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时间:2022-05-13 14:32:04 职场健康 我要投稿

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通用6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通用6篇)

  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篇1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饮食方面的对比来研究中美文化差异在人们生活中的具体表现。通过对饮食文化的了解,进而探究与饮食相关的历史以及对中美国民思想观念的区别。一方面,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另一方面了解美国甚至西方的思想观念。在日益国际化的时代形势下,开阔视野,促进与多国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饮食方面;国际化

  自古,中国人就讲究“民以食为天“。其实饮食文化不仅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人民的生活中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饮食,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外,更是交流情感,建立了解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从文化对比的角度,以历史文化为主要背景,对中美文化差异进行重点介绍。

  一、中西饮食文化简述

  1.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具备以下三个主要的特点:

  色:中国菜讲求颜色搭配,色泽诱人,给食客的视觉系统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

  香:香则是菜肴烹饪后的香气,喷香扑鼻是中国菜追求的至高境界。

  味:就是我们常说的口味,饭餐的味道要咸淡适口,酸甜相宜。不过古话讲“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万里不同食。”不同的地域,依据不同的地方特色,菜肴的口感也随之改变。

  养:中国菜讲究的是通过荤素搭配来均衡营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讲究吃的饱,更要吃的好。菜不仅仅要吃出味道,更要吃出健康。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饭菜养生是中国菜追求的更高境界。

  2. 美国饮食文化

  冷:无论到美国哪个州或小镇的餐厅或酒吧就餐,都会免费提供一杯白开水,特点是无论冬夏,水里都会加冰快。这恐怕是刚到美国的中国人难以适应的,尤其是恰逢冬季,你又身处美国的北部小镇,当室外温度在零下20多度的时候,一杯含着冰块的水放在桌上时,恐怕很多中国人都会单点上一杯热水,而这个看似再简单不过的请求,在美国餐馆里的服务生眼中会显得非常的奇特。

  生:众所周知,美国人不仅爱生着吃菜,就连牛排都是爱吃带血丝的。在美国,任何蔬菜都可以生吃,芹菜,洋白菜,菜花…都可以沾上Ranch组合成一份丰盛的蔬菜沙拉。

  甜:美国人吃饭,甜点简直是不可或缺的重头戏。正餐的结尾必备甜品。蛋糕,派,冰激凌,布丁.....为每顿饭画下完美的句号。如果时间不够或实在没有准备甜点,哪怕是从便利店买来一包迷你奥利奥,美国人都不会错过甜点的诱惑。

  除此之外,美餐还有以下显著特点:

  1.烹饪工艺不同。中国料理常用炒锅和旺火炉灶,而正宗美式料理基本依赖于烤箱并且少油。区别与中国的煎,炒,烹,炸;美式料理中的烤,熏,h,扒是使其风味独特的重要原因。

  2.调味独特。美国西餐调味用品种类与中餐大相径庭。例如中餐炖肉用的肉桂,在西餐里却常用来烘焙甜点和蛋糕,或者是放在咖啡中。被中国人当做水果的苹果和柠檬,却在h饭,烤肉时作为调味料重点使用。

  二、中美饮食差异产生的原因

  (一)中美文化的渊源

  1.早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种玉米小麦,畜养牲畜。在饮食上主要体现在饮食结构上,中餐主要是由两方面共同组成的:主食和副食。主食主要指粮食作物,副食为肉,蛋类和蔬菜,其中蔬菜又占据着主要的副食地位。一顿饭,主副与副食相搭配,蔬菜和肉类的组合处处体现出融合统一的民族追求。

  2.美国文化

  美国文化的源头应该成为欧洲文化,它的源头来自地中海地区,由于天然生活资料的稀缺,人们必须通过探索自然来寻求生存,这就导致了西方人的饮食结构中的肉类占据了主要的地位,由于不发展农耕业,自然粮食的产量也不高,自然人民对此的需求就随之减少。一个土豆就可以是他们搭配牛排的主食。正如这种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一样,西方人更多是讲求的是个人本位论,和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饮食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蔬菜沙拉中的蔬菜绝不会随着牛排一起制作。甚至在用餐顺序上都会彼此单一分开,开胃菜,主菜,甜点,一道吃完上下一道。

  (二)中西方饮食观念的差异

  美国人的饮食观念更趋向理性化,不过多追求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主要追求的是口味的清单和膳食的均衡。大多数的蔬菜采用蔬菜沙拉的形式呈现在美国人的餐桌上。再例如燕麦片,开水冲泡的燕麦加上一点葡萄干,坚果,或者香蕉片就可以是完美美式营养早餐的代言了。

  在美国,正式的晚宴或者派对上。厨师长会把对食物的注意力集中在餐具的使用与摆放上,配料的新鲜与颜色的搭配上,装饰盘子食物的艺术性上,而不会过多的关注食物的味道的组合和创新上。例如,在烹饪上厨师长是绝对不会把肉和蔬菜互相混合,即使为了菜肴颜色的美观,也是在装盘的时候进行。小牛排搭配有金黄色的玉米粒,或者三文鱼搭配明艳红的小番茄。各个原材料的口味分口明确,绝不混合。

