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中的鲁镇有什么特点

时间:2022-06-27 08:17:28 祝福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鲁迅祝福中的鲁镇有什么特点

  小说《祝福》的悲剧主题主要是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来实现的,那么祥林嫂作为一个被侮辱、被践踏、被损害的女性,她的悲剧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的,而是群体的、社会的。这悲剧的发生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鲁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鲁迅祝福中的鲁镇有什么特点,欢迎阅读。

鲁迅祝福中的鲁镇有什么特点

  篇一:鲁迅祝福中的鲁镇有什么特点

  一、民风民俗

  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的环境里,三次有关“祝福”的描写,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留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

  1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

  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的好运气”,以便继续他们贪得无厌的“幸福生活”,而制作“福礼”却要像祥林嫂一样的女人“臂膊在水里浸得通红”,没日没夜地付出自己的艰辛,可见富人们所祈求的幸福,是建立在榨取这些廉价奴隶的血汗之上的。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露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的描写,也显示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农村的状况: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一句话,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统治依旧。这样,通过环境描写,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2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

  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利。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句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与感染力。

  3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

  小说的最后一段“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接着又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被鲁四老爷称作“谬种”的祥林嫂不早不晚,偏偏在这个时候死掉了,她的死丝毫没有影响到鲁四老爷家的“祝福”。而“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可以说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样的环境描写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并使小说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

  二、人情世故,世态炎凉

  1鲁镇的人们

  鲁镇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充分表现了令人窒息的封建思想。小说中有关祥林嫂的信息很是简单。“祥林嫂不是鲁镇人”,“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但中人是卫家山人,既说是邻居,那大概也就姓卫了”。没有姓名的一个女人嫁给祥林后,人们叫她祥林嫂。丈夫祥林死后,人们还是叫她祥林嫂。她婆婆的一家人绑架了她,像捆牲口一样捆住她,像卖商品一样把她卖到山里去。她的第二任丈夫叫贺老六,按常理来说,人们该叫她贺六嫂或老六嫂,但是“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笑容却冷冷的”,从人们对她的不变称呼上,从人们对她的冷冷的态度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封建夫权制度中“从一而终”的思想深深地烙在人们的心中。

  被绑被卖被嫁的祥林嫂再到鲁镇时,丧夫失子,命运跌到了人生的低谷。她需要人们的关爱来缝合心灵的创伤。她“和大家讲她自己日夜不忘的故事”,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但是鲁镇人们对她的态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鲁镇人们和她讲话时“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从中看出人们对她的鄙视之情。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

  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还纷纷加以评论。更有甚者则故意引起她对儿子的思念,“祥林嫂,你们的阿毛还在,不是也就有这么大了么?”鲁镇的男人、女人、老女人就是这样反复咀嚼赏鉴她的悲哀,快意于她的痛苦,获得自己精神上的满足。鲁镇人们的笑影、鲁镇人们的又冷又尖的话语都在凌迟着祥林嫂那颗脆弱凄苦的心。

  2鲁四老爷家的人们

  (1)鲁四老爷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小说点明“他是我的本家,比我长一辈”,“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大骂其新党,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他是当时农村中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政治上迂腐、保守,顽固地维护旧有的封建制度,反对一切改革与革命。思想上反动,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他的书房“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通过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点明了鲁四老爷的身份(封建理学的卫道士),从而揭示出他成为杀害祥林嫂的刽子手的深刻的阶级根源和思想根源。

  (2)鲁四婶是鲁四老爷的帮凶。虽然同为女人,但按照封建宗法观念,妇女“出嫁从夫”,鲁四老爷的很多命令是通过她实施的。鲁四老爷不愿雇用祥林嫂的唯一原因是“讨厌她是一个寡妇”,鲁四婶不顾丈夫的皱眉两次收留祥林嫂,或许对祥林嫂有同情的成分,更主要是因为祥林嫂的吃苦耐劳。她是一如既往地认真执行丈夫的吩咐,祭祀时不让祥林嫂沾手,不让祥林嫂端福礼,一句“你放着吧”的软刀子杀人不见血地要了祥林嫂的命。

