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时间:2023-01-21 17:21:22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通用11篇)

  数学是我们从小就学的,那么大家知道数学的课堂实录怎么写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小学数学课堂实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通用11篇)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1

  教学目标:

  1、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

  2、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多途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3、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内容:人教社教课书82---83页的内容。

  教具学具:电脑课件、迷宫作业图、卡片、信封、信箱、筐子、20个沙包、小黑板。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谁喜欢做游戏请举手,这么多同学都喜欢。那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满足同学们的要求,带你们一起去数学乐园里做游戏,愿意去吗?

  生:愿意

  师:(板书数学乐园)

  (上课伊始,利用孩子们喜欢做游戏这一情景,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师生共同做游戏,共同探究

  ㈠用起立游戏激发兴趣

  师:去数学乐园之前老师先说个游戏,看那些同学在游戏中反应快,合作的'好,思维敏捷,做的对,老师就带他一起去数学乐园,行吗?

  师:1、请你在心理数一数,并用手指或卡片表示?从前数你排第几?从后数你排第几?从左数你排第几?从右数你排第几?

  2、请后2排的小朋友起立。

  3、请第2排的小朋友起立。

  4、请左数第3竖行的小朋友起立

  5、请右数第1竖行的小朋友起立

  6、仝瑶小朋友你可以告诉大家你的位置吗?

  (起立游戏让学生感到既紧张又轻松,从而确定自己在班里的位置,这一游戏让孩子们感知前后左右等空间方向,又区分了几个和第几个。)

  师总结:刚才在游戏中,小朋友注意力很集中,合作的也很好,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很出色,很棒的,因此,我要做出决定,带我班小朋友一起去数学乐园做游戏,高兴吗?

  生:高兴

  师:大家一起说两遍出发啦----

  ㈡用走迷宫的游戏再次激发兴趣

  师:数学乐园到了,数字娃娃在守门,听它在说什么?

  数字娃娃:欢迎小朋友来到数学乐园,来数学乐园游玩的小朋友,你们不需要买票,只要你们开动脑筋,能从迷宫中走出去就可以到数学乐园里做游戏了。

  师:请小朋友拿出你的作业纸,用才笔画出你走迷宫的路线。谁愿意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走出去的?

  生:我是这样走出去的-------

  师:还有不同的走法吗?

  生说不同的走法

  (利用走迷宫这一游戏,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教给他思考的方法,同时也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师总结:同学们很了不起,很聪明,用自己的智慧按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走了出去,有的同学还想出了好几种走法,老师真的很佩服你们。

  师:听数字娃娃也在表扬你们呢----鼓掌----小朋友请进去做游戏吧

  ㈢经过自己的努力去数学乐园游玩

  师:这里有两个游戏,你们想先做哪一个

  生⑴送信

  师:送信的游戏归则

  1、请小朋友拿出卡片、信封。

  2、把得数与信封上数字相同的卡片放进信封

  3、把信送到指定的油箱里

  4、请三名邮递员一一检查。

  (班里每人都有信封或卡片,也设计有送不出去的卡片或信封。将枯燥的10以内加减计算变成有趣的送信活动,使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完成简单的口算,同时培养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师:你们为什么不送出去呀?

  生:我这个卡片找不到相应的信封

  师:你很诚实,老师很喜欢你。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情境,自主学会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联系已有经验经历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理解算理,渗透转化数学思想。

  3.感受三峡工程伟大成就及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算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大家去过长江三峡吗?

  生:没有。

  师:那可是个好地方。不仅风景迷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有防洪、发电、蓄水三大功能。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请看屏幕。播放三峡美景视频(一分钟)。

  师:看着大家陶醉的神态,就知道很美。不仅美,这里还有不少的数学问题呢!(出示课件:我们乘着油轮从南津关出发以每小时48.3千米的速度行驶了4个小时来到了三峡的最后一站——白帝城)

  师: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48.3千米的速度。

  生:4个小时。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有多少千米?

  [评析:课始教师便抓住了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点,利用三峡美景视频,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为学生联系现实情景自主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根据提示,引发思考

  师: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呢?

  生:48.3×4。

  师:同学们看,这样的算式原来在课堂上研究过吗?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有一个数是小数。

  师:那今天咱就一起研究“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师:看这个算式,谁来说一下它表示的意思?

  生:一共行的千米数。

  生:从南津关到白帝城一共行了多少千米。

  师;刚才大家结合具体情境说了它的意义,如果单看算式,48.3×4又表示什么?

  生:就是4个48.3相加。

  生;4个48.3的和是多少。

  师: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发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此时老师故意停顿等着学生补充说完)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师:谁来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多少?

  生:200。

  生:192。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估计,我们可以知道48.3×4的.积在哪个范围内?

  生:192—200。

  师:你们的估算能力真高。现在我想知道到底是多少,该怎么办?

  生:算一算。

  师:会算吗?

  生:会。(异口同声)

  师:真的?(教师做诧异状)

  生;真的!(斩钉截铁)

  师;大家不仅要会做,而且要把道理说清楚,行吗?(此时学生大部分不说话。)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方法写在一号作业纸上。写完成后将你的方法介绍给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屏幕上出现作业纸:先独立思考,尝试计算,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3

  执教:沙面小学

  文字录入:同福中路第一小学

  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刚才我听你们背了一首诗,是什么时候学的呢?

  生:四年级

  师:看来你们对四年级该掌握的知识真的还掌握的不错。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刚刚才见面,但是你们的笑容告诉我,你们是欢迎我的,是吗?

  生:是?

  师:谢谢。刚才我把一张纸发了下去,先把它压在书下面,我们稍后统一再用。今天我们在这里上课,由于空间比较大,所以等一下同学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需要用到麦克风,麦克风在中间那一排同学那里,大家看看。麻烦中间六位同学在等一下上课的时候手勤快一些。当我点到某一个同学回答问题,请很快地把麦克风递给他。还有,我们来上数学课,你觉得数学课最重要的一点,上课要怎么样?

  生:认真听。

  师:呦,数学可不是听来的,

  生:积极发言、思考……

  师:说得真好。我们要把数学学好,必须要——思考!对!要不要听?要不要说?但更重要的是什么?

  生:思考。

  师:更重要的是思考。等一下看看我们班的同学积极思考,举手发言,给我的印象就真好。你愿意做前面的还是愿意做后面?

  生:前面的!

  师:这个同学反应很快,看来他真的要做前面的。还有一点大家回答问题不要害怕,我们第一次见面就当做是交个朋友。好不好?

  生:好!

  师:那下面我们要准备开始上课了,行吗?

  生:行!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爱听故事吗?

  生:爱!

  师:我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我们学校。(边讲故事边播放课件)前几天放学后,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的值日生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请看屏幕。要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的值日生在20分钟内把桌椅、地板用水擦干净,把花浇好。只有20分钟的时间,但是这个时侯已经放学了,每个班里只剩下3个值日生。他们马上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20分钟过去了,四年二班顺利完成任务,但是四年一班因为时间不够,完成不了。后来级长来了解原因,发现两个班的值日生都做得非常认真,他们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分工都是一样的。因为擦桌椅、地板,浇花都要用到水,而在课室的不远处,就有两个水龙头,刚好每班一个。所以他们第一步都是三个值日生一起先到水龙头处拿水,把水打回来后,分工合作,然后谁先做完了就帮没做完的同学。程序一样,分工一样,到底什么地方不同,导致最后四年二班顺利完成任务,但是四年一班却不行呢?问题原来就出在用水龙头打水这个环节上。同学们,打水可是需要时间的,每个人只有多少分钟?

  生:20分钟。

  师:打水的时间长了,搞卫生的时间就短了。你看,第一个大水桶打水的时间是5分钟。中水桶?

  生:3分钟。

  师:小水桶?

  生:1分钟。

  师:那你猜,四年一班和四年二班在打水的时候,他们的安排有什么不同呢?思考一下。

  生:(安静思考)

  师:都是这样子打水,都是一起到那里打水,原来他们在打水时,水桶的排序不一样,排队的顺序不一样。怎么了?这些水桶哪些水桶先,哪些水桶后,花的时间不是一样的吗?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难道排队的顺序也会影响工作的结果吗?

  生:会。

  师:对!真的会!所以今天,我们就站在数学的角度去研究一下排队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生:数学广角!

  师:我们来学习的是数学广角。(板书课题)

  师:现在猜一猜,你说四年一班是怎么排这些水桶的顺序?猜一猜,他赢了,他是怎么排这些顺序的?

  生:我想他们是先用最小的水桶先打水,然后再是中水桶,再用大水桶打。

  师:也就是说,按照“小—中—大”这样的顺序来排。(在黑板的表格上填写)这是这个同学的猜想。小水桶打水是几分钟?

  生:1分钟。

  师:中水桶?

  生:3分钟。

  师:大水桶?

  生:五分钟。

  师:好,还有其他猜想吗?四年二班赢了,他是按什么样的顺序?

