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古镇旌阳 游记
旌阳,依托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绩溪华阳、屯溪黎阳、休宁海阳并称为“徽州四阳”古镇。除了史志记载,民间流传,安徽省旌德县——旌阳这座古镇各处还留下了令感慨激动流芳百世的古迹、遗物。其中“文昌塔、文庙、三桥锁翠”为代表性的古建筑,至今保存原有历史风貌,独具神韵。
一
进入古镇中心,首先跳入眼帘的便是标志性国保文物——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的文昌塔。此塔八角五层,砖木混合楼阁式,每层设有腰檐,翼角腾空,塔顶陡峻,上置葫芦型塔刹,风铎叮当,宛如管弦。塔内有木梯盘旋,登塔顶远望旌阳风貌尽收眼底。
有诗曰:“凭栏眺望景幽情,翠荫禅林古木横,夹道竹松楼外层,万过灯火塔边城。”便是形容登此塔看风景。文昌塔,原文昌阁。明嘉靖三十七年修,清雍正年拆除。为正风水,于清乾隆八年重修,改阁建塔。
关于文昌塔,当地还传说:由于旌阳地形象“乌龟出洞”,如果让龟出走就会带走文运财气。又由于西南方有一座形状似火的梓山,导致镇里经常失火,为了“定龟”和“镇火”,特地修建此塔。
来古镇旅游观光,不能不去踏访文庙。始建于北宋崇宁元年(1102)旌德文庙,是旌阳一道古老而耀眼的风景。
红墙黛瓦,檐牙高啄,气势宏伟且清幽淡雅,掩映在一片葳蕤的园林之中。因其树木茂盛,宛如有了天然美屏,因此,即便在清风漫舞、尘土飞扬的日子里,文庙还是保持着它独特的清雅、安详、静谧,呈现出古老的儒学气息。
清嘉庆《旌德县志》:“考唐贞观四年(630)诏州县皆立孔庙,时尚未有族邑也。宝应建邑以后,谈学之制无闻,邑之学宫自宋崇宁元年(1102)始。“旌德孔庙建筑群历经南宋、元、明至清顺治十四年(1657),屡受兵火之灾,大修24次,重建5次,现存建筑为顺治二年(1645)所建。”文庙主体建筑大成殿,初名文宣王庙,宋崇宁四年(1105)始改称大成殿。是旌德现有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整座文庙占地4700平方米,现存大成殿、东西厢、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泮池、泮桥、斋房等,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只有走近才会发现,这里的木雕太精美了,雕梁画栋,大殿前面的立柱上“鲤鱼跳龙门”,还有大成殿木柱上的通雕,上下一体,龙盘石柱,张牙舞爪,透着威严,每一片雕刻,都是精工细作,栩栩如生。遥想当年的工匠居然有如此的鬼斧神工,把景致刻画得如此的传神。还有大成殿柱础浮雕,事事如意,想象丰富,如意和柿子寓意深长,不仅让人联想翩翩。殿内藻井两层彩绘,内容为凤、鸡、鹤、龙、象、鹿、麒麟及牡丹花卉等,并有八仙容颜,最醒目的则是文曲之星。纵观大小百幅彩图,画面栩栩如生,神韵独具,寓意明显,无非是寄望于旌德子孙文星高照,大显神通。
这里设有“周而复作品陈列馆”,陈列了旌德籍著名作家、书法家周而复先生捐献的4000多件文献资料。古镇也因此而有了翰墨书香之气。
二
穿城而过的徽水河将古镇分割成两片,桥又将其连缀起来。“三桥锁翠”是这座古镇最出名的风景之一。
三桥中的驾虹桥为石墩双孔梁式廊屋桥亭建筑款式,瓦盖翘檐,犹如建在徽水河上的一座小木屋,那古朴而典雅的造型,实用而科学的构造,粗犷而不失细腻的风格,折射出古镇先民的文化观念、审美情趣和高超技艺。难得地是至今为止,驾虹桥桥面依然是石条铺就。如今,徽水河上分别新建三座新桥,结束了古桥负重载车的历史。
每一座桥就是一本古老的书,一首优雅的诗。半圆的桥孔与水中的倒影合二为一,合成一个碧玉圆环。有诗曰:“船从碧玉环中过,人步彩虹带上行,上下影接波底月,往来人渡水中天。”站在古桥上,极目远望,古镇成了一幅典雅的江南水墨画,青白的水、青灰的墙、青绿的树,远远近近浓浓淡淡深深浅浅……
