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给人力资源同行的一些建议 之二HR的出路在哪里
“人力资源”这个词是个泊来品,从2000年以来逐渐被人们熟知。国内的院校之前开设的有“劳动保障”相关专业,后续才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国内的企业也是随之把以前的人事科等改成了人力资源科等。细算下来,其实也不过10年左右时间,目前的人力资源从业者,也大多是在这10年里进入这个职业的。
很多同行都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做人力资源,以后怎么办”,有的刚工作了两年,觉得没“钱途”就转行了;有的做了四五年,职位得不到提升,也在考虑是否该换工作;有的做到经理或总监的职位,一干就是五年、八年,职位再上升感觉希望渺茫,也再考虑是否要跳槽或转行。
其实不管干多少年,处于什么位置,都跟职业规划有关。人力资源工作中有一个模块,讲的是职业规划,如何做职业规划的理论这里不谈了,想必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或多或少都看过相关资料或接收过培训。想做好这个模块的工作,并给员工做好职业规划,先得给自己做好规划才行,这里结合自己的经验及日常和同行们探讨的问题向朋友们说明一下。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说HR的出路前,先分析一下入HR这一行的都有哪些人。
第一类人算是科班出身,上学的专业以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保障等为主,毕业后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
第二类人是非科班出身,没有学相关专业,比如上学学的是会计、法律、财务械等专业,但毕业后,阴差阳错,干上了人力资源的工作。
第三类人,属于半路出家,其中多数是从行政转的人力资源,还有部分是从财务、销售等领域转入。
第四类人是企业内部的“空降”,比如企业的元老级员工,从销售、技术或财务等重要岗位上退下来后,被安排的人力资源部门、行政部门或工会等,干几年后再退休。第四类人主要想退路了,谈到出路只有前三类人。
再说人力资源从业者的出路,HR产业本身是一个朝阳产业,这个产业链中,HR从业者的出路还是相对较多的。在做到人力资源总监或人力资源副总之前,大家基本上是“殊途同归”,在这之后,大体出路包括四类。
第一类是继续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在总监或副总的位置上一直干下去。如果在同一个企业从一般职员一直作到总监或副总的位置,薪资收入上一般不会太理想,考虑到生活、收入等因素,可找准合适的机会跳槽。关于跳槽的话题,以后再议。
第二类是做管理咨询、培训、猎头,利于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到咨询公司做相关行业的人力资源顾问、培训讲师、猎头顾问。但前提是你要有良好的专业背景、行业名企及名校背景、或广泛的人脉关系,如果没有,自己要在工作中继续进修MBA之类的学历,同时加强与咨询公司从业人员的联系,拓展自己的人脉关系。
第三类是创业,从事劳务派遣,随着国内用工环境的不断变化,目前此类公司发展非常迅速。此类公司进入门槛较低,全国性、地域性知名品牌较少,企业规模及服务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整个市场尚处于“春秋战国”时期,这与其创办者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有关。但随着人力资源从业者转行的人数越来越多,此类公司的专业度在不断提高,预计未来5年之内整体市场会有比较大的变化。
第四类是转行,做其他工作,如销售、生产管理等。前三类不管怎么作,其实都是以人力资源为基础展开的。第四类的转行,那要看个人意愿、家庭背景、外部环境、个人机遇等,偶然因素较多,在此不讨论。
最后说说人力资源从业者该怎么办。我比较认同一句话,“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成为不了一个好的打工仔,也成不了一个好老板”。当然,会有人马上就能举出一些反驳的例子,你不用说,我也能明白,那些人的成功,毕竟是少数,我这里指的是大多数人。所以当我们进入这一行以后,就要为以后的深入发展打好基础,提前作好准备,“临时抱佛脚”的事,我们还是少作为好。
首先,就是专业基础。这个是我们在公司内、行业内立足的根本。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对于我们从事的职业,我们必须是“专家”。人力资源专业度的话题,在前篇已经说过,在此不再赘述。没有“专业度”,所有的出路都无从谈及。