  生:我猜他是先叫中水桶,再小水桶,再大水桶。

  师:按照“中—小—大”这样的顺序来排。(在黑板的表格上填写)还有没有别的猜想?

  生:我猜他们可能是5分钟大水桶先,接着中水桶,然后小水桶。

  师:按照“大—中—小”这样的顺序来做的。(在黑板的表格上填写)看来还有不同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的排序止不止这3种?

  生:不止。

  师:我们还有其他的排序,是吧?

  生:是。

  师:但到底那一种顺序才是最快的顺序呢?我们先不急,我们先把这些水桶排队的顺序先列举出来。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会吗?

  生:会。

  师:拿出你们的练习纸,马上列一列,同位两个同学互相合作。

  生:(在练习纸上列顺序)(00:13:09——00:15:00)

  师:列举完的请举手。还有哪些顺序?你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了吗?做完的边举手边检查。请个同学说说,这些水桶排队有哪些顺序呢?(生边汇报师边板书)

  生:“小—中—大”

  师:已经有了,说说没有的。

  生:“小—大—中”

  师:你把它放在哪里?第几栏?

  生:最后。

  师:最后?想想老师为什么会问你这个问题。然后?

  生:“大—小—中”

  师:写在哪里?

  生:第四栏。

  师:这一栏还是这一栏?

  生:第四……第五……

  师:你说一说,你的顺序是什么?

  生:“小—中—大”

  师:“小—中—大”已经有了,“小—大—中”也已经有了。想想,(指板书)老师为什么要这样排列?找到方法规律了吗?

  生:“大—小—中”

  师:在哪里?

  生:第二个。

  师:“大—小—中”

  生:“中—大—小”

  师:完了吗?都列举完了吗?没有重复没有遗漏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你这么确定?有什么方法?

  生:先把“大”先排出了,再排两个“中”,再排两个“小”开头的。

  师:听懂他的话了吗?

  生:听懂。

  师:也就是我们在排队的时候,如果我们按照顺序来排的话,才会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奇怪了,其实无论怎么排,打水的时间是不是一样的?

  生:不是…是…

  师:为什么是一样的?你来说说。

  生:因为每5分钟打水、3分钟打水、1分钟打水加起来都是一样的数。

  师:都是多少?

  生:9

  师:都是9分钟。恩,这是他的见解。无论怎么排都是5+3+1=9。有什么区别呢?下面我们来看看有什么区别。好,我们来看看,我们来算一算,这三个人,他们打水的时间总和是不是一样的?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打水时间:大水桶几分钟?

  生:5分钟。

  师:中水桶呢?

  生:3分钟。

  师:小水桶呢?

  生:1分钟。

  师:那第一个人用了……?

  生:5分钟。

  师:第二个人呢?

  生:3分钟。

  师:别忘了,他不等啊?他不等前一个人吗?

  生:8分钟。

  师:为什么是8分钟?唉,反应过来了,我说就不一样嘛。

  生:因为第1个人已经用了5分钟,第二个人用了3分钟,然后5分钟加3分钟就等于8分钟。

  师:前面的5分钟是干嘛的?

  生:前面的5分钟是打大水桶的。

  师:也就是说第二个人到底用了几分钟?

  生:8分钟……3分钟……

  师:8分钟还是3分钟?

  生:8分钟。

  师:怎么是8分钟?明明是3分钟?同位说说,明明是3分钟,为什么是8分钟?

  生:(同位讨论)

  师:有答案了吗?

  生:有!

  师:那一起告诉我,为什么是8分钟?

  生:因为……

  师:用个算式来告诉我行不行?

  生:5+3=8

  师:对呀。前一个人打水,后一个人还得要等啊。第三个人要用多少分钟?好,一起说!

  生:9分钟。

  师:怎么算出来的?

  生:5+3+1=9

  师:对,如果按这样的排序,第一人用了5分钟,第二人用了(5+3)分钟,第三个人用了(5+3+1)分钟,三个人打水一共用了多少分钟?

  生:9分钟。

  师:(作无奈状)第一人用了5分钟,第二人用了(5+3)分钟,第三个人用了(5+3+1)分钟,三个人打水一共用了多少分钟?你看看一些举手的同学,他们算得多快呀。好,你来。

  生:一共用了20分钟。

  师:好,你来补充。

  生:一共用了22分钟。

  师:好,请坐。我们一起来算算看看是不是。用了几个5分钟?

  生:3个。

  师:用了3个5分钟。继续说。

  生:2个3分钟。

  师:真行。2个3分钟,用了……1个1分钟。好,我们来算算,这是15,这是6,这是1,多少?

  生:22

  师:用了22分钟。三个人一共用了22分钟来打水。那他们搞卫生……?

  生:没时间了。

  师:有,怎么没时间呢?他们搞卫生用了多少时间?第一个人有多少分钟?

  生:5分钟。

  师:有多少分钟搞卫生?

  生:15分钟。

  师:对,有15分钟搞卫生。第二个人?

  生:12分钟。

  师:算得快!第三个人?

  生:11分钟。

  师:有11分钟搞卫生。一共搞卫生用了多少时间?

  生:38分钟。

  师:用了38分钟。除了这样的算法,还有没有更快的算法?1个人有20分钟,3个人有?打水就用了?

  生:22分钟。

  师:所以他这里用来多少分钟?怎么列式?

  生:20×60

  师:20×3就是60,一共用了60分钟,减去?

  生:减去22分钟

  师:等于?

  生:等于38分钟。

  师:他跟我一样,都是近视,我能理解他,离得远看不清。你看,有两种算法都能算出来是38。刚才我们算了大水桶、中水桶、小水桶这样的顺序,“大—中—小”。那么我们再挑一个来算一算。你们刚才说花的时间是一样的,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真的一样。一起来算,如果按照“大—小—中”,那是5分钟……

  生:1分钟,3分钟。

  师:第一人5分钟。

  生:第二人(5+1)分钟。

  师:第三人?

  生:(5+1+3)分钟。

  师:那总和是多少分钟?搞卫生的时间又是多少分钟?你会算吗?能不能?

  生:能?

  师:接着下来这些你都能算吗?我们同位合作,看看那个同学合作得好,抓紧时间把它算出来。

  生:(学生计算)

  师:有些同学一个在写一个在算,这样就快了。

  生:(学生计算)

  师:好,请把笔放下。来,我们一起看。刚才有的同学合作得非常好,一个算上一题,一个算下一题,这叫节省时间。今天我们研究的也是有关合作的问题啊。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刚才算的这一个大中小桶最后这个时间是多少?

  生:……

  师:几个5?

  生:3个5

  师:继续说?

  生:2个1

  师:反应很快,继续……

  生:1个3

  师:15+2+3等于28分钟。所以搞卫生用了……

  生:……

  师:怎么没声音呀?哦,原来是之前我写错了。难怪,我就说怎么都没声音的呢。15+2+3=20才对。好,继续,60-20=40分钟。好,接着,中小大的顺序,能不能反应快一些呢?好,我们一起来。

  生:……

  师:几个3?请看!!三个3!几个1?

  生:两个1,一个5。

  师:3*3+2*1+5*1=?

  生:16

  师:接着……

  生:60-16=44

  师:好,接着,这里……

  生:这里是3,这里是3+5,这里是3+5+1

  师:猜,我为什么不写这一个。我不写这一个我都能列这个算式。板书33+53+5+1

  这里是几个3?

  生:三个3。

  师:三个3,两个5,加一个1,等于……?

  生:……

  师:不要在误导我。到底是多少?

  生:20

  师:搞卫生的时间是60-20=40分钟,好,继续!这里是……

  生:11+51+5+3

  师:几个1?

  生:三个1。两个5,加一个3。

  师:等于……

  生:16

  师:等于16。

  生:60-16=44分钟。

  师:我都觉得烦了。干嘛写这个呢?我不写这个能写这个吗?

  生:能!

  师:怎么样?三个1,两个3,一个5(列式)等于……?

  生:16……14……

  师:14

  生:60-14=46

  师:我们知道,不同的排序,打水的时间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搞卫生的时间就不一样。你猜,四年2班赢了,他用的是哪种的排列顺序呢?

  生:……

  师:刚才谁猜对呢?都没有人举手。好现在一起手,是哪一种排列顺序?

  生:第6种。

  师:也就是说,四年2班用的是第6种的顺序。对了,四年1班输在哪里呢?他们用了第一钟的顺序。用第一种的顺序跟用了第六种的顺序,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屏幕显示条形图)如果我们按照小中大的顺序来排的话,我们发现,3个人都是有20分钟。但第一个人打水1分钟,搞卫生19分钟。第二个人打水4分钟,搞卫生16分钟。第三个人打水9分钟,搞卫生就用了11分钟。所以,如果按照小中大这样的顺序来排的话,用了14分钟打水,用了46分钟搞卫生。这就是四年2班的顺序。而四年1班他们采用的是……刚好反过来,大中小的顺序。都有20分钟,第一个人用了5分钟,第二个人用了8分钟,还剩下12分钟。三个人用了9分钟,还剩下11分钟。所以他打水用了22分钟,搞卫生用了38分钟。赢的策略跟输的策略。搞卫生的时间就相差了多少分钟?

