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走出育儿的十大误区
误区之一:婴儿越胖越健康
为了让宝宝健康成长,许多家长想尽办法为婴幼儿补充各种营养品,有的随时随地给婴儿喂奶,有的还定时补充锌、铁、钙,服用氨基酸等,认为孩子白白胖胖才健康。事实上,胖并不等于健康,如果总是喂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又总是将孩子抱在怀里,缺乏必要的运动,孩子会出现营养过剩。
误区之二:为防脸抓伤,婴儿戴手套
婴儿期的宝宝,经常漫无目的地乱抓,有时还会把小脸抓伤,不少家长就给孩子戴上手套保护皮肤。这种看似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实并不科学。一是戴手套会直接束缚孩子的双手,不利于触觉的发育;二是如果手套内的线头脱落,容易缠住孩子的手指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正确的方法是勤剪指甲,可在婴儿熟睡时修剪,同时注意避免碰伤。
误区之三:使用学步车,婴儿发育快
生活中,我们常会看到婴儿推着滑动的带轮坐车———学步车,蹒跚学步的样子,研究发现,使用学步车并不利于婴儿的正常发育,不会帮助孩子走得快和锻炼腿部肌肉。不论是坐、爬,还是走,都要晚于不坐学步车的孩子,而且学步车还会增加婴儿受伤的风险。因此,国内外儿科界并不提倡使用学步车。
误区之四:益智玩具可提高智商
研究发现,让孩子整天陷入各种识字卡片和益智玩具中,不但不能开发孩子的智力,还会使其受到损害。在生命的最初三年,某种特定的产品或经历未必能提高智力。就连1993年曾轰动全球的研究成果———莫扎特效应(古典音乐对儿童智力有独特帮助)也被证明是一种误解。事实上,幼儿的大脑发育要通过多种感官刺激,除了古典音乐,还包括各种类型的音乐。
误区之五:婴儿必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睡觉
事实上,9~10个月大的婴儿大多数可以在有杂音的环境中安睡。婴儿应学会在充满杂音的环境中睡觉,比如电视的声音,自然界的各种声响,这样有助于他们适应各种环境,因为不可能存在绝对安静的环境。当然,孩子如果有夜惊、哭闹等现象出现时,要注意有无缺钙情况的发生。
误区之六:婴儿睡觉要盖好被子
多数家长认为,婴儿睡觉时必须用毯子或棉被包裹好,否则会感冒。实际上,在充分保暖的基础上,如房间温度合适,婴儿穿着足够的衣服,是没有必要再盖被子的。如美国儿科学会就禁止在婴儿摇篮中放置枕头、被子、长毛绒玩具或其他物品,原因是这些物品会增加使孩子窒息的危险。
误区之七:做梦对健康有害
有的婴儿会在睡眠中微笑或发出呓语,家长就担心孩子常做梦会影响健康。其实,还在母亲子宫里等待降临人世时,胎儿就已经会做梦了,并且以这种方式进行“脑部体操”。科学家们通过记录胎儿的脑电波发现,婴儿与成年人一样,也有快速动眼的睡眠阶段,这一阶段便伴随着做梦行为。虽然这种梦境可能没有任何具体内容,但是有助于他们脑部神经网络的发育形成。
误区之八:婴儿趴着睡,头形好看;即使呕吐,食物也不会被吸入肺内
婴儿期的宝宝,有时总爱偏向一个方向睡觉,这样会把头睡偏。正确的方法是细心观察,及早发现和预防,使之反方向睡。认为仰卧睡觉会窒息的担心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健康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非常小。正如美国儿科学会忠告,要求所有的孩子在不存在障碍的地方都能面朝上睡觉,因为面朝下趴着睡,发生突然死亡综合征的危险性很大。
误区之九:婴儿穿硬底鞋可以保护踝部,使腿保持顺直
其实,鞋的作用是保持脚部舒适,特别是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儿,一定要穿软底、舒适、宽松的鞋。各种防碍脚部发育、造成脚畸形的鞋,如硬底鞋、尖头鞋等应特别忌讳。
误区之十:孩子发烧时,最好洗个冷水澡
如果给发烧的幼儿洗冷水澡,会使体温更加升高。正确的方法是更多关注引起发烧的原因,而不是发烧本身。
【走出育儿的十大误区】相关文章:
走出实施HRMS的误区07-13
怎样走出面试误区?07-02
走出校园招聘误区07-02
四大育儿误区06-28
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如何走出07-04
要走出漠视生物的高考误区07-03
教你如何走出流程管理的误区07-02
顺利走出面试误区的方法07-13
年轻白领应该走出的保险误区07-03
职场十大误区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