  在中国,又是完全一副不同的景象了。中国人“爱”吃,“能”吃,“讲究”吃,更“重视”吃。自古中国人就研究“吃”,也许是因为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吧?中国的职业结构决定了大多数人口的职业是农民,由于天天和农作物,牲畜打交道,自然对食物有种割舍不了的情感。

  饮食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不仅能满足我们生存的基本要求,更能从中反映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渊源。不同的地域特征,人文气息造就了不同的饮食理念。通过对不同国家饮食文化的了解可以增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为各国间友好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篇2

  一、中美饮食文化特点

  1.中国饮食文化特点。中国饮食文化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它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首先,它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同的区域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体系。最著名的是中国的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徽。其次,它有着季节性。此外,它还具有药食结合的特点。中国人常常通过食疗的方法去预防和治疗疾病。最后中国的饮食还强调了审美的要求,例如用胡萝卜等雕刻出花朵、鸟等各种造型去修饰装点饭菜。总之,中国菜讲究色香味俱全。

  2.美国饮食文化特点。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它通过来自不同移民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宗教的碰撞形成了自己特别的饮食文化。与中国饮食文化相比,美国饮食文化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更多地注重营养的搭配,而并不注重味觉的享受。例如美國人为了避免对食物的营养成分造成破坏,他们宁愿吃生食或者半熟食,而不愿意吃被加工过的食物。

  二、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1.饮食观念差异。中国人秉承着“泛食主义”,即他们认为吃不仅是为了保持健康也是为了追求美好的味觉享受。在许多情况下,中国人喜欢把许多事情与吃联系起来。例如见面打招呼常常问:“吃了吗”?结婚、晋升、搬家、过都会请吃饭。在中国人看来“吃”是表达喜怒哀乐最好的方法。而食物加工的五种主要方式,超过十种以上的刀工都体现了中国人追求美的饮食观。除了以上两种饮食观,在中国,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也体现在饮食文化中,例如一盘菜上桌后,中国人会集体分享它。用餐结束后也会争抢着去付钱。

  美国人认为吃只是为了维持生命。因此他们有着理性的饮食观,即营养才是衡量饮食的标准,而不是饭菜是否美观。因此他们的很多菜不论怎么搭配,都基本只有一种加工方法,例如牛肉。这虽然死板,但是考虑到了营养和健康的食物搭配,它也是一种理性的饮食观。此外,个人主义是美国的主要价值观,它也体现在饮食文化上。在饭桌上,每个都会有自己的一份食物,而不是集体分一盘菜。餐后也常常采用AA制的方法付钱。

  2.饮食内容差异。中国人主要以素食为主,因为长期以来农业生产是中国人生活的主要部分。米饭和面食是他们主要的食物,蔬菜是常见的食物,肉食一般只有在庆祝节日或者生活水平较高的家庭才会出现。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饮食结构也在慢慢地变化。除了素食外,中国人也喜欢熟食和热食,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食物比生食和冷食更加可口。对于一日三餐,中国人认为午饭最重要,因此午饭在一日三餐中最为丰盛。而对于晚饭他们则认为吃不吃都好。

  在美国人看来,素食仅仅可以填饱肚子,而真正有营养价值的是肉类。因此饮食结构以肉为主,许多菜的食材都来源于牛、羊、鸡、鱼等。几乎每年吃牛肉、喝牛奶,因此饮食内容十分单一。但是他们不喜欢吃动物的某些部分,例如皮、头、脚、肝脏等。

  3.赴宴礼仪差异。

  (1)赴宴时间。无论是正式还是非正式的宴请,中国人习惯于在晚于邀请时间的半小时内到达。主人并不视这为不礼貌,他们早有心理准备。因此这段时间内,他们会安排一些活动去消遣时间,增进感情。例如玩牌、喝茶、聊天。

  而在美国,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必须准时到达。迟到被视为极其不礼貌的行为。特别是正式的宴会。客人应该准时或者不超过规定时间的十分钟内到达。如果不能到,要提前表示抱歉并说明原因。

  (2)座位安排。中国人喜欢用圆桌进餐。年长和尊贵的客人要坐上座,另一些客人依次而坐。主人应该面朝门并且挨着上座的人。然而,曾经的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因此在过去的传统的中,进餐时妇女不可以上桌,尽管有位置她们也必须坐在最不显眼的地方。但现在社会开放了,女人们的地位大大提升,她们不仅要出席而且会优先上座。

  在美国,男主人和男客人依次坐在餐桌的两边,女主人和女客人依次坐在男主人和男客人右边。当没有贵客时候,女人和老人优先。就餐前,男人应该主动为女人拉出椅子。但是大型的宴会上,客人们可以随意在地上走动、碰杯,座位也可以随意选择便于更好的交流。

  (3)餐具。在中国典型的餐具是筷子,它与中国传统的和谐思想相一致。在使用筷子时需要注意不能将它插在米饭或者面食中,因为这类似于古代祭祀祖先。除了筷子外,碗、盘子、牙签也是常见的餐具。碗用来盛放主食。盘子的大小不一,其用法也不一。大盘子是用来放主菜,每个人还会有个小碟子,可以用来让人们放从大盘子中夹来的菜。

