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时间:2022-06-23 06:47:25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平(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屈原的故事,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大家的阅读参考。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楚国人,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26岁就担任楚国左徒兼三闾大夫。他主张授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他的主张遭到了朝中奸佞小人的嫉妒和诋毁。楚怀王听信谗言,便疏远了屈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于公元前227年5月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而死。

秭归鸟即子规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衰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

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纷纷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此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从此,每年五月初--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节的原始形态是庆丰收,后因屈原投江这一天刚好是端午节,所以这个节日的意义就渐渐让位于对屈原的悼念,也称“诗人节”。

每年端午节,秭归人民还在屈原沱上赛龙舟。这一抚慰屈原忠灵的古俗世代相传并延至今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奔腾不息的汨罗河,位于湖南省境内。发源于气势巍峨的幕阜山区,自东向西经湖南省平江、汨罗两县注入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它之所以驰名中外,并不是因其山光水色如诗似画,而是由于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晚年在这里度过了一段艰难的岁月,写下了无数不朽的诗篇,并最终在这里殉难。美丽动人的汨罗江畔,至今还保留着诗人的若干遗迹。

汨罗江全长二百五十三公里,流域面积五千五百四十三平方公里,大部分位于湘江断裂带之东盘。在新构造运动的影响下,产生间歇不等量斜揿上升,自西而东出现岗地、邱林、山地等多级阶梯状地貌景观。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幕阜山地,主峰高达海拔一千五百九十六米。由于近年植被破坏,土层深厚而疏松的花岗岩风化壳,在流水侵蚀作用下沟壑纵横,雨季黄浪滚滚,河床急剧抬升。因此,为防洪水泛滥,不得不在汨罗江两岸筑起长百华里、高且坚固的堤垸。往昔终年通航的河道,如今在枯水季节连独舟小船也难以行驶。江入湖处,河面宽达两公里。由于江水所携泥沙的堆积速度远远超过其沉降速度,因而河口三角洲的面积与日俱增。现在这里已经成为河渠棋布、阡陌毗连的渔米乡了。

公元前二七八年,忧国忧民的'屈原抱石自溺于汨罗江。在此之前,诗人在江畔的玉笥山生活了三年左右。玉笥山上的屈子祠,座落在江的北岸,距县城西北约十五公里。始建于汉朝,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一七五六年)重建。这里古木参天,清幽雅静。1980年经过修饰,显得更加壮丽。祠前门上方有十七幅浮雕,分别描绘了屈原的生平事迹;在“五龙捧圣”的牌楼上,有大型壁画展现了屈原和渔民促膝抒怀的情景。祠的前厅竖着刻有司马迁《屈原列传》的大幅木刻;后厅矗立着屈原的巨型塑像。塑像两侧挂着郭沫若同志拟就、由他夫人于立群同志书写的对联:“集芙蓉以为裳又树蕙之百亩;帅云霓而来御将往观乎四荒。”左右厢房则已辟为屈原生平陈列室。

著名的“玉笥八景”几乎都与屈原有关。屈原在汨罗江流放期间。常在玉笥山下的渡船亭与渔翁谈心,诉说满腔忧愤,高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故此,后人便将渡船亭改名为“独醒亭”。清乾隆二十一年,此亭移建于玉笥山上。屈子祠右侧的骚坛,高而宏大,状如雄狮,面江面蹲。《离骚》、《九歌》即作于此。玉笥山前有一小溪,名曰玉水,向南流入汨罗江。溪上有木桥,屈原常在桥下浣衣濯足,故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句。后人便以“濯缨”名桥。为缅怀屈原,当地决定将八景中的桃花洞、望爷墩、绣花桥、寿星台、剪刀池以及江畔的屈潭(即罗渊)、江潭、晒尸墩、藏骚阁等,一一加以复建。

相传屈原投江之后,人们立即驾着渔船前来抢救。大家用木板、扁担当桨片,数人同划一只船,前呼后喊,沿江而下,直抵茫茫洞庭。渔民争先恐后驾舟抢救屈原的情景,逐渐演变成“龙舟竞渡”的风俗。至于为什么用“龙”形作舟,当地也有着两种说法:一说船上画龙,可驱邪气、避水鬼;另说屈原尸体顺江而下,直达洞庭龙宫,龙君为屈原一审殉国精神所感,立即从长江调入西水,致使湖水猛涨,河水倒流,将遗体送回玉笥山对岸,船作“龙”形,还包含感念洞庭龙君的意思。( 文

古代诗人屈原的故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

怀王十五年(前304),张仪由秦至楚,以重金收买靳尚、子兰、郑袖等人充当内奸,同时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于是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间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怀王二十四年,秦楚黄棘之盟,楚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