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杂文读后感

时间:2022-06-22 10:47:52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雅舍杂文读后感

  雅舍杂文读后感1

  最初知道梁实秋是在中学时期——语文课本里鲁迅的一篇比较出名的杂文《“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记得老师在讲评语言特色时特别指出“乏”字的点睛之处。于是印象中的梁实秋便总是一副丑陋困乏的走狗的影象,无法改变也没想到去改变。梁实秋是一个幻影,而那篇杂文则积淀为幻影的背景,幻影模糊但背景清晰。由于历史的原因,整整一代人与这幻影构成了固定不变的角度。在这被指定的角度中,不仅无法“知全豹”,甚至难以“窥一斑”。如果说梁实秋曾在我的心目中存在过,那也是以“虚无”的方式间接地存在的。

雅舍杂文读后感

  许多年过去了,由于迷恋上散文,使我开始接触非虚幻的梁实秋。读他的散文集《雅舍小品》,我被一种魅力所吸引,情不自禁地跟着他走进了隽永清丽的“雅舍”,不知不觉,那先入为主的模糊影象淡化了,继而消失了。

  原以为《雅舍》是达官贵人幽居的私邸,凡夫俗子无缘与之接壤。进去才发现,雅舍的主人把世间的雅俗点成一支香烛,袅袅的清烟把琴棋书画诗酒花与柴米油盐酱醋茶化为浓浓一缕于室中缭绕。细细品味着主人沏上的香茶,品着阳春白雪,品着下里巴人,愉悦把品味的心境蒸腾得酣畅淋漓,微醺欲醉。

  阳春白雪的《雅舍》是一匹抖落开的古色古香的锦缎,缎面闪烁着摇曳不定的光泽,闪烁着古典的辉煌韵律。雅舍的主人有时就是披着这袭古典的锦缎,端坐于我们面前优雅轻谈。我们听他的《四君子》、《沉默》、《喝茶》、《饮酒》……听得如痴如醉,入迷忘归。

  主人富有诗意地告诉我们“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于是我们想到了方令孺女士笔下的雅舍主人∶“余则拟其为梨花,以其淡泊风流有类孟东野。”斑斓的树影投在雅舍主人的身上,瓣瓣花印似一片水墨修竹笼罩着古缎悠远的逸韵。我们记起了中国历史上有关竹林所涵盖的深远的底蕴。竹林是贤人名士的所在。面对这片摇曳生辉的竹叶,我们感受的是一种古远的情怀∶“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林深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下的弹琴者是一位风流儒雅的高山名士,他追求的是“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他所崇尚的人生情趣,始终是一种清雅恬淡的传统士大夫的情趣。因此即是住在“风来则洞若凉亭,来则渗滴如漏”的雅舍,主人也并不以此为苦,悠然语道∶“我有一几一塌,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

  他把生活当作艺术来享受,把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当作一种闲适的情趣来把玩欣赏。《衣裳》、《蟹》、《雅舍》、《散步》,同样是一种生活,雅舍主人就能调出一种逸致,一种诗意。如仅仅吃蟹,主人就能徐徐引举出炒、烤、腌、清蒸等各色精巧花样,尤其是在前门正阳楼吃蒸蟹,“每客一尖一团足矣……酒足饭饱。别忘了要一碗氽大甲……除了这一味氽大甲,没有任何别的羹汤可以压得住这一餐的阵脚。以蒸蟹始,以大甲汤终,前后照应,犹如一篇起承转合的文章。”主人焉是在吃蟹,生生的是把一篇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噙在口中。读这类恬淡闲逸的文章,犹如“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神韵无穷。

  坐在雅舍里看着雅舍主人身上的那袭古缎被一世纪前的东晋遗风微微吹拂起秋水涟漪,我听见我的心在长长叹息:这份近乎奢侈的美丽就象嵇康的那曲《广陵散》一样终将要失传了,因为我们心气浮燥的`后人,恐怕没有心情和时间去消受和体味这种人生的闲情逸致了。

  雅舍的主人并不总是披着一身古老的锦缎,当他落下长披,从古色古香里走出来时,我们惊异地发现面对的不再是闲云野鹤式的隐者名士,而是一个出入市井勾栏的市俗文人。

  他兴致勃勃地为我们展开一幅长长的清明河上图式的人生百态画卷,画卷中走出来男人、女人、雅人、俗人、达官贵人、献媚小人……。不动声色地讽刺与诙谐,足令世上众人再无须觅镜自照。