  然而,美国人常用的餐具是刀和叉。这与他们肉食性的饮食结构有关。在开饭前,刀叉应该按照左叉右刀的顺序摆放在盘子两侧。进餐时,左手拿叉右手拿刀。如果在进餐过程中想要停下来,应该刀叉交叉摆放,刀尖朝向自己。用餐完,叉子的背面朝上。此外,汤匙和甜匙还有各种各样的酒杯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结语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饮食,他们都有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根基。通过分析中美饮食文化的差异,可以发现问题并取长补短。现在,中国的饮食越来越强调食物的营养搭配和烹调的合理。而美国的饮食也越来越注重对色香味的追求。随着中美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两国的饮文化将产生新的特点并出现新的改变。但是每个人始终都应该有着辩证的观点去理解文化、吸收精华,使两国的饮食文化更好地发展和传播。

  参考文献:

  [1]陈芬森.西方饮食在中国[M].北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

  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篇3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美国在各个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新鲜事物涌入国内。在中美两国迥异的文化方面,饮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中美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是研究中美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加深对中美两国饮食文化的了解,深入了解双方的饮食文化特色,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且通过对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可分析中美两国人民的性格特点以及价值观。另外,通过对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研究可以加深两国人民对双方饮食文化的了解,避免在餐桌上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效果。

  关键词

  饮食文化;差异;饮食观念;饮食对象;餐桌礼仪

  每个国家有它自己特殊的文化,并且每种文化有它自己的表达方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美两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涉及到了许多新话题。比如饮食文化,它已经成为了20世纪最受欢迎的话题之一。这些年,人们越来越关注饮食文化,了解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双方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推进双方交流的发展。

  1、饮食观念的不同

  中国的饮食观念的不同于美国的饮食观念,和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魅力。中国人注重食物的味道,相反,美国人注重食物的营养。

  1.1中国人注重味道

  中国的饮食文化,人们更注重颜色,香气,食物的口味和形状,但味道是膳食中最重要的部分。也就是说,在追求中国饮食口味的过程中可能会毁坏食物的营养,但人们认为这不是很重要的。此外,人们相信食物的最高标准是它的味道,中国饮食的独特魅力在于食物味道。中国人注重口味。中国人喜欢吃咸的食物,尤其是北方人。在中国有许多咸的食物,菜是咸的,零食是咸的,等等。中国人习惯吃咸的食物。吃太多的盐对人的健康有害,但是很多人并不关心这个问题。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探究文/郭淑丽1胡亚辉1姜思瑾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美国在各个方面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许多新鲜事物涌入国内。在中美两国迥异的文化方面,饮食文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点。中美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是研究中美文化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加深对中美两国饮食文化的了解,深入了解双方的饮食文化特色,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并且通过对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比较可分析中美两国人民的性格特点以及价值观。另外,通过对中美饮食文化差异的研究可以加深两国人民对双方饮食文化的了解,避免在餐桌上出现不必要的失误,提升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摘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首先,盐是最普遍的调味品,这是很常见的,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所以他们喜欢在菜里用盐。其次,咸的食物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我们都知道,有些人不吃含糖的食物,有些人不喜欢吃辛辣的食物,但是大多数人喜欢吃咸的食物,很容易接受。第三,咸的食物是最普遍的食品,人们更注重食物的味道。

  1.2美国人关注营养

  在美国的饮食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但颜色,香气,味道,形状不是很重要。他们用现实的态度将饮食作为一种科学,他们追求的是营养而不是味道。换句话说,评价美国食物的最重要的标准是营养。美国人认为,食物只是为了生存,营养食品的最重要的部分,为了人们必须吸收营养。所以人们追求营养,要从食物中获取能量。对于美国人来说,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件事,不是食物的味道,而是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作为美国人,饮食要营养,营养是食物最重要的东西。美国人用严谨的态度对待食物,他们把饮食作为一种科学的生活方式。另外,美国人喜欢吃清淡的食物,因为他们关注自己的健康。清淡食品对健康有好处,因为清淡的食物容易促进新陈代谢。美国人也更加注重食品的营养。

  2、饮食对象的不同

  中国人的口味是不同于美国人的口味,所以在中国人的主要食物是不同于美国人的主要食物。中国人的饮品也是不同于美国人的饮品。

  2.1中国的面食和茶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主要起源于农耕文化,它决定了中国的饮食结构。所以面食是主要饮食对象。由于广阔的土地领域,卓越的技术和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有利于粮食作物大量生产。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主食是以小麦和水稻,小麦和大米是面食的原材料,面食是人们生活的基础。为了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有很多种面食被创造出来。例如,有面条,馒头,油条等。为了生存,人们吃各种面食。此外,中国人喜欢以素食为主的饮食,他们喜欢吃蔬菜。在人们的饮食中,面食是第一位,第二位蔬菜,肉是第三位。所以面食是主要饮食对象。茶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喜欢喝的茶。茶在中国很常见,人们注重茶的味道。有很多种类的茶。例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等。人们喜欢喝茶,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交的方式。例如,人们在吃饭时,他们经常在饭前喝茶。茶是中国人聚会上的第一件事,人们经常用茶招待客人。伟大的茶文化是中国的魅力。