  生:相差了8分钟。

  师:相差了8分钟。就是因为这8分钟,四年1班输了,四年2班赢了。看看,刚才同学们说打水,不管那桶怎么排,都是用了9分钟。这句话只对了一半。是谁用了9分钟?

  生:最后一人。

  师:是最后一人用了9分钟,但是他们前面的同学用的时间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不一样!所以,现在想想,如果我要节省这些打水的时间……这是不是打水的时间啊?是打水的时间吗?那他为什么这里用了5分钟,这里用了8分钟呢?前面的5分钟是用来干嘛的?

  生:等第一个。

  师:等第一个,也就说他把时间花在了等前面人的身上。所以,想想,这是不是打水的时间?是什么时间?

  生:等待的时间。

  师:对。这根本就不是打水的时间,其实他是把时间花在了等这里。是等候的时间。而真正用来搞卫生的时间是后面的这一半。那现在,你想想,如果要赢的话,应该按怎么样的排序才能赢呢?把什么放在前面?把什么放在后面?同位两个商量一下。

  生:(学生讨论)

  师:好,谁来说一说?这个小男孩来说。

  生:先把小中大放在第一个。

  师:也就是说,把什么排在第一,把什么排在第二,把什么排在第三?

  生:把小的放在……

  师:什么小?

  生:把小桶……

  师:实际上就是什么少?

  生:时间。

  师:把时间少的放在前面。然后呢?

  生:把时间中的防在第二个,最后把时间久的防在第三个。

  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啊。

  生:可以节省时间。

  师:怎么会节省?谁来帮他补充?

  生:就可以等候的时间少一点。

  师:对。不用等前面的人等得那么久。对,你看,这就是合作操作。我们在合作工作的时候,排队的顺序,往往会影响工作效率。当然谁都不希望久等,但是在合作的时候,如果我们合理地排列这些顺序,我们就可以使等的时间少一点……

  生:搞卫生的时间就多一点。

  师:搞卫生有这样的规律,那么其他的问题上都是等候,会不会也有这样的规律呢?好,我们来看一看。北江又在堵船了,干嘛回家堵船的?这些船啊,原来都在等候卸货。但是码头只有3个船位,是可以让轮船靠近去的,而这些船的货物还得一船一船的卸货。有的船货多,泻货的时间就长。有的船货物少,泻货的时间越短。现在我想解决这个河道堵塞的问题。如果你就是这个调度员,怎样安排——预备起!一起读。

  生:……

  师:猜到了吗?那个女同学很想回答。让她回答。

  生:先让那些小的船先卸货,然后是中的船,最后大的船。这样,等候的时间就花得越少。

  师:你是这样猜的,还有其他的猜想吗?你说,你猜。

  生:我猜先是小的船靠近,然后是大的船,然后是中船。

  师:小的、大的、中的,是吧?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想问一问,你的猜想跟刚才那个女同学接近的请举手。

  生:(学生举手)

  师:跟刚才那个男同学一样的请举手。

  生:(学生举手)

  师:好,请放下手。那么我们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是这样。船太多的,我们就按这位同学所说的,把它看作是一只货物小的船,一只货物中等的船,一只货物比较多的船,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看看。这里有三艘船,这一艘船需要……1小时。另一艘船需要4小时,第三艘船需要8小时。我们就把它叫做小船、中船和大船。好,我们来看看,这里有句话是怎么说的?

  生:只能一船一船地卸货。

  师:有什么问题?

  生:要使三艘货船的等候时间最少,应该按怎样的顺序卸货?

  师:想一想,我们准备怎样解决?刚才你们猜想,刚才那个女同学的`猜想是小——中——大,那个男同学的猜想是小——大——中。好,这样,我们把这张纸翻到后面,请在第一栏写出你猜想的顺序。你们先别忙,我还没说完呢。第一栏写出你猜想的顺序,然后再算它的时间。然后,你再随便列一种顺序,也算算它的等候时间,看看你的猜想对不对。行不行?

  生:行。

  师:好,开始做。……(巡视)看来刚才还有同学没听懂,第一栏是你的最佳方案,第二栏是对比的方案。明白了吗,就两个方案就行了。

  生:(学生讨论,计算)

  师:好,请第一个同学。做完了请举手。(拿了两个同学的练习纸到实物投影)。好,有答案的同学请坐好。好,这个同学,他的最佳方案是小——中——大,他的等候总时间是19分钟。然后,他的对比方案是小——大——中。他的等候时间是23分钟。他通过这样一对比,确实是第一方案是最好的。有没有其他的看法?刚才那位同学不是说小——大——中吗?是不是?那你现在,你自己的认为呢?站起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生:我认为是先小后大再中。

  师:现在你还坚持这样的看法吗?

  生:不坚持。

  师:不坚持了,那你现在认为呢?

  生:我认为小——中——大。

  师:其他同学,你们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你可以举手说出来。有没有?你们都是认为按什么的顺序?

  生:小——中——大

  师:好,那我看看是不是。由于时间的问题,老师给你们把它全部算出来了。你看看,我是按照小——中——大19分钟,然后如果是大——中——小就是23分钟,那我想问你们,如果按照第一种做法,它的好处在哪里?对于码头来说,按这样的做法,按小——中——大的做法,它的好处在哪里?好,你来说?

  生:这样的顺序会比较快。

  师:最后的那只船还要等13分钟。

  生:那时间就比较长……比较少。

  师:最后的那只船还是要13分钟啊,反正全部船卸完了,对于码头来说,它还是13分钟。你来说?

  生:这样子的话,卸物的时间就比较短。

  师:哦,卸物的时间就比较短。请坐。我们来看一看,如果按照这种方案的话,它在几小时后就可以空出一个船位?

  生:1小时后。

  师:但如果按第一种方案,它得……8小时后才空出一个船位。你看,对于码头来说,1个小时后它就能再接纳下一艘船。但是,如果用那一种方案,它得要8小时后才接纳下一艘船,那一条江还得堵8个小时,对不对?你看,我们的排队问题不但对合作有很大的作用,合理的排队能节省时间,而且对于码头的调度,公共汽车啊,机场的调度,它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呢现在有一门科学专门来研究排队。好,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数学广角。

  师:数学广角学习了什么?

  生:排队问题。

  师:排队时,我们怎样安排时间,会使等候的时间短一些?等候的总时间短一些。怎样安排?一起说。

  生:小——中——大

  师:按照时间少、时间中、时间大,从小到大这样来排序。我们是怎么把它研究出来的?先怎么样呀?

  生:列举。

  师:列举了所有的顺序。接着……?

  生:算。

  师:算!非常好。接着我们去算。最后呢?

  生:比较。

  师: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法。这是我们研究问题时常常采用的方法。从很多个方案里面通过计算选出最好的方案。好,这一节课,有收获吗?

  生:有。

  师:好,时间问题,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你可以下课再来告诉我,我们这一节课就先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谢谢老师。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4

  (一)、实践操作

  1、组织谈话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同学们都学了哪些知识,谁还记得。

  生: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生: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高。

  2、媒体演示

  (出示课件:小山羊的困惑。配音:一只莽撞的小山羊把一个长方形撞倒了,变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小山羊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

  师:现在你能发现什么问题呢?

  生:为什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面积是否变了呢?

  师:小山羊到底发现了什么问题?你们想不想知道呢?

  (出示问题:现在的平行四边形和以前的长方形谁的面积大呢?)

  生:一样大。

  生:我认为长方形面积大,平行四边形面积小。

  师:现在有两种意见,大部分同学认为面积一样大,个别同学认为长方形面积大。到底谁说得对呢?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师:有什么方法验证一下它们的面积是否一样大呢?

  生:可以算一算它们的面积的大小。

  师:怎样算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我是看书知道的。

  生:我是家长告诉的。

  师:那么,为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是怎么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下面就用你自己手中的学具,试着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

  (小组合作,4人一组,然后在全班汇报)

  (二)交流汇报

  师:你转化后的.图形是什么?你是怎么转化的呢?谁能大胆的上来说一说。

  生:是长方形,我是沿着高剪的。

  师:你为什么这样剪,不沿着高剪开行不行?

  生: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只有沿着高剪开才能转化成长方形。

  师:这个长方形和原来的平形四边形个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仔细观察(媒体演示转化的过程:找出底,画高,剪开,平移,拼补,转化成了长方形)。

  师::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生:转化后的图形是长方形,我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

  师:谁再来完整的说一遍。

  师:我们通过转化推导出来的面积计算公式和书本上的一样。同学们真是了不起,会自己发现数学知识了。

  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用字母表示呢?你知道怎样表示吗?(学生说,教师板书)

  生:公式是s=ah

  师:通过刚才的学生,我们知道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下面一起来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发展

  1.口算下列各题。

  生:第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第二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

  生:第三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8平方米。

  2.辨析性练习:

  师:你能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下图,单位:厘米)

  生: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不同意,因为……

  师:为什么说面积不是54平方厘米?

