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时间:2022-06-28 01:54:33 职场健康 我要投稿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在幼儿的成长中,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么相关的论文内容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幼儿心理健康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一、心理健康对幼儿和谐发展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保障了幼儿的生理健康

  心理与生理是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的。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必然条件,生理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是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最终目标,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都得到和谐的发展,对幼儿教育要实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教育方针[1]。

  (二)心理健康能有效提升幼儿智能素质

  幼儿心理是否健康发展将影响到幼儿智能素质的发展,当幼儿心理出现问题时会表现出思维迟钝、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其他现象,从而影响了幼儿智能素质的发展。所以,只有幼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了才能促进其职能素质得到不断的提升。

  (三)心理健康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一直以来是幼儿教育最大的目标,所谓全面发展,是指幼儿教育应对幼儿的心理素质、生理素质和社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使幼儿在“德、体、美、智、劳方面能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此外,不仅要对幼儿才艺方面的培养,还要锻炼幼儿的健壮体魄和生存能力、交往能力等。使幼儿在生活和学习中都能保持平衡心态的健康心理。

  (四)心理健康是幼儿社会化成长的基础

  幼儿社会化是指幼儿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在成长独立过程中所掌握到的社会规范,在幼儿社会化成长过程是他们逐渐适应社会生活,并能够做到妥善自理、恰当处理人际关系的成长过程,幼儿这个社会化成长过程中,一个健康的心理是不可缺少的。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偏重于幼儿的知识技能培养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都偏重于对幼儿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忽略了幼儿的情感、情绪、交往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培养,不仅是幼儿教师,家长也存在着这种心理现象,只看重幼儿在知识技能上的成长。例如,很多幼儿学校开办了美术班、舞蹈班、英语班等,家长迫不及待的送孩子到各种特色班去学习知识才艺,而没考虑到幼儿的承受能力和心理情绪[2]。

  (二)偏重于幼儿的身体健康

  现在很多幼儿教师将幼儿身体作为衡量健康的标准,只关注幼儿的身高、体重方面,将幼儿身体健康来作为健康是否达标的依据,这样的衡量标准对幼儿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但是并没有切实抓好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三)偏重于表现优秀的幼儿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一些教师偏重于培养表现优秀的幼儿,忽视了比较调皮或是智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对于表现优秀的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予了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对于调皮或是智力发展相对滞后的幼儿并没有太多的关注,这样不仅让幼儿的自信心受到影响,还影响到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四)偏重于幼儿园内教育

  在我国,很多的幼儿园只重视幼儿在园内的受教育情况。对于如何将皎月延伸至家庭和社会还没有引起重视,这种现象表明,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从教师到家长都普遍才在模糊的意识,对幼儿的健康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过于片面性,没有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引起重视。

  三、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为幼儿构建温馨健康的心理环境

  环境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因素,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他们更需要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说过:“教育——首先是教师与还在精神上的接触。”这主要是说明了,幼儿教师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教育的基础与前提,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要以尊重、关怀、耐心与接纳的态度去关爱幼儿。如果教师总是用冷漠的态度去对待幼儿,或是对不尊重经常对他们挖苦、嘲笑和讽刺,那么幼儿在得不到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会缺乏安全感,使幼儿自尊心受到伤害的同时也失去了自信心。为而又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树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扮好“三个角色”既当幼儿的老师,又扮演幼儿的朋友和妈妈,这样幼儿才能大胆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往空间。此外,教师还应给幼儿自主实践的锻炼机会,让幼儿能够独立自主的去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给他们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才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树立了幼儿的自信心[3]。

  总之,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幼儿身上的发光点,为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这样才能为幼儿创设一个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氛围。

  (二)明确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教师及家长衡量幼儿健康的误区是只要孩子不生病就是健康,但是随着各种条件的改善,健康新观念中指出:“一个人的健康包括了身体上的健康、精神上的健康、道德上的健康和对社会适应健康。这就包括了幼儿在情绪、精神和意识方面都要有一个良好的状态,衡量幼儿的健康应该是全面的,如只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做法都是片面性的。因此,一个全面健康的幼儿应该有着“自信、活泼愉快、善于交往、主动大胆、不怕困难”的良好状态。衡量幼儿心理健康标准可以从以下方面来体现:

  第一,积极向上的情绪。情绪往往反应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性,幼儿如拥有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于别人的关心和照顾都会感到很快乐很幸福。如幼儿在心理上有障碍,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都会有恐惧、压抑和紧张的心理,还会导致行为上出现种种问题。

  第二,有良好的性格特征。性格是个性最本质的体现,所反映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表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性格良好健康的幼儿较为乐观、勇敢、自信、意志坚强等,而性格特征不健康的幼儿表现出孤僻、胆怯、自卑、冷漠等行为[4]。