  2.2美国的肉食与咖啡文化

  美国饮食文化的主要来源于畜牧文化,这决定了美国的饮食文化。肉是主要的饮食对象。肉在美国饮食中占有很高的比例。因为美国的气候不适合农业,并且动物养殖的技术很高,更重要的是,广阔的领域为动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所以美国人喜欢动物。美国有很多种类的动物并且肉类产量大。例如,牛肉,鸡肉,羊肉等。很明显,美国风格的食品中,肉是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此外,蔬菜的比例近年来有所增加,但人们饮食中肉类的比例一直高于蔬菜。所以肉是美国的主要饮食对象。在饮品方面,美国人喜欢喝咖啡,咖啡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人们喜欢每天早晨喝咖啡,饭后他们也喜欢喝咖啡。这是他们生命中最重要的饮品。有许多种类的咖啡。例如,意大利浓咖啡,摩卡咖啡,卡布奇诺,拿铁,亚美利加娜等等。咖啡在美国的饮食文化有重要作用。很明显,两个国家在饮品方面也有它各自的魅力。中国人喜欢喝茶,美国人喜欢喝咖啡。

  3、餐桌礼仪的不同

  3.1座位安排的不同

  美国和中国聚餐的很多方面都不相同,座位安排是其中一方面。在客人到达晚会之前,主人要完美的安排好座位,中国的座位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有左上的传统观念,左边的座位高于右边,那么老人和尊贵的客人,应安排在靠近主人左侧的座椅上。座位的安排体现了主人对客人的尊重。在古代,女人没有权利出现在聚会上,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想法已经改变了。新思想既继承传统,又吸收了国外的一些想法。面对门的座位是上座,而其他人应该按顺序坐。现在,人们认为右边的地位更高,右边的座位高于左边的,老人或尊贵的客人应安排在右座,主人应该坐在挨着客人的旁边的位子上,现在,妇女有权利出现在聚会上。在聚会上,可能不只有一个桌子,但主人应该坐在主桌。在美国,对于座位的安排有一些先进的观念。首先,有女士第一的传统观念,在社会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座位安排的第一个重要观点。二是右边的地位高于左边。第三是面对门的座位是上座。第四,夫妻通常是不在一起的,是分开座的,它是美国人的一种习惯。美国的座位安排比较先进。可见,座位的安排是表示人们地位和关系的一种形式。

  3.2餐具的不同

  中国的餐具和美国不同,每个国家有它的魅力。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各种餐具可以出现在桌子上,例如,筷子,汤匙,碗,杯,碟等,但毫无疑问的是,筷子,勺子和碗在桌子上的主要餐具,筷子是具有中国风格的餐具,是最具代表性的餐具,筷子的使用非常特殊。不同的餐具有不同的功能,在中国餐具有一具多用的功能。例如,人们不仅可以用筷子吃面条,还可以吃肉。在美国我们都知道,有很多餐具在餐桌上出现,例如,刀,叉,勺,杯,碟等。但毫无疑问,刀子,叉子和勺子是主要的餐具。更重要的是,刀和叉是美国风格最具代表性的餐具。各种餐具都服务于人们的膳食。在美国的不同种类的餐具可以有相同的作用。例如,茶杯的功能是和咖啡杯一样。此外,人们更注重餐具的使用,因为不同类型的餐具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各种餐具必须正确使用。饮食文化不同的形成有着习惯、历史、文化、地理、气候等诸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今,有许多种美国食物被介绍到中国,也有许多中国食物已被引入美国。中国的饮食变得相似于美国,例如,中国人喜欢吃肯德基,在美国,许多人也喜欢吃肯德基。中国人喜欢喝茶,而现在,许多美国人也开始喝茶。因此,两种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两种文化的融合是必然的。

  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篇4

  中国人对于饮食的要求很高,但并不在营养方面,大部都在口味、形式上,对于口味的追求表现出中国人的调和思维,而烹饪也追求这种调和之美。此外,在文化礼节上,中国人把饮食放到了很高的位置,比如日常生活中朋友好久不见,为了表示对其尊敬要一起吃饭,为了促成与客户的合作,要一起吃饭,逢年过节大家团圆,还要一起吃饭;总之,饮食以成为一种礼节性的需要,不再仅仅是果腹充饥的功能。相对于中国对口味注重的饮食观,西方人则比较注重营养的搭配,强调饮食的营养,对于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脂肪、蛋白质等方面的要示较高。西方人在进行烹饪时,他们会将营养的追求放在首位,仔细的研究食物中有没有副作用、营养失衡等,并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总而言之,在西方人的饮食思维里,吃饭不简简单单地是为了填补肚子,也不是为了享受美味,而是自己生存与健康的保证。从此可以看出,在饮食观念上,中国强调口味追求形式,而忽略了食物的营养搭配,西方人则较为注重食物的健康分配,注重营养均衡。

