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通用14篇)
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很多时候他们都经历了各种酸甜苦辣依然拥有阳光心态,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1
苏格拉底单身的时候,与几个朋友住在一间窄小的房子里。有人见他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样子,便问到:“几个人挤在一起,太不方便了,有什么可高兴的?”苏格拉底说:“朋友们在一块儿,随时都可以交换思想,交流感情,这难道不是很值得开心的事儿吗?”
过了一段时间,朋友们先后结了婚,一个个都搬走了。只有苏格拉底这个单身汉仍住在那里,他还是那么快活。那人又问:“一个人住多寂寞啊,你为何还那么高兴?”苏格拉底说:“有很多书陪我哩。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有这么多老师与我在一起,随时都可以为我答疑解惑,这怎会不令人快活呢!”
过了几年,苏格拉底也成了家,搬进了一座大楼里。这座大楼有七层,他的家在最底层。底层在这座楼里是最差的,既嘈杂又不安全,而且上面的住户还经常往下面泼污水,丢脏东西,卫生条件糟透了。那人见他还是一副春风满面的样子,吃惊地问:“住在这样的房子里,你也感到高兴吗?”“是呀!”苏格拉底说,“住一楼的.好处太多了!进门就是家,不用爬很高的楼梯;搬东西容易,不必费很大的力气;朋友来访方便,不用一层楼一层楼地去打听……最妙的是,还可以在空地上养花种菜,哈哈,简直是乐趣无穷!”
一年后,苏格拉底与七楼的一位朋友换了房,从最低层搬到了最高层,依旧很快乐。那个人故意问道:“先生,想必住七层楼也有诸多好处吧!”苏格拉底说:“是啊,你猜得没错!例如,多爬几阶楼梯可以锻炼身体,有利于健康;光线好,看书写文章不累眼睛;没有人在头顶打扰,白天夜晚都非常安静。”
后来,那人遇到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他问:“你的老师总是那么快快乐乐,可我却觉得他每次所处的环境并不那么如意呀?”柏拉图说:“快乐与否,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2
徐霞客从小便立志游遍祖国的名山大川。成年后,由于放心不下寡母,他迟迟没有出行。母亲了解儿子的心意,对他说:“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像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在母亲的鼓励下,21岁的徐霞客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背着简单的行李,告别了母亲和妻子,开始了他一生孤独而漫长的行程。他在每年的春天出门,深秋返回,与家人作短暂的团聚之后,再于翌年的春天出游。在徐霞客34岁那年,他的母亲病倒了,看着年迈重病的母亲,他决定中断游历,留在母亲身边尽孝。可是,这位80高龄的老人却并不赞成这个决定,一再催促他再次出游,去完成考察祖国山河的使命。母亲病愈后,见儿子仍无出门的打算,便坚决要求陪同儿子一同出游。面对毅然决然的老母亲,徐霞客只好答应下来,陪同母亲走出了家门。考虑到老人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徐霞客只带母亲游历了宜兴和句容等地。这段象征性的行程虽然短暂,亦无风无浪,却为徐霞客后来的.游历增添了无穷的动力。
三十多年间,徐霞客靠两条腿先后游历考察了十六个省,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一直坚持写游历日记,陆续写下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遗憾的是大部分文字已经流失,只留下一部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3
安格拉·默克尔出生于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母亲曾经是位英语和拉丁语教师。安格拉的爸爸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神学院院长。安格拉的父母对她要求很严,总希望她能够出类拔萃。她牢记父亲对她的教诲,在各个方面都很刻苦,即使是在最差的体育方面,她也做到了坚持。 安格拉12岁时,有一次非常难忘的经历。
