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时间:2022-10-12 09:31:19 历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历史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政治性的记事活动、附属于政治而以文化积累为主的综合性活动、学问或学术、知识体系、哲学、科学等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发展环节,在认识方式上经历了价值的、考实的、艺术的、科学的、哲学的等等不同形式的认识方式。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1

  1 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

  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2 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3 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4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5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①颁布秦律、统一法令;②统一货币、度量衡;③统一文字;④修建驰道、灵渠;⑤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

  6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割据局面

  7 宋处中央集权强化

  措施:①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加强禁军、强干弱枝。

  ②行政上:派文臣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

  ③经济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影响:①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

  ②造成冗官、冗兵、冗费,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8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唐朝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9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概况: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十个行省和宣政院辖区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对后世影响深远。

  10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朝代制度

  汉代察举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举制

  11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①废丞相,设六部;废行省,设三司。

  ②内阁的创立。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清朝雍正帝设军机处(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2

  一、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

  东周

  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东周公元前256年结束)

  二、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一)背景:王室衰微

  (二)目的:争夺土地和人口

  (三)齐桓公称霸(公元前7世纪中前期)

  1.条件:(1)齐国富庶。(2)管仲改革。(3)尊王攘夷。

  2.过程:北御夷狄,南制楚蛮。

  3.标志:葵丘会盟。

  (四)晋楚争霸(公元前7世纪后期~公元前6世纪初)

  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

  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六世纪初。

  (五)吴越争霸:吴(长江下游)王阖闾和越(钱塘江)王勾践

  (六)评价

  1.性质:非正义。

  2.影响:进步性:有利于统一;便利地主阶级势力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三、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一)战国局面形成

  1.三家(韩赵魏)分晋。

  2.田氏代(姜)齐。

  (二)经过

  1.魏齐争霸(公元前4世纪中期)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后,魏国势力大为削弱。

  2.秦国独霸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在也无力与秦抗衡。

  四、民族融合

  1.民族:华夏族、北方:东胡、匈奴;西:戎;南:越。

  2.融合途径: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战争。

  3.结果: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篇3

  1、三省六部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2、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唐太宗注意吸收隋亡的教训,认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他选贤任能,虚心纳谏,励精图志,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他所采取的措施有:“内亲不避亲,外举不避仇”任用魏征;强调“存百姓”的思想,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从民本思想出发,慎用刑法,用法务在宽简。制定《唐律》减少大量死刑条款;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

  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3、藩镇割据问题

  唐朝中期,朝廷在地方设置了许多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相关文章: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08-15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06-02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0-08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04-19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03-09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难点11-08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11-09

高一历史夏商周知识点11-09

高一必修二历史必备知识点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