  一、用餐方式的差异

  在用餐方式上,中国与西方社会存在着巨大差异。中国人是喜欢热闹的,因而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一家围在一大桌饭菜前一起就餐;在公司年会时,领导与下级员工也会在一起聚餐,大家有说有笑,边说边聊;在吃饭时人们都会很活跃,相互敬酒、劝菜等等,整体营造出一种热闹温暖的氛围。这样的饮食方式,在中国的很多场合都会用到,特别是在中秋节、春节等节日里,全家人从四面八方回到一块儿过节,家里的老人或者是擅长烹饪的人会做一大桌子的菜,其乐融融的一起吃饭,并祝福、拜年等等,讲究的是一种和睦、团圆的气氛。通常中国人在进行聚会时,不会给每个人定食定量,而是会准备很多的饭菜,至于吃多吃少,并没有量的要求。但是在西方国家,他们的用餐方式就与我国有着很大的不同。西方人没有中国人团圆与热闹的吃饭习惯,他们喜欢在安静、优雅的环境里就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餐盘,而每个人的食物都是提前分配好、搭配好的,并没有中国式的一大桌子人围着一堆菜共同而食。而在吃饭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没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可以拿着自己的餐盘随意走动。西方人的这种用餐方式体现了他们注重个体的思维方式,他们强调个人空间,讲究个体的尊重。但是,西方人的用餐方式也存在着不足,人们在吃饭时不能进行感情的交流,因而缺少了一些中国人共乐的情调。

  二、饮食礼仪的差异

  很多人说,中国的餐桌,可以谈成合作、可以求婚、还可以联络感情,总之中国人大部分事情都可以在餐桌上解决。因而,餐桌不再是单纯的吃饭的地方,更是一种交际方式,在用餐这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中,礼仪文化是最为重要的。一般来讲,中国人在进餐时十分看重座次的安排,除非是一些家庭内部的吃饭,其余场合里人们进餐时都十分重视尊卑、长幼。在集体进餐时,人们一般都会等客来齐了才会入席,而座位则有固定的安排,比如正对着门口的位置为最高,其次以东为尊,而请客者或主人一般都坐在门口的位置。宣布开始入席时,会先叫一些位高权重、重要的人先开始,随后主人才会开始。但在西方,饮食礼仪则与中国存在着很多不同。西方进餐礼仪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绅士风度,男性要对女性表示尊重,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与女性一起参加宴会时,面对门口的最为重要位置是女主人的,而男主人则座在女主人的对面,即门口的位置,显示出对女性的尊敬。而在具体的进餐时,男士要起身先为女士拉开椅子,让女士先入座;在就餐时,男性并不能先进餐,必须要等女主人及其他女士都开始进餐后,男士才开始进餐。在进餐结束时,女主人离席之后,男性才能离席,而男士仍要为女士拉椅子,让其先行,表示男性的绅士风度。

  三、饮食内容的差异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饮食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其中主食以谷物为主,其次中国的蔬菜种类很多,植物类菜品占主导地位。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人的食物中所包含的植物最多,是西方国家的七倍,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可吃植物就有六百多种。中国人之所以将植物作为主菜,这与佛教对国家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唐朝以后,印度的佛教开始传入我国,佛教认为,动物是仅次于人的一种生灵,人们不可以将其杀死,也不能把他们的肉用来烹饪;相比之下植物就不然,它是没有灵魂的,所以中国就形成了以蔬菜为主的饮食内容。因此,有人将中国人的性格称之为植物性格。中国人在进食时喜欢将菜做熟了吃,因而大部分菜都是热的,在人们的思想观念里,菜如果凉了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只有趁热吃,菜的味道才真正发挥出来。西方人则与中国人不同,他们的食物中动物居多,这与他们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关。在原始西方社会,很多人以打渔、捕猎与养殖为生,而种植业在西方社会并不发达,因而人们习惯在动物身上完成吃、穿、用的需求。因而在西方国家,食物中动物类居多,如牛肉、羊肉与猪肉等,在烹饪方法上,也十分注重营养的均衡,如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常考虑的因素。由于西方人食物中的动物类居多,因而他们也被称为是有动物性格的人。此外,西方人不喜欢热食,他们喜欢冷食,比如色拉、蔬菜拼盘等,一直是西方大从所爱;他们在吃蔬菜时,也喜欢生食,如生菜、黄瓜等,并不将它们做熟,而是直接食用。

