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的手抄报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初中历史手抄报
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提供了初中的历史手抄报给大家参考!
第一部断代史
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即记述一个朝代历史的史书,叫断代史。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是东汉著名的历史学家班固编著的《汉书》(又称《前汉书》)。
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自幼聪敏。九岁就能作文章、诵读诗赋,成年后博通各种书籍,有很深的史学修养。
西汉司马迁著的《史记》,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固的父亲班彪,为了续补《史记》,曾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班彪死后,二十三岁的班固决心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编撰《汉书》。不料,公元62年,有人向朝廷诬告他“私作国史”,遂被捕入狱,书稿也被查抄。幸而他的弟弟班超赶到京城洛阳,上书汉明帝,说明其兄著书的用意。明帝看到了书稿,对班固的史学才能十分赞赏,非但没有治罪,还任命他为兰台令史,负责掌管宫廷的藏书和校勘工作。不久,他编撰《汉书》的愿望,也得到了明帝的准许。班固前后经过二十余年勤奋不懈地努力,到章帝建初年间(76—83),《汉书》大体完成。班国死后,未完成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续成。
《汉书》记事,上起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下至公元23年(王莽地皇四年),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等各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西汉王朝二百三十年的社会面貌。《汉书》仿照《史记》的体例,用纪传体写成,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计有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八十万字。一百篇也就是一百卷。后人将其中篇幅过长的分为上、下卷,或上、中、下卷,这样就成了目前看到的一百二十卷。《汉书》中对汉武帝以前史事的记载,多采用《史记》的内容,对汉武帝以后史事的记载,则参考了班彪的《史记后传》和其他许多有关的著述。
《汉书》在沿袭《史记》的本纪、列传记事方式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比如将“世家”并入“列传”,改“书”为“志”。《汉书》的十志虽然取法于《史记》的八书,但又增加了《艺文志》、《地理志》、《五行志》和《刑法志》四篇,扩大了记述历史的领域。《汉书》的“十志”,包括大量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的珍贵资料,如《食货志》记述了周代至王莽时期的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发展状况,《艺文志》记述了历代著作的流传情况,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十志”确立了比较完整的志书规模,对我国的史学有深远的影响,以后正史的“志”,多沿用《汉书》诸志的名目。
《汉书》组织严密,体例完整,记事系统而详尽,内容广泛而丰富,堪称“包举一代”,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史学巨著。《汉书》语言精炼,人物描写细腻、生动,因而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名著。后人常将《汉书》与《史记》并提,称为“史汉”。
《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先河。在它之后,历代的正史都采用这种体裁,可见它对中国史学的贡献之大。不过,班固的历史观是以封建正统思想为指导的,他往往神化皇权,用迷信附会政事,对农民起义领袖等反抗暴政的人物加以贬斥,这些都是他不及司马迁的地方。
第一位女历史学家
东汉有一个女子,在史学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去世时,当朝的皇太后亲自素服举哀,为她行国葬之礼。这个女子,就是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班昭。
班昭(49-约120),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生于一个 “家有藏书,内足于财”的显贵人家。其父班彪,很有学问;长兄班固,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文学家;次兄班超,乃立功西域的一代名将。家庭的熏陶,父兄的影响,加上自身的聪颖努力,使班昭成为一个博学广识的学者。她对祖国文化事业的突出贡献,是整理并续成重要的史学巨著《汉书》。
司马迁的《史记》记事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六十五篇,续补汉武帝以后所缺的部分。班彪去世后,班固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着手编写“包举一代”、囊括西汉历史的史书《汉书》。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班固完成了《汉书》的主要部分。不料,公元92年,班固因受统治阶级内部政争的牵连,入狱而死。这样,班氏父子花费几十年心血编纂的《汉书》,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未能写完,同时整个书稿面临着散佚的危险。班昭受汉和帝之命,毅然担起整理、续写《汉书》的重任。她补撰了八表,又在马续的协助下,写出《天文志》,终于最后全部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的编撰工作。
《汉书》多用古字,比较难读。班昭曾在皇家图书馆的东观藏书阁讲解《汉书》,当时奉诏跟随她学习的人不少,包括后来成为东汉经学大师的马融。班昭为《汉书》的传播和普及,起了重要作用。班昭除了在史学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外,在文学方面也有所建树。她写过赋、颂等文章十六篇,后由其儿媳丁氏辑成《大家集》三卷,可惜此书已经散佚,只有《东征赋》等八篇流传下来。
和帝非常赞赏班昭的学识,多次召她入宫,命皇后及妃嫔拜她为师,学习儒家经典。邓太后临朝执政时,班昭以师傅之尊,参议朝政。当时,人们把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妇女称为“大家(gu姑)”,班昭的丈夫姓曹,因而被尊称为“曹大家”。
班昭是我国第一位有著述的女学者。在妇女受歧视、受压迫的封建社会里,才学出众的班昭,真好似一株冲寒怒放的奇葩,她是古代妇女智慧的代表,也是古代妇女的骄傲!
最早的历史著作
《春秋》一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历史著作。因它是用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史书的体裁)写成的,所以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我国从殷周开始,就有专门的史官记载历史了。东周时期,各诸侯国都撰写了本国的编年史,其中燕、齐、宋、鲁等国的编年史均定名为《春秋》,但除了鲁国的《春秋》外,其他的都没有保存下来。鲁国的《春秋》,是由鲁国的史官编写、由孔子在春秋末期整理而成的,它记载了从公元前722年(鲁隐公元年)到公元前481年(鲁哀公十四年)间的历史,包括十二个鲁国国君,共计二百四十二年。由于《春秋》也记载了鲁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许多史实,这段历史时期即被人们称为“春秋时期”。传说孔子整理《春秋》,意在“寓褒贬,别善恶”,书中字里行间常常流露出褒贬的色彩,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春秋》记载的史实,以政治活动为最多,其中各国之间的征战占全书的百分之四十;会盟和朝聘各占百分之二十;婚丧、祭祀等占百分之十。日月食、星变、虫灾、地震等等“灾异”占百分之十。
《春秋》的文字过于简单,它记载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总共才用了一万七千字。字数最多的条目,不过四十七个字,最短的仅有一个字。《春秋》记载的史实只是个大纲或提要,很难让人弄清事情的原委。于是后人多给予补充叙述和解释,这些叙述和解释叫作《传》。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作的《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战国时齐国人公羊高作的《春秋公羊传》,简称《公羊传》;鲁国人榖梁赤作的《春秋榖梁传》,简称《榖梁传》;三者合称“春秋三传”,流传至今。
《春秋》一书,不但保存了春秋时期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而且开创了编年体的体例,它在我国的历史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一直受到史学界的高度重视。
【初中历史手抄报】相关文章:
关于初中历史的手抄报07-02
初中历史反思03-21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04-25
初中历史的教学反思04-15
初中历史工作反思04-20
初中历史教育叙事01-20
初中历史调研报告07-19
初中历史教学总结06-27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