  雅舍主人饱蘸着市井风情工笔精细地描绘了众生百相,从不登大雅之堂的欠身、挖脚、公厕、菜市场,到官尝礼道、代沟、社会公德,林林总总,信手拈来。一篇《谦让》,使我们由衷折服了那句老套俗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联想到当下的世风:该谦让的并不谦让,不该谦让的倒让起来没完没了,“踢皮球”的把戏,相互推诿的道场,比之酒桌饭局中的“谦让”,更令人作呕。

  雅舍主人在长卷中掺柔了漫画式的夸张,淋漓调侃,机智俏皮。写女人年轻时“饱满丰润得像一颗牛奶葡萄,一弹就破”,“玲珑矫健得像一只燕子,跳动得那么轻灵”,而到中年“牛奶葡萄要变为金丝蜜枣,燕子要变鹌鹑”;说到守财奴,“好像是把孔方兄一个个的穿挂在他的肋骨上,取下一个都是血丝糊拉的。”每读到这样的段落,总令人忍俊不禁笑出声来。如此的绘写灵动,可叹我等后生晚辈只有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份儿了。

  雅俗共赏是文学殿堂所追求的一种至善至美的极至。能集雅俗于一身的人必是一个内涵丰富,韵味深厚的生活智者。能与这样的智者长谈是一种福份。

  雅舍杂文读后感2

  又到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百花缭乱,花香中夹杂着草的味儿,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初识梁实秋也正四月,经友人介绍,便对这位文人颇有好感,便也不禁去书店入手一本,去书店乍看,作品目不暇接,便取一本取其精华的《梁实秋精选集》回家细细品读。封面是说不上名字的花的图腾,花仿佛悄然绽放,散发出一股迷人的香气。 他的文笔看似随意,又韵含哲理,构思紧密,带着软幽默在其是,例如在槐园梦忆中,用幽默的口吻叙述了他与季淑的事,但是终归掩示不了他对季淑的内疚,对她的怀念与喜爱。

  他每次去季淑的墓地,总是轻轻地呼喊着季淑,他有时又自言自语把重大的事情告诉她,他的心灵不受时空限制,飞跃去和她的心灵吻合在一起,正如他说,如果可能,他愿每日在这墓地盘桓,回忆既往,没有一个地方比槐园更让他怀念。季淑没有死,她活在他的心中。 这是一绺充满温馨的沁人花香。我深吸一口,不禁被其中感情所打动。 其实,最揸动我的是他的豁达、乐观与宽容。

  他的人生过得平平淡淡,他用平淡的语气记录他的生活,例如清华八年就写出了他十四岁进入清华之后的`学校生活,他热爱他的母校,却又不得想起那段庚子赔款的屈辱历史,那时的清华重视西方教育,轻视中国文化,国文老师不仅年薪低还住的是简陋的校舍,不受同学尊重,可是梁实秋却从不在中文课上捣乱,尊重中文老师。爱国的气息从他身上散发出来。 他的内心开阔,就算鲁迅再怎么用一些带有文人所不应具备的侮辱性言语骂他时,他只是轻描淡述的说我不生气。当鲁迅怀着狭隘的心情死去时,别人叫他写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时,他无奈只得写一篇《关于鲁迅》,他却没写什么关于鲁迅的坏话,只是写因为鲁迅当时所处的境地,也正无处发泄,只好这样。

  为他分析情况,这是一个真正文人所需要的博大胸怀。宽容如荷花能包容着莲子一般,一股荷花香袅袅升起。 《白猫王子五岁》的对动物的友爱之花的香味儿,《雅舍杂文》那种朴实的百合香,《关于闻一多》的友情之花黄玫瑰的香气……弥漫在这天宇之中。 这种香气,我闻着,它的味儿一点也不杂乱,各有各的精彩,让这花香洗涤我的五脏六腑。

【雅舍杂文读后感】相关文章:

雅舍07-10

《雅舍》教学实录07-02

《雅舍小品》的读书笔记06-24

有关《雅舍》的课堂实录07-02

《雅舍》教学实录及点评素材07-02

雅舍读后感04-03

雅舍小品读书笔记9篇06-27

《雅舍小品》读后感04-25

高一语文必修二《雅舍》教案设计07-02

雅舍小品读后感1200字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