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
第一章 绪论
一、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
二、学习定义的3个要点:
学习变化可以外显的行为,也可以是内隐的心理过程;
学习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学习产生于经验,非成熟。
三、中小学生学习心理问题主要表现
学习动机不正;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能力不够;注意力障碍;自控力差;自我中心;耐挫力低;学习焦虑;自卑;社交退缩
成因
(一)学习动力缺乏或不足
(二)学习策略与方法不对
(三)学习焦虑水平过高
(四)情绪波动明显
(五)行为习惯不良
四、学习心理辅导定义:指教师运用学习心理学及相关理论,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包括认知、动机、行为等方面)进行辅导。
主要类型:
1、积极学习辅导——训练学生良好的学习技能、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动机,以培养其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
2、消极学习辅导——矫治学生学习的各种心理障碍,如助其克服厌学情绪、矫治其注意力障碍、自卑自弃心理等。
五、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学习技能、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创造能力。
(二)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机。
(三)正确对待学业的成功与失败,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困难。
(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帮助学生解决与学习有关的心理困惑。
六、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一)个别辅导
(二)团体辅导
第二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论(S━R联结理论)
一、主要观点:学习是S—R联结的学习行为,是剌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的过程,强调强化学习。
代表人物包括桑代克、巴甫洛夫、华生、斯金纳等人。
主要包括:经典条件学习、操作性条件学习
二、行为主义学习论是以个体外显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客观、控制、预测的方法,从动物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推论性地解释人的行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基于事件关系的识别而学习
(二)经典条件作用的普遍性
1.条件刺激的普遍性——现实的、具体的事物;语言、表现等。是外部刺激,也可以是内部刺激
2.条件反应的普遍性
三、怎样解决小孩子在医院看见白大褂的人就会哭?
1、平时模仿医生看病游戏;(去医院玩耍看其他小朋友看病)
2、看病前告知在医院可能会发生的事;
3、孩子最亲密的人陪伴。
4、看病时拿着/吃喜欢的东西。
5、看病时根据情况告知要做的事,如张嘴、打针等,以及每件事的身体感受。
6、告知想哭就抱着XX哭。
7、转换地方,转移其注意力。
四、怎么解决小孩害怕上幼儿园?
1、入园前几个月告知上幼儿园
2、入园前几个月陪同孩子去幼儿园玩耍、了解园中生活。
3、入园时带孩子喜欢的东西。
4、幼师以游戏方式参观学校、认识同学
5、老师和同学与孩子愉快相处。
6、监护人逐渐与孩子分离。
五、操作性条件学习——基于行为后果的识别而学习
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就是有机体形成“刺激”(S)与“反应”(R)之间的联结。
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从多种反应中选择其一与特定刺激固定联结的历程,称为尝试错误学习。
试误说的学习定律:效果律——尝试错误学习能否建立的基本原则
练习律
准备律
六、操作性条件学习的实验步骤
先确定要个体学习的是何种反应。
决定要个体所学反应的基线。
选定符合个体需求的刺激物,作为其正确反应出现的奖励。
安排强化物出现的时间。
在连续多次练习中,如发现个体已学习到向特定的刺激作出反应之后,即可暂时停止在正确反应后给予强化物。
如何使用操作性条件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做作业的习惯?
