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时间:2022-06-25 00:46:46 演讲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在实践新课改的路上,我们还刚刚起步,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已知的或未知的困难,但既然已经走上的课改之路,我们决不会退缩,相反,我们会迎难而上,劈荆斩刺,我们相信,前面的路会越来越光明的!

我校从20xx年下学期开始实施新课程。经过一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同时也存在相当多的困惑。现在就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有关情况作一些介绍、说明。

一、新课程实施的管理制度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我校在20xx-20xx学年根据教育部新课程实验方案对学校课程体系进行了规划,在学校《工作计划》中就制定了《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学校课程计划》、《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为后来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学校行政一班人对新课程的实施高度重视。学校在20xx年寒假期间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到呼市参加了新课程改革的通识培训和各科的专业培训,之后相继又派出各科教师参加了全市的专业课研讨和课例分析。假期组织高一全体教师参加了网上远程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思想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在20xx年第一学期,组织了课程改革领导小组成员赴山西等课改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20xx年第一学期,学校就着手制定新课程实施方案,为学校实施新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规划。

2、组织管理

为切实加强我校新课程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行,学校成立以下组织机构:

(1)、课程实施领导小组

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主要职责是负责对学校新课程实施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

(2)、课程实施工作小组

分管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导处、教研组、政教处、办公室、团委、总务处等处室与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负责人任成员。负责教师的培训、课程的编制、教学过程的管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学校课程设置.

(3)、学分认定委员会

新课程实施用学分计量学生的学习量、学业过程,并对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发展水平作出评价。进行学分认定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学分认定的科学性、真实性、规范性,学校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是学生学分认定的最终机构。学分认定委员会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学分认定委员会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基本程序:

(1)监督检查学分产生的全过程中。包括学生出勤、检测、考试命题、监考、阅卷、评分等。

(2)公示学分。接受公众的监督举报并负责调查处理。

(3)认定学分并注册。

(4)建立学生学分档案。

学分认定委员会实行校长负责制,委员会其他成员由学校其他领导人员、教导处负责人、各学科教研组长和各科备课组长组成。

(4)选课指导中心

学生自主选课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为指导与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个人特点的、合理的课程修习计划,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特成立选课指导中心。

选课指导中心负责制定学生选课的各种具体政策。指导中心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并对学生的选课提供建议和咨询:通过心理测试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向,为学生科学选课提供客观依据;学科组负责本学科选课指导、咨询。人员由教导处、各学科任课教师、班主任组成。

(5)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

组长:各学科教研组长

成员:各学科教师

学科课程实施研究组职责:负责组织课程实施的具体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组织各科教师进行课程的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收集课程个案,做好课程实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与第一线参加课程实践的教师保持联系,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出调整意见。

二、加强教师培训,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师资保障

新课程的实施关键在教师,教师对新课程的正确认识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关系到新课程教学的成败。为此,学校把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作为实施新课程实施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全员培训”和“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分段实施”的方法,学校针对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外出学习考察,学校派出学科专业指导小组成员外出学习;二是组织教师参加由区市组织的集中培训。担任新课程教学的高一和高二的全体老师和部分高三教师都参加了区市举办的各种新课程培训;三是校本培训。每学期开学初,教导处都要结合教学实践对全校老师进行一次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各教研组组织学科老师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开展新课程教学研究和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培训,进行课例分析、和课例示范。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实施课改过程中数学科目的变化最大,刚刚实施的时候出现了“老师教不了,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后来经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这种局面渐渐的没有了,推开教室的门走进课堂,发现数学课上少了示范课、研讨课、交流课、合格课的浮躁与繁杂,大部分老师正在尝试着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不同程度的速度与新课标接轨,同时许多老师积累宝贵的经验。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尽管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反映了时代的要求,最终的回归点是最好的那张试卷,但相对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来说,一些先进的理念还过于抽象和概括,许多老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了一系列具体的问题,产生了种种的困惑和误区。今天我将就如何立足教材,把握流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果等内容与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翻开我们的教材,大家会发现无论是第几学段,教材在很大篇幅上是图画,编者为什么设计这么多图画呢?这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新课改体系所必须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尽管学生个体中存在一定的生活经验,但如果单纯从学生个体诱发仍然比较困难。第一学段的学生认识事物正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认识事物表现最突出的阶段,也就是由实物向具体的数的概念抽象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讲授一节课时一定要从图画开始,让学生在图画中发现数学信息,用已经看明白的数学信息来学进一步学习数学。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直接培训孩子们发现数学信息的能力,直接提出“在这幅图画中你看懂了哪些数学信息?”这是非常好的做法,也是我们数学课上所缺少的东西,只有长期培养了学生的这种认识数学信息的能力,学生们才会遇见任何问题都会处理,然后在探索的基础上看能够学会多少,千万不要一切都代替。老师讲例题的做法,就像压题的性质是一样的,我们应该先放开手脚让学生学,再在学生学的基础进行点拨和引导。

