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不是吃月饼

时间:2023-08-09 15:41:09 诗琳 中秋节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中秋节是不是吃月饼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就是中秋节了,在这天一家人都可以团团圆圆的一起吃饭,赏月、吃月饼。那么你知道中秋节为什么吃月饼吗?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是什么呢?下面就跟随着小编一起来往下了解吧。

中秋节是不是吃月饼

  中秋节是不是吃月饼

  我们都知道月饼是中秋的节令食品。但为什么要在中秋这天吃月饼呢?有人说,因为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天上的圆月;也有人说,圆圆的月饼应和天上的月亮,反映了人们期盼团聚的美好愿望。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函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是我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核,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爷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传开。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反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仪器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英语拼写为:mooncake。

  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皇帝,虽然其后清朝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中秋节是不是吃月饼

  中秋节吃月饼起源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联合抗元,为了避免搜查严密,刘伯温献计策,将“八月十五夜起义”几个字写进饼子里,这样通过中秋节这样一个饼子传递信息,赏赐给群臣子。之后八月十五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流传下来。

  而中秋吃月饼的由来还有1种: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位经商的吐蕃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便形成了。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惯,在我国历史悠久。关于中秋节吃月饼的由来,有不同的说法 。普遍的说法是:唐朝时,太宗李世民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李世民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 中秋月饼起源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

  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尝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水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一、节日饮食习俗

  中秋节必吃月饼的习俗在宋代还没有开始,但宋代的中秋节也有很多相应季的节日食饮,颇具考究。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筛。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鳌蟹新出,石榴、漓勃、梨、枣、栗、李萄、弄色帐桔,皆新上市”。从文献记载看,当时宋代的节物风俗重在赏新,品尝石榴、枣、栗、桔、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习俗都具有“秋尝”的意味。这些典型的中秋食饮在中秋词里也有被提及:“已是三堪乐,更是百无忧。山朋溪友呼酒,互劝复争酬。钓水肥鲜采树甘鲜梨栗,租一齐收。”“黄橙紫蟹,映金壶激艳,新酷浮绿。共赏西楼今夜月,极目云无一粟。”(陆淞《念奴娇·和李汉老}));“水精盘,妒鱼脍,点新橙。鹅黄酒暖,纤手传杯任频斟。”(朱敦儒《水调歌头·和董弥大中秋》……其实人们在中秋节品尝这些食饮,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是重在感受节日、享受生活。

  二、赏桂、观潮习俗

  八月中秋正是丹桂飘香的季节,因此宋代中秋节还有了赏桂之俗。对月遥想月中桂,纵目欣赏人间桂。再联想吴刚伐桂,月中桂子落入人间等传说,就更易激发词人的灵感,增添节日情趣。像张元干的《南歌子,中秋》就反映了众人赏桂的习俗:“凉月今宵满,晴空万里宽。素娥应念老夫闲。休教凝伫向更阑。飘下桂华-闻早、大家看。”;又如“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无月》),虚实结合地描写了月下赏桂的佳趣。

  中秋观潮的风俗也由来以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并且对潮水的壮观景色极尽铺张描绘之能事。至唐宋时,中秋观潮之风更盛,尤以南宋为最。据吴自牧《梦梁录》记载:“临安风俗……西有湖光可爱,东有江潮堪观,皆绝景也。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而全国以浙江观潮最为盛况空前,弄潮活动也更具规模。《武林旧事》卷三<观潮>云:“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初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而豪民贵宦,争赏银彩。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弯常时,而徽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禁中例观潮于天开图画,高台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遥瞻黄伞堆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箫台蓬岛也。”虽然八月观潮的时日持续得很长,但人们觉得选择中秋节当日观潮,景象势必更加奇妙。因为中秋之月与江水之潮,两臻妙境,堪称双绝。

  三、拜月、燃灯习俗

  拜月与赏月不同,赏月是娱乐,而拜月是信仰。中华民族自上古便有敬天礼地的习俗,对月神的崇拜古己有之。早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仪式。到了宋朝,民间对月神的崇拜仍然在缓慢发展,中秋月圆时,人们都会对其虔诚祭拜,以求愿望达成。金盈之的《新编醉翁谈录》里记载了京城拜月的习俗:“京师赏月之会,异放他郡。倾城人家,不以贫富,能自行者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放庭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 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洁月。”刘辰翁的《虞美人·壬午中秋雨后不见月》词里就谈到了拜月之事:“眼前儿女意堪怜……便似佳期误。笑他拜月不曾圆。”除了拜月之外,南方还有燃灯的习俗。中秋夜,高悬的明月与地上的灯火交相辉映,高贵之家灯高达数丈,家人聚在灯下欢饮为乐,一般百姓家则树以竹竿,挂两颗灯笼自取其乐。各地街市也多悬灯,以助月色,其盛仅次于元宵节。

  正如侯真词中所说“况楚风、连陌竞张灯,如元夕。”(((满江红·中秋上刘恭甫舍人》)。而浙江的中秋夜还有放水灯的习俗。据周密《武林旧事》记载,中秋夜“灯烛华灿,竟夕乃止。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这一风俗在宋词中也可窥见:“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澈艳堆瑶盏。”(毛傍《踏莎行·中秋玩月》)。中秋夜于江面上布满灯盏,着实引人注目。但据说放水灯更多是为讨江神喜欢,并非纯粹为了观赏。

  四、赏月、玩月习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它将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待到宋时,方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且他们赏月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富者多搭彩楼,贫者多寄好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文人赋诗,俗士讲古,通宵达旦。

  正因为“不比寻常三五夜,万家齐望清辉”(郑无党《临江仙))),故而中秋之夜咏月也成了宋代文人必做的节日功课。宋代文人赏月玩月的词作极多,从宫廷到家宴、从都城到乡下,词作中随处可见对中秋夜人们赏月玩月盛况的反映。如朱敦儒《念奴娇·约友中秋游长桥,魏悴邦式不预,作念奴娇,和其韵》描写了众文士泛舟赏月,文雅风流的情景:“旋整兰舟,多携芳酝,笑里轻帆举。松江缆月,望云飞掉延伫。别乘文雅风流,新词光万丈,珠连锦聚。”;中秋时节登山

  以赏月也是别具风情的:“准拟中秋快客情。新亭雨后喜登临。彩蟾特地中宵出,吹散层云十日阴。”(曹勋《鹤鸽天》);至于登楼赏月更是文人墨客必不可少的节日项目,因为大家认为“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高观国《菩萨蛮》)。故而当夜色降临人们往往“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京撞《满江红·中秋邀茶嘈二使者,不见月》),“看山兼看月,登阁复登楼。”(张干元《水调歌头·和萝林居士中秋》)。朱敦儒的《柳梢青》还反映了中秋文人们集会玩月的风气:“八月桂影连灯影,人间秋夕祭月夕.”

  宋代中秋词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两宋中秋节的风土民俗,这一独特的民俗文化视角,为后人探视宋人的民俗心理和文化性格开启了一扇别样的窗口。

【中秋节是不是吃月饼】相关文章:

中秋节吃月饼的来历07-11

中秋节的习俗吃月饼09-23

中秋节吃月饼的介绍09-13

中秋节吃月饼的资料09-13

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09-13

中秋节吃月饼的原因05-05

中秋节吃月饼的文案04-25

中秋节吃月饼的说说04-26

中秋节吃月饼的作文11-02

中秋节吃月饼作文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