  生:我也认为不是9×6=54(平方厘米),因为6厘米这条高不是9厘米这条底上。如果沿6厘米这条高剪开拼成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6厘米这条高,长方形的宽却不是9厘米这条底。所以不能用9×6=54。

  师:谁再来说说。

  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你能计算了吗?(课件出示)

  生:2×9=18;3×6=18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5

  师:前面的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能形不同的角。(同时教师演示并在黑板上出示下面各角)这些都是通过旋转而获得的角

  师:在旋转的过程中,你有什么疑问?

  生1:如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学具演示两条边平平的,还是角吗?

  生2:如果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到这个位置:学具演示这还是角吗?

  师:这两个问题很有价值,那么它们到底是不是角?先讨论第1个问题,请大家谈谈己的观点。

  生1:我认为不是角,因这里是平平的,不尖了。

  生2:我也认为不是角,因为它看上去好是一条直线。

  生3:我反驳他们的意见,请问两位同学,角是怎样形成的?

  生2: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生3:那么请问你看到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了吗?(面的同学纷纷点头)再请问两位同学,角还可以怎样形成?

  生1: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就形成不同的角。

  生3:那么这个图形不是这样旋转而成的?那怎么就不是角了呢?

  师:你们为xx的发言好不好?

  生:好!

  师:你们说好,不具体,好在那里?

  生4:他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尤其是运用数学概念来分析、判断遇到的问。

  师:他能自觉运用已经学过的角的定义来解决今天的问题,就是好!

  生5:我还有理由说明它是角,我们刚刚学过量角器,我认为这个角是180度,大家请看,量角器上这个180度的角就是这样的。

  师:你也朝这方面努力了,还有没有其他意见?(生摇头)对呀!面对“新生事物”,我们应该仔细分析,小心别,不要因为人家长得比较特殊就拒之门外。

  那么,是角吗?认为是角的请举手。(大多数同学举手)认为不是角的请举手(有四五个人举手)好,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想法。

  生1:我认为是,从刚才的讨论中我发现这个图形也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形成的,而且是旋转了一周,所以,我认为是角。

  生2:从定义出发判断是对的,但还是有点疑问,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而这里只有一条射线,怎么是角呢?(生1挠头思考)

  生3:我补充,因为这两条射线重合了,其实是有两条射线的。(很多学生点头)

  生2:喔,我明白了!

  (教师肯定同学们的意见,并将这两个角贴到黑板上。)

  师:看着这么多的角,(生在下面窃窃私语)们在下面议论点什么?

  生1:我们是在议论这么多各种各样的角,看着有点眼花。

  师:很乱?你现在最想干的是什么?

  生1:我最想把它们进行分类。

  生2:我还想知道每个角的名、度数。

  师:今天我们就通过角的分类来进一步解这些角。(教师板书课题:角的分类)观察一下,怎么分类?(学生陷入沉思)

  师:我们每个人的信封中都有像这样的9个角,大家动手,按自己的想法进行角的分类。

  教师观察分类情况。

  A:(大多数学生分成3类)将直角、平角、周角放一堆,当作一类,再将锐角放一类,钝角放一类;

  B:(部分学生分成5类)将三个特殊角分为三类,再将锐角放一类,钝角放一类;

  C:个别生将角从小到大排列,不知如何分类。

  师:请A种分类的同学板演,并说明分类想法。

  生1:我认为这几个角比较特殊,放在一起,还有的这些角比直角小,归一类,比90度大的也归一类。

  师:刚才老师观察了一下大家的分类情况,发现大家都对这几个特殊角特感兴趣,这样吧,我们先来研究这几个特殊角吧。教师把三个特殊角移至黑板上方:

  师:对这几个特殊角,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生1:我知道他的名称:直角、平角、周角,我还知道直角90度,平角180度,周角360度。(同时教师板书)

  板书:直角平角周角

  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师:知道的还真不少呢,谁还有补充?

  生2:我还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平角是直角的两倍,周角是平角的两倍。

  师:对,他们之间是有一定的系的,现在我邀请一位同学上台感受一这三个特殊角,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他之间的关系?

  学生1上台体验,教师喊口令:左手侧平举,向右转、再向右转,向后转。每次转动后问:左手所处的位置与最初的位置成什么角?

  生响亮地回答:直角、平角、周角。

  师:还有谁想上来体验一下?(生纷纷举手)看来大家都想感受下,那么我们一起来。不请注意我们一向提倡玩中学,玩中悟,希望玩好后谈谈它们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全体起立,左手侧平举……

  生1:两个直角加等于一个平角的度数,两个平角相加等于一个周角的度数。

  生2:平角的度数是直角的两倍,周角的度数是平角的两倍。

  生3:周角的一半是平角,平角的一半是直角。

  师:哎呀!你们的语言真丰富啊!剩下来的这些角你准备怎样分?放在这个方框中哪个位置比较合适?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交流情况反馈:

  学生1上台演示:将锐角放在直角下面,将钝角放在平角下面。

  师:(指着直角锐角一列)这些角叫什么?

  生1:(挠头)错了,这些角不是90度,不能放在一起。(思考)

  生2:将锐角放在直角左边,钝角放在直角右边。这些(指锐角)比直角小,放在左面,这些角(指钝角)比直角大,放在右面。

  师:他分得好吗?

  生:好!

  生3:我知道他好在哪里了,他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很讲究次序。

  生4:(一个迫不及待的声音)老师我还知道,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比角大的角叫钝角。(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师:关于钝角、锐角还有什么补充吗?

  生3:我有补充,钝角还要比180度小。

  师:(指着上表格)通过同们的介绍和我的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直角、平角、周角每种角只有一个,而锐角、钝角每种角只有三个。

  (有的学生不假思索地马上点头,大部分同学沉思片刻后叫起来:“不对、不对,不止三个。”)

  师:锐角到底有几个呢?我们一起来用学具摆摆看。请大家摆一个锐角,再大、再大、再大、摆一个尽可能大的锐角,(学生中现了钝角)看一看谁摆的锐角有问题,锐角要---

  生异口同声:比直角小。

  生1:(一个兴奋的声音叫起来)锐角一共有89个!

  生2:对呀!从1度数到89度,正好是89个。

  (看表情,全班学都同意这个观点。此时,教师一声不吭,保持着沉默。课堂一下子沉下来。同学们反而认真思起来,过了一会儿---)

  生1:我认为有无数个,我是这样想的,厘米下面可以分成毫米,毫米下面还可以分成微米,微米下面还可以分成纳米。所以我认为1度还可以分,如0.1度、0.2度……(生点头同意)

  生2:老师,也可以把一度的角对半分,(师借助画图演示将一度角平均分成两份)再把一半对分。

  :再可以分一半的一半,一半的一半,这样分下去看不清了,怎么办?

  生3:可以用放大镜,放大镜不行了,用显微镜,显微不行了用电子显微镜……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一起说锐角有---(生:无数个!)那么,钝角有几个呢?想一想,老师会让大家怎么摆,会问什么问题?

  生:老师会让我们先摆一个钝角,再摆一个尽可能小的钝角,但是最小要比直角大,再摆一个尽可能大的钝角,但是,要比平角小,我认为钝角也有无数个。

  师:今天这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1:锐角、钝角有无数个。

  生2:刚开始看到黑板下面那么多各种各样的角,都晕了,现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师:这要感谢谁呀?

  生分类!

  师:角的分类上完了,你还有问题吗?

  生1:(急不可耐)老师,那张表格中在平角和周角中间空着一块,比平角大而比周角小的角叫什么角?

  生2:比角还小的角有吗?

  生3:比周角大的角还有吗?