当孩子们找到了数学信息后,让学生学会采集归纳,尽量往本节课所设计的目标上靠,在学生发现不了的情况下,教师才点拨和引导。一定要先点拨,点拨达不到要求时再引导。这两个词的概念是不一样的,点拨的程度要轻一些,原本的意思是“指点”;而引导的的程度是比较重的,原本的意思是“带领或带着某人向前进”,大家看,程度是一样吗?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运用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

无论是点拨还是引导,在学生对数学信息已经彻底弄明白后,就应该进入自主探究阶段,所谓“自主”就是“自己作主”,愿意怎样学就怎样学,根据已有的不同方法去学;而“探究”则是“探索研究”的意思,这也是有一个层次问题,先自主后探究,探究的过程就是让学生合作的过程,在自己得出结果的基础上与别人对一对,比一比,看一看彼此的不足,这是一节数学课的第二个环节。最后巩固训练延伸。这个环节不多说,我们的老师们做的都不错。

其实,流程是及其简单的,就是:立足生活文本 → 总结数学信息 → 自主探究合作 → 汇报总结规律 → 巩固应用延伸。

在立足文本,把握流程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数学信息,呈现开放。

现行教材中的数学信息都是通过图画,图表等配以简练的文字叙述来呈现的,每一条信息都是有顺序的,因此让学生学会按顺序采集数学信息,然后逐个处理所呈现出来的条件,有时所有的条件学生都是用得上的,有时部分条件就是多余的,是用来迷惑学生的,通过多余条件来检查学生对事物规律的探索掌握情况,这与现实生活是接轨的,现实中的信息传递是多途径的,电视、报纸、对话等都可以带来条件和问题,呈现形式可能是文字的、图表的、声音的,信息也许是杂乱无章的、可能是多余或不足的,需要重新筛选、梳理、结合。因此,无论是教材还是我们平时的训练必须让数学信息应尽可能开放,“让学生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开放性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出至少一种方案,这些方案的出台势必会有对有错,有简有繁,无论什么样一定要考虑问题是否有序,也就是这个问题的提出的渊源在那里。此时老师的点拨尤为重要,经过筛选比较后,那一个对的,那一个简单些,那一个是解决问题的捷径,老师就要重点点拨那一个,而此时老师站出来稍加点拨,学生就会感悟真谛,而比老师滔滔不绝大讲一通强的多的多。这样,使得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而对于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为他们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主,真正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的新的教学理念。

③淡化模式,呈现创新。

随着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传统的.东西将更多地投以审视的目光,企图摆脱传统的束缚,而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我们在着手课堂教学时,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变换,综合地处理好下列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协调,来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

1、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灵活处理教材”或者说“创造性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们所认同,于是不用教材的例题,自行编纂,这有一定的好处,但是我们一定不要脱离教材的本意,在灵活处理时一定要现弄懂编排意图,然后在编纂,而随意的不加思考的发挥想象,其结果或许是背道而驰和南辕北辙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具有针对性,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在设计一节课具体的课时,实际上就从事着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2、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十分重要的关系。从教学角度来讲,所谓教学的结论,就是目的或结果;而教学的过程,就是达到目的和结果的经过,通过在过程中的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类比、概括等活动,寻找到数学中本来就存在的共同规律,如果没有求异的思维过程和多样化的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这个共同规律就学生难以获得,也难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性、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必须重结果,更重过程,在过程中寻求规律,在过程中寻求结果,切莫盲目把规律结果提前出示。

