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巧用主题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时间:2022-06-26 22:40:10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巧用主题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材中,"主题图"占据着很大的篇幅。主题图贴近学生生活,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正确使用主题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精选:巧用主题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运用,落实探究

  教材中的一幅主题图就是一个问题情境的再现。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领会主题图的编写意图,巧妙地运用。例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巧妙运用教材里的主题图,深入挖掘主题图的内涵,让学生按照图中所说的,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卡片代替墙砖试着摆一摆,边摆边思考,所摆正方形的边长与每块墙砖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学生在摆的过程中,思考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正方形,得到正方形后,又通过数、比等方法,探究得出了正方形的边长与每块墙砖长和宽的关系,很轻松地就引出了公倍数的概念,而且理解了公倍数的内涵。

  二、巧引申,丰富内涵

  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教材的主题图主要是揭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进行下一环节(怎样求最小公倍数)的教学。教师改变教材的编排顺序,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上面探究的结果,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很多问题:所得正方形的边长6厘米、12厘米、18厘米、24厘米……是有一定规律的,所有正方形的边长都是最小正方形边长的倍数……学生在同一现实背景之下,通过自主探究、分析讨论,发现了里面藏着的大量的数学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发挥了主题图更大的价值,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真可谓一石三鸟。

  三、巧改编,深化理解

  又如,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应用主题图已经帮助学生理解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教学怎样求最小公倍数时,教材以"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这一问题引入,按教材的顺序呈现,环节显得生硬,也不利于学生探究。教师将主题进行了改编:用长8分米、宽6分米的墙砖铺一个正方形,它的边长可能是多少分米?学生在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很快知道了正方形的边长,归纳出求公倍数的方法。通过改编,整节课都在一个情境中进行,教学活动做到了主题集中,内容丰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能力。

  教材主题图的使用开阔了教师的教学视野,为"数学生活化"提供了载体。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对主题图进行活用、巧用,营造愉快的学习气氛,这样将大大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邵华。谈谈利用小学数学主题图教学的方法。素质教育,2012(8)。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巧用主题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相关文章:

试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07-03

如何提高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07-0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的论文07-03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简述的论文07-0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论文06-29

怎样提高软件技术程序课堂教学的效率论文07-03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07-03

教你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07-03

运用企业管理职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育理论论文07-0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探究论文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