  四、烹饪方法上的差异

  在中国,烹饪是十分讲究的一门艺术。中国的烹饪方法是五花八门的,如煎、炒、爆、炸、溜、焖、蒸、煮、炖、烤、烩等,都是厨师们对食材进行改造的方式,在进行烹饪时,中国人讲究口味与形式的统一,做出的食物更加讲究色、香、味俱全,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会被认为是失败的烹饪。中餐的工艺十分复杂,一道菜品,往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可能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也可能更久,这一道道工序下来,原本食材的模样已经不见,变成了菜桌了各式各样的精美菜品。由于烹饪过程的复杂性,同一道菜品,经不同的人做,由于火候、佐料与方法不同,味道也会有所不同。人们在烹饪过程中,单纯的吃饭的目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相反乐趣与形式的追求,则更加深厚。但是在西方,人们在进行烹饪时并非如此。西方人认为一位好的烹饪师,是能够将食物的营养搭配到最好,在烹调的过程中应完全按照科学的要求去做,因而西方菜品具有规范化的特点。也就是说,在每一道菜品里调料的分量、时间的精确都是其重要的考核项。在烹饪方法上,西方人大体只有四种方式:煎、烤、焖、炸。这是因为,西方人注重营养的保护,他们认为过多的烹饪工序会破坏食物的营养。综上所述,中西方饮食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饮食方式、用餐礼仪、饮食内容、烹饪方法等几个方面。这些方面的差异,是由于中西方世界的历史发展不同、文化起源不同、风俗习惯不同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在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下,充分认识到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西方饮食文化中的一些优秀文化,我们应加以吸收,以此来弥补我国饮食文化的不足,以此达到科学饮食、健康饮食与美味饮食相结合的目的。

  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篇5

  摘 要: 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了解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不仅能加深对所学语言文化的理解,更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成功率。本文从中西方饮食文化用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饮食观念的差异、饮食结构的差异、烹饪的差异等方面入手, 对中西方饮食文化进行了比较,目的在于明确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消除界限,增进了解,促进交流。

  关键词: 中西方饮食文化 文化差异 形式和礼仪 观念 结构

  一、引言

  饮食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饮食与文化紧密相关,不同的民族因其生活地域、气候环境、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而创造出不同的饮食文化。传统的西方文化是畜牧文化和海洋文化,而中国是农耕文化和陆地文化,两种不同的文化反映出人们生活方式的差异,而饮食的差异则深刻透露自身的文化背景。

  二、中西用餐形式和礼仪的差异

  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仪就有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以和为贵的思想体现在从古至今中国人在开席时都有一家人在一起就餐的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的饮食礼仪。中国人的聚食制延续千年。在中国,任何一个宴席,都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筵席要用圆桌,从形式上营造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这就是聚食制,聚食制的起源很早,从许多地下文化遗存的发掘可见,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火上安放陶釜、陶鼎,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这种聚食古俗一直延续至后世。美味佳肴放在一桌人的中心,它既是一桌人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一桌人感情交流的媒介物。这符合中华民族大团圆的普遍心态,反映了中国古典哲学中和的思想。此外,聚食制的长期流传,也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在西方,由于基督教影响深远,人们将基督教文化中对圣母的虔诚和尊敬延伸至社会生活中,因而形成了尊重女性的社会风尚。法国人赛尔在《西方礼节与习俗》一书中提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的连续影响把妇女置于社交生活的中心地位,使妇女成为受尊重的对象,这是其他文明所没有的”。故而,在西方宴会中,人们将女士优先、尊重妇女作为宴会安排的标准,在安排座位时,先将宾客的性别列出名单,再以此安排具体座位。男女同时赴宴,男士需为女士开门,让女士先行,当主人把女宾客领进大厅时,首先由男主人邀请第一女主宾入席,由男主人为她拉椅子、入座,女主人则同男贵宾最后进入。

  三、中西饮食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对味的追求往往大于对营养的追求,人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盘菜好吃,那道菜不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问什么叫好吃,为什么好吃,好吃在哪里,恐怕就不容易说清楚了。这说明中国人对饮食追求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即使用人们通常所说的色、香、味、形、器把这种境界具体化,恐怕仍很难涵盖其所有意味。在中国,饮食的美性追求显然压倒了理性。这种价值理念的差别构成了中餐过于注重饭菜色、香、味的特点。这种饮食观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是吻合的。作为东方哲学代表的中国哲学,其显著特点是宏观、直观、模糊及不可捉摸。中国菜的制作方法是调和,最终要调和出一种美好的滋味。这一切讲究的就是分寸,就是整体的配合。它包含了中国哲学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西方人对待饮食的态度主要坚持其实用性特征,从营养角度出发,重视食物对人体的健康,不追求花样和饭菜的其他功能。他们认为“吃”只是为一个生物的机器加入燃料,保证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的运行,只要吃了以后能保持身体健康,抵御病菌的攻击,则其他方面并不讲究。由此可见,饮食在他们心中只是一种维持生命的活动。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享有美食之称誉的大国法国,更是追求高质量的`营养。法国烹调虽追求美味,但总不忘“营养”这一大前提。在现代西方社会,除了营养的需求外,还十分重视养生,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四、饮食结构的差异

  据西方统计,中国人吃的蔬菜有600多种,是西方的六倍还多。在中国的日常饮食结构中,素菜占据主导位置,而荤菜只有在节假日或者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饮食结构中,所以在中国自古就有“菜食”的说法。这种饮食传统,主要与佛教徒的鼓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认为植物为“无灵”,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主张素食主义。西方国家秉承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饮食习俗以动物性食料为主,由于西方大多数国家地理位置处于高纬度,有些国家甚至终年积雪,这就造成了西方国家大多数人喜食肉类食物,而且西方人注重营养采取了生熟结合的方式,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饮食结构的不同有时也反映出了各个民族在生活方式和饮食文化方面的不同态度。