3. 认清“新理念”与“旧方法”的关系

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是:让学生们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后得出数学内在的规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不仅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信心。而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先揭示规律,让学生拿着规律去套用,于是学生就不用去思考去探究了,整个一个课堂在套用中完成。事至今天我们当中的许多教师还没有转变观念,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应该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地方,还沿用传统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一堂课下来基本上是老师牵着学生走,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探究学习和算法多样化等新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总是怕学生学不会,于是唠唠叨叨,罗里罗嗦,吐液横飞,满堂生讲,老师们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观点,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才能使我们的数学教学处于不败之地,那时成绩自然会遥遥领先,名列前茅的。那时唯一值得高兴的地方就是:大家都轻松了,不累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5.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数学课堂一定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形式都是为目标服务的,学生学会各种知识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知识,简而言之就是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因此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一节课要达到什么目标,让学生学会什么,且不要只重视了丰富多彩,繁杂纷纭的形式,而忽视了最终的目标。

总之,数学教学仍然在尝试和探索中,不可能一朝一夕、立马追击就能达到一个什么程度,它需要教师通过顽强的拼搏,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在平日教学中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还要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并及时给予鼓励与培养;既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与困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还要重视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数学素养的培养,以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所有的这一切,切不可急于求成。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教育教学改革,在大江南北的中小学课堂上,犹如阵阵春风拂面,枝枝红杏出墙,课堂教学改革依然成为基础教育最惹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模式,山东聊城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等,是这道课堂教学改革风景线上最吸引眼球的盆景。全国很多地方的城乡中小学以洋思、杜郎口等为旗帜,结合本校实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课改浪潮。可我校从新课标实施以来,就一直提“课改”这个词,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均没有形成全校大面积的课改氛围,但部分教师在不断的尝试新的课改理念,义无反顾地向传统教学模式提出挑战,一年来,我们便开始走上一条充满挑战的课堂改革之路。 通过近一年来的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校的老师、学生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老师们的教学态度变了,现在白天老师在一起谈论的不是别的,都是在研究课改,如何去备课、组织课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高了,无论是成绩好的成绩差的,同学们的学习劲头都十分足;校园内更亮了,这一切的变化都来自于课改。今天,借此机会,把我校近年来实施新课改的点滴做法给各位领导汇报,与各位同仁交流。

一、 改变课堂,首先从改变思想做起

领导换脑,老师洗脑,学生清脑

我们全体教师一致认为,只有课改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经过多次的教师会讨论,思想得到统一。给老师洗了脑,我

组织教师在网上学习一些先进的课改模式,提出了“一年定模式、二年成名师、三年创名校”的目标,并发放了班主任培训资料和任课教师们培训资料,并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课改交流和班主任工作交流。

二、改变课堂,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1、以生为本,关爱学生——老师眼中要有学生

实施了新的教学模式,老师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由原来的传授者变成策划者;课堂上由原来老师的一言堂变为现在的百家争鸣,由原来的单纯知识型转变为现在的知识能力情感型;学生学习由原来的死记硬背变为现在的体验感悟;这一切的变化,老师要从台前走到幕后,学生主宰整个课堂,但老师想要使课堂做到活而不乱,还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及变化,使他们在课堂上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

2、老师要彻底转变角色,主导而不是主演,主持而不是把持 新的课堂教学,对老师角色的转变尤为重要,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老师一时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方法,但新形势下老师又必须去适应学生,适应课堂,这就要求老师要认真学习研究,如何尽快转变角色。①由“传道者”转变为“引导者”老师要 营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努力寻求达到目标的途径;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②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者”,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学者、权威们的“专利”。俗语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③由“单干户”转

变为“合作者”,课改呼唤综合型教师,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加强与他人的交流合作。

3、老师要彻底转变教学方式,我要教变为我要学

新课改的趋势之一就是走向教材的个性化。教材的个性化问题实际上也就是因材施教的问题。其次,由“教学模式化”转变为“教学个性化”,教学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这种做法让课堂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于学生常说“爱你不容易”。新的'课改要求老师针对每一位学生要有一种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4、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大胆展示自我

实施新课改,老师的教学方式不仅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要发生变革,在课堂上老师要设法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学生参与面广了,整个课堂气氛才能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我参与,我快乐,我自信,我成长”、“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课堂我主宰!”的道理。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参与课堂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5、课堂评价机制,给新的课堂注入活力

