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中考历史复习策略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越迫近中考,我们越能感受到中考那不见硝烟的战场的氛围。决胜中考,不仅要靠实力,而且还要靠运筹于帷幄之中的策略。给力,给势,还要给策。距离中考时间紧,复习内容多,压力又大,竞争太激烈了,以前说“不进则退”,现在“进得少了也等于退”。最后的阶段是收获的季节,复习就如龙口夺食。上课是栽活一颗树,复习就是育活一片林。复习得法,事半功倍。如何优化复习,培育实力,赢得中考?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首先我要谈的似乎是无关策略,但却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核心的因素,即人的因素,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酸甜苦辣,成败得失,伴随着我们的整个复习过程。胜不骄,败不馁。尘埃尚未落定,一切皆有可能。既有过五关斩六将最后败走麦城的,也有一些“黑马”让老师和家长大吃一惊,在中考中脱颖而出,跳了出来。所以我们要自信,但又要如履薄冰,小心谨慎。在复习过程中,适度的紧张、焦虑和压力是正常的,也是有益的,它会使我们的神情更加凝聚,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走出高原现象,超越和突破平时的水平。平时的模拟考试既是知识的训练,更是心理素质的锤炼。中考不仅是比实力,比智慧,比临场应变能力,也是一次心理素质的较量。心定神和,从容不迫往往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平时像中考,中考像平时。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模考中锤炼心里素质。我建议大家平时要注意锤炼“三心二意”。哪“三心”哪“二意”呢?第“一心”是静心,宁静才能致远,要去浮去躁去骄;第“二心”是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力量;第“三心”是细心,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中考对大家来说是一生中的大事,一定要细心,细心决定成败。“二意”的第“一意“是认真看清题意,一定要把题审清,按题的要求去做,不要丢三落四;第“二意”就是要始终保持注意力,心定神凝,才能产生灵感,才能不造成失误,才能发挥最好的水平。
第二,根据我们历史学科的特点,注意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是很重要的环节,也是首要的环节,是构建整个历史大厦的基石。没有基本的历史知识,能力就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一切都无从谈起。大家脑子里要有“必考点”“知识点”的概念,把它们变成“必得分”,就必须消化吸收才行,就像补钙一样,不是吃了钙片就一定能补上钙,吸收才是关键。理解、思考、吸收是掌握知识点的基础和开端,死记硬背犹如吃了不消化,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知识点之间是有内在的逻辑,内在的联系,要善于构建知识网络,用一个知识树串在一起,通过思维活动,揭示知识点之间的必然规律。构建这样系统的知识才能整学活用。善于抓关键词即字眼,也要善于抓重点句,即文眼,还要善于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的把握和历史知识的梳理和应用要始终贯穿到整个复习过程中。复习过程中除了唤醒记忆,知识漏洞和薄弱点要有针对性地重点复习,即查漏补缺,扫清知识盲区,成绩自然就提上了。
第三,能力的训练。中考是以能力立意。要把“眼熟”“心清”的知识点变为“手熟”答到卷子上解决实际问题是要有一个长期的训练过程。钢铁是炼出来的,能力也是练出来的。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技巧,考生才能处变不惊,得心应手,眼疾手熟拿高分。在训练中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经一事长一智,不要只有经历,没有经验。有些东西是相通的,要多总结一些规律,盲目做题只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在做题中巩固知识,在做题中提升能力,一定要注意习题的网络化。在黄金时间做黄金题,黄金课就是练习课。这种观点一定要具有,这样才能有行动上的自觉和主动。
第四,运用好复习技巧。中学历史是一门以陈述性知识为主要认知目标的课程,记忆量大,死记硬背是不可能的,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
第一步,快捷定位找考点。对任何一个考点,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在课本中找出来。
第二步,逐步分化细梳理,在复习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逐步加深,逐步分化的原则,多轮复习,逐层充实,从高到低,渐次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第三步,综合贯通再提高。一要理清线索,以线带面。二要勤作比较。三要全面评价。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辩证地予以评价,基本策略是一分为二,分清主次,评述结合。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无论是平时模考还是中考,易题不失分,难题有突破。做起要检查,颗粒要归仓。发挥超平常,奇迹创辉煌。留成或留败,终身不留悔。
【中考历史复习策略】相关文章:
中考复习策略03-22
关于中考复习策略06-22
中考物理复习的考试策略07-04
中考数学压轴题复习策略06-22
期中考试复习策略02-26
关于中考政治的复习方法与策略06-22
中考历史复习计划06-18
中考历史复习计划07-13
谈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论文07-04
中考英语词语复习方法与策略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