  师:你们的问题给老师一个启发,既然比锐角小的角,比周角大的角都是一个未知领域,我们就应秉着科学的态度,不能给它框死。(擦去上面表格中左右边线)知识无限延伸,像大海,我们所学的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真是学无止境。

  师:同学们这种敢于质疑的态度真让我感动,关于角的学问多着呢!若感兴趣,下课还可以讨论,也可上网收集有关资料。

  (同学们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我作了“三个改变”、“一个突出”。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原课题为“角的和差”。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角。通过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故改名为“角的分类”。同时也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生活味,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渗透了一种分类的思想。

  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教学与以往相比,我作了“三个改变”、“一个突出”。

  “角的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第一学期的学内容,原课题为“角的和差”。考虑到本课的重点是知道周角、平角、直角的度数和锐角、钝角的度数范围,能识别这些角。通对角的分类,能准确地认识直角、平角、周角、锐角、钝角,故改名为“角的分类”。同时也考虑到分类这一现象生活中到处可见,把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和经验基础上,让数学带上活味,能让学生有事可想,有话可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又渗透了一种分类的思想。

  “角的分类”一课改变了书本上角的认识顺序(先认识周角,再介绍平角、直角)。本课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原有对角认识基础上,呈现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等图形。在分类思想的指导下,三个特殊角同时出现,形成了一个知识模块,通过模糊的一问:你们对这些角已经有了哪些了解?又形成了问题模块。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这一模块中如鱼得水,充分展示和发展他们的思维与语言达能力。

  “角的分类”一改传统课中学生没带问题走进课堂,不带问题走出课堂的状况。如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学习: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转和位成一直线时,旋转一周时,是否是角?课的最后利用空白艺术,勾起学生提问的欲望,增强问题意识。学生经过学习讨论得出了角的分类表,在这张表中两边都空着,在周角与平角之间也空着,空白之处最能引起人的遐想,而且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产生问题。这时学生都按捺不住好奇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更广阔的空间。

  “角的分类”一课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情境,突出让学生在思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学生已经认识了角,也认识了动态的角但平角、周角的出现还是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相冲突的。又如:认识锐角、钝角的个数是无数个又与学生现的知识(数的学习局限在整数范围)相冲突。教师紧紧抓住这些“冲突”要素,使学生的思维形成相互碰撞,使整个过程成为认真思辨、积极探究和自我建构的过程,成为情感体验的过程。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6

  教学目标

  ⒈感知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⒉在观察、分析、类比、综合、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领悟学习数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辨证思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教师板书乘法。

  师:同学们,这两个字你们认识吗?关于乘法的知识你已经知道哪些?

  生1:我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表示。

  生2:我会算一位数乘一位数。

  生3:我会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你能举个例子吗?

  生3:232=46

  生4:402=80

  师追问生4:你是怎么算的?

  生4:4个十乘2得8个十,8个十是80。

  师再说出几道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式让学生口算,挑两题说说怎么算的。

  (说明:此项设计教师不但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情况,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口算卡片复习的单调形式,可谓一举两得。)

  师:乘法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⒉多媒体出示男孩、女孩跑步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1圈跑道长400米,男孩跑3圈,女孩跑2圈。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生:女孩跑多少米?男孩跑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掌握方法

  ⒈提出问题

  师:要求女孩跑多少米,怎么列式?

  生:4002

  师板书算式。4002怎样算呢?小组讨论。

  ⒉解决问题

  师:谁愿意将你们组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2个400米想加就是800米。

  生2:4个百乘2得8个百,8个百是800。

  (说明:生2的回答是整百数乘一位数算法与过程,应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此环节学生说出多种算法,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

  ⒊知识迁移

  师:要求男孩跑多少米,你能算出得数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⒋方法比较

  师:4002和4003在口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把400看作4个百来乘的。

  师:有什么不同点?

  生:4002不进位,4003进位。

  ⒌整理归纳

  做书上70页想想做做第一题。

  2368407250

  2003680040072500

  实物投影仪展示作业,集体订正。

  有学生迫不及待地在座位上喊:老师,老师。

  师: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我发现做整百数乘一位数,只要把零前面的数和一位数相乘,再在后面添两个零。这样计算简便。

  (说明:学生在方法与过程的体验中,通过一定数量的练习后,自己总结出了类似于法则的计算方法,真正实现了知识的探究与掌握的全过程。)

  三、调动情绪,深化练习

  ⒈多媒体出示书71页第四题图

  师:这些盒子里装着纸,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张纸吗?

  生:不能,缺少条件。必须告诉我们每盒多少张。

  师:老师透露一个秘密,每盒的张数是整百数,你能猜一猜一共多少张吗?

  生1:如果每盒200张,那么一共有800张。

  生2:如果每盒500张,那么一共1000张。

  (说明:此设计赋予了练习的生命活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⒉多媒体课件出示12张扑克牌的反面

  师:我们来做个翻牌游戏。请同学上来找出你喜欢的一张牌,用鼠标单击一下,牌就会翻过来,上面一道算式,请你大声地说出得数。座位上的同学作评委,看看台上哪个同学表现最好。

  学生游戏,活动评价。

  ⒊多媒体出示旅游表

  老师一家三口打算从江都出发外出旅游,有以下城市可供选择。

  旅游城市扬州南京常州苏州上海

  每人所需费用(元)100500200400800

  师:请同学们帮老师选择一下去哪里旅游,并计算出一家三口最少要准备多少钱?

  生1:老师一家去苏州,苏州乐园很好玩,你孩子肯定喜欢(师生都笑了),最少需要1200元。

  生2:我觉得老师一家去扬州比较划算,只要300元。

  生3:老师一家应该去上海,因为上海有许多著名建筑,最少需要2400元。

  师:假如你们一家到你刚才选择的地点旅游,你能算一算至少该准备多少费用吗?

  生:我们一家五口人去常州,至少准备1000元。

  无锡

  499

  多媒体显示表格后面再加一栏

  师:老师一家如果想去无锡旅游,你能帮老师算一算大约准备多少钱吗?小组讨论。

  生:大约准备1500元。

  师:你怎么想的?

  生:我想499接近500,5003=1500(元)

  (说明:此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新知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另外,最后一栏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

  ⒋师:电脑随机抽奖你们见过吗?谁来介绍一下。

  生:许多号码在屏幕上跳动,喊一声停,号码停止跳动,屏幕上的号码就是中奖号码。

  师:我们也来玩玩这个游戏,不过屏幕上跳动的是算式,请你喊停的时候迅速地说出算式的得数,明白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跳动,指名游戏。

  学生热情很高,抢着要参加,有部分学生甚至喊了起来:老师,给我一次机会吧,老师,喊我呀!

  师:这样吧,我们一起抢答,好吗?

  学生抢答,气氛热烈。

  (说明:口算的巩固练习,如果仅仅单纯的反复计算,学生肯定不耐烦,课堂也会很沉闷,因此,针对孩子的特点,我将巩固练习用游戏的形式呈现出来,寓教于乐,既掌握了知识,又愉悦了身心,同时活跃了课堂。)

  四、课堂总结,拓展升华

  同学们已经会算一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乘一位数,整百数乘一位数,根据这些知识你还能推算出什么?

  生1:我能算整千数乘一位数,如40004=16000

  生2:我能算整万数乘一位数,如300003=90000

  教后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所以,根据新理念的要求,我对现行教材进行了再创造,将生活中的现实带入课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课堂中注重了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讨论探究,加强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亲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获得成功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改变了以往课堂中计算教学的单调与枯燥,将生动有趣的游戏融入知识的学习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了解二人对策论问题,感受数学知识在游戏中的广泛应用。

  2、让学生初步掌握必胜策略的分析方法,提升思维的水平。

  3、适当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1、说反话游戏

  1)师生共同玩游戏。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齐声说)喜欢。

  师:好,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称叫“说反话。”,比如,我说:“我看天”,你就回答:“我看地”;我说:“我朝左”,你就回答:“我朝右”。明白吗?

  生:(觉得很简单,大声地回答)明白。

  师: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来试试?

  (很多同学举手,老师故意找一位男同学,该同学起身拿起话筒)

  师:可以开始吗?

  生:可以。(很自信地)

  师:我看天。

  生:我看地。(觉得太简单了)

  师:我朝左。

  生:我朝右。(感觉一点难度都没有,面露得意之色。)

  师:我张嘴。

  生:我闭嘴。(很多学生在窃笑)

  师:(故意提高声音,大声地说)我是男的。

  (全班同学立刻大笑,该男生憋了半天,很无奈地说了三个字)

  生:我是女的。(全场再次笑声四起。)

  师:(同样笑着说)请坐,不能再说了,都变成女的了。(同时,与该男生亲切握手。)

  师:(转向全体同学),谁愿意再来和老师比试比试?

  (气氛开始活跃,举手的学生更多了。这次老师有意找了位女同学。)

  师:可以开始吗?

  生:没问题。

  师:我朝右。

  生:我朝左。(满不在乎地。)

  师:我看地。

  生:我看天。(窃喜,觉得很简单。)

  师:(声音加重)我越活越年轻。

  (众生大笑,该女生很无奈、不好意思说,老师紧追,快说快说。)

  生:(没办法,只好说)我越活越老。

  师:还有一句呢。我越长越漂亮。

  (众生狂笑,该女生更不好意思说了,老师再次紧追)

  生:(举手做投降状,无奈地说出)我越长越丑陋。

  (教师立刻走上前去,握住她的手说,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刚才仅仅是做了个游戏。继而转向全体同学,提出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都笑了,可不能只笑。笑过以后要有思考。你们有没有发现,刚才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有一个人始终占着便宜,是谁呀?

  生:(异口同声)老师

  师:对,由于刚才都是老师先说,按照这样的游戏规则,就很容易把你们逼到不好回答的境地,想不想反一下?

  生:(一起大声地喊)想。

  师:好!咱们刚才说过的不重复,谁来试试?

