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演变

时间:2022-07-13 20:53:20 人力资源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演变

传统日本人事制度特征

最经常被人们提及来表现传统日本型人事制度和劳务管理特征的三个术语是“企业内工会”、“年功序列制”和“终身雇佣制”。如果我们把雇佣形式等特征考虑在内,可以将日本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概括为以下六个特征:

终身雇佣指的是企业在劳动者达到预先规定的退休年龄之前对其进行持续雇佣的制度。这一制度产生于明治维新后期。二战以后,日本经济处于重化学工业发展阶段,企业必须自己进行熟练工人的培养,从而使这一雇佣制度一般化和普遍化。采用终身雇佣制度的优点是企业可以确保优秀的员工,同时员工的工作可以得到保障。

一致性的雇佣形式指的是企业的核心是男性“正式社员”,在具备了全面赋予女性(妻子)干家务、教育子女责任的前提下,男性员工能够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减私奉公加班加点地为企业奉献。

企业内工会指的是按特定企业成立的工会制度。由于日本一般都采用终身雇佣制,所以管理者年轻时为该工会会员是极其普遍的现象。这样,经营管理者很少与工会成员发生对立冲突。在这种谋求企业发展的劳资协调路线的指导下,劳资关系因圆满妥善地得到解决而受到各界的好评。

企业家族主义指的是企业和劳动者、劳动者之间有着像家族似的意识。企业感到对待员工的培养以及生活上的照顾要尽父母般的义务,相反员工应当不辜负企业的期望,努力工作以报“父母”(企业)的养育之恩。这是一种企业与员工之间密切合作的体制。但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到,另一方面这也减少了企业同外部信息的沟通,抑制了机动灵活构想的产生。

年功序列工资、晋升制度指的是伴随员工年龄和工作年限的增长,企业为员工增加工资和提高职位等级。因此,在终身雇佣制度下,日本企业中员工的职务随着年龄“自动地”增长和提升。由于这个制度在增加工资和晋级上没有按照员工的能力或实力给予差别,因此对于那些同等年龄和工作年限一样的员工,工资就没有差别。

以录用当年毕业生为中心指的是日本企业组织与员工的关系属于那种众所周知的“命运共同体”或“生活共同体”。员工作为个人的利益融入组织,受到雇佣保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围绕着这个目的来运作。

但是,随着员工的劳动价值观的多样化,劳动者自立意识的高涨和解雇现象增加等雇佣关系的调整,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意识和一体感逐渐丧失。再加上劳动市场的流动性增加,以终身雇佣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变革就成为必然。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变化的原因分析

第一,日本人口构成的变化日本企业员工人口的构成变化也反映出了日本人口构成的变化,即中高年龄层员工比率不断增大。年功序列制中的组织阶层和员工的年龄结构应该大体对应,如果年龄偏大员工的数量在组织结构的底层增大,就不能确保金字塔型组织而产生矛盾。企业规模的扩大,新员工的持续增加,产生了使中高年龄员工向其他关联企业流出的组织结构,企业内能够使员工年龄与其在组织内地位的保持一致。这些是维护终生雇佣和年功序列制的基本条件。因此,当企业扩大的速度变得缓慢,或中高年的增长速度超过了靠派遣到关联公司以解决剩余人员限制的时候,从组织结构的角度就有必要对年功序列制再探讨。

第二,日本经济的状况日本经济曾经长时间一贯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即便出现不景气,也会马上好转。在经济形势循环崩溃的今天,以经济成长为前提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重新再认识。首先,日本企业改变了工资制度中定期晋级、提高基本工资的想法,从工资自动上涨的制度结构向有升有降的工资制度转换。其次,在经济停滞、企业规模不能扩大而导致中高级别岗位不足的情况下,人力资源管理向年龄与组织职务取得一致的结构方向转变,以及包括早期退职计划在内的中高龄剩余人员的处理方法也已经势在必行。