那是在体育课上,老师要求大家练习在跳水台上跳水。一群小女孩都已勇敢地从3米跳台跳下水后,只剩下一个小女孩没有跳了。她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就是不敢迈出脚步。老师在旁边鼓励她,周围的同学也在鼓励她,但她就是害怕,还流下了眼泪。 “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老师有些不耐烦起来,说话的语气已经带着一些责备的味道了。小女孩听了,腿抖得更厉害了,但是她艰难地退了一小步,又前进了一大步,往池子里看了看——3米的高度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挑战。突然,周围的'人看见她闭着眼睛跳了下去,水花溅得很高,但掌声却响了起来。 “安格拉,我们都为你自豪,你是怎样战胜自己的胆怯的?”旁边一个叫弥洁娜的伙伴问她。这个叫安格拉的12岁的小女孩已经抹干了泪水,穿上了衣服。但她用发颤的声音慢慢地说:“我突然想起了爸爸说过的一句话,他说在困难的时候就算闭着眼睛也要往前迈一步。” 大家听了这句话,都受到了鼓舞,纷纷报以更热烈的掌声。 因为这样一个信念,安格拉没辜负父母的厚望……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4
在新书《王蒙八十自述》中,王蒙写道:“到2013年10月,我满79岁实足年龄,按照中国咱们本土的习惯,可以毫无迟疑地自称八十老翁了。”这位八十老翁在书中披露,作家铁凝曾特别送他 “高龄少男”的称谓。铁凝觉得王蒙在古稀之年,还像个少年人一样对什么事都感兴趣,都跃跃欲试,真的不像是个老人。
生活中的'王蒙的确和他的同龄人不太一样。王蒙手举着儿子买的苹果手机讲起了自己的“掌上时代”。从最初打电话、发短信,到现在微信、彩信样样都能来,“我就觉得一个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很有意思,学习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那个事情本身,而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英语、德语、俄语、法语、日语、波斯语,王蒙都自学过,发音也过得去。王蒙揭秘道,他不是专门的翻译家、外交家,但学习不同的语言,让他觉得生活越来越可爱了,对生活的陌生感、距离感越来越少了,“大街上都是人,你和谁都没有距离,你写出小说来多有把握呀。”
一位德国汉学家翻译了王蒙大量作品,但他完全无法理解王蒙当年曾被打成“右派”这段经历,“你怎么能够忍受这种状况,如果是我的话,要么自杀,要么发疯。”而王蒙有自己的想法,“与其发疯、自杀,还不如自己好好学习,做个‘阳光男孩’。”说这话时,满屋洒满了阳光,作家王蒙的笑声让阳光变得更温暖。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5
萧伯纳是英国杰出的戏剧作家,被誉为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他不仅以剧作高产闻名,还因健康长寿备受关注,他高寿94岁,是世界文坛有名的寿星。他的高产和高寿得益于强健的体魄和睿智的头脑,而这两者又和他自小养成的`钟情素食、挚爱阳光的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萧伯纳出身贫苦,从小就养成了朴素的生活习惯。饮食方面,萧伯纳一生喜欢素食,一日三餐多半是可可茶、黑面包、通心粉、小扁豆、鸡蛋和一定数量的生菜。而且,萧伯纳终身禁烟忌酒,连含有刺激性的咖啡都很少饮用。
这种饮食方式,和我国传统医学倡导的“平易恬淡”的素食养生观有异曲同工之妙。《吕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指的就是肉食。现代医学也证明,日常饮食中少食油腻荤腥,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脂肪、胆固醇含量低的素食,能均衡身体营养,减少心脏病、肥胖症、高血压和癌症的发病率。而且,谷类、豆类富含的麸酸和维生素B,是让大脑细胞活跃的主要成分。所以,素食可以增强人的智慧和判断力,从而变得更聪明。
