在“K-T”大灭绝边缘以下时期的岩石层中,十英尺以内的岩石层十分缺乏这种恐龙化石,有人也将此处地域称为“三米空白”。该“三米空白”理论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恐龙最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的问题争论,有一些人还认为恐龙并没有灭绝,只是最后进化成了“鸟的祖先”,还有一些科学家认为,恐龙也许是最后慢慢走向灭绝的。

  无论如何,这块犄角化石看似已十分接近“三米空白”,这个发现也使科学家们开始重视起关于“毁灭性小行星导致恐龙灭绝”的理论,同时,来自耶鲁大学的泰勒-莱森(Tyler Lyson)博士还表示,这次恐龙犄角化石的发现,充分说明了在大气现象袭击地球之前,恐龙并没有慢慢的走向灭绝。从这块化石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足以说明至少有一部分恐龙在小行星与地球碰撞之前仍然存活。同时也说明,在“三米空白”处并没有非鸟类恐龙化石的存在,这就与曾经关于非鸟类恐龙在“K-T”大灭绝边缘时期前就灭绝的理论相矛盾。(尚力)

  造山运动说

  在白垩纪末期发生的造山运动使得沼泽干涸,许多以沼泽为家的恐龙因此无法再生活下去。因为气候变化,植物也改变了,食草性的恐龙不能适应新的食物,而相继灭绝。食草性恐龙的灭绝使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依持,结果也灭绝了。此一灭绝过程,持续了一千至两千万年。到了白垩纪末期,终至在地球上绝迹。

  海洋退潮说

  根据罗伯特-巴克的说法,海洋退潮,陆地之间相接壤时,生物彼此相接触或影响,因而造成某种类的生物绝种。例如袋鼠,袋鼠能在大洋洲这种岛屿大陆上生存,但在南美大陆上遇见别种动物就宣告灭亡。除了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以外,还有疾病与寄生虫等的传染与传播问题,恐龙有可能因此灭绝。

  温血动物说

  过去,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恐龙像其他爬行动物一样是冷血动物或变温动物,但是随着化石资料的不断增多,人们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有人提出,有些恐龙可能是温血动物。首先,他们认为有些恐龙行动极为敏捷,也不是像蛇一样在地上爬行,而是靠两条后腿在地面上跑动,其速度可达每小时20至90多公里。这就需要有强壮的心脏并且维持较高的新陈代谢,这些显然冷血动物是做不到的。其次,恐龙的食量都相当大,据推测,一头30吨重的蜥脚类恐龙,每天可能要吃掉近2吨食物左右,只有温血动物才需要这么多的能量。从食肉恐龙远远少于食草恐龙来看,这一点也是合理的。另外,还有一些身体较小的恐龙,它们身上覆盖着一层羽毛或毛发,这也是为了防止体温散失。其它方面,如骨胳的研究,也初步表明一些恐龙是温血动物。温血恐龙的说法一提出,就受到强烈抨击,但到底结论如何,还很难下定论。

  有些人认为恐龙是温血性动物,因此可能禁不起白垩纪晚期的寒冷气候而导致无法存活。因为即使恐龙是温血性,体温仍然不高,可能和现生树懒的体温差不多,而要维持这样的体温,也只能生存在热带气候区。同时恐龙的呼吸器官并不完善,不能充分补给氧,而它们又没有厚毛避免体温丧失,却容易从其长尾和长脚上丧失大量热量。温血动物和冷血动物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如果体温降到一定的范围之下,就要消耗体能以提高体温,身体也就很快地变得虚弱。它们过于庞大的体驱,不能进入洞中避寒,所以如果寒冷的日子持续几天,可能就会因为耗尽体力而遭到冻死的命运。但是,这种学说有一个疑点,那就是恐龙不都是那么庞大的,也不一定都不能躲进洞里避难,所以这种学说也已不完善的地方。

  引起恐龙灭绝的假说原因

  1、死于饥饿

  由于无限制的繁衍,贪吃的蝴蝶幼虫掠夺着恐龙们的食物——美国古生物学家,新泽西州的恐龙化石博物馆研究员布莱恩思维杰克相信道——最终恐龙们大规模灭绝源于一个常见的原因:饥饿。

  思维杰克认为,6600至6500万年前的地球像是一个巨大的茂盛花园。当时还没有鸟类,因而蝴蝶们无拘无束地繁衍生息着。而成年后会蜕变成蝴蝶的毛毛虫们吃掉了大量的植物——草食性恐龙的基本食物。无以计数的鳞翅目动物大军吞噬掉了大片的绿色植物。

  越来越少的草食性恐龙使得肉食性恐龙们也越来越饥饿。就这样,他们相继全部灭绝了。

  思维杰克有关蝴蝶的原理,丰富了一系列解释恐龙为何灭绝的假说。在这之前,人们认为,恐龙是被某种比它们体积还要庞大的东西所毁灭的。例如,小行星撞击地球,大量的火山喷发或宇宙射线。或者我们的祖先——某种已经出现的哺乳类动物,它们会吃掉恐龙蛋,而恐龙们自身难以察觉到这种较小的巨人。

