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在追思中传承民俗文化

时间:2022-06-27 02:22:38 清明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清明节在追思中传承民俗文化

  阳春三月,天地清明,又到了“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的清明时节。又到了“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的扫墓季节。清明时节的天气总是阴晴不定,空气中似乎若隐若现的弥漫着些令人怀旧的离愁别绪,心绪也好像锁定在伤感之中。“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清明扫墓作为一种寄托对先人缅怀与哀思的习俗,从晋文公纪念介子推开始,延续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介子推一生崇尚的是,惟诚惟信,以道德、忠孝、仁义教化天下的儒家经典;也推颂以黄帝为宗,太上为教的道家学说;他割肉侍主,慈悲众生,又被尊为佛家罗汉。他淡泊名利,注重人格,不求厚禄,忠孝清烈,是唯一一位同时被儒、释、道三教尊崇的历史文人。他的人格魅力一直被后人当作为人处事的典范。这就不难想像,山西绵山介公岭上的介公祠,为什么两千多年来一直香火不绝;不难想像,为什么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的寒食节,能逐渐演变成举国认同,祭奠祖先的统一节日了。现代人似乎更应当从清明节中去发掘我们民族文化的内涵,介子推的品格代表着一种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屡屡能从屈辱中崛起的精神脊梁,也是中华民族人格魅力之所在。这种精神,这种品格,随着国外孔子学院的蓬勃兴起,逐渐为老外认可,而在我们自己的国度里反到淡化了。难道我们不应该从清明节的祭祀活动中,去追溯一下延绵久远的民族精神实质,去追寻一下我们的民族道德文化之根。所以,了解清明节,了解介子推,了解“春秋人格”的道德情操,应该有其现实意义。

清明节在追思中传承民俗文化

  清明节的祭祀不仅是寄托对亲人的怀念与哀思,更要求我们能够继承与发扬先人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入耳犹记心。”不要让先人的遗训,也似那纸钱的一缕轻烟,随风飘散,不留一点印记。不要让清明节的祭祀,流于一种攀比豪华的表面形式。如果纸糊的,配有保安的豪宅,在那个世界也能居住;如果一捆一捆面值上万的美金在那个世界也能流通,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在这个世界上挣扎呢。孝道和爱心,大可不必要等到亲人离去以后才体现。一撮尘土,一束鲜花同样也是一种缅怀。

  如今的清明节已经列为法定假日了,“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的清明哀伤情怀似乎也该有所放松。千万不要辜负了这“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的大好春光。走出高楼,走进自然,一定能带给你一种别样心境。游园踏青其实也是清明节的主题。“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清明赏春的习俗,古已有之。可惜这赏春的时间似乎短了一点,过去曾经有过一种叫作“春假”的假日,时间是三天。人们可以乘此春光,在怡情于自然中稍微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其实只有真正走进自然,才能更加爱护自然,才能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才能真正领悟保护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我想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相信总会有这么一天,我们的国家也会将清明节和春假放在一起,使它真正成为既缅怀先人,又踏青赏春的节日。

【清明节在追思中传承民俗文化】相关文章:

清明节追思寄语06-09

清明节追思作文02-04

清明节追思作文04-02

清明节网上追思流程07-01

清明节追思作文范文07-02

清明节追思父亲美文06-30

清明节民俗文化的文章07-03

清明节追思寄语3篇06-09

清明节追思亲人的句子11-03

精选追思清明节作文4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