  第三,有良好的认知意识。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重要条件,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个体差异,当一个幼儿的认知能力低于同龄的幼儿,那么该幼儿的认知能力偏低,在这种情况下,应避免幼儿受到任何刺激或是对大脑的伤害,才能有效的防止幼儿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第四,融洽的人际关系。幼儿之间友好的交往能够有效的保障幼儿心理健康,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从家庭加入到学校这个集体环境,会出现很多的不适应,特别是面对新环境、面对不熟悉的老师和小伙伴,会感觉没有安全感。人际关系较为融洽的幼儿一般情况下与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合作、分享玩具,人际关系不融洽的幼儿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争强好胜,也会经常为了玩具和伙伴发生争执、打架,快乐也不会与伙伴一起分享2这种不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严重的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育途径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时期,自我保护的能力都很差,在对幼儿教育过程中,如果过于放纵或是限制过多,都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由于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很受宠,这导致了很多幼儿都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怕苦怕累、自我控制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或是意志力不强,当然也会出现性格孤僻的现象等,这使他们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因此,实行多样化的教育途径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很重要[5]。

  1.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能让幼儿对学习产生兴趣,通过游戏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可以让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轻松、自由、随意的展现自我,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心理得到健康的成长。

  (1)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一种能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游戏,幼儿通过角色游戏能对还为接触到的社会生活有所认识。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扮演一个医生给病人看病,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对医生职业的理解来进行体验和对话,并通过想象将现实改造成符合他们的遐想情景,这对于心理上来说,也是一种成功的体验。

  (2)体育游戏。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可以通过跑、跳、攀、爬等活动来促进身心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平衡性的发展,不仅能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玩的开心,同时还可以促进幼儿能够敢于挑战、遇到困难坚持到底不退缩的良好心理品质,这样乐观的情绪更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得到发展。

  2.在文艺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文艺活动中抓住幼儿对一切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给幼儿提供一个可交流、思考、操作的机会,这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在语言课中开展表演活动来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可以通过猜谜、表演故事情节或是讲故事来让幼儿充分的自我展现。此外,还可以为幼儿开办美工区、音乐会等,不仅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更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从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总之,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能抓住机遇有机渗透,都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

  3.在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幼儿的健康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如在幼儿吃饭、看电视、玩耍等日常生活中都可以有机的渗透健康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幼儿在校园生活活动中随机渗透,可以设立生活区角,开展扣纽扣、系鞋带等活动,首先是让幼儿学会自己做这些事情,然后鼓励幼儿帮助不会的小伙伴完成,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能力,使之能从集体中感受到温暖,从而促进了心理健康的发展[6]。

  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活动性原则

  由于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幼儿教师应通过各种活动将幼儿的心理健康机制融入到其中,以达到心理机能得到提高,心理机能的提高与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心理技能得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形式的不断改革,幼儿的活动形式也在不断的增多,对幼儿心理也有着影响和变化。因此,教师应该让幼儿处在活动中学习和成长,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评价,让幼儿的心理得到体验,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二)主体性原则

  遵循主体性原则主要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来提出的,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意识和自尊,如果幼儿教师忽视他们的言行都可能伤害到他们的自尊。所以,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此外,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放下严肃的一面,成为幼儿的贴心朋友,耐心倾听幼儿诉说,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作用。

  (三)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是遵循幼儿的心理特点而提的,在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时,应按照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情况来进行,而不能以盲目的教育方式或是加快节奏而导致幼儿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断层”,从而导致幼儿在心理上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此外,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落后于幼儿自身的心理发展,否则会错过最佳的教育时机。所以,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照顾到幼儿心理自身发展的渐进性规律。

  (四)差异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是根据每个幼儿之间的自身差异而提的,每个幼儿的性格、能力、认知水平和家庭背景都存在着差异性,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幼儿的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方式,而不能实施大众化。例如,幼儿在能力方面有着差异,如女孩子在音乐、舞蹈方面表现的比男孩子好,而男孩子在语言和绘画方面表现的比女孩子好。因此,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只有遵循了差异性原则,才能让幼儿充分发挥出自己的长处,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塑造与维护原则

  塑造是指幼儿教师要以幼儿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的目标为依托,以这个目标为方向对幼儿心理进行教育和培养,而维护是要以幼儿的心理健康标准来作为引导,做到随时观察幼儿的心理出现哪些方面的问题,以便及时教育和维护。只有将塑造与维护两者相结合,才能真正关爱到幼儿的心理及时的发现问题。此外,不能给幼儿随意贴上不好的标签,例如起外号等,这样会使幼儿的内心受到伤害。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幼儿教育的内在要求,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强调和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努力探索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相关文章: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论文(通用10篇)06-06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的论文02-22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材分析论文07-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8-05

技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7-03

心理健康安全教育论文(精选11篇)05-19

积极心理学与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07-04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通用5篇)08-04

有关于心理健康论文(通用9篇)06-25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1500字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