  2、恐龙蛋被侵食

  古生物学家乔治维兰德在20世纪初曾认为,恐龙们自相蚕食从而导致了其最终的灭绝。根据他的观点,凶恶的霸王龙的祖先们,大概,迈向巨人症的第一步就是开始食用蜥蜴类恐龙的蛋。即使是最操心的恐龙妈妈也无法防止掠食者们的偷袭。

  3、外壳变形

  无脊椎动物化石专家埃尔宾和同事们也认为,恐龙蛋加速了恐龙的灭绝,但是与上述理由不同。在1979年的一份报纸上研究员发表了一篇报告称,在法国南部和西班牙比利牛斯山脉所发掘的恐龙蛋壳化石碎片的成分分析,显示出了两种偏差:一些恐龙蛋多层且壳厚,而另一些蛋壳却很薄。而这两种情况对于幼崽都是致命的:多层蛋壳会使小恐龙窒息,而过薄的蛋壳由于太过容易打碎,则会造成胚胎脱水,或是成为掠食者们的食物。

  4、多动症腺

  古生物学家弗朗茨冯费尔斯在20世纪初曾假设,恐龙之所以长到不可思议的巨型体积,多亏了其脑垂体的不正常运作。最终,脑垂体使得恐龙们变成了怪诞的、无比巨大的病态生物。

  5、自我毁灭进化论

  还有理论认为,一些生命物种《会走上恐龙灭绝之路》,换句话说,在生物进化中为了存活下来物种会逐渐变得非常温和,迟钝或是体型小。一段时间古生物学家们认为,这种事情也发生在了恐龙身上。

  6、雄性过多

  最近十年,生育专家谢乐曼兹利别勒屡次断言道,恐龙之所以灭绝,是因为它们找不到雌性的伴侣。他认为,情况类似于现代短吻鳄。外界温度可以决定尚在蛋中发育的小恐龙的性别。这样,气候变化、火山爆发、小行星陨落都会使得大部分蛋孵化出雄性恐龙。

  然而,我们至今都不知道,温度对于恐龙的性别发育是否有影响。

  7、白内障

  1982年眼科专家科洛夫德认为,恐龙灭绝是因为它们视力太差了。由于长期的热效应,白内障病迅速蔓延。恐龙利用头上独特的角来保护自己免受中生代时期炙热太阳的伤害。然而,这并没有挽救恐龙的眼睛,最终,在迎来老年期之前它们就丧失了视力。

  8、类星体放射

  1971年物理学家华莱士达盖勒和古生物学家戴尔罗素提出,一个离太阳系非常近的类星体爆炸,在白垩纪元的末期给地球上的生命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类星体大爆炸导致地球大气层的上层受到诸如X射线等放射射线的影响,从而引发气候变化,地球上的气温迅速下降。然而类似事件的证据至今还没有找到。

  9、外星人

  美国东犹他州学院的史前历史博物馆举行了一次博览会,向人们展示,外星人是不可能毁灭恐龙的,尽管理由是,没有找到任何外星人化石,或是他们活动的'迹象。至少,证据的缺乏不会让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停止编造类似的科幻剧。

  10、自身排泄的甲烷气

  还有一个不科学的假说,恐龙导致自身的灭亡是由于自己的屁。去年古生物学家戴伟特威尔金斯诺和他的同事们试着计算,这样的庞然大物大概能产生多少气体。

  研究者认为,恐龙可能排泄出大量的甲烷气体,从而影响到全球的气候。然而最终,各式各样的恐龙居住在地球上数百万年,却一直没有显示出任何由于屁气而中毒的迹象。戴伟特对于现实的调查不予理睬,他的研究小组在主题网站上吸取证据,并花费大量时间去证明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恐龙灭绝的最新观点

  最近国际上各路恐龙研究专家又起纷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凯勒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最近一个研究说明,在小行星撞击地球30万年后恐龙才灭绝的,因此,恐龙的灭绝与小行星撞击地球无直接关系。对此,舆论一片大哗。

  最新古生物研究证据显示,小小的热带蜜蜂在6500万年前造成恐龙灭绝的大浩劫中幸免于难,这项新发现对陨石撞击说提出“质疑”。 来自美国新奥尔良州立大学研究员杰奎琳·科齐谢克在美国地理协会2004年会上公布这个新观点。

【引起恐龙灭绝的假说原因】相关文章:

恐龙灭绝的原因08-23

《灭绝的恐龙》教学实录12-25

恐龙的灭绝教学实录12-22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02-19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07-05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04-12

恐龙灭绝的研究报告10-26

《恐龙的灭绝》教学实录素材12-25

恐龙的灭绝评课稿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