  (3)柳妈和祥林嫂一样都是旧社会的受害者。虽然她脸上已经“打皱”,眼睛已经“干枯”,可是在年节时还要给地主去帮工,她也是一个受压迫的劳动妇女。但是,由于她受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毒害很深,相信地狱之类邪说和“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信条,所以她对祥林嫂改嫁时头上留下的伤疤,采取奚落的态度。还把两个人的谈话内容传扬出去使得镇上的“许多人都发生了新趣味,又来逗她说话了。至于题目,那自然是换了一个新样,专在她额上的伤疤”。至于她讲阴司故事给祥林嫂听,并非要置祥林嫂于死地,柳妈是同情祥林嫂而又给她痛苦的人。

  环境造就人物。祥林嫂的悲剧发生在鲁镇,也正是“鲁镇文化”造就了愚昧的鲁镇人们,被迫改嫁的祥林嫂是鲁镇人们茶余饭后无聊时的谈资。在所有的人眼中,“额上的伤疤”是她改嫁背弃封建道德的耻辱标记,她害怕人们提起,但是人们偏偏还要在她的伤口上添把盐,让她永远铭记痛苦。她由逢人诉若变为沉默无语,祥林嫂始终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一丝温情、一点安慰。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手持礼教的刀剑直指善良、孤独的祥林嫂,直至将她逼近地狱的大门,正如许寿裳说:“《祝福》之惨,不在狼吃阿毛,而惨在礼教吃祥林嫂”。祥林嫂的悲剧是“鲁镇文化”的悲剧,是社会的大悲哀。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正是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悲惨遭遇的真实写照。草芥一样的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洞烛了封建社会的虚假道德,鲁迅正是通过塑造祥林嫂这一典型人物,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深刻地揭露和有力地抨击。

  篇二:鲁迅祝福中的鲁镇有什么特点

  自从历史踏入了男权社会,女性常常是温柔、善良、贤慧、胆小、软弱的代名词,鲁镇的女人们就大多具备这样的特点。

  在平常的日子里,鲁镇的女人大多不停地忙碌着;而在准备福礼之时,她们杀鸡、宰鹅、买猪肉……更是忙作一团。她们非常容易满足,只要能感谢神灵与祖宗的庇佑,只要能祈得来年的平安与幸福,她们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虽然她们只有忙碌的份儿,而没有参拜的资格!

  历来的三从四德是女人们必须遵从的,这在她们身上全都化作了温柔贤慧等诸多的“美德”。《祝福》中的四婶大约就是这样一个代表。她非常善解人意,丈夫鲁四老爷的每一次皱眉,都会成为她“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他的告诫──祭祀时不可让祥林嫂沾手──也便成了她的行事准则。对外人,四婶还颇有些同情心,比如面对第二次守寡再度来求职的祥林嫂,虽然“起初还踌蹰”,可“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竟“有些红了”,并最终收下了她。当然,四婶的同情心并非没有限度,它是以祥林嫂的勤快能干作为前提条件的,一旦前提条件不成立,祥林嫂自然还是要被扫地出门的。

  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镇的其他女人们。当丧子的祥林嫂声泪俱下地讲述着撕心裂肺的“阿毛的故事”时,男人“往往敛起笑容,没趣的走了开去”,而“女人们却不独宽恕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另有一些老女人,因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这些“慈悲”的女人们充分利用她们的片刻闲暇,“特意”寻来,不断地撕揭着祥林嫂痛苦的`疮疤,在“猎奇”之后,不断地享受着发自内心的“满足”。这群女人有一种奇特的功能,她们极会营造快乐,她们甚至能将祥林嫂的悲哀“咀嚼赏鉴”成为她们空虚生活中的无穷的乐趣!