除了钟情素食,萧伯纳对阳光的酷爱可以说已经到了“顶礼膜拜”的地步。英国是个多雾的国家,经常见不到阳光。作家为了沐浴到更多的阳光,在庭院里建造了一间结构特殊的木屋,屋子底部安装了转动机关。这样,木屋就可以随着太阳的移动而转动。他在屋里写作、生活,就能经常接受阳光的沐浴。
有了阳光,萧伯纳就会变得思维敏捷、运动活跃,比如在阳光下游泳、划船、爬山、打网球、骑单车等等,都是萧伯纳喜爱的运动方式。这些户外活动既缓解了写作疲劳,又锻炼了身体。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6
杨光是一位盲人歌手,我喜欢听他的演唱。他的歌声宽厚、富有磁性,特妙的是,他能模仿很多著名歌唱演员的声音,在享受音乐之美时,还能享受他带来的欢乐。杨光善于在演出现场与主持人“交换意见”,使我们有机会了解他的成长道路很坎坷。在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杨光以一曲《我是阳光》,感动过无数人,像歌名一样,带给了人们“阳光”般的温暖。
我也聆听过世界著名盲人歌唱家波提切利的演唱会,与杨光带来的效应不一样的是,后者更多的是带来艺术享受。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需要音乐艺术,更需要阳光般的欢乐。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问题,甚至会遇到非常难熬、严重的问题,假如那时哪怕有一丝一缕阳光照射进来,都会给这一片阴暗地带带来光明。我们太需要杨光那样的用艺术的、轻松的方式开怀、解忧了。我们同样需要榜样来为我们做出示范,在感受阳光时,自己也成为别人的阳光。
当我许多次在电视中听杨光演唱后,问自己:想过没有,杨光为什么能成为阳光?这肯定与生活中需要阳光、却又缺乏阳光有关。与之关系密切的还有,在我们周围总会有一些阴暗面,会有一些心理阴暗的人。几年前发生的视频播放高跟鞋踩死小猫的事件,无论具体原因是什么,都逃不脱是展示阴暗心理的典型。对这样的视频的围观,不管是否“喜好”阴暗,或者是一时糊涂、一叶障目,在那些地带发出的声音,总是让人产生沮丧和怀疑,总是让人非常不舒服。令人防不胜防的是,有些阴暗的声音往往打扮得很美丽、振振有词,“歪理十七八条”。歪理多了、听多了,心里的阳光就会暗淡下去。阳光灿烂的天空偶尔飘过几丝云彩是美,假如乌云密布,还会美吗?况且,这些由乌云造成的阴暗是人为的,它可能来自网络,也可能来自生活的某个角落。阴暗现象会用各种不同的方式乔装打扮,即使是能量巨大的太阳,也会有黑子。当然,黑子只是太阳内温差引起的自然现象,它虽然总是存在的,却并不能阻挡阳光的普照。
不过,偏偏有人相信、喜好阴暗,而阴暗一经打扮,就会像黑子一样,躲在太阳之中,产生负效应。说得小一点,假如一个人一段时间处在阴暗中,哪怕并非主动,只是落入了别人的陷阱,那么,他自己无法快乐,还会给与他有关的人,带来负能量。而喜欢阴暗、心理阴暗的人,哪怕只是一时半回,也可能会给自己的很长一段生活道路和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我有很多朋友,其中有工人,也有作家、艺术家和当领导的`。他们中有的人经常用自己的阳光去影响别人,诸如一起说说开心话、开心事,一起吃饭、旅游,一起帮助别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甚至帮助陌生人解决生活困难。但也有极少数人,故意用自己的“不开心”、用自己阴暗的心理去影响别人。有意思的是,许多年后,他们自己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后者往往各方面都原地踏步、口碑不好,甚至身体欠佳;而前者却往往事业、家庭都很幸福。前者不管是当领导了、成名成家了,还是建起了幸福家园了,不知道大家察觉没有,他们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的心胸都很宽,装着自己的同时,也装着很多很多朋友,装着许多需要他帮助的人。在我看来,他们用生活中的阳光,温暖别人的同时,上苍很公允,让他们自己也感到了温暖。
