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大全
小学数学论文应该怎么写?论文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数学论文范文大全,希望大家多多阅读!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篇1:
论小学数学概念数学
摘 要:现在很多的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其主要是学生对一些数学概念没有搞清楚。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形成概念,正确地掌握和运用概念是极为重要的。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数学;教学质量
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
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
数学概念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
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例如从求出几个数各自的“倍数”从而引出“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等概念。总之,把已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以旧带新,再化新为旧,如此循环往复,既促使学生明确了概念,又掌握了新旧概念间的联系。
3、通过实践认识事物本质、形成概念
常言说,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演示学具,可以理解一些难以讲解的概念。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又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7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7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
4、从具体到抽象,揭示概念的`本质
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适应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要注意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条件,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求概念的含义,沿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去掌握概念。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用“变式”引导学生理解概念的本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概念之后,我经常变换概念的叙述方法,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概念的表述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背硬记的。有时可以变概念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来辨析,加深他们对本质特征的理解。
二、有效巩固概念
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还要使学生熟记并灵活地运用概念。我认为概念的记忆与应用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加强练习,及时复习并做归纳整理,对巩固概念具有特殊意义。
1、学过的概念要归纳整理才能系统巩固
学习一个阶段以后,引导学生把学过的概念进行归类整理,明确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从而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概念体系。
2、通过实际应用,巩固概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势必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用心讲好概念是非常重要的,既是落实双基的前提,又是使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只有学生会运用所掌握的概念,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的数学知识。只有这样,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胥宝凤。基于新课改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浅论[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21—22
[2] 熊玲。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体会[J]。新课程(中)。2011(07):23—24
[3] 黄秀玉。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新课程(中)。2011(03):15—16
小学数学论文范文篇2:
浅议"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从传统的"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一些生活、社会常识,初步具有基本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处理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观念中走出来,变成"计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了小学数学的生活性、工具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创新教学 改革 素质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施素质教育,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正是当前广大数学教师非常关注的新课题。
一、教师一定要了解新课标的基本要求
1、小学数学中的"做数学"理念。"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观点,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在设计课程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规律,尽可能以他们乐于接触的、有数学价值的题材作为数学学习的`素材。小学数学学习"做数学"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理论。
2、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指脑、口、耳、手等各种器官的协调活动的程度。社会文化素质品德素质——爱祖国、爱科学、爱数学,具有勇于进取、勇于开拓、敢于竞争、不甘落后的学习精神。知识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审美素质——指数、形、图、式等的审美修养,能从美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数学知识。劳动素质——具有热爱劳动的情感,养成劳动习惯,掌握一些劳动技能,会制做一些数学模型、学具、测量数据等。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素质——记忆力、思维力、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非智力品质素质——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上述素质教育的内容,要在具体数学教学中,突出各个侧面的基本要求,以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
3、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特点。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比较,具有明显的5大特征:
(1)基础性。科学而全面的认识素质教育,必须从人的发展实质考察。人的发展应包括人的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性的较为稳定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循序渐进。
(2)全面性。实施素质教育是为了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这就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既提高个体素质,还要提高群体素质。全面性的第二层含义是要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不能有任何偏见。
(3)整体性。一是把素质教育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它以怎样的结构形式和运动过程促进学生的全面提高;二是使学生主体形成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知识与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完整的形态;三是从素质教育各要素横向联系看,要方向一致,协调发展,相互发展;从纵向运动看,要层次清楚,衔接紧密,浑然一体;四是把每一年教育对象都作为一个整体对待,针对素质构成特点,扬善救失,使每一个学生都相对的最优发展。
(4)开放性。素质教育要把教育过程视为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性系统,要保持教育与社会实践联系,把单一的封闭的教育逐步改变成开放的格局,逐步建立"班集——学校——社会"的教育系列。
(5)非功利性。作为培养人的素质教育是指面向未来,其特点是周期长,见效慢,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二、让小学生在课堂上,"说、玩、用、记"
1、说。"语言是率领人们冲锋陷阵的统帅,是拨动人们心灵的乐师,是争取人们灵魂的坚强战士。"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已的思维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有效调控教学的主要方法。一年级学生识字少,但已具备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加之一年级学生的手指发育还不成熟,所以强迫学生多写作业,是非常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一年级学生又是非常渴望与人交流的,为了让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我在刚开学的一段时间里,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是"说",即把当天学到的知识和数学课上有趣的事说给家长听。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已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有效地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
2、玩。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为了让学生体会学习乐趣,我把一些作业设计成"玩"。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感受学和玩是可以同时存在的。比如在"比多少"教学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用4个杯子装同样多的水,然后分别放入1调羹、2调羹、3调羹、4调羹糖,猜哪杯水最甜。学生通过实践,发现放糖最多的那杯最甜。第二天,我请学生汇报作业情况,学生基本上都举了手,还说得井井有条呢!在这种活动中,学生不仅体验了水一样多,糖越多越甜的道理,而且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增强了热爱数学学习的好情感。又如:"比高矮"的作业是回家和家长排排队,看看谁最高谁最矮。(巩固比高矮的方法,创设学生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前后、左右"的作业是:请家长坐好,说说家长及自已前后、左右有些什么。以上作业把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联系,为知识的学习创设富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情节,能较好地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形成主动学习。3、用。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俗话说,学以致用。"有用"是人们学习的动力。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题材中学习数学知识,不仅学得有味,而且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总之,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也是我们经常谈及的问题。然而,学习和体验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这并不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数学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数学真正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从而体验数学的意义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