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以祝福为题的用意

时间:2022-04-13 15:44:58 祝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迅以祝福为题的用意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以祝福为题的用意,欢迎参考~

鲁迅以祝福为题的用意

  鲁迅留给读者一个深深的思考和问题。祝福是这篇小说的灵魂和眼睛,小说当然以《祝福》为题了,捐门槛是对死后来生的一种祝福和希望,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和财东家奢侈的祭祀祝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正是中国二三十年代穷人富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小说中祥林嫂每况愈下的命运都通过祝福的特定场面来体现,那么,穷人的“福”从何而来,最后连这个希望都破灭了鲁迅是站在辛辣讽刺和批判现实的立场上写这篇小说的

  而统治阶级却在醉生梦死、残酷的,但是广大老百姓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祝福声中,劳动人民却在默默地忍受着苦难;第三,“祝福”中也饱含辛辣与讽刺,体现了鲁迅一贯的文风,鲁迅一下子就捅破了那层纸,让事实真正显露出来,达到唤醒民众的目的;第四,包括祥林嫂在内,这“祝福”正是写出了祥林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全文所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新年祈福之时,所以“祝福”点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首先;再者,鲁迅用“祝福”一词是有其特定用意的,当时社会是极其黑暗、腐朽,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在

  首先,全文所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新年祈福之时,所以“祝福”点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再者,鲁迅用“祝福”一词是有其特定用意的,当时社会是极其黑暗、腐朽、残酷的,但是广大老百姓从来没有放弃过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包括祥林嫂在内,这“祝福”正是写出了祥林嫂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第三,“祝福”中也饱含辛辣与讽刺,体现了鲁迅一贯的文风,祝福声中,劳动人民却在默默地忍受着苦难,而统治阶级却在醉生梦死,这是当时的社会现在,鲁迅一下子就捅破了那层纸,让事实真正显露出来,达到唤醒民众的目的;第四,这个“祝福”也是鲁迅本人对中国未来的祝福,在鲁迅思想当中,他对中国的未来没有失去希望,他认为中国还是有希望的,他的这种乐观主义对当时的“亡国论”者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号召全中国人民起来反抗是有积极作用的。

  首先,全文数次写到关于农村过年的祭祀祝福之事,

  祥林嫂的命运都以祝福这件事为线索。

  其次,因为她的悲惨命运,作者对她有怜悯之心,

  就用祝福为题,有祝福她之意。

  因为所以科学道理 祝福就是祝愿

  1、原因

  鲁迅是站在辛辣讽刺和批判现实的立场上写这篇小说的,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和财东家奢侈的祭祀祝福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正是中国二三十年代穷人富人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作者正是在这种对比中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小说中祥林嫂每况愈下的命运都通过祝福的特定场面来体现,捐门槛是对死后来生的一种祝福和希望,最后连这个希望都破灭了,那么,穷人的“福”从何而来?鲁迅留给读者一个深深的思考和问题。祝福是这篇小说的灵魂和眼睛,小说当然以《祝福》为题了。

  2、原文简介

  《祝福》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写于1924年2月7日。20世纪20年代,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让他失望了。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高压化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因此他在作品《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3、作品主题

  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中控诉。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更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这一现状的无动于衷而不知所措。这篇小说更深刻有力地反映出当时人们的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

  祝福这篇文章中主要讲了哪些事情…… 主要讲的是祥林嫂的命运,一开始她还能看到点希望,去干活。后来孩子死了。又被人说。最终祥林嫂的命...

  【拓展内容】

  鲁迅祝福梗概

  《祝福》是鲁迅先生一篇深刻揭示中国妇女悲剧命运的小说,笔者对祥林嫂这一悲剧形象做了深入浅出分析。

  祥林嫂是个勤劳淳朴、身体健壮、意志坚韧的劳动妇女,在封建四权的重重束缚下,经济上受尽剥削,政治上备受压迫,精神上惨遭摧残,直至最后沦为乞丐,冻饿痛苦致死。作品通过最富有表现力的三次打击,塑造了她的悲剧性格。