我们总是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要做到这点,前提就是心里有阳光。当我们用别人的阳光、社会的阳光来照亮、温暖自己时,哪怕闪过一个念头:也用自己的阳光去照亮、温暖别人,这已非常可贵了。当跨出行动的一步,那就需要赞赏一下了,假如已有成果了,那我们一起拥抱他吧。这当然只是一种善良的愿望,现实并非如此简单,这就是生活。所以,杨光啊、杨光,你知道吗?在你歌唱的时候,在你展示自己的模仿秀魅力的时候,有多少被感动的人,是冲着你的阳光来的,又有多少人在悄悄呼唤,不,是大声呼唤:我们爱你,阳光。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7
还记得初上荧屏的印小天,阳光充满活力,周身都是健康向上的劲儿。《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里的痴情大男孩儿的形象,甚至为了爱情敢于抛弃一切,让人过目难忘。父亲是军人,母亲也当过兵,爷爷奶奶都是老红军,如此“鲜红”的家庭氛围,让印小天从小就有着军队一般的成长环境,无论是外形和气质,军人世家出身的他,也总有一股浓浓的正气总挂在他尚有些稚嫩的脸上。
阳光、正派的特质,也自然跟随着他一并成长。因此,在印小天刚刚入行的大多数作品中,皆以此类型的角色为主。诸位大导、名编剧甚至同行们看上印小天的优点的,也都是因为他难掩的正气阳光的特点。事实上,这不但给了印小天不少参演或主演一些正派角色的好机会,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的戏路和发挥的空间。或许,很多人还对印小天在2004年上半年那部与孙俪和何润东一同主演的《一米阳光》有印象。尤其是印小天饰演不务正业的纨绔子弟年立伦的巨大转变,因一场家族阴谋和铭心刻骨的爱情,在遭遇与身世、情绪与情感的动荡过后,一股浓浓的责任感在他周围。从此,印小天的荧屏的优质形象,稳稳的确立。
他就像那雨后刺破乌云的一缕阳光,热爱生活,热爱表演事业。也不断在这二者的有效的平衡中,感受着生活的意义和表演的乐趣。近些年,小荧屏上佳作不断的印小天,大银幕上也逐渐加快了步伐。先是在一些时尚都市和爱情喜剧类型片中的小试牛刀,如今又在八一厂年度巨献的'战争大戏《百团大战》中领衔主演。毫无疑问,军人的戏最适合他不过。尤其是早已在《枪林弹雨》和《马上天下》等剧中已然轻车熟路的表现,抗战题材对他来说早已不在话下。
让男人成熟的除了事业就是爱情和家庭。事业上顺风顺水的印小天,也终于像所有的到了这个年纪的男人一样,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爱情成正果,家庭圆满的好日子。从不靠绯闻只靠实力的他,钟爱的另一半来自娱乐圈外。眼下,进入享受家庭和爱情的美妙节奏的印小天,也在期待着事业与生活的进一步转变。已为人夫的感觉是美丽的,拥有属于自己的小家更是温馨的,尤其是在每每接受采访时,一提到自己的另一半都幸福感四溢的模样,让人艳羡。而幸福中的印小天也流露出对下一代的期待,以及对未来事业的期待!就像东北同乡佟大为,晋级家长的同时,其表演事业也水涨船高。而纵观印小天闯荡娱乐圈十余年的经历,诸多角色众多优秀作品的成绩,好老公、新奶爸的形象,以及都市暖男、好情人的赶脚,都很适合他。也好期待快有一天,看到印小天参与的《爸爸去哪儿》。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8
虎虎生威的气势、熟练的反手横打和富有想象力的进攻是王皓在赛场上给人的最大印象。然而在赛场下的王皓性格非常内向,加上稚气未脱的孩子脸,实在很难令人相信这和赛场上的是同一个人。
尽管不善言辞,但是王皓却始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和他聊过天的人就会知道,王皓平静得根本不像一个大男孩。有时候我跟他开玩笑,自己都笑得快不行了,他却只是那么淡淡一笑,好像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刺激得了他一样。希望王皓在赛场上也能保持这种遇事不惊的平静。
论实力,王皓足以挑战世界乒乓球坛任何一位强敌,惟一缺少的可能是比赛的经验、智慧和对自我情绪的`克制。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的王皓承受的外界压力相对比较少,只要在比赛中能够稳住自己,打出气势,雅典奥运将是他扬名世界的最佳舞台。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9