据当地文物部门统计,目前,全镇的古建筑现存65处。有建筑年代久远的古巷、古屋、古井、古道。那些古民居大多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古民居均含有大门、天井、正厅、后厅、厢房、辅厝和横屋,门楼、厅龛、柱础、窗棂、厅壁、石旗杆等,有的虽已斑驳破旧,甚至有的只剩残垣断壁,但仍不失古朴精致、凝重与沧桑。古色遗韵今犹在,让人有恍如隔世之感。
镇中心最繁华的解放街又叫步行街,是镇中最古老的一条街。古街巷中经营各种商品的店铺、风味餐饮小吃、休闲茶馆和特色的手工作坊鳞次栉比。游走其间恍如时空转换,别有一番情趣。
沿徽水西岸边,是古镇最热闹的场所。小饭店一个连着一个,有趣的是饭店对面就是一个小菜市场,菜农们不约而同地在这条饭店边上摆起了龙门阵,青一色的自家种养的绿色食物。饭店的老板们也乐得不用跑远路,就地取材又新鲜又便宜又不会少称。来这里可以一边欣赏河边的美景,一边体验各式的饭菜、品茗、打牌。虽然不如清明上河图所表现的宋代东京汴梁城宏大的盛世景象,但是古镇具有更悠久的历史内涵和更深刻的文化沉积。经过千年的发展和历史变迁,人在满足人们基本生衍繁息需求的基础上,将河流、古庙、古街、古桥、古井、古塔、古民居等诸多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同时注入了古老的民俗、古朴的民风,才形成了今日这样充满着灵气深邃厚重的秀美古镇。
三
旌阳人民崇文重教,人才辈出。仅清末有姓名可者就有进士142人,举人206人。兴学育人的民风培育了古镇蔚然勃兴的人文,旧志载:“旌俗重诗书,勤课诵,多延名师以训子弟。”
明清时期鼎盛一时,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在千百年的商海风云中,各种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逐渐积淀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形式,衍生出了如目连戏、斋堂戏、堂戏清唱、木偶戏、皮影戏、龙狮舞、传统灯会、竹马、三月二十八庙会等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文化景观。
目连戏在明清时盛行,该戏融合民间杂耍、翻桌、蹬坛、跳索、钻火圈等多种技艺。剧目主要为《目连救母》,宣扬因果报应思想。每逢农历闰年,旌阳常请南陵、浙江昌化等地戏班在张家坦(现梓山广场)、北门观音阁(新桥)等处演唱,内容一般为驱邪赶鬼、祈祷丰年等。斋堂戏则是清末民初大族开斋时的一种演唱仪式。旌阳镇太子殿(现酒厂)、丁家村、鸥川、南冲等地兴演此戏;有些地方请和尚或道士连唱七天七夜,一般逢农历闰年演出。堂戏清唱于建国前,每逢农历二月初二(相传为土地神生日),各地均请10余名民间艺人在土地庙前搭台唱堂戏,清唱《桃园三结义》、《郭子仪做寿》等喜庆性京剧剧目。有些富户遇红白喜事,亦邀请老艺人上门演唱堂戏。各类表演形式无不浸透了历史文化的瑰丽色彩。
有人说:“有历史的城市,同样也是有内涵的。”而有内涵的城市,必不会被岁月的烟尘所湮没。徜徉在古镇里,看古宅古街间,一座座新楼拔地而起,新街商品琳琅,淋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旌阳——这座千年古镇已申请创建国际慢城。这里有旖旎的风光,富饶的资源,勤劳的百姓,纯朴的民俗乡风,未来的发展之路霞蔚云蒸。
穿越岁月的时光,这座古老的小镇犹如一方古玉,更显得剔透玲珑,空灵隽永,期待着更多的人们走近与熟识。
【古镇旌阳 游记】相关文章:
美丽的旌湖作文03-07
【精选】古镇游记作文三篇04-14
【精选】古镇游记作文四篇05-05
【热门】古镇游记作文四篇06-05
古镇美食散文06-25
经典散文走过古镇06-21
凤凰古镇作文06-08
周庄古镇作文11-08
关于古镇作文05-16
关于旌湖水质污染的调查报告小学作文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