  (此时,一些聪明又调皮的同学有了鬼主意,开始举手。我在好几个地方与学生玩过该游戏,每到一处,学生总能带给我许多惊喜和精彩,我真的很佩服这帮小鬼。现摘录今年3月29日在江苏省徐州市学生的绝妙表达)

  一鬼灵精男生张嘴到:我来自天堂。

  (全场笑喷,我只好笑答)

  师:你什么意思,想让我下地狱啊!

  (怕他再说出什么旁门左道,赶忙让其坐下,请了一位老实的女生,没想到,她一点也不肯嘴下留情。)

  小女生:(声音小小的)我很温柔。

  (全场再次爆笑,我只好苦笑着回答)

  师:看看你什么意思,我不就是长得表面粗鲁了点吗,有话就直说呗。

  (女生坐下,最后请了一位小个子的男生,满指望他能说点正统的,让我喘口气,没想到他更“狠毒”。)

  小个子男生:我长寿无疆。

  (有的听课老师眼泪都笑出来了,我也差点笑喷,假装生气地说)

  师:你这个小鬼,什么意思,想让我英年早逝啊!行了,不说了,我到徐州来上一节课连家都回不去了。(再次笑声)

  2)小结游戏

  (此时,学生已相当兴奋,完全没有了课前的紧张感觉,而我则趁热打铁,取消了上课、起立、坐下等常套的礼仪,立刻转入正题。)

  师:看来呀,在做游戏的时候,有时先说和后说结果会截然不同。我们再来玩个游戏,好吗?

  生:(满脸兴奋地大声答)好!

  2、数数游戏

  师:(故意卖关子)这个游戏好难的。

  生:(满脸期待地说)我们不怕。

  师:好,既然这样,我就不客气了。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数数,规则是女同学先说1,男同学接着数2;女同学再接着数3,男同学接着数4……,这样轮流下去,明白吗?

  (全体同学大笑,原来如此简单。在轻松的氛围中老师指挥他们按照顺序轮流数数。)

  生:明白。

  师:女同学开始。

  女生:(面带微笑)1。

  男生:(同样的微笑)2。

  女生:3。

  男生:4。

  ……

  女生:17。

  男生:18。

  师:停,就到这。(笑着说)我们真正要做的游戏不是这样的,但与18有关,请看大屏幕。

  二、活动探究

  1、出示问题

  游戏一:

  两人按自然数顺序轮流报数,每人每次只能报1或2个数。比如第一个人可以报1,第二个人可以报2或2、3;第一个人也可以报1、2,第二个人可以报3或3、4,这样继续下去,谁先报到18,谁就胜,请问谁有必胜的策略?

  2、引导探究

  师:谁愿意帮我们读读题目?

  生:读题。

  师:明白游戏的意思吗?策略是什么意思呀?

  部分学生:策略就是方法的意思。

  师:对,怎样才能找到一定赢别人的方法呢?请先独立思考。

  (约两分钟后)

  师:感觉有方法了吗?

  生:好像有了。(大部分同学此时都很茫然。)

  师:这样吧,你们同桌两人一组,过过招,试一试刚才自己想的办法管不管用?请开始。

  (学生纷纷开始过招,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仔细聆听。)

  (约3到5分钟后)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大部分说可以,但有个别小组还在过招。

  师:我们等他们一会。比过的小组可以再比试比试。

  师:好。刚才胜利的学生请举手。

  (约有一半的学生举起了手。)

  师:恭喜各位胜利者!你们当中有哪位同学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一定可以打败别人。”

  (有几位勇敢的学生积极地举着手,老师任意选择一位,请到讲台前。)

  师:(与其握手)请问怎么称呼?

  生:×××

  (转向全班同学,用带有些故意挑斗的口气说话。)

  师:×××同学说他可以统统地打败你们,有没有不服气的?

  (此时,有很多不服气的学生举手。老师转向×××同学)

  师:你觉得你可以打败谁,就把谁请上来。

  (×××环视全班同学,找了个他估计能打败的选手。)

  师:(面对挑战者,笑着说),他欺负你耶。请问有没有什么要求?

  (该生大大咧咧地说,没有任何要求。而×××却要求先说。)

  【两人对决开始,为了表述方便,甲代表×××,乙代表挑战者。】

  甲:1

  乙:2、3

  甲:4、5

  乙:6、7

  甲:8、9

  乙:10

  甲:11、12

  乙:13、14

  (此前,全场鸦雀无声,都在静听两位同学的报数。)

  甲:15(面露喜色,暗暗高兴)

  乙:16

  甲:17、18

  (甲获胜,洋洋得意。老师与乙握手,鼓励他失败了没关系,回到座位上好好想想自己失败的原因。)

  师:(握着甲的手)你真棒!先说的竟然还赢了。如果你能再赢一次,老师就佩服你是真正的高手。(转向下面的同学)有没有敢再来挑战的?我就不相信,能打不败他。(经老师这么一鼓励,很多学生举手。这次老师挑了一名同学,请上讲台。)

  师:请问有什么要求没有?(老师有意偏袒,可这位同学好像受了刚才胜利者的`影响,竟然要求自己先说。)

  【两人开始对决,用丙代表新上台的同学。】

  丙:1、2

  甲:3

  丙:4

  甲:5、6

  丙:7、8

  甲:9、10

  丙:11

  甲:12(小心翼翼地报出)

  丙:13、

  甲:14、15(再次面露喜色,暗暗高兴)

  丙:16、17

  甲:18

  (甲又一次获胜,非常高兴。老师与丙握手,鼓励他失败了没关系,回到座位上也好好想想自己失败的原因。)

  师:(与甲亲切握手,大肆表扬)你真了不起,先说、后说都能打败别人,你真是天下无敌呀!掌声欢送英雄上位休息!

  (听老师这么夸张地表扬他,很多学生又不服气地举起了手。)

  师:(面向大家)各位不要着急,刚才甲同学赢得好像真有点诀窍耶。咱们先来分析分析。有没有人发现甲同学在报到某一个数的时候就声音很大,而且脸上乐得像开了花,那个数是多少?

  生:(马上有人回答)是15。

  师:为什么说到15甲同学就喜笑颜开了呢?(甲同学不忙说,先听听别的同学怎么解释。)

  生:甲同学如果说到15,就一定能说到18。

  师:(故意装作不懂),什么意思?请你再说一遍。

  (生重复。)

  师:真的吗?我们来试一试。(请甲同学与老师配合)

  【师生表演】

  第一种情况:

  甲:15

  师:16

  甲:17、18

  第二种情况:

  甲:15

  师:16、17

  甲:18

  师:(假装恍然大悟似的)果真如此,都清楚了吗?

  生:清楚了。

  师:(强化追问),抢到15后,如果别人报1个数,咱就报几个数?

  生:2个。

  师:(继续强化追问),抢到15后,如果别人报2个数,咱就报几个数?

  生:1个。

  师:简单地说,就是与对手报数时要几个数组成一组?

  生:3个数一组。

  师:好!通过刚才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已经清楚,要想抢到18,就必须抢到15。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怎样才能一定抢到15呢?

  【教师板书:18、15……】

  (有了前面18到15的分析,学生很快就能发现,要想抢到15,就必须抢到12)

  生:12.

  师:真的吗?

  【任意选一位学生,再次与老师合作表演】

  第一种情况:

  生:12

  师:13

  生:14、15

  第二种情况:

  甲:12

  师:13、14

  生:15

  师:(再一次用肯定的口吻)嗯,说到12后,只要与对手3个一组报数,果真能抢到15。

  师:现在的问题又变成什么了?

  生:怎样保证说到12?

  师:对呀,怎样保证说到12呢?

  (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发现了规律。)

  生:必须说到9。

  师:怎样保证说到9呢?

  生:必须说到6。

  师:怎样保证说到6呢?

  生:必须说到3。

  师:现在的问题就变成了怎样保证说到3呢?

  【教师完整板书:18、15、12、9、6、3

  (稍作停顿后,追问)是争取先说,还是后说?

  生:必须想办法后说。

  师:对,此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发扬风格,想尽办法,争取后说。别人说1,咱们说啥?

  生:我们说2、3。

  师:别人要是说1、2呢?

  生:我们就只说3。

  师:非常好!我们就是要与对手始终保持3个一组报数。

  3、小结规律

  师:谁能总结一下,此种游戏规则下,必胜的策略是什么?

  生:要争取后说。

  师:仅仅后说就一定能赢吗?刚才不也有后说的人输了吗?谁还有补充?

  生:别人要是报1个数,我们就要报2个数;别人要是报2个数,我们就要报1个数。

  师:谁能跟简洁地表达?

  生:就是要和对手3个一组地报数。

  师:很好!谁能把这两条完整地说一说。

  生:必胜的策略有两条,第一,争取后说。第二,和对手3个一组报数。

  师:(对着乙)你现在明白刚才输的原因了吗?甲自己要先说的,多好的赢他的机会呀,而你却输了,多亏呀!

  师:(对着丙)你现在明白刚才输的原因了吗?你自己上来就要求先说,虽然你的对手也有点稀里糊涂,但你也是在铤而走险呀,输的太可惜了!