  五、中西方饮食文化中烹饪的差异

  西方烹调遵循的是规范与科学,西方人强调科学与营养,烹饪中处处显示规范与科学。在西方菜谱中,计量都以克计算。这种菜谱似乎是科学的,实际上,这种科学性,也有其弊端,缺乏特色。另外,规范化的烹调甚至要求配料的准备都精确到秒。此外,在西方,一道菜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季节,面对不同的食者,皆为同一味道,毫无变化。中国烹调推崇的是随意与特色,西方人不能理解中国烹调不追求精确的规范化,反而推崇随意性。翻开中国菜谱,常常发现原料的准备量、调料的添加量都是模糊概念。一汤匙、半碗、少许比比皆是,可究竟汤匙、碗有多大,少许是多少,没有具体标准。中国饮食倾向于艺术性。它的特点就是随意性。比如同样一道菜肴,由于地区、作用、等级等不同,可以在操作上做不同的处理。以红烧鱼为例,冬天的色宜深些,口味宜重些,夏天则色和味均清淡些。对于江浙一带的人来说,红烧鱼的调味中可加糖,如面对川湘顾客,则应多放辣。

  六、结语

  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饮食文化差异将使人们增进相互间的了解,享受不同饮食带来的不同感受,增进文化间的交流、互补与融合,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欣赏。笔者相信对中西方国家饮食文化礼仪进行比较,可以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而认识到宽容、理解及尊重文化差异对提高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德]马*茨克.跨文化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姜守明,洪霞.西方文化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 篇6

  摘要:

  本文通过阐述中西餐饮文化差异,分析中西餐饮文化在在哲学体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让更多的人通过饮食了解饮食背后的文化。

  关键词:

  中西文化;饮食文化;差异比较

  提到饮食文化,人们总是会不约而同地首先想到“吃”,不错,饮食的确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加上了“文化”二字以后,饮食就不仅仅是“吃”这么简单了,它包括饮食文化的整体,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凡涉及人类饮食方面的思想、意识、观念、哲学、宗教、艺术等都在饮食文化的范围之内。

  一、中西餐饮文化差异

  中西方饮食文化最显而易见的不同就是使用的饮食器具。西方人以刀叉为食器,并且规定显明,不同规格的刀叉所使用的方式及场合不同,而且是不可以混用的。中国人的餐桌上却不如西方人那么复杂,虽然是简简单单的一双筷子,但它在饮食文化中担任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筷子可以是我们的烹饪的工具,也是每家每户的搅拌器,打个鸡蛋,冲个饮料,无疑都需要筷子的帮忙。与西方如此严谨的规范相比,中国的筷子的确随意得多。受科学导向的影响,西方烹饪的全过程必须严格按照科学规范行事,每道菜肴每次烹饪的过程、方法几乎完全一致,并且其所用的调料会精确到克,烹饪时间会精确到秒。西方人对食物的选材极具规范,他们多以荤食为主,烹饪时往往以一整块肉或是一整只的禽类为主要食物,并且不吃内脏,认为内脏是弃料;对于蔬菜的选择上也比较单一,而且在饮食中以蔬菜为装点辅助之用,所以在西方人的饮食中蔬菜多为装饰工具。相较于西方人而言,中国人在食物的选择与烹饪方式上就要随意得多。在中国厨师的手上也能变成一道味美的佳肴,这样的菜例比比皆是,如爆炒猪腰、糟猪肚、韭菜炒猪肝,等等。说到烹饪方式,更是层出不穷。不同于西方人的“精确到克”、“精确到秒”,中国人历来都是“随心所欲”,强调凭经验对结果进行把握。中国人喜素食,蔬菜的种类远多过于西方,这样,食材的相互搭配就变化多端,就以炒猪肝为例,可以是大葱炒猪肝,也可以是青椒炒猪肝,更可以是韭菜炒猪肝,每一道菜都各有风味。西方人的饮食文化中注重食物的营养价值,因此,他们提倡吃生食,他们认为高温烹调会破坏了食物本身的营养,唯有生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食物的天然属性和原汁原味,那么他们所追求的营养价值也可以被很好地保留。中国饮食文化更重食物的味道,“美味”是中国饮食文化的第一要义,因此,中国人会借助一切技术手段、烹饪方式、调味方法使自己的食物变得鲜美无比,在中国,炒、煮、炖、烩、烧、烤、蒸、煎、炸、焖、熘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熟食性烹调技术。

