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的养生文化

时间:2022-06-27 02:05:51 职场健康 我要投稿

饮食的养生文化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原始人的茹毛饮血,到现在精致的手续繁琐的餐点,时代不断在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食物也逐渐从人们饱腹的工具转变为对生活的享受,人们不在只关心食物能不能填饱肚子,开始越来越注重食物的味道和它的营养价值,食物的养生功能也开始越来越受重视。

饮食的养生文化

  饮食,是人体从外界环境吸取营养与能量的主要途径,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表现是与人的生存息息相关的,其根本目的在于使人气足、精充、神旺、健康长寿。饮食养生理论是伴随中国烹饪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烹饪的发展而发展。中国烹饪饮食的变化和发展也始终是在哲学思想、养生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如儒家的崇尚礼乐,饮食时宜;道家的崇尚自然,饮食养生;阴阳家和医家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释家的禁欲修行,创导素食等等,这些有关饮食的哲理,对中国烹饪的影响是深远的,故中国有“医食同源”之说。

  古代饮食养生之大要在于重养,以养为主。中国古代著名医者孙思邈在他的《千金食治》中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如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食物有时就是最好的药材,从病源抓起,改变我们错误的饮食习惯,再摄入需补充的食材,将会使病人得到更加根本的疗效。 养生十分重节,即“饮食有节”、“切记暴食”。 人体是一个平衡的整体,能量的贮存、转化、利用也要不断地在更新过程中保持平衡,适量的运动是维持这一平衡的必要条件。应该做到饱中有饥,饥中有饱。吃得太饱,加重胃肠负担,对消化不利,特别是在临睡前尤为不宜,能量过剩,除造成身体肥胖外,还可导致多种疾病。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奉行“早上吃的好,中午吃得饱,晚上吃的少”的原则,切忌暴饮暴食,或者为了减肥而饿肚子。

  同时,重味,即“五味调和”也是养生十分看重的一点。五味调和是中国传统饮食生产的最高原则。《吕氏春秋"本味》这样描述烹调活动和过程:“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者臊,草食者膻。恶臭犹美,皆有所以。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合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不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这一过程虽“口弗能言,志不能喻”,但又有规律可循。其目标则是“和”(味),生产出“至味”,即美味。

  味道的调和十分重要,但就如上海人嗜甜如命,而重庆人却无辣不欢一样,人们经常会对某一味更加钟情。然而如果一味追求味道,却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现代医学认为:酸辛太过,会诱发或加重溃疡病;食用糖过量,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病、近视、龋齿都有密切关系;食用盐过量,是引起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

  另外,饮食要合乎时序,注意时令顺应自然之道。现如今,市场上反季节水果和蔬菜大行其道,虽然能使人们在一个季节吃到一年四季的果实,但这些违背自然规律成长起来的果实吃多了着实对身体无益,甚至有害。我们四季都能得到大自然的不同的馈赠,那是何等的幸运啊。

  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重心,即“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如果心情郁结,哪怕在珍惜美味的佳肴塞进嘴里也是味同嚼蜡。这时的食物非但起不到养生的效果,还会引起积食等问题。

  保持心情舒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根据自己的体质摄取食材。将我们

  饮食文化与养生

  的养生与饮食相结合。

  医食同源,寓医于食。饮食文化与养生是密不可分的,中国饮食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我们将它传承下去,使其发扬光大。

【饮食的养生文化】相关文章:

山药的养生保健作用与饮食文化07-10

大暑养生饮食07-02

中国饮食养生法06-28

秋季饮食养生误区06-28

秋季饮食的养生方法06-28

冬至如何饮食养生07-02

夏季饮食养生小常识07-02

冬季饮食的养生方法介绍06-28

秋季适合女性养生的饮食06-28

 秋季养生饮食建议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