  如果硬要给这个无聊冷漠的人群找一个典型的话,那么柳妈应该“当仁不让”。她,是“善女人”,“吃素,不杀生”,与人为善。但是她对待祥林嫂,却丝毫不像对待其他生命那样富有同情心。对祥林嫂的再嫁,柳妈很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不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在她眼里,生命和贞节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相提并论。她还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扬开去,供他人谈笑赏玩。最后,还是这个柳妈,以她的“阴司”故事,把祥林嫂推向了恐怖的深渊,在谈笑之间,这个“善女人”掐灭了祥林嫂最后一线生存的希望,斩断了她最后一丝生机。

  在这个群体当中还有一个可以满天飞的特殊人物──卫婆子。这是一个乖巧伶俐、能言善辩的老女人,无论什么样的场合与情况,她都能从容应对。靠了这种“本领”,她在豪门与穷人之间八面玲珑地穿梭着,一切可以赚钱的机会从来不会在她手里走脱。小说中的卫老婆子分明就是一个见风使舵、惟利是图的人精。对祥林嫂,她时而利用,时而出卖,吃人不吐骨头,丝毫不顾及乡里乡情。

  祥林嫂本不是鲁镇人,但鲁镇却与她的命运密切相联。鲁镇,并非她厄运的开始之处,那是她躲避厄运的理想之地!不料却成了她悲剧人生终结的地方。她曾经希望鲁镇能有她一处容身之地,可是纵然她捐了门槛,等待她的依然是无家可归;她曾经试图改变命运,却始终徘徊在生命的悬崖峭壁,到最后,衰老、胆怯的她麻木地等待着周遭的众人一同将自己推入深渊。她希望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想看见自己的儿子;她害怕人死后有灵魂,因为她害怕在阴司被锯成两半。这种疑惑是她对自己命运的疑惑,但也正是这种疑惑,这种无法解脱的矛盾,使她受到了极大的精神折磨,最后,悲惨地死去。

  祥林嫂是生活在旧中国的一个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勤劳、善良、质朴、顽强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可以说,这是一个旧时代的理想化妇女形象,但是最终却被彻底毁灭。若论这一悲剧的制造者,鲁四老爷之流的封建卫道士自然是脱不了干系的。那么,鲁镇的那群女人们扮演的又是怎样的角色呢?四婶的呵斥,柳妈的说鬼,卫老婆子的出卖,老女人们的猎奇与满足,构成了祥林嫂精神生活的支架,也填满了她精神世界的所有空间。她们,并没有合谋要害死祥林嫂,她们是不约而同地合力从人间赶走了祥林嫂。祥林嫂死了,死得无声无息,并且很快就被祝福声淹没。鲁镇人不会去思考责任在谁,因为她天生就是一个“谬种”。鲁镇的女人们不会记起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功勋”,因为从来都没有人意识到她们曾经起过的“作用”。她们一如既往地遵循着三从四德,因为她们比祥林嫂幸运得多,她们还有家,还有父亲或者丈夫或者儿子可以遵从,她们只记得祖传的法则: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她们还知道:生为节妇,斯亦人伦之美事。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有一天她们自己也会成为“祥林嫂”。

  鲁镇的女人们并非鲁镇所独有,她们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代表,封建思想吞噬“祥林嫂”的时候,她们是帮凶,殊不知,她们也在被吞噬!她们自己全都是“祥林嫂”!全都是受害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她们是一群恶人,那不符合历史的真实。与其说她们是冷酷无情的,倒不如说她们全都是因为愚昧无知,因为她们同样是被践踏、被愚弄、被迫害、被鄙视的人!

【鲁迅祝福中的鲁镇有什么特点】相关文章:

鲁迅祝福中鲁四爷形象03-30

祝福鲁迅中描写祝福06-28

IGBT的驱动电路有什么特点07-04

英国高中留学有什么特点07-04

合同的特点有什么07-02

桥下镇有中通快递吗?07-12

鲁迅祝福中我的作用03-25

团体意外保险有什么特点07-13

合同语言有什么特点12-09

俄语专业名词有什么特点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