1996年,他从湖南电视播音专科学校毕业。一个中专生要想在电视台找到立足之地谈何容易?刚进湖南卫视时,他什么都做不了。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被安排去做剧务。所谓剧务,说难听点就是台里的打杂工。一次,编导让他搬200多张椅子。那是什么样的椅子呢?不是折叠的,也不是塑料的,清一色的粗笨木制高背椅子。一次只能搬动两张,这样要来回走上百趟,既费时,又辛苦。他累得满头大汗,也没一句怨言。
搬椅子扛凳,这种活儿干多了,谁都觉得没意思。他却能苦中找乐,给自己减压!一次,现场来了256个观众,台里还给每个观众准备50多件礼品。礼品多得让人看了就头痛,什么卤蛋粉,电灯泡,面条,酱油……好像把超市搬进来一样,林林总总地摆了一大堆。这么多椅子要搬进现场,还有如此多礼品要一一地分拣出来,送到观众的面前,有的剧务开始有意见了。他却乐乐哈哈地说:“没准!今天我扛的椅子,有可能会是毛宁坐的。”
当有人抱怨时,机会终于来到他身边。这一天距他进台时间仅一年。
一次,台里搞大型活动,搬椅子扛凳的事总是少不了的。忙活了一天,大家都很辛苦,想早一点回去休息。可是,台领导觉得东西摆好了,应该派人看着,别让人破坏现场,就点名叫他和另一个剧务留下。另一个剧务却说:“累了一天,总该让休息下吧!再说,这样的事应该由保安来做。”可他没有推辞,赶紧圆场:“没关系,我一人就行了,你回去休息。”
就这样,他泡了一碗方便面就算是晚饭,然后一直守在那里。台长半夜巡视,见到桌上的方便面碗,心疼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他照实回答了。台长很赏识眼前这个不怕吃苦的小伙子,就提拔他为“现场导演”。
现场导演也不是什么光鲜的职位,可他干得很认真。由于观众人多,又没经过培训,稍有不慎就会影响现场气氛。他就抓紧时间给观众培训,告诉他们:什么时候要鼓掌,什么时候要举牌,什么时候起哄,什么时候保持静默。搞一场活动,录一次节目,他都要讲得口干舌燥。在现场录制时,他会随时根据节目的进展情况,带动观众配合,一时站起,一时鼓掌,一时举牌,成了场上最活跃的一个人,也是最累的一个人。
本来他鼓掌只是象征性的,自己也不一定要鼓,他却自己带头鼓,而且是很用力地鼓。有次演出结束后,台长让他过来,说:“把俩手伸出来。”他伸出拍得发红的双手,台长说:“你们看,这个现场导演多么的投入,连鼓掌都这么卖力。”
1998年,湖南卫视《真情对对碰》节目缺一位男主持,台长想到了他。
就这样,汪涵做起了主持人。近20年的主持生涯中,他获得过许多荣耀。从做剧务到节目主持人,汪涵只用了两年时间。对此,他感触颇深:“要学会承受!就是用心地做好该做的每一件事。上天抛给你的东西,用自己的双肩去承受,不管抛多少先扛着,扛着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身体更加坚强,双臂更加有力。这样的话,有一天它馈赠给你更大礼物的时候,你能接得住。”
好作品不会从墨水中流出。
1900年,24岁的美国青年杰克·伦敦创作的'第一本小说集《狼子》出版发行后,不仅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一举挤进知名作家的行列。同时,也让他得到了一笔优厚的收入。这笔稿费让原本生活还处于贫困线上的杰克·伦敦稍稍摆脱了困境。
由于家庭生活一直非常清贫,杰克·伦敦自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虽然现在获得了一笔可观的稿费,但他写作起来仍像以前那样节约:每次,在稿纸上写作时,在写完稿纸的正面后,再反过来写稿纸的反面,从不浪费一丁点地方。
一天,一位朋友来杰克·伦敦家里做客。当时杰克·伦敦正在进行小说创作。他抱歉地让朋友稍等片刻,等他写够1000字后,就立刻停笔过来陪他。
十几分钟后,杰克·伦敦写完字快步走了过来。朋友好奇地问他:“你天天都在写作吗,每天大概要创作多长时间?”
杰克·伦敦微笑着回答道:“我每天规定自己只写上1000字左右。同时,每星期只写作6天。剩下的那一天,我会将自己前6天的稿子再全部进行修改,并反复推敲,决不容许文章里有半句废话。”
朋友好心地对杰克·伦敦建议道:“你现在的生活并不算多么富裕,为什么不多挥上几笔,每天写上四五千字甚至一万字,那样的话,不就能多换一点稿费吗?更何况,以你现在的名望和威望,还担心编辑会不刊登你的稿子吗?”
杰克·伦敦听后,严肃地回答道:“一个人如果只考虑填饱肚子,一定写不出好的作品来。须知,好的作品不是从墨水中流出来的,而是用心写出来的。写作好比砌墙,每一块砖都必须经过郑重选择,这样才能盖起富丽堂皇、风雨不动的宫殿来!”