  4、体验成功

  师:必胜的两条策略都掌握了吗?

  生:都掌握了。

  师:好!想不想体验一下打败老师的感觉。

  生:(兴奋地齐声回答)想。

  师:老师今天就牺牲一回。告诉我,要想赢我,谁先报?

  生:老师,您请!

  师:然后呢?

  生:当然是3个一组。

  师: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师生对决】

  师:1

  生:2、3

  师:4、5

  生:6

  师:可以报两个数耶?

  生:(笑答)嗯,我们不说了,只说1个6。

  师:这帮小鬼满精灵,还真不上当。

  师:7

  生:8、9

  师:这回怎么知道要说两个数了呢?

  生:(笑答)当然,3个一组吗。

  师:10

  生:11、12

  师:13、14

  生:15

  师:16(16、17)

  生:17、18(18)

  【老师最后还故意在挣扎,换了两套方案,也逃不了失败的必然】

  5、再次探究

  师:看来同学们真的掌握了必胜的策略。如果该游戏规则不变,老师改一个字,变成谁说到18谁就输,必胜的策略又是什么?请想一想,然后与你的同桌再过过招。

  (学生尝试、讨论。教师走到学生中间认真倾听。)(约两三分钟后)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可以。

  师:好。刚才胜利的学生请举手。

  (举手的同学似乎比上次少了些。)

  师:恭喜各位胜利者!还是老规矩,你们当中有哪位同学可以很自信地说:“我一定可以打败别人。”

  (依然有几位勇敢的学生积极地举着手,老师任意选择一位,请到讲台前。)

  师:(与其握手)请问怎么称呼?

  生:×××。

  (转向全班同学,依旧用带有些故意挑斗的口气说话。)

  师:×××同学说他可以统统地打败你们,有没有不服气的?

  (此时,依然有很多不服气的学生举手。老师转向×××同学)

  师:老规矩,你觉得你可以打败谁,或者平时看谁不顺眼,就把谁请上来。

  (×××笑曰,没有不顺眼的,但依然找了个他估计能打败的选手。)

  师:(面对挑战者,笑着说),他像欺负你耶。没关系,老师帮帮你,请问有没有什么要求?

  生:(可能是受定势的影响,立刻答道)我要后说。

  【两人开始对决,为了表述方便,仍然用甲代表×××,乙代表挑战者。】

  甲:1、2

  乙:3、4

  甲:5、6

  乙:7

  甲:8

  乙:9、10

  甲:11

  乙:12、13

  (此时,全场也是鸦雀无声,都在静听两位同学的报数。)

  甲:14(面露喜色,有点高兴。)

  乙:15、16

  甲:17

  乙:18

  (甲获胜,很开心。老师与乙握手,鼓励他回到座位上好好想想自己失败的原因。)

  师:(握着甲的手)你真棒!果真赢了。可以再来一次吗?(甲正在高兴头上,当然没有意见,老师又选上一位挑战者。)

  师:请问有什么要求没有?(老师还是有意偏袒,这位同学也好像受了刚才胜利者的启发,直接要求自己先说。)

  【两人开始对决,依然用丙代表新上台的同学。】

  丙:1、

  甲:2、3

  丙:4

  甲:5、6

  丙:7、

  甲:8、9

  丙:10

  甲:11(小心翼翼地报出)

  丙:12、13

  甲:14(再次面露喜色,暗暗高兴)

  丙:15

  甲:16、17

  丙:18

  (甲又一次获胜,非常高兴。老师与丙握手,同样鼓励他回到座位上也好好想想自己失败的原因。)

  师:(与甲亲切握手,大肆表扬)你真了不起,先说、后说也都能打败别人,你也是天下无敌呀!掌声欢送今天的另一位英雄上位休息!

  师:刚才甲同学赢得也好像真有点门道?谁发现了?

  生:因为说到18就输,所以要想不输,就一定要抢到17。

  师:说得好!说到18为输,其实与抢到17为赢是一个意思。怎样才能保证抢到17呢?

  生:我发现了,刚才甲同学说到14的时候就开始笑了。

  师:说到14,甲同学为什么就笑了呢?

  生:按照3个一组排法,就一定可以抢到17。

  师:怎样才能保证抢到14呢?

  (有了上面的基础,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规律)

  【教师对应刚才的板书:17、14、11、8、5、2】

  师: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保证抢到2呢?

  生:先报。

  师:先报什么?

  生:先报1、2。

  师:对。(面对丙同学)你很聪明,意识到此时需要先报,但你只报了1,实在可惜。(面向乙同学)你也很聪明,上个游戏必胜的策略掌握得很好,但我们的游戏改变了一点点,原来的方法可能就不管用了,以后要学会变通。

  师:谁能总结一下现在的必胜策略是什么?

  生:先报1、2,然后与对手3个一组往前滚。

  师:说得好!“滚”尤其好!想不想再来体验一把打败别人的感觉?

  生:想。

  师:打败谁呢?

  生:(一起用手指着老师)你。

  师:好!我再牺牲一回。要想打败我,谁先开始?

  生:我们。

  师:请出招吧!

  【师生开始一场没有悬念的对决】

  生:1、2

  师:3、4

  生:5

  师:可以报两个数耶?

  生:(笑答)嗯,我们就不说,只说5。

  师:真精明,还真骗不了你们。

  师:6

  生:7、8

  师:9

  生:10、11

  师:12

  生:13、14

  师:15(或15、16)

  生:16、17(或17)

  师:18(输定)

  6、探求规律

  师:刚才的游戏,不管是抢到18赢,还是抢到17赢。17和18都是比较小的点数。如果游戏的规则不变,最终的点数变成谁先抢到178谁赢,难道说,我们还要像刚才一样,从17或18开始,3个一组、3个一组地往前倒推吗?有没有更简捷的办法让我们很快知道是应该抢哪些关键点数,是先报还是后报呢?(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与别人商量。)

  (过了一会,个别聪明的学生开始举手)

  生:用178除以3。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从178往前倒推,不断地减3,其实就是除以3。

  (经他这么一说,很多同学马上恍然大悟。)

  师:说得好!连续减去同一个数,其实就是除法。请拿笔算一算,178除以3的结果是多少?

  生:笔算(个别人在心算,很快有了结果)商59余1。

  师:像这种有余数的该怎么办?请看黑板上的两种简单情况:

  18除以3,商几?有没有余数?

  生:商6,没有余数。

  师:这种情况是先报还是后报有必胜的策略?

  生:后报,始终保持与对手3个一组。

  师:17除以3,商几?有没有余数?

  生:商5余1。

  师:这种情况是先报还是后报有必胜的策略?

  生:先报。

  师:先报什么?

  生:余数。

  师:然后呢?

  生:然后再与对手保持3个一组。

  师:178除以3,商59余1。这种情况下,是先报还是后报?

  生:先报余数1,然后再与对手每次保持3个一组。

  师:商59表示什么意思?

  生:3个一组,要59个轮回。

  师:除数3,刚好和游戏规则中的什么有关?

  生:除数3,刚好等于游戏规则中报数最少为1个和最多2个的和。也就是1+2=3。

  师:发现的好!游戏的点数从18改到17,又从17变到178,还有没有变成别的数的可能?

  生:当然可以。

  师:能变多少?

  生:(有点犹豫地)应该很多吧。

  师:是的,可以变成千千万万个数。但不管点数变成多少,我们都可以使用今天咱们自己发现的解题策略,用除法去解决。

  三、实践应用

  师:刚才的游戏,我们仅仅是在抢的点数上变化,规则和情境能否也变化呢?

  大屏幕出示

  游戏二:

  甲乙两人玩棋子。棋子总共有25个,由两人轮流去拿,甲先取,乙后取。规定一次最多拿3个,最少拿1个,谁取得最后一个棋子就算赢。问谁能赢?如何赢法?

  师:先看看这个游戏和以前的游戏有什么异同,再思考如何解决?

  (学生试做,约1分钟后交流。)

  生:两个游戏表面上不同,其实本质一样。用今天我们总结的方法解决

  25÷﹙3+1﹚=6……1

  所以,甲只要先拿到1枚棋子,然后与对手保持4个一组就一定能赢。

  师:游戏从“抢18”,变成了“玩棋子”,规则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照这样变下去,游戏可以变得无穷尽也,但我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始终不变,这就叫智慧,这就是数学的魅力。(下课)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8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旅游费用”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从参加旅游的现实活动中依据给定的优惠方案选择较经济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王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取了学生熟知的云南民族村、石林名胜区作为载体,通过旅游时经常遇到的“购买门票”这一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和助人为乐的教育。下面是这节课的教学片段实录及评析。

  一、创设情境,共同探究

  1.引入。

  师:同学们,在“十一”长假期间,老师家的邻居去民族村旅游。可是在旅行社门口遇到了难题,打电话来问我。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一个什么难题。(生:想。)好,我们来帮助解决这一难题,即旅游中的数学——“旅游费用”。

  【评析: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联系生活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建构。】

  2.活动内容之一。(出示情境课件)

  民族村一日游推出A、B两种购票优惠方案:A.大人每位70元,小孩每位30元;B.团体5人以上(包含5人)每位50元。

  问题:选哪种方案购票省钱?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中有几种购票方案可供选择?团体5人以上(含5人)每位50元,这是什么意思?团体票每位50元,对于个人票中大人每位70元来说怎么样?对于个人票小孩每位30元来说怎么样?东东家有几个大人,几个孩子?小丽家有几个大人,几个孩子?

