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中鲁镇是什么

时间:2024-01-29 10:16:05 毅霖 祝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迅祝福中鲁镇是什么

  鲁镇,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这个小镇,其来源于鲁迅的著名小说《孔乙己》提到“鲁镇的酒店的格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鲁迅祝福中鲁镇是什么

  鲁镇来源/鲁镇

  鲁迅在《社戏》《风波》.《明天》《祝福》中,也有所提到。

  其实在绍兴的历史上并无鲁镇这个小镇。这是鲁迅对东浦、樊江、东关、皇甫庄、安桥头等几个水乡小镇儿时记忆的一个艺术的文本概括。它只是存在于小说中的一个书面的水乡小镇。但这个小镇,确实早就存在于鲁迅的心中,也通过他的小说,存活于千百万读者的心中。

  概述/鲁镇

  鲁镇景区位于柯岩景区东南角,总投资1.5亿元,于2003年9月2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一个反映鲁迅作品《祝福》、《故乡》、《阿Q正传》和《狂人日记》中典型人物的生活环境以及当时绍兴水乡的民俗风情、建筑风貌、自然风光的主题型景点。它那源远流长的越文化底蕴和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鲁迅文化,折射出绍兴传承文明与现代风韵的有相结合;它那乌瓦粉墙的台门和店铺,千姿百态的石桥和栏杆,纵横交叉的水巷和流水,飞檐挑角的古戏台和祠堂庵庙,依傍鉴湖的一河两街的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人家尽枕河,楼台附舟楫”的水乡风情。

  现实景区/鲁镇

  景区风景

  一进门就见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沿河的民居、商铺错落有致,只是感觉这个“古镇”新了一点。只有走在石板路上,看到衣着清代服饰的巡街兵丁时,仿佛到了另一个朝代。

  鲁镇挺大,沿着弯弯曲曲的河道,大多是鲁迅笔下提到建筑。大概是鲁镇新开张的缘故,好多“民居”还无人居住,好多商铺还无人经营,只是主街上店家多一点。贡品店、锡箔店、油烛店、茶漆店、钱庄、当铺…….那些现代都市已经没有的店铺林立在这里;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鲁四老爷…….鲁迅笔下的人物,又一个个出现在街上。“妈妈的,儿子打老子”拖着长辫子、戴着乌毡帽的阿Q,晃悠着长烟杆,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东张西望寻找着小尼姑;“我只知道雪天是野兽在深山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衣衫褴褛的“祥林嫂”拄着棍子,嘴里自言自语地喃喃絮语:“我只知道东山的狼吃人,没想到西山的狼也吃人……”孔乙己在酒肆的柜台边“研究”着“茴”字的四种写法……这一幕幕鲁迅小说的场景,不是舞台上演出的话剧,而是穿插在“鲁镇”游客身边的“活剧”。游客多时,他们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来逗游人开心。尤其是阿Q,油腔滑调地装着各种怪相,也许是因为没有见到“小尼姑”,所以他就“调戏”起挎着讨饭篮的祥林嫂,要与她接吻,引得游客纷纷掏出相机拍摄。游客少时,鲁四老爷就拿着个水烟盒四处游荡,阿Q就靠在牌门上歇息,祥林嫂坐在掌柜的柜台上喝茶,倒真有些生活的情趣。

  镇里,引人注目的还有一组组关于形象夸张的雕塑。比如:阿Q革命、阿Q挨打、阿Q调戏小尼姑、抢亲……让人发笑,也让人看到了鲁迅笔下那些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在鲁镇,一组组形象夸张的群雕颇引人注目,几十个故事人物的铜像讲述着一个个鲁迅小说中的故事。有桥可依,有水可嬉,有石可品,有酒可酌,有树可荫,有戏可听,有艺可观,有历史,有现代,有故事,有游乐……这就是鲁镇。

  这只是鲁镇中的一点,不过,这崭新的古镇,却让我们看到了浓缩了的绍兴。

  鲁镇有什么特点

  一、民风民俗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留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1、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2、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利。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3、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小说的最后一段“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被鲁四老爷称作“谬种”的祥林嫂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死掉了,她的死丝毫没有影响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而“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可以说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的环境描写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并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二、人情世故,世态炎凉

  1、鲁镇的人们

  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充分表现了令人窒息的封建思想。小说中有关祥林嫂的信息很是简单。“祥林嫂不是鲁镇人”,“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没有姓名的一个女人嫁给祥林后,人们叫她祥林嫂。丈夫祥林死后,人们还是叫她祥林嫂。她婆婆的一家人绑架了她,像捆牲口一样捆住她,像卖商品一样把她卖到山里去。她的第二任丈夫叫贺老六,按常理来说,人们该叫她贺六嫂或老六嫂,但是“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笑容却冷冷的”,从人们对她的不变称呼上,从人们对她的冷冷的态度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封建夫权制度中“从一而终”的思想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

  被绑被卖被嫁的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丧夫失子,命运跌到了人生的低谷。她需要人们的关爱来缝合心灵的创伤。她“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但是鲁镇人们对她的态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鲁镇人们和她讲话时“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从中看出人们对她的鄙视之情。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还纷纷加以评论。更有甚者则故意引起她对儿子的思念,“祥林嫂,你们的阿毛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鲁镇的男人、女人、老女人就是这样反复咀嚼赏鉴她的悲哀,快意于她的痛苦,获得自己精神上的满足。鲁镇人们的笑影、鲁镇人们的又冷又尖的话语都在凌迟着祥林嫂那颗脆弱凄苦的心。

  2、鲁四老爷家的人们

  (1)鲁四老爷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小说点明“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大骂其新党,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他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的书房“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份(封建理学的卫道士),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2)鲁四婶是鲁四老爷的帮凶。虽然同为女人,但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鲁四老爷的很多命令是通过她实施的。鲁四老爷不愿雇用祥林嫂的唯一原因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鲁四婶不顾丈夫的皱眉两次收留祥林嫂,或许对祥林嫂有同情的成分,更主要是因为祥林嫂的吃苦耐劳。她是一如既往地认真执行丈夫的吩咐,祭祀时不让祥林嫂沾手,不让祥林嫂端福礼,一句“你放着吧”的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地要了祥林嫂的命。

  (3)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还把两个人的谈话内容传扬出去使得镇上的“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柳妈是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环境造就人物。祥林嫂的悲剧发生在鲁镇,也正是“鲁镇文化”造就了愚昧的鲁镇人们,被迫改嫁的祥林嫂是鲁镇人们茶余饭后无聊时的谈资。在所有的人眼中,“额上的伤疤”是她改嫁背弃封建道德的耻辱标记,她害怕人们提起,但是人们偏偏还要在她的伤口上添把盐,让她永远铭记痛苦。她由逢人诉若变为沉默无语,祥林嫂始终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丝温情、一点安慰。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手持礼教的刀剑直指善良、孤独的祥林嫂,直至将她逼近地狱的大门,正如许寿裳说:“《祝福》之惨,不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祥林嫂的悲剧是“鲁镇文化”的悲剧,是社会的大悲哀。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草芥一样的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洞烛了封建社会的虚假道德,鲁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有力地抨击。

【鲁迅祝福中鲁镇是什么】相关文章:

鲁迅祝福中的鲁镇有什么特点06-27

鲁迅祝福中鲁四爷形象03-30

祝福鲁迅中描写祝福06-28

鲁迅祝福的线索是什么06-27

鲁迅祝福中我的作用03-25

鲁迅祝福中的环境作用06-26

鲁迅彷徨中的祝福原文01-09

鲁迅祝福中的环境描写06-27

鲁迅的祝福指的是什么意象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