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化作文教学吴勇

时间:2022-07-02 01:36:39 语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童化作文教学吴勇

  “童化作文”倡导者、特级教师吴勇老师教起作文来,特别讲究教学逻辑的展开,可以说是滴水不漏,把该想的东西都想全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化作文教学吴勇,希望对你有帮助。

童化作文教学吴勇

  写作教学主张

  “童化作文”将“童年”作为一种特定的教学文化,将“儿童”自身作为一份丰厚的写作资源,将“儿童交往”作为一种取之不竭的写作动力,将孕育“文心”作为习作教学的理想旨归。十年来,“童化作文”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共同成长,努力探寻适合儿童言语和精神发展的教学通道,逐步形成自身的教学主张和运行方式,逐步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话语。

  一、文化观:契合“儿童哲学”的意义前提

  童年是一个人独特的生命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具有独特的行为活动和认知方式。“童化作文”教学认为:习作教学要走进儿童世界,就得营造契合儿童精神的教学方式和生活。一是“童话生活”。童话是儿童世界的言语密码,童话是儿童理解世界的一种路径和方法。“童化作文”将“童话”哲学构筑在习作教学之中,就是走在儿童圆梦的路上,除了主动去回应梦想,还应该积极去帮助儿童实现梦想,因为,梦想的意义不仅是为了丰富童年的体验,更是为了引领儿童用言语“创造天堂”。二是“游戏生活”。 游戏是儿童最适宜的存在方式,也是儿童最本真的精神源泉。“童化作文”一直坚守着这样的理念:一堂好的习作课应当与儿童的“游戏”一起发生,一堂好的习作课就是一场让儿童精神恣意的“游戏”。三是“活动生活”。因为儿童自觉的理性意识不发达或不成熟,相应地,感觉投入、动作参与、身体的直接体验则是他联结自我与外部世界的基本方式。走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就是营造适合儿童的“活动本性”的教学生活,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儿童的感官回归到生活状态,通过活动以丰盈儿童的习作体验,通过活动为习作教学搭建起一个动感开阔的平台。“活动生活”解放了儿童的肢体,“游戏生活”解放了儿童的精神,“童话生活”则给儿童营造了一个鲜活的表达情境,这三种生活互融互渗,构成了“童化作文”教学的丰盈而温润的文化“母体”。

  二、故事观:展现“童年历史”的内容取向

  儿童就是天生有故事的人,他们就是故事的发生者、创造者。教师要有“故事意识”,为每一个童年故事拂去“原罪”,除去道德的审视,为每个儿童提供安全自在的讲述情境。只要教师“在意”,课堂、操场、走廊、食堂、厕所、宿舍,都是孕育故事的最佳所在;只要教师“有意”,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摸到的都是故事;只要教师“故意”,时时都有习作课,处处可上习作课。童化作文”教学针对每个儿童的“故事属性”,提出了“我就是故事”、“我的一切都在故事中”、“我的故事只是故事”、“把我的故事进行到底”等鲜明的儿童故事性写作教学主张,让每个儿童自身成为一座五彩斑斓的写作资源库。同时构建出“童年的风景”、“童年的秘密”、“童年的传奇”、“童年的游戏”“童年的梦想、“童年的主张”等六大故事写作单元。“童化作文”认为:每个家庭、每间教室就是一座“故事城堡”,每位儿童都是一个极具开采价值的“故事富矿”,我们的习作教学应当尊重儿童的故事属性,把握儿童的故事状态,打开儿童的故事资源库。

  三、融合观:适合“童年生态”的教学策略

  “童化作文”教学不是儿童与习作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意义层面的相互融渗,相得益彰,其基本策略就是一个“化”字,化习作于儿童的阅读,化习作于儿童的想象,化习作于儿童的体验,化习作于儿童的时尚、化习作于儿童的实践。而这一切的实现依靠的“主题性写作单元”实现的。譬如在“我们班的卡通节”主题单元中,笔者就将写作潜藏在卡通文化的纽带中,使儿童在以卡通为主题的活动中“无痕”地达成写作目标。教学分四个活动板块展开:之一,“亲亲卡通”——介绍最喜欢的一个卡通人物;之二,“画画卡通”——举行卡通设计大赛,让每个孩子为自己的卡通人物起名字,写解说词;之三,“联联卡通”——将自己设计的卡通和一些熟悉的卡通人物放在一起,想想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之四,“写写卡通”——以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为主角,创作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 。每一个系列其实就是一个完整的写作主题单元,不同的类型和文体的习作在一个主题的统整下,有机融合在系统之中,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四、知识观:铺垫“儿童言语”的成长基石