确实有许多捷径可以使我们获得一时的鲜花和掌声。但要谨记一点,想要获得众人的认可,还需脚踏实地一步步走下去。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10
苏格拉底和拉克苏相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游览一座大山。据说,那里风景如画,人们到了那里,会产生一种飘团欲仙的感觉。
许多年以后,两人相遇了。他们都发现。那座山太遥远太遥远。他们就是走一辈子,也不可能到达那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拉克苏颓丧地说:“我用尽精力奔跑过来,结果什么都不能看到,真太叫人伤心了。”
苏格拉底掸了掸长袍上的灰尘说:“这一路有许许多多美妙的风景,难道你都没有注意到?”
拉克苏一脸的尴尬神色:“我只顾朝着遥远的'目标奔跑,哪有心思欣赏沿途的风景啊!”
“那就太遗憾了。”苏格拉底说,“当我们追求一个遥远的目标时,切莫忘记,旅途处处有美景!”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11
梁思成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学教育学家。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并多年活跃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
1928年,梁思成学成回国后应东北大学之邀去沈阳创办了建筑系,任系主任和教授。在东北大学建筑系草创之时,梁思成和林徽因既是组织者,又是仅有的两名授课老师。梁先生特别注重启蒙教育。开班第一课,他先在黑板上一笔画了一只小狗,问大家这是什么?大家齐声答狗。又在小狗的旁边画了一座与小狗大小差不多的小屋,问学生这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狗窝。他又在狗的旁边画一个大的屋子,再问学生是什么,学生都说是房子。梁思成笑了,说“狗窝”和“房子”,一个是狗睡觉的地方,一个是人居住的地方,这就是“尺度”的含义。
与“尺度”同样有趣的,是梁先生在讲到更加抽象的“比例”这一概念时,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小婴儿和一个成年人,然后又在成年人旁边画了一个和成年人同样大小的婴儿,问同学们两个谁是大人谁是小孩,同学们照实回答,梁先生笑着说,“这就叫比例”。并说建筑也和人一样,各种建筑有自己的'特点和比例,如果尺度弄不好,让人看起来像拔高了的小孩或缩小了的大人。
大师就是大师,两个难以用语言轻易讲通的抽象概念就在谈笑间烙印在每位同学的记忆深处了。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12
哲学家冯友兰与梁漱溟是好朋友。当年,梁漱溟给他讲过《印度哲学》。梁漱溟出版《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后,在美留学的冯友兰给梁漱溟写了一封三千字的信,提出自己的意见。梁漱溟很感动,将此信收藏了60年,足见他们的诤友情深。
不过,两人的友谊也有出现裂痕的时候。1973年,冯友兰发表了一些“批孔”的文章。梁漱溟看到后很生气,认为冯友兰违背了原则,没有立场。1985年,冯友兰九十大寿,他的女儿宗璞按照父亲的意思,打电话请梁漱溟光临,梁漱溟回信批评了冯友兰当年“批孔”一事,果断拒绝了。
对此,冯友兰不仅没有生气,反倒觉得梁漱溟很直率,随后还给他寄去了自己的《三公堂自序》一书,并附信道歉:“来书直率坦白,甚为感动,以为虽古之遗直不能过也,故亦不自隐其胸臆耳……”梁漱溟收到书信后,见老友意识到“应该实事求是,不应该哗众取宠。写文章只能写实际见到的,说话只能说真想说的”后,他改变了态度,主动回信表示希望见面。1985年12月24日,冯友兰来到梁漱溟家里与他相聚。这次见面,气氛友好,两人相谈甚欢。梁漱溟还特意将自己的著作《人心与人生》送给冯友兰,并亲题赠言。
面对好友的“绝情”和直言批评,冯友兰没有心存芥蒂,而是虚心接受,并作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冯友兰诚恳的态度,自然也赢得了梁漱溟的谅解。冯友兰主动化干戈为玉帛的这种行为,折射出的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这种交际方式和交际心态,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精妙的处世哲学。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13
他来自于一个陕西小镇,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连续创业,从媒体到互联网,再到自行车完成三次不同的人生跨界,同时,他也成了韩寒、蔡崇达的至交好友。
大学毕业时,他的第一份工作选择了媒体,但仅仅在媒体行业中工作了20个月,便辞职创业。
辞职后的他,在2004年创办了久邦数码,其首创的中国手机免费互联网模式,被《福布斯》誉为“无线互联网的曙光”。
随后,在2012年他决定出海,专注安卓平台的移动互联网App开发,在死掉20多个产品后,他终于做出了一款基于Android系统的“GO桌面”,在2013年注册用户超过3亿,并在Google Play 全球应用发行商中下载量排名位居前列。
2014年已经创业有成的他,辞去久邦数码总裁职务,加入700Bike,成为联合创始人。
一年之后,他带领700Bike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1500万美金,估值正式超过10亿人民币,同年,700bike发布了名为“美术馆、百花、后街和银河”的四大系列新一代城市自行车产品。
他说,他要把700Bike做成一个生活品牌。
他就是张向东,如今700Bike的联合创始人,一手将其打造成为估值超10亿的的“千里马”公司。
本期《对话千里马》邀请到了张向东,主持人则是他的好友《皮囊》作者蔡崇达,今天,这一对“好基友”将与我们分享从爱好到事业、从媒体到创业、从焦虑怀疑到砥砺前行的内心体验与创业经历,看一看这位“连续创业者”和“文艺青年”如何打造自己的“骑行千里马”?