第三,企业的经营规则企业的经营规则不可避免地要常常发生变动。在70年代,日本企业积累的技术、组织能力及规模经济的优点是制造业成功的关键。能够拥有有效运营组织的人才、建立支持技术积累的长期雇佣关系以及教育和评价制度是成功的关键要点。从80年代到泡沫经济时期,除大公司以外,组织分割和事业部制企业也在不断增加。具有新技术和新思维的企业不断出现,这是企业需要依靠组织能力获得成功的时代。在泡沫经济后的萧条期,日本的第三产业,特别信息技术产业,以及那些拥有全新技术和构想的事业飞速成长起来。除组织能力以外,拥有少数核心人才的企业也备受注目。

随着企业成功的关键从规模、组织能力和技术积累向思想、个人能力、新技术和适应世界经济发展潮流的能力转变,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也有必要进行变革。这包括企业为员工创造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机会,同时也可以使企业发现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日本企业也在倡导所谓“自由的工作体系”,即建立弹性工作制等容易发挥个人才智的工作体系。同时,企业的评价标准和报酬制度也需要进行变革。为了鼓励员工敢于向新事物挑战的态度和员工的创造性,日本企业意识到需要建立崭新的激励体系。实际业绩主义的评价制度和激励性高的报酬制度使得日本企业应付经营规则变化能力大大提高。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

从日本的调查结果看,成果和成果主义正在受到日本企业的普遍重视。据一项权威的调查统计,目前,日本引进年薪制的企业大约占3成左右,认为“日本企业的成果主义现在尽管差得很远,但不久的将来会落实下来”的人力资源管理科长占82%。

年薪制、浮动奖金的增加等“成果主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特征日益明显,“雇佣的流动化、合同雇员的扩大”的倾向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运营成本影响大的“福利制度、养老制度改革”势必快速进展,其发展的大方向不容质疑。问题是在这个大方向下,“如何取得平衡和匹配、如何从长期和整体的角度来推行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而这正是企业战略和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发挥作用的领域。

第一,企业各自的独特性。尽管,目前人们普遍倡导“按照企业战略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改革”,但事实上日本企业普遍存在着进行与其他公司性质相似的改革的现象。“因劳动力流动化,企业再也不能无视劳动力市场和其他企业的雇佣条件”。“到底多严厉的制度能够合法化、什么样的严厉制度能被接受、想借鉴前例解决”这一系列理由使得参考其他公司的做法十分重要。但是,确立能够表现公司独自风格的和在市场上能够获得好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人力资源管理和战略、制度的匹配性。根据现代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观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必须和企业战略及相关制度相匹配。比如:为了使劳动力流动合理化,以终身雇佣为前提的福利和退休金制度必须重新研究。在短时间内进行全面的改革是难以办到的。对既得利益问题的处理上有难以协调的部分。但是,对矛盾存在的地方保持持续的敏感和不断建立解决问题的计划是重要的。

第三,长期的和全面的观点。在人才流动率很高的当今社会,必须把长期的劳动力市场状况以及劳动市场中本企业的地位放在视野内,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本企业的人才战略。必须对“需要多少在半途录用的优秀人才?优秀人才在何处被长期培养,是否能设想他们向半途录用劳动市场流动?”、劳动市场的状况和“本公司是否有挽留中途录用人才的魅力?”等所谓对公司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以及企业雇佣优秀人才的能力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企业的战略方针和制度大纲无论制定得如何完美,如果不能灵活地运用规则和支持性的政策,就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日本企业目前在向公司员工解释说明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的交流机制和成果主义条件下的评价标准的调整和实践明显落后于现实的需要。

日本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演变为我们提出了崭新的研究课题。重视成果的“严厉制度”和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温情制度”的完善就是其中之一。合理的福利制度有助于对优秀人才的录用和挽留。“工资制度在重视成果上不夹杂感情,但在生病、护理等紧急的时候充实保障制度”,倡导这种具有灵活性的制度的企业正在不断增加。此外,在强调成果主义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员工的精神紧张和抑郁症等成了深刻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对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正在处于急剧变动中的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转变也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 文章出处: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文章作者: 马淑萍 张一驰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演变】相关文章:

浅谈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08-10

分析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趋势07-10

现代企业管理模式07-15

企业管理模式范本07-29

「职场法则」日本企业的长寿秘诀07-11

去日本企业面试要注意什么07-12

华为管理模式07-11

企业人力资源个人总结08-14

论沃尔玛的管理模式07-10

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玫琳凯登“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榜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