再者,是相对成熟的性格。从大学毕业到经理、总监的职位,最少需要10年时间,其实也就是两个“五年规划”。除了工作逐步深入外,对个体而言,也是我们逐步成熟的过程。每个人因家庭环境、所受教育、地域、民族以及入职后的公司氛围、遇到的同事等的不同,成长的路径会有很大的不同。外部环境我们一般无法左右,只能去学着适应,但内功的高低,还需要我们加强修炼。比如个人气质的修炼,“腹有诗书气自华”,有选择性的多读书、读好书对个人的帮助会非常大。还有就是多交益友,俗话就是说,你得多找牛B的朋友,最会你成为牛B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古往今来,很多人的成功,除了专业知识做基础外,其实还是“性格上的成功”,此类例子不胜枚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还应加一个“观万个人”,做到这些,你离成熟也就不太远了。
谈到读书和写作,需特别提醒一下。很多人日常不看书,说是没时间,或是想看书,但一本书几十元他就舍不得买了(一般买件衣服几百上千都舍得)。这个问题其实不说你自己也知道,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把读书当成一件必须的事来做,其实就像吃饭一样,饿了,你就会吃,也不需要人来提醒。读书也一样,要把它当成一件必须的事来看待,时间长了,坚持下来,养成看书的习惯就好了。还有写作,很多人说话聊天行,但一说写就发怵。其实写作会对我们个人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这里并不是说我们写文章时语言文字的好坏,而是说你通过写东西,能对你的思维模式、对全局的把控程度有很大的锻炼,让你作好工作总结的同时,也会对工作计划进入深入分析。我在此方面也差很多,这里算是提醒一下各位朋友,大家共同进步吧。
接着,是广泛的人脉关系。不管我们选择哪条出路,广泛的人脉关系都有助于我们快速达成目标。人力资源从业者比其他职业最明显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有很多机会寻找我们的目标资源。比如各类招聘会、各种外部培训、座谈会等。比如国展招聘会,每次会有几百家展位,每个展位就是一家企业,每个企业有两个HR参加,那一场下来,就是1000人左右的规模。我自己的习惯是,不管参加哪种招聘会,我一定会在会场上转一圈。这一圈转下来,可以了解一些目标企业的薪资、福利、拟招聘岗位等,对自己制定相关政策时可以参考。另外就是与一些企业的HR人员交谈,通过交谈,了解HR工作的一些信息,同时交到一些同行的朋友。每场招聘会认识两个同行,一年下来,就是几十位,那几年下来呢……
在此方面,我所观察到的一些同行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参加招聘会时,部分同行在闲时不是在哪儿聊天,就是吃东西,更有甚者在哪儿打瞌睡,这不但影响了企业形象,更多的是失去了很多机会,损人不利已。
多数人存在的问题,一是缺乏主动性,即不主动与他人沟通,这个问题比较常见,其实很多人不是不想和人交流,但就是走不出第一步,这个也许和我们国人“含蓄、内敛”的什么根性有关吧;二是缺乏“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益心”,有些人只是想知道其他HR是怎么做的,但别人一问他,他就讳莫如深,好像是多大的机密一样,打死也不说(还有些人纯粹就是自私,只想打探别人情况,用来提升自己,当然这类人比较少)。当然,这个需要问问题的人也要讲究原则,就像和女人谈话一样,你一上来就问人家芳龄几何,谁会愿意答理你呢;三是觉得自己牛B,所在公司规模大,平台好,感觉自己牛得很,不爱和其他公司的人沟通(当然这类人也是大企业里的极少的一部分),觉得是浪费时间,看不起等等。其实做人力资源时间长了应该明白,人力资源的工作,依附于企业这个大平台(有次和朋友聊天时,我说我们都是“寄生”),你有再大的能力,没有公司这个基础,你都做不成什么事。同样,即使你做成什么事了,很大一部分也是源于公司的支持。
这里举个例子,不知道恰当不恰当。每年做公司的薪资方案,先做薪资调查,我们副总让我通过关系问某企业的薪资情况,那意思让我一定要问全面一些,同时叮嘱我千万不要透漏公司的信息。当时电视剧里正在演《潜伏》,我和我们副总开玩笑说,我怎么觉得我成了余则成了呢。其实我的潜台词是:所有信息的取得,都要付出代价,要不就是花钱买,要不就是等价交换,像余则成和谢若林之间,要不给金条,要不就互换消息,要不就是人情。
付出和回报相对来说是对等的,这个氛围很重要,一个圈子里,大家都多一些公益心,互相学习,就都会有提升的。给需要帮助的人,贡献一点点爱心,给他们答疑,给他们指点,或者给他们讲一个故事,很快,你就会慢慢感觉到幸福的你献出的爱心,人家自
【给人力资源同行的一些建议 之二HR的出路在哪里】相关文章:
高中毕业生的出路在哪里?07-11
人力资源管理师:给HR的五十条建议07-10
一些社保问题询问各位HR前辈07-11
我们专科生的出路在哪里?虽然学的是地质07-10
人力资源管理 HR浅谈07-10
人力资源管理请教HR07-10
HR高手建议你面试技巧07-12
迟来的指路建议外企HR经理07-09
HR如何做人力资源规划?07-10
人力资源部HR的选择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