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孤独于喧嚣之中随笔散文
“也许有一天我们会把传统媒体赶回博物馆”,有人如是道,与此同时,无论何地的人们都紧盯着闪烁着幽光的逼仄屏幕,一言不发,每一个人,都在喧嚣中孤独。
21世纪是条分水岭,正是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使得电脑、手机崭露头角,也正是如此,在人们心中,读书的定义也变得惝恍迷离。
如今,针对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表示不习惯,甚至有人说买不起书。不免让我想起中国出版方斥百万美元巨资买下《百年孤独》的版权时,也有年轻读者直呼“死活读不下去”,便不再关注马尔克斯及其所代表的文学传统,渐行渐远。
尽管对于阅读电子书籍的认知,人们众说纷纭,然而其快捷、信息量巨大、相对低的价格等吸引人的因素是毋庸置疑的。何况,如今的青年一代,从小就接触新的媒体形式,对于电子阅读形式已经十分适应。倘若再让他们放下手机与鼠标,如东坡在翰林院读《阿房宫赋》那般洒然不倦,却是万万做不到的。
然而,当碎片化的电子阅读,如潮水一般蔓延,一种“浅阅读”的气息正弥漫在整个社会。东坡也绝不会料到,如今的纸媒阅读只能是一种过于喧嚣的孤独。
如同中年人般的“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青年人亦有“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缺少的皆是一种沉浸,未在淡淡的墨香中,在柔和的光线下,在专注的眼神里流露出痴迷。碎片化的阅读使人们渐渐摒弃了阅读精神,让“没时间”、“不习惯”、“买不起”成了深度思维怠惰的借口。
而阅读精神的本质即是思考,更是一种站在“浅阅读”对立面的深层次思考。
真正的阅读应是在纸张翻阅时的“沙沙”声中,沉溺于作者带给我们的深度思维与深刻印象。古有张溥于七录斋中,练就才思敏捷;近有鲁迅于三味书屋中,锻造犀利笔锋。我们只有通过对前人知识结晶的不断思考与回味,将“浅”深入,才能体会到五言律诗的言简意赅,七言绝句的寓意无穷;才能摆脱廖峰博士口中“碎片化信息的奴隶”的头衔;甚至能参透无关媒介的阅读真正所拥有的精神。
真正的读书人需要阅读精神,就得从经典入手。经典不在于读的人是否多,而在于读懂它的人又有多少。如黑塞的《荒原狼》被称为“德国版尤利西斯”,而《轮下》几乎得到了全世界年轻人的追捧。经典使读思结合,也只有读思结合方能读懂经典。
设想一下这样的情形:灯光柔和,一室明亮,若是在一个静谧的晚上,人们如书架前徜徉的深海鱼,幽柔荡在思维的碧波之间。没有“没时间”、“不习惯”、“买不起”的诸多抱怨。只是依旧一言不发,而你却并不孤独。
【孤独于喧嚣之中随笔散文】相关文章:
孤独的种子,情人节的礼物散文随笔07-04
经典的随笔散文「精选」07-10
生活随笔散文07-04
军旅随笔散文06-27
家居随笔散文07-03
随笔散文精选三篇07-10
随笔散文在美国购物07-03
我的恋爱随笔散文07-03
亲近自然-随笔散文06-28
聆听自然随笔散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