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语文上如何提高想象力
如今虽然实行素质教育,但在考评制度未较大的改变的前提下,受一些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仍不免有走在应试教育的老路上的情形。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种有利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语文上如何提高想象力,欢迎阅读参考。
一、利用现有的语文教材,开启学生的想象力
可以说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开阔视野、储存知识、启发丰富想象力的重要的途径之一。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学者、专家推荐的好文章,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利用好已有的资源,而不是舍本逐末。像《喂,出来》就是一篇带有科幻色彩的好文章,里面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现实,是生活的反映,但又高于现实。在教学时,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启发学生想象力。
再如:在教《未选择的路》时,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训练中,可以应用各种各样方法进行这方面的训练。文中,诗人写了自己选择的一条路,但重点却放在另外一条未选择的那条路,这是为什么呢?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作者的用意,理解其中的哲理,这样在思考讨论中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通过多媒体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录像、讲故事、听音乐等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学生想象力受环境的影响,教师适当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就音乐而言,音乐与文学相通的,它能把听觉和画面统一起来,使之相互渗透,相互强化。音乐容易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浮想翩翩,音乐所引起的想象和联想拉广拉远了,其效果远远超出传统的讲授法所传授的知识。
如在上朱自清的《春》时,放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去感受春天的美好。随着音乐的想起,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在他们印象中的春天就不一样,这时就可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春,而不是朱自清眼中的春了;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我播放了田震的《月牙泉》,先让学生静静的听,听完后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歌词里对月牙泉写得美吗?你能听出演唱者对月牙泉的情感吗?如今月牙泉是否容貌依旧,演唱者为何忧郁无限?听后有何感想?此时,音乐就是导体,它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进行丰富有趣的想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通过习作练习,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这足以说明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那么,应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同时,又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1、通过续写、改写、扩写等方式发挥想象。如《皇帝的新装》续写,它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使情节更丰富、人物更为生动,设置出的情节才会有血有肉,才能吸引读者。再如在教《我的叔叔于勒》过程中,我就会设置这样的情节,假如菲利普一家在旅行中遇到的是有钱的于勒,又会有什么的故事发生呢?学生通过我设置的问题,展开丰富的想像,回答起来,七嘴八舌,极其活跃。至于扩写,最好的方式是对古诗词的扩写,如对《竹里馆》诗句的扩写,首先要设置出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其次再营造出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最后安排一写趣味性的情节,解决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闲情逸致。只有这样扩写,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2、通过看图说话说话的方式练习写作。如给绘本《小蓝和小黄》编故事,在没有给出提示的前提下,会有无数种故事情节。因为,不同的学生,经历不同,体验不同,看法也有区别。这时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千万不能给出标准答案。曾经有一个孩子在图画本上画了一个绿色的太阳,结果被老师和家长纠正过来,因为“太阳应该是红的”。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不敢进行与众不同的想象。在美国,有一位妈妈状告幼儿园,认为幼儿园教会自己3岁女儿26个字母后,孩子再也不能将“0”说成苹果、太阳、足球、鸟蛋之类的东西了,幼儿园应当对这种扼杀孩子想象力的后果负责。那场官司,家长打赢了,并导致内华达州修改了《公民教育保护法》。这说明保持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决不能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命题、半命题作文,写一些想象类型的作文。如《20年后的我》、《30年后的家乡》、《要是我成为--》等。这类想象作文相对来说比较好写,主要因为有现实的素材可以参考,所以写起来比较容易。例如《二十年后的我们来相会》,就可以参考目前学习生活的环境去想象未来的校园,也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同学老师去想象二十年后的他们是什么样的,甚至可以想象一下现在的自己在二十年后又是什么样的?之后再设计一个理想的故事情节,使不同的人在一个约定的日子里走到了一起。在这一天里,同学和老师有了怎样的变化?也是文中应该体现的。
4、进行微童话创作,童话最突出特点就是想象。从古到今,所有的的童话都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童话。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童话的想象优势,借助童话来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读童话,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想象的魅力。编童话,不是胡来,必须在读童话的基础上进行,否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编时要引导学生把不会思维客体说成会思维的客体,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会说话的,由此联想到前前后后的一连串的动作、行为。这样才会有童话的样子。如我的习作《会划线的小鸟》:“清晨,一只小鸟在球场蹦蹦跳跳,看着球场的边线,它也想通过脚印画出一条美丽的弧线。于是,从这边走到那边,又从那边走到这边,走得非常认真,非常仔细。它在心中构思着,两只小脚小心翼翼地画着,直到两脚走累了,才停下。它先把眼睛闭上,要给自己一个惊喜。当它转过身子并慢慢睁开眼时,它惊讶了,这是怎么回事……”通过我的示范,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去找一些物象来习作。
四、通过编排课本剧,拓展学生的想象力
课本剧是在新课标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一,将课堂教学延展到课外,使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仅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而且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想像能力。
如《变色龙》,在改编前,必须仔细研读原作,搜集相关资料,弄清了“奥楚篾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如在原作中“他”两次脱大衣的细节,可作必要的戏剧夸张,目的是为了更辛辣地揭露“他”那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当然做适当的变动也是可以的,如又将原作中的厨师改为“厨娘”,她认为,这样更富戏剧性,演出时更有可看性。这种修改加强了原作的讽刺效果。
再如《孙权劝学》课本剧的编排,我们初中生学习的文言课文大多是故事性的,用编课本剧的方法来学习这类文言课文,一方面可以培养写作水平,另一方面可加深对文言课文的理解,可谓是一举两得。这样编排在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想像,然后进行合理的构想,又符合剧本写作的一般特点,更容易达到训练的目的。
五、通过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联想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能只限于课内,更应该拓展到课外;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要经常带领他们到大千世界去接触,去思考,去学习,去受影响,并有的放矢,随时点拨,方可收到预期效果。语文能力的培养,仅通过课本学习,是非常有限的,必须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来帮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如:看完《西游记》以后,那些妖怪的最后结局有什么规律呢?有背景的妖怪最后都被悉数解救喊回家吃饭。无任何能上台面背景的妖怪要么被当场击毙,要么被迫改变信仰或终身为奴。小妖或妖王家属阵亡达万名以上!提了一些问题,学生就会去想,去查,想象力自然就出来了。
再如,有些同学看了《木偶奇遇记》,我就可提这样的问题:匹诺曹若真实地存在于现在,它对我们有何现实意义呢?就针对长鼻子用途,有的说可用于测谎,有的说可资源再利用,有的说可预测未来,有的说有利于环保等等,总之,学生的回答千奇百怪,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我想也不会有这么多种答案。
以上培养想象力的做法,是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它是根据中学阶段不同年级不同教学内容,采取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它对培养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创新意识都有很好的效果,使学生养成了敢于想象,勇于想象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