1、要学习的反应:独立做作业
2、独立做作业的频次/时间长短
3、选择强化物:如何选择,选择什么?考虑不独立做作业的动机。
4、实施强化物:如何实施
5、根据需要撤销强化物。
七、行为矫正
第一步是确定行为目标,行为目标应具体,可以观测。
第二步是何种动机(或条件)引起了当事人不适当行为。
第三步,选择合适的矫正方法。
八、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价值与局限
价值:
第一次用科学实验方法研究动物和人类的学习行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理论模型;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局限:
只能解释外显行为,不能解释学习历程的内在变化;
只能解释简单的行为,不能解释复杂的行为。
第二节 信息加工学习论
一、基本假设:把人的认知过程,看成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过程。即把人的学习假设为对外来信息的接受、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并按照信息加工流程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不同的阶段。
二、模型
内容需要下载文档才能查看
四个基本的加工操作,梅厄( Mayer,1981)
注意:它能将信息以感觉记忆转换至短时记忆。
复述:可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在长时记忆中。
编码: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换至长时记忆,并同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知识结合。 搜索:从长时记忆中寻找、提取信息,应用于问题情境。
三、信息储存
(一)感觉记忆,又称瞬时记忆。是短暂地储存外部刺激的信息,直到它们被进一步加工的容器。其材料是对客观事物和时间的复制。
容量:几乎无限
保持时间:视感觉记忆信息1秒钟;听感觉记忆信息2-4秒钟
特点:是进一步加工的起点,需要立即加工,否则记忆痕迹很快消退
(二)工作记忆,又称短时记忆,是个体进行认知加工操作时的信息存储器。
容量:7个组块
保持时间:20-30秒
特点:容量有限性;记忆材料是信息加工系统中有意识的部分。
(三)长时记忆,是永久储存信息的容器。
容量:巨大
保持时间:长久
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1、陈述性知识是指关于事实、定义、程序、规则等方面的知识,是以图示的形式储存在长期记忆中。图示是指信息组成的网状结构,把简单的信息合并起来。
四、认知加工
(一)注意:信息加工的开始
(二)知觉:给刺激赋予意义
(三)复述:通过重复来保持信息
(四)编码:同长时记忆相联系
(五)信息提取
五、元认知——学生信息加工过程的自我监控,即认知的认知。
元注意:认识到注意的重要,更注意提高自己的注意力
元记忆:关于记忆的策略
六、信息加工学习论的价值与局限
(一)价值
1、从更深的层面探究人的高级心理活动;
2、重新使用反应时作为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客观指标;
对教育的启示:
给学生留有加工或思考的余地有助于其记忆;
把知识组织成有意义的组块;
信息编码利于学生理解、信息贮存和提取。
(二)局限
1、人机类比,以偏概全,不免有些机械主义的色彩
2、它侧重于研究认知过程,而难以解决人的情感、动机等问题。
第三节 建构主义学习论
一、建构主义的来源——认知主义
1、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
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其认知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使原有图式不断更新。
2、布鲁纳认知结构理论
儿童的认知发展不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连续的量的变化过程,而是结构不同、阶段性的质的变化过程。这三个阶段为:动作表征、印象表征和符号表征。
发现学习。
皮亚杰和布鲁纳等的认知观点主要解释如何使客观的知识结构通过个体与之交互作用而内化为认知结构。
3.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亦即随意的心理过程,并不是人自身所固有的、而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是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的。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
二、建构主义的理论假设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我们个人的世界是用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就不同。
三、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1、怎样理解知识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知识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
学生的学习,主要不是靠教师的传授,而是靠自己的建构来完成的,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
2、如何理解学习活动
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个体主动探索知识、建构知识的过程。
3、怎样看待学习者
学习者有丰富的经验,对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当问题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可以基于相关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
四、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
比较适合高级学习活动(比如高层次思维推理、创造性学习)和实际问题解决。
(一)结构不良领域与随机通达教学
1、结构不良领域 斯皮罗
概念的复杂性
实例间的差异性
2、随机通达教学 斯皮罗等人
学习类型
初级学习:结构良好的领域
高级学习:结构不良的领域
主张: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景下、带着不同目的以及从不同的角度多次进行,以此达到高级知识获得的目标。
(二)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
1、自上而下地展开教学,即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已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
2、知识结构的网络概念
布洛非的研究指出,因为知识是由围绕着关键概念的网络结构所组成,它包括事实、概念、概括化以及有关的价值、意向、过程知识、条件知识等等。学习可以从网络的任何部分进入或开始。
(三)情境性教学
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的内容要选择真实性任务。
在课堂上展示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的探索。
情境性教学的测验,而是采用融合式测验,在学习中对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本身就反映了学习的效果,或者进行与学习过程的一致的情境化的评估。
(四)支架式(Scaffolding)教学
教师引导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这里教师的帮助就是支架,当学生构建了自身的知识体系,最终将撤去支架。
五、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
1、指导式发现
2、调查
3、讨论
4、合作学习
六、对建构主义学习论的思考
1、批评传统教学中重视知识的确定性和普遍性,注重分析和抽象,认为这种教学只适合学习的初级阶段,不适合学习的高级阶段,建构主义理论更适合学习的高级阶段
2、与中国现实的教学实践有距离,应理性选择,洋为中用。
【心理学的学习辅导】相关文章:
心理学辅导个人求职信07-02
小学语文学习辅导06-27
心理学辅导个人求职信范文06-28
俄语综合辅导之谚语学习06-27
心理学习心得05-28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06-10
学习教育心理学心得06-10
心理学的学习心得05-20
心理学习心得05-19
心理学习心得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