  学生反馈:

  生:大人票比团体票贵,小孩票比团体更便宜。

  生:东东家有4个大人,2个孩子。小丽家有2个大人,4个孩子。

  生:东东家有4个大人,2个孩子是对的。可小丽家有2个大人,4个孩子是错的,因为图中有1个是民族村的工作人员。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真仔细,同学们要向他学习。

  【评析: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恰当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成为一种正确的思维导向。】

  师: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选哪种方案购票省钱?

  生:小丽家选A种方案省钱。

  生:东东家选B种方案省钱。

  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并通过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评析:科学家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教师让学生大胆猜想并亲自验证,使学生有机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学会一种科学探索的.方法。】

  师:为什么东东家选B种方案省钱,小丽家选A种方案省钱?

  生:因为东东家大人多,小孩少,所以选B种方案购买团体票省钱。

  生:因为小丽家大人少,小孩多,所以选A种方案多买小孩票。

  师生共同讨论并得出结论:大人多时选B方案,小孩多时选A方案。

  师:如果东东家和小丽家是好朋友,他们应该怎样买票更省钱?

  生:他们应该两家合起来买,其中的5个大人买团体票,6个小孩买个人票。

  教师小结:在购票时,大人多时选B方案,小孩多时选A方案,有条件时A、B两种方案结合更优惠。

  【评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进而掌握从给定的优惠方案中选择较合算的方案的一般规律,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活动内容二。

  师:3个大人,3个孩子,选哪种方案省钱?

  生:选A种方案省钱。

  生:选B种方案省钱。

  生:3个大人和2个孩子去买团体票,剩下的1个孩子去买个人票省钱。(教师及时给予表扬)

  【评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跳出原有的框框,灵活应用知识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活动内容三。

  师:有两个省外老爷爷和老奶奶,忘带老年证,身上只带了100元钱,请问他们可不可以去民族村游玩?这时有两家人也来民族村旅游,其中一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另一家有1个大人,2个小孩。请大家讨论一下,这两个家庭是否愿意和老爷爷老奶奶一起买团体票。(课件出示情境图)

  生:第一个家庭(2个大人,1个孩子)愿意,因为他们单独买票需170元,如果和老爷爷他们一起买团体票只需150元,这样可以节省20元。

  生:第二个家庭(1个大人,2个孩子)不愿意,因为他们单独买票只需130元,如果和老爷爷他们一起买团体票需150元,这样他们就要多出20元。

  生:第二个家庭也会愿意,尽管多付了20元钱,却帮助了老爷爷和老奶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

  【评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与人交往,并使学生明白在处理社会事务中既要考虑经济实惠,也要考虑社会责任。思想品德的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自然而然地渗透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练一练)

  春城旅行社推出“石林一日游”两种购票优惠方案(课件出示情境图):A.大人每位160元,小孩每位40元;B.团体5人以上(包含5人)每位100元。

  问题:怎样买票省钱?

  【评析: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常规练习要适量,问题解决应进课堂。这堂课教师注意从新知识的引入到新原理的提出,以及巩固训练都围绕问题解决而设计,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实现有限课堂的无限延伸。】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9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小红和小明进行游泳比赛,小红行完全程用了0.8小时,小明行完全程用了3/4小时,哪位同学的速度更快?”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办法?

  生1:把小数化成分数,再比较。

  生2: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比较。

  师:大家的想法都很好,要想比较两个人的速度,需要把这两个数统一成一类数,要么都是小数,要么都是分数,这样才能便于比较,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小数互化的一般方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自主探究小数化分数的方法:

  (1)出示例1:把一条3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10段,每段长多少米?

  师:谁来列个算式?

  生:3÷10=0.3米3÷10=3/10米

  师:还是这根绳子,如果平均分成5段,每段长多少米?

  生:3÷5=0.6米3÷5=3/5米

  师:观察一下上面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0.3=3/100.6=3/5

  师:两种不同形式结果是相等的,说明小数和分数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学们想一想,能不能把一个小数直接化成分数呢?

  生:能,因为小数表示的'就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的数,所以可以直接化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再化简就行了。

  (2)师: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尝试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

  0.4=0.07=0.24=0.123=

  (3)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请学生到黑板板眼,并讲解自己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师生小结如下:

  把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0做分母,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做分子。

  师:小数化成分数,需要注意什么呢?

  生:需要化简的分数,要化简成最简分数,还要看清楚原来的小数是几位小数。

  2、自主探究把分数化成小数的一般方法: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10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出示第一个倾斜度比较小的滑梯)玩过吗?

  生:(自豪地)玩过!

  师:(微笑着)地球人都玩过!(出示第二个倾斜度稍大的滑梯)想玩哪个?

  (大多数同学说第二个)

  (师再出示第三个倾斜度很大的滑梯。“第三个!”不用师问,生脱口而出。稍后,好多同学笑着改变了主意:“啊,第二个。”)

  师:(满意地笑了)同学们笑了,笑什么?

  生:第三个太斜了。

  师:这个“斜”字用得很好。

  生:第三个太陡了。

  师:那这三个滑梯不同在哪呀?

  生:三个滑梯有高有矮。

  师:对,有高有矮,还有什么不同呢?

  生:(异口同声地)角度!

  师:哎呀,厉害!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课件抽象出三个角)第一个滑梯不好玩,第三个滑梯不能玩。(隐去两个角,留下第二个滑梯的角)那么滑梯的角多大才算合适呢?这就需要量角的大小,是不是?

  生:是。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量角的大小)

  华老师创设的这个教学情境在当时是独树一帜的。在“角的度量”这节课中,好多老师只是艰难地、枯燥地、机械地让学生量了各式各样的角,但是没能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究竟度量角的大小是屠龙之枝,还是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创设一个怎样的数学情境才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感受到量角的必要性呢?这是每一个老师在教学前必须仔细思考并研究的一点。

  读到这里,我算是想明白了,为什么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提不起兴趣,觉得数学“无用”?因为老师没有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没有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导致数学知识与实践问题的脱节。

  因此,教给学生为什么要学这个知识、这个知识有什么神奇的作用,才是学好这个知识的良好开端,也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来源。老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会了角的'度量方法,我就会知道哪个滑梯最好玩,知道衣柜里衣领的角是千差万别的,就连牙刷上小小的角也是有讲究的,爷爷的椅子靠背也会向后倾斜一定的角。啊,学习角的度量原来这么有用,这么好玩啊,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它!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位置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重点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

  座次表、课件、方格纸、地图纸等。

  教学过程:

  1、先玩寻宝的游戏,l学生将“礼物”藏在同学的课桌里,老师来找,同学提供正确的信息,但不能说他的名字、指他的位置等。其实就是要求学生说“第几组第几排”,孕伏确定位置的方法。然后老师藏礼物,两个同学比赛“寻宝”,找到礼物后,说说为什么你找得那么快?强调要确定一个人的位置,必须要用两个数字:第几组、第几排。

  2、让学生介绍班长、学习委员、数学课代表的位置。

  3、出示座次表,让学生把自己的姓名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出示坐标图,告诉学生: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并提问:

  1)在这个表格中,横线、竖线各表示什么意思?

  2)指名学生上台指出自己的位置,并说出理由。

  3)学生尝试着在方格纸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5、数对学习

  你能否简要的用数字来表示你的位置?老师适时装糊涂:这里的逗号表示什么?那括号又表示什么呢?你们能给这组数字取个名字吗?

  6、巩固练习

  1)在方格纸上找朋友的位置,并说出数对。

  2)把地图填写完整

  6、游戏:寻找秘密点。游戏激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采用采访的形式

  2)学生完成座次表

  3)思考并回答,学生相互补充

  A:学生口答

  B:学生上讲台展示作品,并说出理由

  C:学生尝试完成

  D: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理由。

  E:师生示范,然后生生示范,最后小组游戏。

  通过对表格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这种表示方法,并能正确的找到自己和他人的位置。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理解数对表示法。

【小学数学优秀课堂实录】相关文章:

初中数学优秀课堂实录07-02

小学《数学乐园》课堂实录07-02

小学数学游戏课堂实录06-27

小学数学课堂实录06-25

小学英语优秀课堂实录07-02

关于小学数学《数学广角 排队问题》课堂实录07-03

小学数学《小数乘整数》课堂实录06-26

数学广角课堂实录07-02

数学教学课堂实录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