  当时封建礼教仍在吞噬着人们,二十六七岁的祥林嫂嫁给了十六七岁的祥林,这是一种落后而残酷的畸形婚俗,江浙一带称之为等郎媳,正象当时民谣所说的那样: “二十岁大姐十岁郎,夜夜困觉抱上床。说他夫来年太小,说他儿来不喊娘。”可以看出等郎媳是多么的尴尬和辛酸,祥林嫂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使得“她不很爱说话,别人问了才回答,答得也不多”,只能用无尽劳动为自己透一口气。当时的人们冷漠、麻木、自私、愚昧。祥林嫂不被鲁镇所接纳,也是由于当时被封建礼教严重毒害的人们的存在,“夫为妻纲,好女不嫁二男”的夫权思想,可容忍贞洁的寡妇,但却不能容忍再嫁的女人。足以看出当时病态的社会,病态的人们酿造了祥林嫂的悲剧。这就是祥林嫂所生活的环境,这种环境也是祥林嫂悲剧的一个根本原因。

  祥林嫂的一生坎坷悲惨,最终沦为乞丐,就在年终人们祝福的欢乐气氛中,怀着无限复杂矛盾的心情冻饿致死。祥林嫂是我国封建社会千千万万个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是千千万万中国母亲悲惨一生的生动写照。她的一生是对中国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

  鲁迅《祝福》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征;

  2、分析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从而认清旧社会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和压迫;

  二、教学重点: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和无法摆脱的礼教枷锁。

  三、教学难点:封建礼教是如何一步步摧残祥林嫂的肉体和心灵的。

  四、教学过程

  1、导入:“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开篇所说的话。

  问题: 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不幸的人——第一印象;

  老师:还有吗?

  2、祥林嫂的一生是不幸的,她的不幸体现在哪些地方?

  丧夫——被认为不祥之兆

  改嫁——被人看不起 丧子——失去亲情的依靠

  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除夕夜死祝福里。

  没有人关心她??

  3、祥林嫂对命运的抗争与结局(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来分析)  抗争表现    结局

  (1)第一次丧夫来鲁镇:勤劳   工资被婆婆拿去, 被抓回去强迫改嫁,

  (2)第二次丧夫:勤劳 养育儿子  儿子死了,被赶出屋

  (3)失独后来鲁镇:捐门槛,精神救赎  被视为不洁,不准祭祀,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

  (4)面对别人的嘲笑,她无言抗议  更加孤独 4.造成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丁玲说,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许寿裳说《祝福》的主题是:“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

  封建宗法制度:宗法又以礼教与政权、神权、夫权、族权相结合的形式存在。 祥林嫂生活的环境——中国农村;、

  祥林嫂身边的人——鲁四老爷、婆婆、孩子的大伯、柳妈、卫婆子

  (1) 封建礼教:失节者大、从一而终思想,使其处处受到鄙视;

  (2) 封建迷信:摧残她的精神(死后被锯开来);

  (3) 封建家长制:婆婆领走工钱并被抓回去;孩子大伯来收房,没有了去处;

  (4) 封建地主阶级:经济上盘剥、精神上毒害。

  明确:封建礼教、神权迷信使得祥林嫂尊严被践踏、被愚弄 最终摧毁她的精神和肉体。

  5.总结: 祥林嫂是一个不幸的人,是一个深受封建礼教压榨迫害的人,又是一个一直努力抗争命运的人,她善良、朴实、淳厚,想用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作为人的生活的基本保证。

  6.拓展思考:祥林嫂又没有反抗封建礼教呢?

  明确:祥林嫂的反抗,并没有涉及到封建礼教本身。她受尽封建礼教与迷信的迫害,却又自觉不自觉地去维护封建礼教与迷信;她一生顺从封建礼教,到头来却被封建礼教活活吞噬,这更能揭露封建礼教道德极端虚伪、极极端残酷的本质。

【鲁迅以祝福为题的用意】相关文章:

鲁迅以祝福为题的原因03-17

鲁迅《祝福》04-02

以让为题的作文02-27

鲁迅祝福的含义08-12

鲁迅《祝福》提问04-13

鲁迅祝福的线索04-28

鲁迅祝福经典语句05-06

以考试为题的作文08-19

以考试为题的作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