1 谈创业:把人生最大的爱好用来创业,既是幸运也是不幸
将自己热爱的事情当作事业,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过多的接触、剖析甚至嚼烂一项“爱好”,反而容易让人远离爱好本身带来的纯粹乐趣。
张向东谈到这一点时,显得有些遗憾。他讲述自己去年去意大利骑车时,总是在骑行过程中想到测试、性能、优劣,与过去骑车时单纯享受风吹拂过身上感觉,想着晚上吃肉喝酒的自己已经截然不同了。
但是实际上他认为自己还是幸运的,人一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所以当他信仰互联网时,他就毅然创办久邦数码;当他热爱自行车时,他就率性选择参与创办700Bike。
也因为这一份热爱,张向东说“做事情的时候感觉也会更敏锐、更清晰一些”。
2 与韩寒、蔡崇达一样贴着“文艺青年”和“小镇青年”标签的张向东,有一点自信,又带一点自卑
热爱骑行与写作,出版过《短暂飞行》、《创业者对话创业者》等书,张向东的身上一直有着文艺青年的标签,同时也被人认为是文艺青年创业的鼻祖。
而这份文艺,也让他敏锐的发现,在知识付费、消费升级越来越得到消费者接受的时候,文化的积累会成为一个品牌肥沃的土壤。
除此之外,张向东在分析自己时,还提到了他身上小镇青年文化中的那种自卑与敏感。
在对话千里马中,当主持人蔡崇达说到关于小镇青年自卑时,张向东深有感触,“就像我刚入大学的时候,我的同学都已经会编程了,我却连电脑的电源开关键在哪里都不知道。”
而在700Bike中,这种自卑感更多的来自于自身所从事的自行车事业,相对于欧美产品与品牌,现在所做的产品还远远不够国际化。
正是因为这种自卑感,张向东总是能不断地认识到知识结构的缺陷,通过不断地学习,嗅出生活和时代的变化中的创业机会。
3 对融资的理解逐渐变化,找准基金的偏向、布局与阶段性
在谈到初创企业融资的问题时,张向东也坦陈自己的理解发生过变化。
在几十年的创业经历中,他发现基金也有其自身倾向与偏好,资金与项目的结合需要更精确的匹配才能产生更高的命中率与匹配度。在投资细分的大趋势下,应当瞄准投资人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资金。
“千里马”只有找准“伯乐”才能在众马之中脱颖而出,资本与项目也只有相互“投契”才能获得信任、实现对接。
同时,张向东对于初创公司与投资机构也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看法,“第一个,不要神话,第二个,不要美化。第三个,投资人和创始人是有可能成为朋友的。”
而如今,在中国有许多创业者,尤其是初创企业或者比较年轻的创业者,会神话投资人。但是就投资来说,双方对接的本质是优质资源的自由选择与自由结合。虽然存在一定利益博弈关系,但更多是建立在双方信任、价值观相符的基础之上。
其次,投资人和创业者其实更应该是朋友关系,大家互相认同,拥有默契,才会使投资这件事情,形成长期的价值。
4 创业的痛苦:曾经死掉20多个产品,在年会上泪崩,后来找到调整心态的秘诀
在聊到创业所带来的焦虑时,张向东显得十分动容,其中说到曾经做“GO桌面”之前,内部曾经先后孵化过20多个产品,连自己都不知道哪一个才是战略产品,一个一个的投放到市场实验,谁不行了就把谁砍掉,解散的团队两只手都数不出来。在某年年会中,张向东甚至痛哭出声。
但后来,张向东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对于创业来说,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创业就是在不断的解决问题,创业的乐趣也是解决问题。
在这以后,张向东便找到了对于他自己来说,缓解焦虑的.方式,通过骑自行车来释放压力。同时,骑行对于张向东来说也在慢慢变化为具有仪式感的存在。