  二、差异背后的文化根源

  (一)哲学体系:形而上学与适度原则

  西方哲学体系以形而上学为主要特点,也就是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孤立的,永远不变的;如果说有变化的话,那么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这种增减或变更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于事物外部。反映到饮食文化就是所闻即所见,无论是菜单还是对食物的装点、摆盘,都是以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呈现给人看,追求真实性,没有华丽的点缀,只体现食物的本源属性,这点与西方人的处事原则不谋而合,这样的哲学背景下就促成了西方人视“营养价值”为饮食的第一要义的观念,不在乎饮食的艺术性、创造性,目标性明确,即食物就是用来补充人对于营养需求的工具。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模糊、不可捉摸。它不像西方的形而上学那样追求事物的客观性、真实性,强调所闻即所见,而是凡是讲求分寸、讲求整体配合、讲求一个“度”。反映在饮食文化上的就是中国人将“美味”作为饮食的第一要义。在烹饪上,中国人讲究整体融合,没有西方人的精确,讲究的是凭经验将一道菜的各个部分相协调进而形成一道美味的佳肴。其中的经验又是模糊的,同一道菜,同一个师傅,每次做可能也会做出不同的味道,凭借经验对菜肴进行整体的把握,追求烹饪技术的随意性与艺术性,这便是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观念———模糊而完美。

  (二)价值观: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

  西方人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目标高于对群体的忠诚。也就是说每一个只需要对自己负责即可,不需要服从其他任何一个集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群体,但这样的选择并不是永久的,可以随时因为自己需求的改变而重新进行选择。如改变祈祷的教堂,更换雇主,等等。反映在饮食文化中最显著的就是西方人实行分餐制。与之相对的,中国人崇尚集体主义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不喜欢争强好胜,社会风气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饮食文化中,这样的集体主义观念的确是受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的宴席多喜用圆桌,从形式上体现了团结、礼貌、共享的氛围。美味佳肴摆在桌子的中心,既是欣赏品尝的对象,又是交流感情的媒介。在这样的宴会气氛下,饮食已经不是宴会的主要目的,情感的交流才是宴会的中心。与西方人直截了当的交际方式不同,中国人的饮食目的依仗于一大群人的情感触碰、交流和共鸣。

  (三)思维方式:个性与整体

  西方人注重个性的发展,强调在集体中个性的最大限度发挥。他们追求差异性,凡事求异,认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强调天下万物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间没有联系,认为个性与个体的独立自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因此对事物的看法与考虑往往从个性出发,西方人将独特的个性发展放置于一切行为活动的大前提之下。这无疑体现在了他们的饮食文化中,泾渭分明的摆盘和装点,虽同在一个盘子中,确是个性突出的各自为政,没有任何调和,肉即是肉,菜即是菜,土豆即是土豆,个性鲜明,味道明确,不会相互影响、相互混合。在烹饪上,同一个盘子中的不同食材也是被分开进行加工的,不会将它们放在一起烹煮,处处彰显西方人对于个体与个性的尊重和重视。中国人注重整体的发展,强调圆满、整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不喜欢过于鲜明的个性张扬,反映在烹饪上更显见,无论是什么样的食材全部倒入锅中,再配以各种佐料进行烹调,即使原本个性鲜明,味道独特的食材在这样的磨合之下不会再显得如此锋芒。因此,中国菜尝起来滋味丰富,层次感强烈。再回过头看每一道菜,红不是那样鲜艳的红,绿也不是那样扎眼的绿,而是一种经过调和以后产生的和合之美。

  (四)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

  在西方,流水线上的重复作业,实行计件工资制,生活节奏急促,人们有意无意地受到机械的两分法影响,将游戏与工作分得很清楚,即工作时工作,游戏时游戏,这样的生活方式十分单调、刻板,机械的工作生活模式逐步影响到了西方人对饮食的需求,导致饮食本身的单一性和简单性。中国人则不然,中国人的随意性在这里体现无遗,不喜欢单纯的、机械的工作生活模式,推崇一种经验性的工作方式或者喜欢在工作中加入自己喜欢的元素或方法,就像中国的饮食烹饪一样,存在不稳定性,这样的不稳定性既指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的不稳定,又指工作结果的不稳定。就好像一道菜如果想要让它尝起来不那么咸,南方人可能会选择放糖冲淡咸味,如南方人的糖醋风味,就是用糖的甜与醋的酸中和酱油的咸味;而北方人则可能会把这道菜加水烹制食材,让食材变淡的同时改变了菜的性质,可能从一道炒菜变成了一道靓汤,因为生活经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不同。这样并不稳定的经验性的改变方式,使原来单纯的一道菜变成了现在的三道菜而非两道菜,其中创造性与艺术性油然而生。

  三、当前的餐饮文化发展与中西文化之间的融合

  然而如今的中西方餐饮文化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泾渭分明了,中餐中也融入了西式元素,西餐中处处彰显中国风,这是一种新型的饮食文化模式,中西合璧的饮食文化队伍将会越来越壮大,人们也可以通过了解饮食文化了解这个世界。

【趣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论文(通用6篇)】相关文章:

中医饮食有节思想研究精选论文10-29

关于饮食中心成本核算的论文参考10-29

中美法律推定与证明制度关系之比较论文08-28

我国餐饮食品监管现状与策略论文10-28

饮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通用12篇)04-29

趣谈如何用5S管理你的生活01-09

饮食减肥新说10-30

元旦饮食简介10-28

男性营养饮食10-26

饮食十经中国传统饮食文化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