为了能使我们的课改长期推行下去,不致于某些老师和学生有“三天热”现象,学校还制定了好老师、好学生的评价标准,通过课堂加分和扣分来评价老师和学生。并每星期进行总结,教导处实行奖励,同时引进小组竞争和班级竞争机制,使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

三、 改变课堂,最根本的是要落实课堂效果

所有的课改,最后都要落实于最后的课堂效果上,不能光看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最关键要看效果是不是好起来了。

为此,学校在校园内写出了一幅标语“三天改变态度,三个月改变习惯,三年改变命运”。新的课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效果。为了落实课堂效果,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改变座位及分组方式,为学生合作交流提供便利

在班内布局上,我们首先打破传统的秧田式的座位,改成茶馆式,各班根据本班学生数,按成绩、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把学生分成五至六个学习小组,小组内分工明确,有小组长,有管学习的,有管劳动卫生的,有管纪律的,有记录分数的等,每组中的人员都有“两人结对子”做到的一帮一,一带一,能把“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落到实处,组与组之间也有合作,有竞争,有评比,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2、使用课堂指南教学,变先教为主为先学后教。编写课堂指南。

要开拓创新,教师要在个人钻研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编写课堂指南。没有课堂指南,不准上课。对课堂指南的的基本要求是能体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指南内容一般应有:⑴学习内容;⑵学习目的要求及知识要点;⑶教学过程(体现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课堂指南重点体现过程导学,要有指导学习的方法,要针对学生,不能成为纯粹的习题训练;(4)要有学后反思。

3、 狠抓课堂的各个环节,使课堂实现高效。

杜郎口和宁达中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抓住了学校教育的关键环节——课堂教育。在反思、总结、借鉴的基础了,他们创立了“预习—展示—反馈”三个课型,同时也是三个课堂重

要环节。预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节课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展示:展示交流预习环节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勇气和自信;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实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让弱者巩固达标,让强者反思提高。总之,预习是知识的构建、储备、搜集信息及情感体验,是展示课和反馈课的基础,学校要求没有预习和预习不充分绝不能进行展示,所以预习是新课中最关键的环节,同时也是老师和学生最难操作的环节。

四、改变课堂,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课改虽然还刚起步,我们现在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半个学期的课改,我们狠抓新课改模式下的班级管理,小组建设,集体备课形成课堂指南,课堂调控,校本培训等等,取得了初步效果:

1、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

2、教师的备课工作,更加关注学生的主动发展

3、自主发展,动态生成的课堂已初露端倪

4、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

五、 改变课堂,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近一年来的课改之路,我们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困难与困惑,它一直困绕着我们,我们知道课改之路哪会是一帆风顺的。

1、思想观念更新的问题,对于我们的大多数老师都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从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哪能说改就能改过来,何况,要改又得从头开始,重新学习,这样要投入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和思想工作,仍有少数老师

对课改半信半凝,“这样的课改真的能实行下去吗?”所以思想观念更新不了,总是穿新鞋,走老路,这样,就给学校的整体课改工作带来一定的阻力。

2、实施课改,老师在教学中遇到很多问题,我们在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比如①关于课型的问题。杜郎口和宁达教学提出“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已经演变成三个课型,即“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一课三上。这种做法固然很好,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掌控课堂时间,导致完不成规定的教学任务。②关于预习问题。老师们普遍不知道如何组织学生预习;③关于小组讨论交流的问题,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怎么参与讨论;④关于课堂指南的编写问题。⑤关于课堂时间的分配比例问题;⑥关于教学面向全体的问题;⑦关于课堂知识呈现和展示的手段问题等;

总之,在实践新课改的路上,我们还刚刚起步,我们还会遇到很多已知的或未知的困难,但既然已经走上的课改之路,我们决不会退缩,相反,我们会迎难而上,劈荆斩刺,我们相信,前面的路会越来越光明的!


【小学课改经验交流材料】相关文章:

课改汇报材料05-25

学校课改事迹材料07-04

课改能手事迹材料07-04

课改之星事迹材料07-04

课改汇报材料5篇03-17

课改标兵事迹材料07-04

课改汇报材料汇编5篇03-19

课改汇报材料(通用14篇)09-16

课改先进个人汇报材料11-05

老虎岗一中课改汇报材料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