他说到,曾经的他选择一条无人的路线一路狂骑,耗尽体力,目的只是为了更多的享受那种身处路上的焦虑、孤独,再到逐渐平静的感觉。
创业和骑行有一点很像,在漫长的行程中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踏频,让节奏和方向随心而动,变的像呼吸一样自由。
如今,在全民焦虑的时代环境下,创业者更需要学会从生活中抽离,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与空间,花一点时间从更高的角度去思索企业的战略方向、产品选择等宏观问题,具备和保持将工作和生活剥离的能力。
虽然张向东一直被贴上文艺青年的标签,但是他却反对将创业程式化或者文学化。放弃预设程序的幻想,创业是一个残酷的商业游戏,遇见问题与解决问题才是真实的两个部分。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 篇14
陈伟霆父亲早逝,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但哥哥姐姐都比他大十几岁。像母亲一样,哥哥姐姐非常疼爱陈伟霆,但对他也都有严格的要求。有一天,哥哥多方打听,找到了已经好多天没有回家的陈伟霆。小时候因为父亲的离开他沉沦了,长大后为了家人的期望他爆红了。
有句话说得好,在娱乐圈成名的背后,都有十年台下的艰辛,都有一份不平常的坚持,陈伟霆自然也不例外。他十多年辛勤的摸爬滚打,在这个漫长的蛰伏期里,陈伟霆似乎都是在等待这一次的奋力跳跃,也只为迎接破茧成蝶的一天。陈伟霆只用了一部《古剑奇谭》就完成了从“万年新人王”到“新一代男神”的逆袭。
就当很多人都在感慨陈伟霆幸运的时候,他却说:“我并不是一夜成名,我的青春也有奋斗。”
对于陈伟霆来说,这次的成名逆袭的确有点太突然,让他还不能完全适应。但这个圈子就是这样的,有的人一夜成名,有的人却打死也不红,有的人则沉寂多年后咸鱼大翻身,从二线小咖到走红内地,只有混过HK娱乐圈才深知走到这一步有多不易。
陈伟霆红遍大江南北,但是他的演艺之路真的走的很艰辛。走红内地之前,陈伟霆已经在香港出道8年,从选秀比赛到成为歌手,主持节目、拍电影,道路却一直平平。被港媒嘲笑是“万年新人王”。直到2013年他将重心转向内地市场,接拍古装剧起家,武打戏力求逼真不惜亲自上阵,成功建立帅气硬汉的形象。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陈伟霆一直缺少的是机遇,当他遇到了《古剑奇谭》,也验证了这句话:金鳞岂非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最近几年,陈伟霆凭借俊朗的外表,绅士有礼的风度和温柔体贴的态度,成为万千少女心中“国民男神”的代言人。他也凭借精湛的演技追逐到了观众的目光,从默默无闻到家喻户晓,从低谷瓶颈到高峰当红,看似幸运的走红过程,中间充满了艰辛与努力。生活的`磨练帮助陈伟霆更好的塑造角色,惬意的追求更真实的自己,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热爱。
在演艺圈的浮浮沉沉中,他是明明可以靠长相吃饭,却偏要靠自己的努力、实力与天赋红透半边天的明星。陈伟霆却依然坚持自我特立独行,活跃在无数歌迷和观众的视线里。人前风光,人后努力,敬业、明智、暖心,这就是粉丝们日思夜想的完美男神陈伟霆呀!
【阳光心态的名人故事】相关文章:
阳光心态,决胜高考07-19
国旗下讲话:阳光心态12-08
阳光心态心得体会11-16
教师阳光心态心得05-31
阳光心态的心得体会02-24
演讲名人故事03-15
名人雕塑的故事11-02
励志名人的故事07-16
名人故事作文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