  “童化作文”倡导以习作内容定位写作知识,根据表达需要渗透写作知识,利用例文鲜活呈现写作知识,通过对话理解应用写作知识,让习作教学成为儿童写作兴趣的“激发之教”、写作动力的“蓄积之教”、写作意识的“养成之教”。一是确定“知识类型”。“童化作文”结合课标修订稿中“学段目标与内容”中的叙述,结合当下使用的习作教材,以“兴趣优先、按需择用、触类旁通”的原则,在小学阶段规划了十项写作知识:“观察”知识、“具体”知识、“条理”知识、“过渡”知识、“想象”知识、“抒情”知识、“分段”知识、“修改”知识、“标点”知识等,以弥补小学习作教学知识内容的空白。二是搭建“知识阶梯”。“童化作文”在每一次习作教学提出“教有起点、教有重点、教有终点”,“童化作文”当下一个最核心的任务就是为各种文体类型的习作训练在各年级、各学期建立一个知识阶梯,让每一次知识教学拾级而上,让每一类知识教学前后贯通。三是创造“知识生命”。习作教学因为教写作知识和技能,因而充满“技术”;但是怎样来教知识,这可是一门“艺术”。经过长期探索,“童化作文”知识教学体现着“体现文体”、“针对内容”、“鲜活呈现”的原则,并形成了“原型启发式”、“互文对比式”、“启发迁移式”等有效地知识教学方式,使所教的写作知识成为“带着走”、“搬得动”的生命体。

  五、功能观:实现“言语交往”的语用目标

  儿童为何畏惧写作,究其原因在于缺乏具体的功能目标:写作前,没有明确目的,儿童不知为何而“作”,没有鲜明读者,儿童不知为谁而“作”;写作时,没有言语情境,儿童不知选择怎样的语言形式;写作后,没有交流的机制,儿童无法体验到功能目标实现后的成就感。“童化作文”教学,就是引领儿童回归到“语用”原点——言语交往:一是“基于交往”。将写作融贯在儿童的交往需要中,让儿童写作有所为:有真实的写作任务,有真实的写作对象,有真实的写作环境,有真实的成果。二是“为了交往”。真正的写作从来就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为了应时应事,沟通交往。习作教学就是在儿童心灵和周围世界之间建立一个言语的应答机制,让儿童习作应时而生,应事而为,变得自然贴切。三是“在交往中”。“童化作文”认为,儿童习作完成后首先面对的是“读者”。一是向读者“诵读”,让儿童对着同伴、对着父母像诵读课文一样展示自己的作品,诵读过程其实儿童对自己习作诊断和修改的过程;其次是及时“发表”,可以是儿童报刊上的刊登,但更多的是在班级、年级的板报上登出,在校园“BBS”上发布,在儿童的个人博客上粘贴;最后是互动“评点”,让班级的所有孩子动眼、动嘴、动脑、动笔,充分浏览、赏读、品评、修改,让每个儿童在生动的语用实践中获得言语和精神的成长。

  六、适宜观:活化“习作教材”的建设举措

  小学语文教材中习作内容是一份重要的习作课程资源,“童化教学”提出面向儿童的习作教学应当“用教材教”——从教材出发,以儿童的文化视角理解教材,以儿童的交往取向建设教材,以儿童的多彩生活丰盈教材,逐步构建以习作教材为支撑点的“童化作文”课程:一是“换位”。教材中看似容易写作的内容,一旦进入教学视野,往往会产生超乎寻常的艰难。这时“童化作文”提倡:如果我是编者,我会怎么编这样的习作题材;如果我是儿童,我喜欢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编写这样的内容,教学的“难题”就会变成教学的“话题”,教材就会延伸出更大的教学空间。二是“放大”。在教材中也有不少让儿童欲罢不能的习作内容,遇到这样的习作训练,“童化作文”常常放慢脚步,让适合儿童的优质的写作资源不断放大,不断生成,原本的单个的习作“训练点”被拓展成一条连贯习作“训练链”,将单篇的习作教材,被建构为一个完整的写作单元。三是“统整”。习作教学中,经常会遭遇到一些不速之客——“按照写‘新闻报道’的方法,写一次体育比赛或学习竞赛”、“学习例文,写一篇参观记”等,要进行这样的习作训练,需要举行相应的竞赛或参观活动。这时不妨“借船出海”,将“新闻报道”和“参观记”融入到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中去。一方面儿童参观了游览的机会,另一方面活动又为教学提供了新闻素材。利用同一“经度”的儿童活动将不同“纬度”的习作训练巧妙糅合在一起,不仅有效,而且事半功倍。“童化作文”认为:只要将儿童生活引入教材,就会获得一股不竭的源头活水;只要我们用儿童活动重构教材,就会生成一张快乐的写作地图。

  纵观“童化作文”六大教学主张,我们发现,它倡导的是习作主体“强化”,让儿童自身成了一份取之不尽的、可再生的写作资源;它实现的是习作内容“融化”,让习作教材和儿童生活、童年梦想融会贯通;它改变的是习作方式“转化”,让写作成为儿童面向世界的一种交往方式,不断为儿童言语表达蓄积动力;它焕发的是习作情趣“催化”,让写作成为儿童的自觉意识,为每个儿童孕育一颗饱满的“文心”;它走出的是习作生活“优化”,让写作成为儿童的一种丰富而动感的生活,使教师、家长、同伴之间在习作平台上构筑起共同的话语世界。

【童化作文教学吴勇】相关文章:

小小舞蹈家吴楷文作文07-04

吴文辉能给腾讯文学带去什么?07-13

吴正宪教学实录07-01

《童区寄传》文言文训练(附答案)07-04

侯小强称吴文辉等人仍在竞业禁止期07-13

鸟语吴丽萍教学实录07-01

吴琳去年的树教学实录07-05

勇与畏作文06-01

《古诗三首》吴文教学设计07-03

酒,中国千年文化作文07-03