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端午节习俗

时间:2022-06-26 11:28:12 端午节 我要投稿

山东端午节习俗

  山东黄米粽子

山东端午节习俗

  在诸多品种的粽子里,当首推山东黄米粽子。选用上等的黄黏米包裹的粽子黏糯,夹以小红枣,特点是制品风味独特,食用时,可根据食客习惯,佐以白糖,增加甜味,非常的清新美味哦!

  山东人过端午

  山东过端午,最有特色的是XX县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

  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布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借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可是非常的讲究哦!

  山东端午习俗具体有:

  艾叶煮鸡蛋

  除粽子这一端午特定食品之外,山东各地还有端午节吃艾叶煮鸡蛋的习俗。这天一大早,家人便将新鲜的艾草放在锅里煮鸡蛋。鸡蛋熟时,蛋皮变成微绿色,还带着微微的艾草香。

  此外,端午节的节令食品还有凉糕、五毒饼、玫瑰饼、藤萝饼等。

  插艾蒿

  端午节之日,山东所有地区普遍在门口插艾蒿。除了插艾蒿外,胶东部分地区还加插桃枝,临沂地区则在大门上插柏枝,用以驱邪。

  采药

  端午节,许多地方有采药习俗。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胶东地区的人们往往在太阳出来前到田里、地里采摘车前子、紫花地丁、小麦苗、艾蒿等等,装到箩筐里带回家,放在院子里晒干后挂起来,留着以后做药材用。

  拉露水

  在胶东一带,端午节这一天,家家户户起大早,在太阳出来之前,孩子带着毛巾到春草茂盛的地方,用毛巾拉草叶上的露水擦脸,尤其是眼睛和耳朵要擦得很仔细,据说可以耳聪目明,一年不害眼病。民间认为,大人用露水擦脸和胳膊,一年身体好;牲口吃了端午草,可以不得杂病。

  五彩线

  五彩线俗称“长命线”,端午节系五彩线的习俗至少成于汉代,因此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应劭的《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名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五彩线是用5种颜色的丝线捻成,而这5种颜色必须是青、白、红、黑、黄,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这五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

  五毒兜

  端午这一天,小孩子要带“五毒兜”,上有绣织的五毒图(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寓意以毒攻毒,确保健康。妈妈或奶奶会在兜里放一个温热的鸡蛋,或用温热的鸡蛋在小肚儿上滚几滚,边做边说“一年不会肚子痛”一类的话。

  戴香包

  “香包襟上戴,娃娃逗人爱。”给孩子戴香包,这是济南端午节普遍流行的习俗。香包是用棉织品和丝线绣成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画门符

  济南人过端午节时兴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五毒”形象的剪纸做成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此外,山东端午习俗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就是端午食俗:

  粽子,是端午节名副其实的标志性食品,有着数千年的历史。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中说:“粽,芦叶裹米也。”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南北方的粽子形状已是不尽相同,角黍出现在北方地区,多以黍米(大黄米)包制,而南方人则创造出了“筒粽”,以竹筒盛糯米蒸制而成。宋代以后,粽子又增加了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许多形状。

  和山东大多数地区用苇叶包粽子不同,在沂蒙山区和日照等地区,人们用山坡上的一种波勒树叶包粽子。其形状有点像手掌,但比手掌要大。每年清明节前后,人们采来晒干,用于包粽子、蒸馒头。

  端午日,山东各地还有吃艾叶煮鸡蛋的习俗。吃艾鸡蛋,是老济南过端午的重要习俗。他们相信,端午节这天吃一枚用艾叶煮的鸡蛋,可以健身祛病,一年安康。这习俗在济南一直延续至今。

  除粽子、鸡蛋外,端午节的食品还有凉糕、五毒饼、玫瑰饼、藤萝饼等。

【山东端午节习俗】相关文章:

山东烟台端午节的习俗07-04

山东的恋爱婚嫁习俗07-03

山东恋爱婚嫁习俗介绍07-05

山东春节习俗11-13

端午节的习俗07-01

端午节的习俗06-02

端午节习俗06-20

端午节的习俗07-02

端午节习俗11-12

端午节习俗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